楊艷紅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的理想狀態(tài)應當是:閱讀與寫作有效溝通,工具與人文和諧,文意能夠兼顧。在語言學習中,必須做到讀與寫相融合,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到其美,體會到其重要性。
關鍵詞:單元整合;讀寫遷移;策略
讀書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兩根柱子”,讀書是學習和學習的基石,而寫作則是對讀書的提升與創(chuàng)新。
一、單元整合,感悟寫法
單元整合教學,一般來說就是以一個單元作為語文教學的基本單位,從整體出發(fā),統(tǒng)籌安排,緊扣單元訓練項目,把相關知識連為一條教學線索,使單元整體運轉。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是圍繞“革命歲月”這個主題安排的?!傲私馕恼率窃鯓狱c面結合寫場面的”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皣L試運用點面結合的寫法記一次活動”是本單元的習作要求。緊扣語文要素和習作要求,在備課授課時我以精讀課文《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為突破口。例如,在執(zhí)教《狼牙山五壯士》第二課時時,我?guī)ьI學生重點學習第2自然段,感悟點面結合的寫法。我采用一讀,整體感知內容。二畫,畫出群像描寫和個體描摹的語句。三探究,作者是怎樣把五位戰(zhàn)士的表現(xiàn)寫具體的。通過自主閱讀探究,不難發(fā)現(xiàn),這一段作者先采用群像描摹,寫出五位戰(zhàn)士痛擊敵人的情形(面),再分別進行個體刻畫,寫出每位戰(zhàn)士的不同表現(xiàn)(點)。在刻畫個體人物時作者根據(jù)人物各自的身份、性格特征,抓住動作、神情、語言凸顯出每位戰(zhàn)士英勇殺敵的英雄氣概。學完這一段,順藤摸瓜,我讓學生在全文中再找一找運用點面結合方法描寫的片段,并用剛才的學習方法做出批注。通過快速瀏覽,學生發(fā)現(xiàn)第6自然段“英勇跳崖”也是這樣來寫的……有點有面,點面結合,這樣的描寫,給人以層次感和畫面感,讓人既能感受到五位戰(zhàn)士作為一個戰(zhàn)斗群體的團結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戰(zhàn)士的英勇頑強,令人敬畏的抗日英雄個體和群體形象躍然紙上。
二、讀寫遷移,運用寫法
學習了《狼牙山五壯士》和《開國大典》后,我趁熱打鐵,適時進行讀寫遷移。運用習得的方法。如學習完《狼牙山五壯士》后,我讓學生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寫上周剛剛舉行過的拔河比賽的場面。我把當時比賽雙方僵持不下的激烈場面,通過多媒體視頻呈現(xiàn)回放,讓學生如身臨其境般再次回到現(xiàn)場,觀察運動員們如何團結一致、奮力拼搏,他們的動作、神情有什么特點;再注意啦啦隊的表現(xiàn)以及在場老師的語言、神情、動作,然后確定哪些作為面來描寫,哪些作為點來描寫,如何做到點面恰當結合。通過觀察討論,同學們認為運動員團結一致、奮力拼搏的共同特點可以作為面來描寫,有鮮明特點的隊員和老師作為點來刻畫……
生1:比賽進入最激動人心的白熱化階段,隊員們個個使出了渾身力氣,額頭上一根根青筋顯現(xiàn),一雙雙手交錯著緊緊抓住繩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shù)楊×同學了,只見他憋足了勁,臉頰通紅,眼睛瞪得像兩個大銅鈴。一旁的老師也揮舞著手臂,扯著嗓子,與一旁的啦啦隊大喊:“加油,加油!”紅標記一點兒一點兒向我們這邊移來……
生2:隊員們更激動了。他們個個鉚足了勁,身體傾斜著,雙手交叉著、背弓著,膝蓋彎曲著,雙腳相互抵著,像松樹的根一樣紋絲不動地扎在那里。旁邊啦啦隊的同學也不甘示弱,有的拼命為參賽同學吶喊助威,有的手拿小旗子用力揮舞,還有的用手腳比畫著,為參賽隊員出謀劃策。他們快把喉嚨都喊啞了,腳底都跳麻了,恨不得沖上去幫隊員們一把……
(抓住了運動員在賽場上奮力拼搏的共同特點進行面的描寫,抓住了楊×同學和老師的動作、語言、神情進行點的刻畫,簡單羅列幾個有代表性的啦啦隊成員動作進行次要個體描摹,把比賽的熱烈場面推向了高潮。)學習完《開國大典》一文后,我又讓學生寫今年搬入新校區(qū)與眾不同的開學典禮,引導學生可以仿照課文按照典禮前、典禮中、典禮后的順序進行梳理思路,然后聚焦重點部分,并恰當?shù)剡x好描寫的點與面,做到有效結合。
三、挖掘教材設計讀寫訓練
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應在閱讀教學中充分應用讀與寫結合教學法。教師在教學階段理應針對教材資源實施深層次挖掘,并為學生設計適合的讀寫訓練活動,便于學生在訓練中增強讀寫能力??紤]小學生尚未形成豐富的讀寫經(jīng)驗,故而仍然需要有效依托教材開展課堂訓練工作。
例如,在《古人談讀書》教學中,由于此篇閱讀文章為文言文,故而教師可通過注釋方式,引導學生對文中不理解的字句加以標注,并且在注釋中梳理文章思路。隨著注釋、標注等寫作方式的運用,學生能更準確地把握文章要點與中心含義。好比在朱熹提出的"三到"觀點中,可以重點標注"心,眼,口”,并鼓勵學生嘗試按照自己的想法翻譯原文,而且還可在對應的文言文字句旁寫下自己獨特的想法,又或是寫下質疑觀點。而后教師可為學生設置探究活動,在相互討論中解答疑惑,交流想法。同時,教師還可以就"古人讀書"提出個人觀點,即認可徐霞客祖訓中的教導內容”徐氏男兒,可不取功名,但不能不立志”,借此指引小學生在閱讀中應當保有初心,不以取得優(yōu)越成績?yōu)閷W習目的,以便在師生互動中轉變學生的讀寫學習觀念。
四、創(chuàng)新讀與寫教學方法
1.仿寫與改寫
語文教師可按照仿寫與改寫的方式,指引小學生仿照原文中的寫作方式或寫作內容自行創(chuàng)作。在本文中主要采用了前后呼應手法。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后組織一次寫作活動,充分借助相同的寫作手法以及寫作結構,憑借個人的想象力寫一篇相似文章,既能確保小學生掌握前后呼應手法的應用技巧,又能激發(fā)想象力,使其在仿寫、改寫中鍛煉寫作與閱讀能力。其中在改寫中需注意的是,需以寫作體裁為根本,結合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小心謹慎的曹操等人物刻畫方式,對作品加以修飾。
2.續(xù)寫與讀后感
實現(xiàn)讀寫結合目標外,還可根據(jù)續(xù)寫與讀后感方式,針對學生能力實施針對性培養(yǎng)。如對諸葛亮成功借箭后與周瑜的談話內容進行續(xù)寫,又或是對諸葛亮成功后周瑜的嘆服總結個人感受,最終保證小學生在讀寫結合教學中獲得重要指示,為后續(xù)讀寫行為起.到導向作用。
五、積極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
根據(jù)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讀寫結合教學中,更需要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經(jīng)驗,為其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進而加深學生的感知能力。特別是對年齡偏小的學生,他們接觸的閱讀文章較少,若在讀寫結合中忽視生活場景的應用,易加大教學難度,學生也容易產(chǎn)生挫敗感。
例如,在《慈母情深》教學中,教師可先行指導學生通讀一遍全文,而后二次閱讀,并隨著閱讀進度的控制,根據(jù)文章自然段,對每個自然段描繪場景中體現(xiàn)的母愛實施深層次分析。如在“向母親要錢買書時母親的表現(xiàn),此時可以組織學生寫下自己平常向媽媽要東西時獲得的回應話語,之后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分享,這樣更能加深學生對文中‘母親賺錢艱辛"的理解,也能就此通過回憶往事,體會母親的辛勞,促進小學生能力與品質的同時提升。
結合。
從兩課教學讀寫遷移訓練的片段來看,同學們已經(jīng)較好地掌握了點面結合寫活動場面的方法,字里行間也流露出活動帶給他們的體會和感受。這為單元習作鋪就了道路,奠定了基礎,降低了難度。
參考文獻:
[1]王正霞.大數(shù)據(j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分析[J].新課程,2022(05):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