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秀蘭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文本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要想占領高中語文教學的主陣地,就必須克服讀寫教學的難點。新課改以來,高中語文教學在觀念、方法、內(nèi)容等方面產(chǎn)生了巨大變革,但在高中語文讀寫教學中也存在著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而高一語文作為高中的起點,更要鉆研教學方法,為未來的語文學習打好基礎?;诖耍疚闹饕獙Ω咧袑W生語文文本閱讀和寫作結合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策略
前言:
在新課程改革的影響之下,對高中語文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只要求發(fā)展學生的基本語文聽、說、讀、寫能力,還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升語文文本閱讀與寫作能力。也就是說,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能夠適應各種題材的文章書寫。故而現(xiàn)今語文讀寫教學必須要結合讀與寫,來提高學生的應用寫作能力,以促進學生良好地表達看法和感情。另外,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運用讀寫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基礎上,發(fā)展寫作能力,促進學生讀寫環(huán)節(jié)的良好轉(zhuǎn)化運用。
一、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觀念落后
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下,高中語文教師多在乎成績,忽視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了學生的文本閱讀理解能力不佳,應用寫作能力水平落后。同時,教師的教學觀念影響了教學方式,教師多采取講解練習的讀寫教學方法,沒有讓學生自我體會和感悟,讓學生答閱讀理解題時背模板,寫作時照搬優(yōu)秀作文,忽視了學生讀寫思維和技巧的訓練,導致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得不到真正意義上的提升。
(二)學生掌握的高級句式詞語太少
在學生進行閱讀理解和寫作時,經(jīng)常有不理解文章意義,不會用高級寫作表達的情況出現(xiàn),這就說明學生的語文詞語積累量過少,語文學習視野過窄。在目前高考卷寫作難度增加的基礎上,學生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用口語完整地表達文意,但是因為掌握的高級成語量太少,無法用語言完整表達,寫作不優(yōu)美不和諧。這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挫傷自尊心的。會讓學生喪失學習語文的興趣和信心,變得害怕語文閱讀和寫作。
(三)學生讀寫技巧不足
學生的讀寫技巧不足,最大的問題就是閱讀理解不到位,寫作雜亂無章。學生在拿到題目時,常常會抓耳撓腮,不知道如何下手。同時,由于學生對閱讀技巧沒有認知和基本的理解,還會導致答題時間過長,答題效率過低。還有學生因為寫作技巧不足,會出現(xiàn)不會看關鍵詞,不會安排寫作結構的情況。這會讓寫作效果大打折扣。
(四)學生對語文閱讀寫作不感興趣
在經(jīng)歷了多年的語文學習,很多學生都知道高中語文讀寫十分重要,但是真正地對閱讀和寫作感興趣并且經(jīng)常開展課外語文讀寫活動的學生少之又少。很多學生都是被動地進行語文閱讀寫作練習,目的是在考試中拿到理想的分數(shù)。但是學生只是機械地重復地按照模板嵌套句子,按照閱讀理解的答題模板答題,很難有真實的情感表達。
二、以讀促寫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的相關舉措
(一)教師要轉(zhuǎn)變觀念
在讀寫相結合的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實施過程中,需要教師積極探索,努力轉(zhuǎn)變教學模式,開拓教學的新方略。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該克服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初期的困難,看到讀寫相結合促進寫作和理解能力提升的有效性,并結合本班的學生語文讀寫水平情況來合理地安排和運用。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發(fā)揮主體地位,要引導學生以學習為主,克服自我惰性,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閱讀寫作任務,充分調(diào)動語文思維,探究深層次的讀寫問題,以求達到學習水平進步的目的[1]。
(二)引導學生增加閱讀和寫作量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說明閱讀量和積累量可以內(nèi)化成自身寫作的知識,在時間流逝之后還能歷久彌新,在理解和表達中發(fā)揮巨大作用。在高中語文學習中,閱讀中的陌生短語和復雜句式讓學生最絕望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長期的閱讀和短語的積累以及寫作的練習。很多學生在課外不進行語文閱讀積累,僅靠語文教材中的短語詞語就想提高語文閱讀表達水平,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另外,在進行課外閱讀和積累的過程中,還要注意積累成語,感受寫作思路和讀者的情感表達,這樣才能讓閱讀訓練更加有效,才能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寫作表達能力。
(三)激發(fā)學生興趣,閱讀促進寫作
高中生處在理解和表達能力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學習傾向性和隨意性較大。所以教師在設計讀寫課程的時候,要通過生動有趣的課堂環(huán)節(jié)來吸引學生的眼球,引發(fā)學生的興趣。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古語有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比缃襁@句古話在語文教學中依舊適用。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幫助學生積累材料,使學生能把閱讀中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寫作中,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比如,在講授《祝?!窌r,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時間、地點、人物、情節(jié),了解作者寫作時的真實感受。學生在閱讀本文時,可以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分析文章的優(yōu)點,并讓學生有自己的閱讀感受。透過閱讀理解與分析,引導學生寫作敘事性小說。只有將讀寫教育結合起來,使學習生活和學習充滿活力,激活學生的思維,才能提高學生的讀寫綜合能力。
(四)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
教師在設計讀寫教學環(huán)節(jié)時,要把教學內(nèi)容融入生活,而不是像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那樣脫節(jié)。要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表達,就要貼近高中生的生活,讓高中生感受課本中表達的情感然后表達出來。只有讓高中生真實地感受到了閱讀寫作和生活的近距離,才能讓其產(chǎn)生親切感,從而能夠愛上閱讀寫作[2]。例如,在高中語文課本《荷塘月色》一文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課前仔細觀察。使用多媒體播放關于夏夜荷塘與月色交相輝映的視頻,回憶生活經(jīng)歷,與同學分享討論。如果有在生活中看到類似的場景,可以在課堂上與同學分享情感和意義。課后還可以引導學生開展類似話題的閱讀,滿足好奇心,拓展閱讀內(nèi)容,提高理解表達能力。
(五)從課后評價的角度看
在教學和課堂學習中,教師要充分照顧到各個層級的學生。在進行閱讀理解和寫作效果反饋時,教師也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評價。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層次,發(fā)現(xiàn)學生的進步,及時評價反饋。例如,有的學生理解能力差,寫作水平不佳,就不能拿一般性的評價標準來評價學生。對于層級比較高,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要布置更高層次的讀寫任務,而對于基礎差,讀寫能力不強的小組成員,就要及時鼓勵和認同,讓他們也能獲得認同感,從而激勵他們將讀寫結合提升語文綜合能力。只有進行個性化地考核,學生才能切實地感受到讀寫對語文學習的有效性。
三、結語
高中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激發(fā)高中生的閱讀寫作興趣,能夠促進學生的思想理解與表達,對今后的語文學習有重要意義。高中語文讀寫教學,能開闊學生的視野,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3]。高一語文教師應重視文本閱讀和寫作表達教學,要懂得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學生的未來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讓學生愛上讀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