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文艷
摘要:化學與人們的生活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為了讓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化學,可以將化學教學與生活化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看到化學思維的實踐應用,從而更積極主動地學習化學。本文是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探析,發(fā)揮生活化教學模式的作用,提高高中化學課程整體教學效果。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化學;情境教學
引言
當前,素質教育已經在我國實行多年,結合目前的教學過程與狀態(tài)而言,素質教育并沒有得到全面的落實與應用,部分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因為,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提高全民素養(yǎng),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是,部分高中化學教師還一味的注重高中生的學習成績,將知識與技能灌溉作為主要的教學模式和手段,使得高中生的學習較為被動,缺乏一定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對此,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這些不足,在課堂上充分尊重并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在問題的驅動下,自主、合作地找尋化學知識的本源,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一、通過實驗操作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課程標準下,要求學生在自身專業(yè)能力提升過程中提高化學素養(yǎng),以實現(xiàn)高中化學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的目的?;瘜W實驗不僅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能通過實驗踐行課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實驗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偏差和問題,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內容的理解是否深入,又能通過突發(fā)事件處理和分析過程,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有效提高其對所學化學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赡苡腥藭f,化學實驗的操作過程都是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步驟的,有時甚至還伴有一定的危險性,既然都是固定操作,那就只能按部就班進行教學。其實,操作只是實驗的一部分,如何設計實驗,實驗的目的和設計思路以及對實驗結果的判斷,這些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有著巨大的發(fā)揮空間,同樣的化學原理可以通過不同的實驗進行驗證,而相同的實驗結果所需的過程卻不一定相同。以常見物質分離提純的實驗為例,教師可以先提出實驗要求,讓學生自行判斷哪種方法最有效。有些學生生活經驗比較豐富,擅長蒸餾冷卻;有些學生只知道過濾法,對其他方法沒有十足把握;有些學生精通化學式,喜歡用轉化法和溶解法,用復雜的化學實驗進行提純。每種方法都有利弊,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先引導學生思考本次實驗中的物質有哪些特點,適用于哪些方法,在此基礎上選擇幾種方法進行后續(xù)實驗。在實驗結束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分析各種方法的優(yōu)點與不足,讓學生自行進行總結,從而加深學生對常見物質分離提純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二、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化學實驗的操作條件是比較復雜的,學生可以親自參與實驗的機會有限,想要在日常課堂教學中繼續(xù)開展情境教學活動就需要信息技術的幫助。例如,在教學“原子”“微粒運動”等知識內容時,在以往教學中教師難以通過板書的方式直觀向學生展示具體的結構和微粒運動變化過程。學生大多需要自己想象,難免會出現(xiàn)理解不透徹的情況。化學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下載一些模擬微粒運動的視頻素材,或通過動畫模擬演示的方式將微觀世界搬入課堂中,或通過信息技術進行實驗模擬。例如,常見的噴泉實驗,操作過程具有一定危險,教師可以先下載好實驗結果視頻,然后讓學生通過化學式嘗試預測 NH3、HCl、HBr、HI 等極易溶于水的氣體做噴泉實驗的現(xiàn)象是什么樣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和判斷。通過最終現(xiàn)象對比學生的預想和實際實驗結果的差異,了解學生在哪些方面知識掌握還不夠深入,從而及時對后續(xù)教學安排進行調整。除此之外,信息技術還能促進師生間的交流和互動,化學教師可以建立微信群,時常為學生分享一些化學實驗的錄像或一些科普化學知識的短視頻,為學生營造自由的交流空間。教師可以在群內提出一些化學問題,讓學生嘗試解答,學生也可以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或生活中觀察到的化學現(xiàn)象分享到群里,供大家一起討論。借助信息技術拓展化學課堂,營造自由、輕松的科學研討氛圍,隨時隨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不斷激發(fā)并鞏固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三、利用生活現(xiàn)象,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化學在生活中的體現(xiàn)較為豐富,并且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化學現(xiàn)象都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以十分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與興趣?;瘜W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也可以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幫助他們更加深刻地觀察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的生活中,從而感受化學知識的魅力。對此,這就要求高中化學教師應該利用生活現(xiàn)象,聯(lián)系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將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進行一定的整合,選擇高中生最常見的化學反應,例如生活中的口紅中含有油、蜂蠟等物質,是通過一定的化學反應規(guī)律而制成的,以此為其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高中生思考化學問題,從而更加深刻、系統(tǒng)的掌握知識。以魯科版化學必修第二冊 《化學鍵化學反應規(guī)律》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讓高中生了解汽車燃料,并嘗試選擇和優(yōu)化車用燃料,建立化學反應中的物質變化與能量變化的關聯(lián),進而引導高中生站在科學的視角上解決問題。隨后,教師借助高中生對汽車燃料的認知,提問他們:“從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角度分析,選擇車用燃料主要應考慮哪些因素?并且汽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應該怎樣去除?”以此利用生活現(xiàn)象,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四、提倡合作教學活動。
化學知識與其他學科共同組成知識體,要想解決化學問題是需要應用多學科、多方面的知識,學生可能無法獨立完成,需要教師進行有效引導。由此,高中化學教師在運用生活化教學策略時,要注意挖掘學生的團體協(xié)作力量,將小組合作學習融入教學活動中,以此來提升教學效率。在設計教學主題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選取生活問題,結合學生認識水平和知識掌握程度,以合作小組的形勢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 例如,房屋裝修后甲醛無法消除?現(xiàn)有的哪些消除甲醛技術安全可靠?打開自來水聞到的難聞氣味是什么?市場上凈水器是否有科學依據?等等,這些生活問題都是一些常見的、理念蘊含的知識十分豐富,僅靠學生一人無法完成整個知識脈絡的梳理。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將一些類似問題制作成一個課題,然后將學生科學分組,讓學生以調查小組的形式去解決課題問題,調查小組可以采取實地調查、網絡查找、走訪等形式。這樣每個學生都能發(fā)揮出自己的能力和價值,能夠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這樣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性,還能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實踐方式。
總結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化學課堂更注重引導與啟發(fā),而非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瘜W教師應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搭建良好的交流渠道,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拓展化學課堂,使化學知識得以真正融入學生的生活中。同時還要注重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以引導和啟發(fā)為主,有效促進學生深入理解化學知識,提高化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吳顯婭.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解析[J].廣東化工,2021,48(8):322-323.
[2]連金蘭.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策略研究[J].求學,2021(15):9-10.
277950170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