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基于明太祖時期“詔令文書”分析明朝和朝鮮半島關系

        2022-03-18 08:33:12張馨文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詔令明太祖洪武

        張馨文

        詔令文書是指以皇帝名義向所屬臣民頒發(fā)的下行文書,是皇帝公布各項政令——詔敕類文書的統(tǒng)稱。明朝的外交是通過使臣向外傳達外交文書實現(xiàn)的,也就是詔令文書,這些詔令文書對研究明朝初期外交關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關于詔令的下達,按照明朝制度規(guī)定,皇帝詔令一般由中書省、六部等衙門下行到地方布政使司各衙門,再至府、州、縣層層下發(fā)。對于外交詔令,《大明會典》中有記載:“凡朝鮮等國,頒詔等差,學士等官充正使,從禮部奏請欽點”[1]622。明朝與朝鮮半島之間來往的詔令文書作為兩國外交關系的重要載體,是研究元明鼎革、麗末鮮初中朝交往的重要文獻。

        元明鼎革之際,中原與朝鮮半島的來往甚多,關系十分微妙,王氏高麗政權(quán)在北遁的北元政權(quán)和新建的明政權(quán)之間徘徊不定,導致了中原和朝鮮半島在交往中產(chǎn)生了不信任。北元昭宗去世之后,勢力更加式微,王氏高麗掌握兵權(quán)的李成桂發(fā)動兵變建立李氏朝鮮,在外交上又開始完全倒向明政權(quán)。從兩國往來的詔令文書內(nèi)容來看,兩國關系發(fā)展經(jīng)歷了以下幾個過程:朱元璋稱帝后,為了避免北元與王氏高麗聯(lián)合,開始積極與王氏高麗進行交往,兩國關系進入基礎發(fā)展階段;后因王氏高麗親元的不臣行為,兩國關系又轉(zhuǎn)為緊張;李成桂即位建立李氏朝鮮后,對外向明朝稱臣,明朝與李氏朝鮮的關系雖有所緩和,但仍未能根本改善;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兩國關系重新趨于穩(wěn)定,開始轉(zhuǎn)入正常的發(fā)展軌道。

        一、明(太祖時期)與王氏高麗(恭愍王時期)關系

        1368 年(洪武元年),朱元璋稱帝,國號大明,此時王氏高麗正是恭愍王在位。從1368 年(洪武元年)開始,明太祖就派遣使臣出使周邊各國頒詔,始終致力于與周邊諸國建立和平友好關系。據(jù)明太祖晚年追憶,他即位便“命使出疆,周于四維,歷諸邦國”[2]3534。其中“足履其境者三十六,聲聞于耳者三十一,風殊俗異,大國十有八,小國百四十九”[2]3535。由此可見明太祖和平外交的初心。明初,控制漠北及遼東地區(qū)的蒙古殘余勢力,繼續(xù)沿用元朝國號北元,王氏高麗選擇盟友時在北元與明之間徘徊不定。北元當時實力強盛,“引弓之士,不下百萬眾,歸附之部落,不下數(shù)千里也”[3]149,并想聯(lián)合王氏高麗“宜助力,復正天下”[4]1327。為避免北元與王氏高麗聯(lián)合形成對明朝不利的局面,明太祖極力與王氏高麗建立良好外交關系。

        恭愍王時期,明朝與王氏高麗的關系是和緩與緊張并存,明太祖的外交策略及對王氏高麗的態(tài)度從詔令文書中就可以看出。明朝為發(fā)展與王氏高麗的關系作出了許多努力。1369 年(洪武二年),明朝派遣符寶郎偰斯赴王氏高麗宣布朱元璋即位,詔稱:“爾高麗天造東夷,地設險遠,朕意不生釁隙,使各安生,何數(shù)請隸而辭意益堅,群臣皆言當納所請,是以一視同仁,不分化外,允其虔懇,命承前爵,儀從本俗,法守舊章”[5]866。王氏高麗旋即停止使用元朝“至正”年號,開始用明太祖“洪武”年號,并積極遣使賀朱元璋登基,表明向明朝歸順和臣服的態(tài)度。隨后明朝頒布冊封王氏高麗國王的詔書,正式冊封恭愍王為王氏高麗國王,詔曰:“咨爾高麗國王王顓,世守朝鮮,紹前王之令緒,恪尊華夏為東土之名藩。當四方之既平,嘗專使而往報;即陳表貢,備悉忠誠。良由素習于文風,斯克謹修于臣職,允宜嘉尚,是用褒崇。今遣使赍印,仍封爾為高麗王,凡儀制服用許從本俗”[5]866。同年,明太祖派遣金麗淵護送160余名流落在明境的高麗人回王氏高麗,并致恭愍王:“朕念其人豈無鄉(xiāng)里骨肉之思,故令有司遣使護送東歸”[6]815。

        頒發(fā)冊封詔令文書是明朝極力拉攏王氏高麗的政治手段,從政治上以詔誥的形式確定兩國的朝貢關系,即明朝和朝鮮半島之間的宗藩關系。明朝與王氏高麗的宗藩關系確立之初,兩國相處較為融洽。宗藩關系確立后,又頒發(fā)詔書對明朝天朝大國的身份進行了再次確認,同時遣使到外國祭祀山川,以示無外,山川致祭正是各國歸附臣服的標志。明太祖遣朝天宮道士徐師昊致祭王氏高麗山川的祝文中提到“高麗為國,奠于海東,山勢磅礴,水德汪洋,實皆靈氣所鐘,故能使境土安寧,國君世享富貴,尊慕中國,以保生民,神功為大”[4]1293。

        經(jīng)過短暫的融洽相處后,兩國關系的裂痕也很快體現(xiàn)出來,主要是王氏高麗雖臣服于明朝,卻又與元帝室世代通婚導致的,也就是說王氏高麗與北元的關系并沒有完全斷絕,仍然保留有親元勢力。

        1372 年(洪武五年),明朝與王氏高麗之間發(fā)生了外交摩擦。同年五月,明朝使節(jié)孫內(nèi)侍奉命護送陳里、明升等人至王氏高麗,卻在王氏高麗王京佛恩寺的松樹上吊死,有傳言說是被王氏高麗官員毒死的,但王氏高麗報給明朝卻說是自縊,這始終沒有消除明太祖對此事的懷疑[7]261。在這之前王氏高麗與北元的交往本就已經(jīng)過于親近頻繁,再加上這次明朝使者在王氏高麗被毒殺一事,都為明朝與王氏高麗的友好關系埋下了隱患,特別是在明朝執(zhí)政者明太祖的心中埋下了一根刺。于此同時,明軍在漠北敗給元將擴廓帖木兒,又在遼東敗給了納哈出,北元朝廷便趁此機會遣使王氏高麗,要求王氏高麗恭愍王“宜助力,復正天下”[4]1327,并不遺余力地拉攏王氏高麗,王氏高麗的親元勢力也在這段時間極為活躍,雙方使者也來往頻繁。

        1373 年(洪武六年),王氏高麗國王派遣大護軍金甲雨等向明朝上貢50 匹馬,結(jié)果路上丟了兩匹,便以私馬補上了丟失的馬匹,令明朝更為惱火的是這些馬匹經(jīng)過試駕,都不是可以用來騎乘打仗的馬匹,明太祖認為王氏高麗“不誠”,并賜書王氏高麗王:“王之貢馬,其數(shù)五十匹,使云道亡者二,而至京如數(shù),乃甲雨以己馬足之”[8]1518。

        1374 年(洪武七年),明朝派使臣林密和蔡斌去王氏高麗索要馬匹,在返回至遼東開州時,蔡斌被王氏高麗派遣的護送官金義殺害,隨后金義綁架林密,轉(zhuǎn)而投奔北元[7]261。經(jīng)過這次使臣被殺事件之后,兩國關系由最初的融洽趨于緊張。

        此后由于王氏高麗的繼續(xù)不臣行為,明朝對王氏高麗失去了信任,兩國關系開始下滑。1372年(洪武五年),由于王氏高麗朝貢次數(shù)頻繁,明太祖敕令中書省臣頒布限制朝貢次數(shù)的詔書,諭之:“今高麗去中國稍近,人知經(jīng)史文物禮樂略似中國,非他邦之比,宜令遵三年一聘之禮,或比年一來,所貢方物止以所產(chǎn)之布十匹足矣,毋令過多”[9]1400。從詔諭中可以看出,1372 年(洪武五年)明朝就開始限制王氏高麗朝貢的次數(shù),之后兩年,明太祖又詔告各國反復強調(diào)三年一貢。1374 年(洪武七年),王氏高麗上表請求明朝仍然每年上貢一次,明太祖又詔中書、禮部重申:“彼若欲每世一見,亦從其意”[10]1565。明朝雖限制朝貢次數(shù),但王氏高麗仍請求繼續(xù)朝貢,可見在明朝與王氏高麗兩國關系中,明朝已由最開始的積極主動,轉(zhuǎn)向了有所保留。

        二、明(太祖時期)與王氏高麗(辛禑王時期)關系

        1374 年(洪武七年),恭愍王被弒,辛禑王即位,但是仍未能緩解明朝與王氏高麗關系緊張的局面,且明太祖對王氏高麗的不信任加劇。北元此時也趁機企圖安排沈王脫脫不花繼承王氏高麗王位[9]262,但卻晚了一步,在發(fā)現(xiàn)辛禑王已被王氏高麗擁戴為君時,認為并無把握干涉王氏高麗內(nèi)政,再加上王氏高麗百官上書北元中書省以表效忠,于是便順水推舟,承認辛禑王為王氏高麗國王,同時赦免殺王之罪?!陡啕愂贰分杏涊d:“伯顏帖木兒王(即恭愍王)背我歸明,故赦爾國弒王之罪”[11]3193。1377 年(洪武十年),北元冊封辛禑為王氏高麗國王,王氏高麗開始沿用北元昭宗“宣光”年號。但是,王氏高麗也深知北元“中興”,實際已是強弩之末,辛禑王在即位之后,便馬上向明太祖告喪,請求為先王賜謚,同時也希望自己能夠得到明朝的冊封。也就是說,辛禑王只是表面上臣服于北元,這從辛禑王拒絕配合北元昭宗出兵聯(lián)合攻打明朝定遼衛(wèi)就可以看出?!陡啕愂贰分杏涊d王氏高麗未能出兵的理由是“天寒草枯,不可出師”[12]4012,可見王氏高麗并非真心臣服北元,而是想伺機得到明朝的認可。

        1378 年(洪武十一年),隨著北元昭宗去世,北元勢力更加式微,王氏高麗又馬上恢復了明朝的“洪武”年號。隨后,王氏高麗多次遣使明朝,請求恢復上貢,但是明太祖仍未消除對王氏高麗的不滿。明朝對王氏高麗不滿的記載有二:一是《諭高麗使回》記載:“若不信吾命,則以舳艫數(shù)千,精兵數(shù)十萬,揚帆東泊,特問使者安在”[13];二是1380 年(洪武十三年),《明實錄》記載:“獨爾東夷,固恃滄海,內(nèi)弒其王,外構(gòu)民禍,貢不如約,必三韓之地有為,故若是歟?命使往問叛服不常,將欲何為”[14]2043。從“精兵數(shù)十萬帆東泊”“貢不如約”可以看出,明朝對王氏高麗仍有很大的不信任。在其后的朝貢中,王氏高麗使臣帶回去的明太祖諭令也表達了明太祖的不滿,明太祖指責王氏高麗:“高麗之于中國,自漢至今,其君臣多不懷恩,惟挾詐以構(gòu)禍?!裢躅叄垂ы酰┍粡s,奸臣竊命,《春秋》之義,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15]1903。這種不滿一直持續(xù),直至王氏高麗將1379 年至1384 年連續(xù)5 年間失貢的馬匹、金銀、細布等全數(shù)上貢之后,兩國關系才得以恢復。1385年(洪武十八年)明朝正式冊封辛禑王為王氏高麗國王,賜王顓謚號“恭愍”。同年,明禮部索貢王氏高麗王:“今既聽命,其心已見,宜再與之約,削其歲貢,令三年一朝貢”[16]2585?!叭暌回暋斌w現(xiàn)了明太祖對王氏高麗朝貢標準的降低,兩國關系轉(zhuǎn)向和緩。

        1387 年(洪武二十年),明與王氏高麗關系變得緊張起來。明太祖平定遼東后,切斷了王氏高麗與北元的聯(lián)系,便決定要和王氏高麗劃定邊界,于是命戶部咨王氏高麗國王:“以鐵嶺北、東西之地舊屬開元,其土著軍民女直、韃靼、高麗人等,遼東統(tǒng)之;鐵嶺之南舊屬高麗,人民悉聽本國管屬;疆境既正,各安其守,不得復有所侵越”[17]2807。對于公崄鎮(zhèn)圖們江邊以南、鐵嶺王氏高麗安邊府附近之鐵嶺以北之地歸屬問題的爭議,明朝認為該地舊屬元朝,需要重新恢復元朝時與王氏高麗的邊界,并提出以鐵嶺為界重新劃分,同時設置鐵嶺衛(wèi)。而王氏高麗辛禑王卻認為此地“自來系是本國之地”,不僅如此,還聽信崔瑩慫恿,出兵進攻遼東,再?!昂槲洹蹦晏?,復元朝衣冠。辛禑王的這一舉動直接引發(fā)了朝鮮半島的王朝更替。

        1388 年(洪武二十一年),李成桂在眾將支持下發(fā)動威化島回軍,掌握王氏高麗政權(quán),辛禑王被廢,進攻遼東的戰(zhàn)禍也就此消弭,同時還重新恢復了親明關系,明朝與王氏高麗關系隨后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李成桂發(fā)動兵諫后,明朝不再堅持先前的邊界劃分要求,太祖諭禮部尚書李原名曰:“遠邦小夷,固宜不與之較,但其詐偽之情,不可不察。禮部宜以朕所言咨其國王,俾各安分,毋生釁端”[18]2868??梢娒鞒J了王氏高麗對鐵嶺以北諸州的領屬。

        三、明(太祖時期)與李氏朝鮮(李成桂時期)關系

        1392 年(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建立李氏朝鮮,曾多次遣使明朝,請求冊封。在此期間,朝鮮王權(quán)頻繁更迭,讓明朝很是不快,先是李成桂立其子辛昌為王,隨后又廢辛昌,立王氏王瑤為君?!陡啕愂贰酚涊d:“高麗限山負海,風殊俗異,雖與中國相通,離合不常。今臣子逐其父,立其子,請欲來朝,蓋為彝倫大壞,君道專無,不臣之逆大彰。諭使者歸,童子不必來朝。立亦在彼,廢亦在彼,中國不與相干”[12]4143??梢?,明朝對于王氏高麗王權(quán)的頻繁更換,并不想予以冊封,而是持觀望態(tài)度。

        不久,李成桂新擬“朝鮮”“和寧”兩個國號報請明太祖代為選定,《朝鮮王朝實錄》中記載:“遣藝文館學士韓尚質(zhì)如京師,以朝鮮、和寧,請更國號。奏曰:‘陪臣趙琳回自京師,欽赍到禮部咨?!几`思惟,有國立號,誠非小臣所敢擅便。謹將朝鮮、和寧等號,聞達天聰,伏望取自圣裁’”[19]。明太祖認為“惟‘朝鮮’之稱最美”,《明實錄》中記載:“乙酉高麗權(quán)知國事,李成桂欲更其國號,遣使來請命。上曰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最美,且其來遠矣,宜更其國號曰朝鮮”[20]3267。李成桂于是選定“朝鮮”為其國號。明太祖雖然為李成桂代定國號,卻不予正式冊封,也不頒賜國王印信、誥命,同時由于兩國交往中出現(xiàn)了一些矛盾,明太祖多次降詔譴責李氏朝鮮。其中一個主要矛盾就是女真問題。李氏朝鮮建立后,不斷招諭女真部落,明太祖震怒,詔令朝鮮“將誘女直(按即女真)之人全家發(fā)來,并已往女直大小送回”,否則就要“命將東討,以雪侮釁”。在明朝要求下,朝鮮不得不送回一批女真人,平息明太祖的怒火。第二個矛盾是明太祖晚年過分挑剔表箋的文字。朝鮮在朝貢進賀時所上表的內(nèi)容,由于撰寫者對漢文文言及典故的不熟悉,多次遭到明太祖的斥責,其中一次明太祖認為朝鮮上表的文字“輕薄肆侮”。《朝鮮王朝實錄》中記載:“今朝鮮每遇時節(jié),遣人進賀表箋,似乎有禮,然文辭之間,輕薄肆侮,近日奏請印信誥命狀內(nèi),引用紂事,尤為無禮”[21],于是敕令朝鮮將撰寫者鄭總及其家屬押至南京發(fā)落,并將鄭總留在京城“授以微職”,后因鄭總不愿穿明太祖所賜衣服,被下獄處死。由此可見,明太祖晚年性格猜疑暴躁,導致了許多文字獄事件的出現(xiàn),這給明朝與李氏朝鮮的交往帶來了不好的影響。第三個矛盾是雙方使節(jié)往來上的矛盾,明太祖常常會因為使臣的一些細節(jié)問題大發(fā)雷霆。比如1393 年(洪武二十六年),朝鮮使臣李恬因為跪姿不正被明太祖下令杖責,險些喪命。

        1395 年(洪武二十八年)頒布的《皇明祖訓》中,首章就將明朝后世必須遵循的對外關系理念定為基本國策之一:“吾恐后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zhàn)功,無故興兵傷人,切記不可”[22]5,即明朝的“不征”外交策略。其中包括了15 個“不征之國”,分別是朝鮮、日本、大琉球、小琉球、安南(越南)、真臘(柬埔寨)、暹羅(泰國)、占城、蘇門答剌、西洋、爪哇、湓亨、白花、三佛濟、渤泥。明太祖把這些國家作為不征之國,奠定了外交的和平基調(diào),其曾在詔書中明確宣布:“今朕統(tǒng)天下,惟愿民安”[23]7。從史書記載來看,朱元璋與元朝使用武力不同,一直采取的是和平的外交策略,周邊國家的朝貢也使得這一和平政策得以實現(xiàn),除了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曾征戰(zhàn)過安南外,其他時期明朝均與上述國家保持著和平關系。

        1398 年(洪武三十一年),五軍都督府請求出兵朝鮮,明太祖以“朕欲止朝鮮生釁者,將以安民也”[24]3709為由拒戰(zhàn),由此可以看出明朝對朝鮮一直都是秉持著和平友好的理念。同年,明朝與朝鮮兩國同時出現(xiàn)了君位更替,明朝明太祖之孫朱允炆即位,李氏朝鮮李芳果接受了李成桂的禪位。1400 年(洪武三十三年),李氏朝鮮李芳果退位給李芳遠,明朝也爆發(fā)了“靖難之役”,燕王朱棣在北平興兵“清君側(cè)”,于1402 年(洪武三十五年)攻入南京,即皇帝位。這一時期,明朝與李氏朝鮮兩國關系比較微妙,李氏朝鮮急于得到明朝的冊封,明朝也為了拉攏李氏朝鮮,頒賜給李氏朝鮮國王印信、詔令,并特賜親王九章之服,兩國關系重新趨于穩(wěn)定,開始轉(zhuǎn)入了正常的發(fā)展軌道。

        四、結(jié)語

        明太祖在位時期,明朝與王氏高麗、李氏朝鮮往來詔令文書、敕諭和祝文等數(shù)量上較之其他時期要多,既加深了兩國之間的溝通聯(lián)系,也極大地促進了兩國關系的發(fā)展。這些詔令文書在兩國交往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直接反映了當時歷史環(huán)境下明朝與王氏高麗、李氏朝鮮關系的演變過程,尤其是冊封詔書記載了明朝與王氏高麗、李氏朝鮮的藩屬關系,在政治上肯定了明朝的上國地位,這從王氏高麗辛禑王、李氏朝鮮李成桂多次請求明太祖冊封,并迫切地想得到明朝的政治肯定與認可就可以看出。

        王氏高麗末期,兩國關系表現(xiàn)為表面融洽、各取所需、互相利用、形勢多變。從王氏高麗方面來看,明太祖即位,給恭愍王提供了擺脫元朝強權(quán)控制的機會,同時還可以趁機肅清國內(nèi)親元勢力,但是受到北元多次拉攏、王氏高麗國內(nèi)殘余親元勢力活躍及明元戰(zhàn)爭形勢多變的影響,恭愍王采取了雙重外交的策略,游走于明朝和北元之間尋求利益最大化。從明朝方面來看,在朱元璋稱帝初期,就積極同王氏高麗建交,這主要是為防止王氏高麗與北元聯(lián)合對明朝形成威脅,兩國關系還算比較融洽。隨后,由于王氏高麗與北元的頻繁來往,導致中朝關系一度緊張。兩國關系出現(xiàn)裂痕是從王氏高麗恭愍王王顓被弒、朝貢使臣被殺、以私馬換貢馬、表箋風波等一系列事件開始的。這些矛盾使得明朝特別是明太祖對王氏高麗產(chǎn)生強烈不滿,并因其“不誠”產(chǎn)生不信任。明朝詔令文書中都體現(xiàn)了這種不滿與不信任。

        李氏朝鮮初期,李成桂為了解決王位繼承的合法性問題,努力尋求明太祖的冊封和支持,一改王氏高麗末期的雙重外交策略,積極推行親明政策,想改變中朝兩國不和諧的外交局面。明朝方面頒布“不征”的和平政策,基本保持了與李氏朝鮮的和平往來關系,但是李氏朝鮮王權(quán)的頻繁更迭,讓明太祖心生不滿,因而一直對朝鮮保持著觀望的態(tài)度,這也使得朝鮮太祖李成桂多次請求明朝頒賜國王誥命、印信而無果。再加上明太祖后期性格暴躁多疑,導致中朝兩國交往過程中又出現(xiàn)了女真問題、表箋問題、使節(jié)往來細節(jié)問題等矛盾,這些矛盾令朝鮮君臣十分不滿,卻又礙于明朝大國權(quán)勢敢怒不敢言,給兩國關系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1398—1402 年,李氏朝鮮定宗李芳果接受太祖李成桂禪位,后又讓位給太宗李芳遠;明朝明惠帝朱允炆即位后,明成祖朱棣又興兵奪取皇位。明成祖朱棣即位后積極拉攏李氏朝鮮,同時李氏朝鮮也急于得到明朝的冊封,雙方于是積極建交,兩國關系又重新轉(zhuǎn)入了正常、穩(wěn)定的發(fā)展軌道。

        綜上,明太祖在位時期,中原和朝鮮半島之間的關系經(jīng)歷了相互磨合、相互適應這一過程,從矛盾沖突逐漸走向穩(wěn)定發(fā)展,同時也掀開了宗藩體制下的兩國發(fā)展新篇章。

        猜你喜歡
        詔令明太祖洪武
        書法作品
        唐代初期的文學觀念
        江淮論壇(2021年2期)2021-04-30 06:48:39
        書法作品
        保健與生活(2021年4期)2021-02-22 07:45:25
        春滿人間
        保健與生活(2020年8期)2020-04-28 08:02:50
        一個成功的誤解?——西藏博物館所藏《噶瑪巴爲明太祖薦福圖》再考
        善而雅、辭氣衰:論東漢詔令的風格特征
        文教資料(2017年21期)2017-11-26 08:19:17
        明太祖“共享太平之?!钡耐饨焕砟钆c實踐
        人民論壇(2017年10期)2017-04-22 01:29:09
        七歲驛童對明太祖
        溫潤如玉 悲憫和婉
        ——論漢文帝詔令的個性色彩
        胡惟庸案與李善長死因新探
        成人做爰视频www| 国产一区二区av免费在线观看 | 欧美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99久久精品费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aⅴ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 国产在线视频网站不卡| 国产精品亚洲三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真人性野外做爰| 国产一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亚洲一区亚洲二区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中文久久久久久久| 日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蜜臀| 美女扒开腿露内裤免费看| 国产丶欧美丶日本不卡视频|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人妻诱惑| 45岁妇女草逼视频播放| 青楼妓女禁脔道具调教sm| 亚洲最大成av人网站| 亚洲大胆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亲近相奷中文字幕| 国产无遮挡裸体免费视频| 久久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最新 | 久久国产亚洲高清观看5388| 亚洲情精品中文字幕99在线|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一卡2卡三卡4卡 乱码欧美孕交 | 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 福利在线国产| 久久婷婷夜色精品国产| 久久综合九色欧美综合狠狠| 国产日韩精品中文字无码| 九九在线精品视频xxx| 国产高潮迭起久久av| 在线看无码的免费网站| 亚洲精品不卡电影| 国产在线观看免费不卡视频|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厨房玩丰满人妻hd完整版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