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霞
摘 要:語感的形成體現(xiàn)出一種語文素養(yǎng)。幼師應在日常教學中重視訓練幼兒的聽說讀寫等能力,并重視培養(yǎng)其自主閱讀能力。如果在課堂上幼師能合理利用童話故事訓練幼兒的語言能力,引導其對文本進行閱讀時把閱讀策略逐步滲透其中,可大大提升幼兒的閱讀興趣和能力,同時也是培養(yǎng)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徑。本研究簡要分析了童話故事特點及其在幼兒教育中的魅力,總結了童話故事在幼兒閱讀學習中的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閱讀學習;童話故事;教育意義;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02-0099-03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Fairy Tales in Children’s Reading and Learning
YANG? Haixia (Kindergarten of Kazak Autonomous County of Aksay, Jiuqua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language sense reflects a kind of Chinese accomplishment. Preschool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children’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other abilities in daily teaching,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their independent reading ability. If teachers can properly use fairy tales to train children's language ability in class and guide them to gradually infiltrate reading strategies into the text reading, children’s reading interest and ability can be greatly improved,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This study brief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iry tales and their charm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fairy tales in children’s reading and learning for reference.
【Keywords】Children’s reading learning;Fairy tales;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and strategies
童話在幼兒文學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一把啟迪幼兒心靈的鑰匙,對幼兒的想象力起到有效的激發(fā)作用。眾所周知,《丑小鴨》《海的女兒》《灰姑娘的水晶鞋》等童話故事中都配有精美的插圖,可激發(fā)起幼兒閱讀童話故事的興趣,而且童話故事的教育意義深遠,可以向幼兒傳達某種道理,幼兒時期在教育中適時引導其閱讀童話故事,會在幼兒的成長道路中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幼師應在學前教育中把童話故事教學作為重要部分,以其中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fā)其主動閱讀的興趣,以達到育人和啟智的教育效果。
1.童話故事的特點
童話故事是基于幼兒身心特征,用比較簡潔的文字,淺顯地概括相關故事內(nèi)容的一種易懂的文學體裁,童話故事起源于19世紀初的丹麥。處于人生早期的幼兒有著豐富的幻想,對周圍所有的事物都有一種非常好奇的心理,主客體概念不清晰,認為萬物都是有靈性的,周圍的一切事物都與自己一樣,不僅會餓肚子,還會口渴,而且還會哭鼻子,會不高興,所以幼兒對世界的認知有其獨特的方式。為使幼兒對周圍的事物和環(huán)境有準確的認知,就要根據(jù)其心理特征為其創(chuàng)造一種更適宜的閱讀文體。而童話的特征與其對幼兒發(fā)展的正面導向作用,正好與幼兒的閱讀需求相契合,所以備受幼兒的喜歡。童話是利用擬人的手法,對花草樹木、花鳥魚獸等賦予生命力,使其和人一樣具有豐富的思想感情。
童話故事的特點比較鮮明,具體包括:
(1)激發(fā)想象力
弗洛伊德指出,成人往往會在夢中以象征的方式表達出自身的內(nèi)疚、擔憂、實現(xiàn)愿望等情緒,同樣充滿神奇色彩的童話故事如夢境一般,使幼兒的恐懼、不安等情感得到宣泄,因此對幼兒也有著不容忽視的吸引力。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因為小女孩在圣誕夜沒有賣掉一根火柴,所以一天沒吃東西,又冷又餓的她,擦亮了三根火柴看到了香噴噴的烤鴨、美麗的圣誕樹和外婆。這樣詳細地描述故事情節(jié),可使幼兒的想象力得到充分激發(fā),充分體現(xiàn)出童話故事的無限魅力,也是培養(yǎng)幼兒想象力的重要途徑。
(2)故事內(nèi)容簡潔單純
童話故事往往包含簡潔單純的內(nèi)容,但其中卻體現(xiàn)了鮮明的人物性格、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如《白雪公主》中,作者同時賦予了善良美麗、性格溫柔的白雪公主以內(nèi)在美和外在美,而殘忍、惡毒的王后,因近乎變態(tài)地追求外在美而一次次對白雪公主下毒手。故事的結局比較圓滿,白雪公主美麗的形象成為永恒。
(3)具有教育意義
童話故事的教育意義較顯著,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在幼兒思想意識和思維能力的形成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且具有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造智慧、啟發(fā)思想、傳播美德等特征的童話故事對幼兒的教育有重要意義。
2.童話故事在幼兒教育中的魅力
運用大道理對幼兒進行說教,利用童話故事對幼兒進行適當引導,可獲得更為顯著的效果。利用童話故事可使幼兒明白生活道理,進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思想意識,充分體現(xiàn)了童話故事的魅力,所以在幼兒教育中童話故事是一種可行性較強的教育方法。其魅力主要表現(xiàn)在:
(1)童話故事可有效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童話故事是啟發(fā)幼兒想象力的重要載體,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當前許多幼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都發(fā)現(xiàn)了童話故事在教學中的重要性,但許多幼師利用童話故事教育的目的都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娛樂性質(zhì)占主導,因此幼兒的想象力被一定程度地扼殺。殊不知,引導幼兒通過對奇妙的童話世界親身體驗,使幼兒將自己想象成其中的一部分,可最大程度地開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如在閱讀《一只想當爸爸的熊》的繪本故事時,大多數(shù)幼兒都特別好奇講述的是什么內(nèi)容,因為幼兒的識字量有限,如果直接對其中的文字進行閱讀再理解,無疑會打消幼兒的閱讀積極性。而繪本故事中的圖片正好可以彌補這一問題,幼兒通過圖片提示,提出了“熊需要冬眠嗎”的問題,其他的幼兒有的說需要,有的說不需要,幼師可以在幼兒激烈討論的過程中趁機提問:“小朋友們還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動物是需要冬眠的嗎?待到來年春天它們醒來以后會是怎樣的一個景象呢?”通過這種方式激起幼兒的好奇心,幼兒開始想象青蛙、蛇等動物醒過來的樣子,還有的幼兒甚至開始模仿動物的叫聲,幼兒會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動物,并通過模仿交流體會其中的樂趣。
(2)童話故事可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
每個人的一生要分許多階段才能學會連貫的語言表達,幼兒階段的啟蒙作用較明顯。幼師可以充分利用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引導其閱讀童話故事中各種類型的語言領悟其特征,豐富幼兒的語言。首先,童話故事可以逐漸擴大幼兒的詞匯量。盡管學前教育的時間較長,但因教育部門明確規(guī)定不能用直接的教材對幼兒開展教學,因此在該時期幼兒接觸不到全面系統(tǒng)的語言知識教學,但這并不代表在該時期幼兒缺乏語言表達能力。幼師可充分利用童話故事中的語言優(yōu)勢,通過有效引入童話故事教學積累詞匯量,如《喝墨水的花腳蚊子》中的吹噓、頭昏眼花、熱鬧非凡、彎彎扭扭、如獲至寶等詞匯,《柳樹下的夢》中的威嚴、細膩、形影不離、青梅竹馬等詞匯,對幼兒來講都是比較新穎陌生的,當幼兒在聚精會神地聽幼師閱讀各種童話故事的過程中,也會一遍遍地聽到這些陌生的詞匯,持續(xù)一段時間后幼兒的詞匯量就會大大提高。其次,幼兒的語言能力還可以在模仿童話故事相關內(nèi)容的過程中逐步提升。因為幼兒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也善于對身邊的人和事物進行模仿,特別是對語言的模仿能力更是超乎想象。且在帶領幼兒閱讀童話故事的過程中,其想象力也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驚喜。所以幼師可以抓住這一特征,選擇童話故事中的經(jīng)典片段指導幼兒模仿,初期可以指導幼兒模仿一些簡單的情節(jié)和簡單的語言,隨著幼兒逐漸增加詞匯量的積累,可逐漸學著模仿整篇行為與語言。幼師要鼓勵幼兒敢于表現(xiàn)自己,并為其創(chuàng)造機會。幼師可以選擇幼兒百聽不厭的童話故事《狼和小羊》,指導其分角色進行模仿表演,讓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表現(xiàn)故事內(nèi)容,運用這種方法能更深入地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幼兒的模仿能力也能得到進一步鍛煉,這些都是提升和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條件。
3.童話故事在幼兒閱讀學習中的應用策略
(1)通過推測發(fā)揮想象力
幼兒學前教育中的圖畫書是主要閱讀材料??稍陂喿x前指導幼兒對圖畫書的封面和內(nèi)容充分想象和推測,調(diào)動起閱讀的積極性,使其準確快速地理解閱讀內(nèi)容,逐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幼兒逐漸在閱讀中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后,引導其在看圖書或聽故事的過程中,對故事情節(jié)和結局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進行大膽猜測。
第一,按照圖畫書的封面內(nèi)容對故事內(nèi)容進行推測。一般情況下,童話故事講述的主要內(nèi)容可以通過封面大體了解到,在引導幼兒閱讀一本童話故事之前,可先指導其認真觀察封面內(nèi)容,根據(jù)封面人物或動物的動作、神態(tài)和故事的名字,對故事情節(jié)大膽地想象和猜測,將幼兒對故事的閱讀欲望激發(fā)起來,會獲得較好的效果。如在引導中班幼兒閱讀《笨狼阿灰》的過程中,先出示寫著故事題目“笨狼阿灰”的字卡,教幼兒學會認讀,再指導其認真觀察封面圖畫上的內(nèi)容,通過封面上小動物的動作和神情以及故事名字進行推測:“在這三只動物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故事的名字為什么稱狼為笨狼阿灰呢?”幼兒可能會展開想象,得出各種答案,如“因為狼非常笨,抓到小雞后每次都讓小雞逃脫”。還有的說:“小雞在狼爪下時,可以用嘴巴啄狼?!边€有的幼兒說道:“它想要去踩小松鼠,結果自己先摔倒了,小松鼠和小公雞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騙了狼……”在幼兒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后,總結道:“你們說的這些情況都可能會出現(xiàn),讓我們一起通過閱讀尋找答案吧?!币源耸褂變禾骄康呐d趣被激發(fā)出來,幼兒會急于在閱讀后發(fā)現(xiàn)秘密,把“要我讀”變成“我要讀”,使幼兒能積極主動地閱讀,使其在閱讀過程中感受推測、解密的樂趣,進而對故事內(nèi)容加深理解。
第二,在轉折的故事情節(jié)中進行推測。指導幼兒通過閱讀童話故事對自己推測的故事情節(jié)和發(fā)展情況進行驗證,可使幼兒的閱讀思維和興趣得到拓展,而且幼兒對故事內(nèi)容的理解也更全面深刻。如教學大班下冊《去年的樹》時,幼師可以在講到“樹和鳥兒告別,并約定明年再見”后先告一段落,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力推測接下來可能要發(fā)生的事情,如:“你們覺得鳥兒會回來找樹嗎?如果鳥兒回來了可能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引導幼兒通過相互交流大膽推測,然后鼓勵幼兒把故事的后半部分向大家展現(xiàn),在此過程中幼兒可充分體會鳥和樹之間的友誼,培養(yǎng)其保護自然的意識。
(2)在反思中理解
引導幼兒在閱讀時反思閱讀內(nèi)容便是審視和分析文學作品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會更深入地理解閱讀內(nèi)容,幼師應在閱讀過程中啟發(fā)其學會對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進行反思,如在對《膽小先生》進行教學時,先對幼兒講解故事內(nèi)容,講解完后指導其反思整個故事內(nèi)容:“大老鼠為什么敢向膽小先生一次次地提出換房要求呢?膽小先生為什么每次都同意呢?膽小先生的性格是什么樣的?最后膽小先生發(fā)生了哪些變化?他發(fā)生這些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引導幼兒對這些問題進行思考后,故事的前因后果和主人翁(膽小先生)的形象也更加鮮明,幼兒也就能更深層次地理解故事內(nèi)容。所以也更容易被故事情節(jié)吸引,也是進一步提升閱讀興趣和能力的重要條件。
(3)在質(zhì)疑中體悟
質(zhì)疑充分體現(xiàn)了人對某種問題的深入探究和思考,因此需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鼓勵幼兒結合故事情節(jié)或畫面敢于提出質(zhì)疑,多提出問題。在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基礎上,引導其自主講述故事發(fā)生的原因,為什么故事中的人或動物會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如在大班教學《白雪公主》時,先對幼兒講解故事內(nèi)容,幼兒對故事內(nèi)容熟悉后進一步引導其從白雪公主的形象方面提出質(zhì)疑:“為什么白雪公主總是不停上當呢?你們覺得這樣的白雪公主可愛嗎?你們喜歡她嗎?為什么?”如對幼兒講述《金雞冠的公雞》時可引導其提出質(zhì)疑:“為什么公雞老是上當受騙呢?”通過這種質(zhì)疑和解疑的過程,幼兒就會在閱讀時有意識地發(fā)掘問題答案,提高其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力,進而明白如果童話中的公雞和白雪公主能聽人勸告就不會上當,不僅使幼兒理解了作品中傳遞的真善美,也是一種對閱讀初步接觸后的經(jīng)驗總結。
(4)在假設中拓展
假設與想象的聯(lián)系密切,主要在幼兒對故事內(nèi)容熟悉后引導幼兒發(fā)揮想象力,想象并描述故事的另外一種發(fā)展可能性,對幼兒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均是一種鍛煉。幼師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幼兒理解故事內(nèi)容的情況,對其進行引導:“假設故事的情形是另外一種,故事又會有怎樣的結局呢?假如這樣發(fā)展或那樣發(fā)展,結局又會如何呢?”如在大班語言活動中教學《野貓的城市》時,可指導幼兒思考:“假設讓你們把我們的城市介紹給森林里的小動物們,你們會如何介紹呢?”又如在閱讀完《開在信箱理的野花》時,可對幼兒提出以下問題引導其思考:如果郵遞員叔叔(阿姨)遇到困難需要幫助,你會為他們做些什么?你想怎么做?”提出類似各種假設并鼓勵幼兒進行大膽的想象,通過閱讀配有圖畫的文字,鼓勵幼兒用口頭語言講解故事可能發(fā)生的結局,使其逐步從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的練習中獲得正確的對應關系,進一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4.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時期是思想意識形成的重要時期,對幼兒的思想意識進行正確的引導,也是教育的一部分。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均是機體綜合素質(zhì)的充分體現(xiàn),從啟蒙時期就要重視對幼兒的培養(yǎng),童話故事教育作為一種重要地提升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是兒童早期重要的閱讀材料,其中生動有趣的故事內(nèi)容可使幼兒推測反思,并產(chǎn)生質(zhì)疑,可使幼兒逐步培養(yǎng)形成閱讀策略,為其以后閱讀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謝麗芳.童話故事在幼兒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09).
3554501186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