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玲
什么是英語學習活動觀?英語學習活動觀是指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chuàng)新等一系列體現(xiàn)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基于已有的知識,依托不同類型的語篇,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自身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fā)展、文化內(nèi)涵理解、多元思維發(fā)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這一過程既是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整合發(fā)展的過程,也是文化意識不斷增強、思維品質(zhì)不斷提升、學習能力不斷提高的過程。北京師范大學王薔教授在名為“實施活動觀,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網(wǎng)課中表示“英語學習活動觀強調(diào),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以主題意義為引領,以語篇為依托,整合性地學習語言知識與文化知識,運用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意圖和情感態(tài)度,發(fā)展邏輯思維、批判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學會學習?!痹陂喿x英語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實施活動觀,真正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本文以廣東粵教開心版教材六年級下冊《Unit4 Feeling Excited More reading and writing The Panda Base》為例,設計讀前,讀中,讀后三個閱讀教學環(huán)節(jié),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引領學生思考What、How、Why等問題,設計多層學習目標,將語言、文化、思維等有機融合在教學設計中,在主題導入、語言訓練、探究學習中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開展聽說讀寫做五個方面結合的教學活動,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zhì),使學生積極參與、歸納、總結和反思,逐漸形成有效的學習路徑,真正實現(xiàn)對英語語言的深度學習。
一、圍繞三個問題what, how, why幫助學生解讀文本
【W(wǎng)hat】(主題意義、主要內(nèi)容)本閱讀文本為是一篇介紹熊貓基地概況的閱讀文章。該文介紹了熊貓基地的位置、設立的意義,從分析數(shù)據(jù)和文段,得出科學家為什么努力保護熊貓的結論并提出解決方案。
【How】(語言修辭、文本結構)語篇類型為介紹性說明文。文章按照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邏輯順序展開。重點詞匯主要涉及拯救、病因等,如:scientists, save, dying out,hope,里面還包括有關科學家對熊貓的從內(nèi)到外的照顧與熱愛描述。
【W(wǎng)hy】(作者意圖)學生通過本篇文章的學習,可以體會到科學家在保護熊貓的領域做出了普通但不平凡貢獻,以及科學家日后將對熊貓的繁殖進行深一步的研究。進一步讓學生思考我們可能通過什么途徑去保護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
二、通過實施英語學習活動觀,達到學科育人的最終目的
“沒有一種閱讀不涉及思維。只有跟社會,文化,思維掛鉤的閱讀理解和語言學習才有血有肉?!痹陂喿x教學中,英語不僅是交流的工具,它還是思維的工具。本案例通過圍繞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實施英語學習活動觀進行展開。
(一)[鏡頭一]通過學習理解,提取概括信息,整合運用語言
用Wild Animals引入panda引出Rare Animals,切入閱讀文本The Panda Base,以圖標方式提取熊貓的關鍵信息,整合并劃分熊貓的信息和階段,如panda的歷史地位、地理位置、基地分布等知識點,為接下來有關the Panda Base知識的學習做好了鋪墊。通過問題What is the Panda Base?和 Who works in the Panda Base?引發(fā)了孩子們對the Panda Base的好奇與思考。
(二)[鏡頭二]通過應用實踐,描述闡釋文本,培養(yǎng)學生推理判斷能力
根據(jù)科學家們經(jīng)歷的階段性的特點,學生提取出關鍵詞scientists,由著名的動物學家“中國大熊貓之父”潘文石引發(fā)學生思考舉例還有哪些對社會有貢獻的科學家,并懂得科學家們無私奉獻的優(yōu)秀品質(zhì),同時提升英語思維與推斷能力。
(三)[鏡頭三]通過應用實踐,內(nèi)化學生運用語言及提高表達的能力
課前讓學生根據(jù)文章提供的三個線索圖片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幾個問題,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報刊書籍去查找資料,然后以自己喜歡的形式,如:表格、思維導圖、資料卡等方式呈現(xiàn)出來。然后在課上用英語進行匯報信息,歸類整合:學生根據(jù)自己搜集的有關大熊貓的資料進行匯報,有的同學提到了大熊貓愛吃竹子,大熊貓愛睡覺,這都屬于大熊貓的生活習性,老師根據(jù)學生搜集匯報的信息,及時進行歸類、整合。
(四)[鏡頭四]通過遷移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與批判評價能力
通過對文本信息的提問與回答,深化并評價對熊貓基地及科學家們默默付出的認識。結合主題,展現(xiàn)the Panda Base里面有趣的景點與各國國寶視頻,孩子們張大嘴驚嘆的同時也感受到了熊貓基地文化背后的科技發(fā)展和各國國寶特色。讓學生通過思維導圖,用“筆”說話,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思考自己最喜歡的國寶。通過圖片介紹普及動物保護科普知識,讓學生聯(lián)系自我,樹立保護動物的意識,思考自己可以為保護動物與自然做些什么?并布置學生制作保護動物的海報,加深學生對關愛動物,保護大自然的情感意識。
三、對英語學習活動設計的思考
英語教學是離不開學習活動的。學生的學習活動過程是他們獲得新知、技能和價值觀念、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的過程。任何重視學生全面素養(yǎng)發(fā)展、注重融合語言、思維、文化為一體的學習活動都符合提倡的英語學習活動觀。因此在教學活動的設計上我們不僅要樹立指向?qū)W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更要根據(jù)所學閱讀內(nèi)容、學習目標和學情等,設計有意義的、以發(fā)展學科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指向的學習理解類活動、實踐類活動或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讓這些有層次分明的英語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學習文化、修習素養(yǎng)。
2702500520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