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娜
[摘 要]在化學教學中運用示錯教學法,能夠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進而對化學產生探索欲和求知欲。這需要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運用相關實例來舉出學生可能或常犯的錯誤,加深學生對這些錯誤的印象,引導他們在后續(xù)的學習過程中盡可能地避免犯同類錯誤。在此背景下,許多初中化學教師開始嘗試將情境教學法與示錯教學法相結合,創(chuàng)設“示錯情境”,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究熱情,幫助學生正確分析錯誤產生的根源,從而逐步啟迪學生的智慧,促進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化學;示錯情境;基本原則
[中圖分類號]? ? G633.8?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2)02-0078-03
在教育改革持續(xù)推進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新型教學方法成為教師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而在這個過程中,“示錯情境”教學法也應運而生?!笆惧e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有效且直接的教學方式,一般是由教師對學習的知識進行錯誤的展示,在潛移默化中引發(fā)學生質疑,再通過師生探討等合作性學習找出錯誤原因,進而將知識牢固掌握。作為一種經典的教學方法,“示錯情境”教學法因教學實踐性強、素材積累途徑多樣,并且需要學生高度配合,既滿足新課程改革對教學創(chuàng)新的基本要求,又充分體現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可以形成清晰明確的學習思路,自主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提高學習能力?;瘜W是一門邏輯性、綜合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可以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示錯情境”,使學生在認識錯誤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修正錯誤的學習方式,進而完善知識和認知體系,逐步發(fā)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因此,初中化學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將“示錯情境”融入化學課堂教學之中,通過引導學生發(fā)現存在錯誤的地方,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使他們可以不斷地深入思考,進而掌握知識、提高技能。
一、創(chuàng)設“示錯情境”的基本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素質教育強調,尊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教師和學生都要正確認識各自在教學中的地位,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教學過程處于師生協同活動、相互促進的狀態(tài),從而促進教學相長。對示錯教學而言,它的本質在于從學生本身出發(fā),引導他們挖掘自身存在的錯誤,并加以分析和改正。因此,當教師在創(chuàng)設“示錯情境”時,有必要鼓勵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地去發(fā)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形成積極解決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針對性原則
學生是課堂中個性化學習的主體,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已然成為當下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各種差異(如性格、興趣、能力等方面的差異),不同的個體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點。而這些差異是在獨特的自然基礎上,受到具體的教育和其他社會生活條件的影響,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fā)展的,這就需要教師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教學活動。同樣的,在創(chuàng)設“示錯情境”來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也要遵循針對性原則,不僅要留意學生普遍存在的錯誤,還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個性化錯誤,依據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來對教學模式加以創(chuàng)新。
(三)及時性原則
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及時性原則,針對學生的具體錯誤及時創(chuàng)設“示錯情境”,使之可以快速發(fā)揮出輔助學生發(fā)現、解決錯誤的作用。在化學課堂中,教師對學生的問題或回答及時做出價值判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化學思維,讓學生獲得愉悅的學習體驗。這樣,學生既可以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又能在查漏補缺的過程中提高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二、應用“示錯情境”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微課視頻,激發(fā)探究欲望
在目前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絕大部分教師都是依托信息技術來創(chuàng)設“示錯情境”的。而隨著信息化教學的創(chuàng)新趨勢愈加明顯,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多樣的信息技術手段來展現“示錯情境”。例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微課視頻,圍繞某個知識點或者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生動的講解。設計主題突出、內容具體,并且針對性強的微課視頻,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利用微課視頻來展示知識內容,再引導學生結合微課視頻來發(fā)現錯誤和解決錯誤,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碳循環(huán)中所起到的作用,并通過學習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用途來理解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意義。但是,由于許多學生尚未準確把握二氧化碳的性質,也沒有科學探究的方法,導致實驗中常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視頻來創(chuàng)設“示錯情境”,演示有關二氧化碳性質的實驗,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思考其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探究。首先,教師可以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制作微課視頻,給學生演示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的實驗過程:朝紙花噴水,紙花不變色;朝紙花噴稀醋酸,紙花不變色;將紙花放入裝有二氧化碳的瓶子中,紙花不變色;將噴水后的紙花放入裝有二氧化碳的瓶子中,紙花變紅色。接著,教師讓學生思考其中存在的錯誤,即“朝紙花噴稀醋酸,紙花不變色”。很快學生就發(fā)現了這個問題,并思考和分析其中的原因,理解到酸溶液可以導致紫色石蕊變紅。這樣,學生通過對錯誤進行反思,加深了對知識概念的理解和把握。
(二)創(chuàng)設對比情境,強化概念理解
初中化學不僅包含較多的實驗活動,還涉及眾多的概念。而概念作為學生學習化學的基礎,理應成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對比情境來引導學生對概念進行辨析,將學生常出現的錯誤與正確的情境加以對比,使學生牢固掌握化學概念,提升化學學習能力。
例如,在“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課中,二氧化碳的制備是學生在學習本課知識時需要理解和把握的重難點。因此,教師應對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進行講解,幫助學生加深對二氧化碳性質的理解。但是,教師總結以往的教學經驗后發(fā)現,許多學生容易在實驗過程和裝置的理解上犯錯。為此,教師創(chuàng)設“示錯情境”,分別展示正確和錯誤的實驗裝置和實驗結論,讓學生加以思考。首先,利用多媒體展示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裝置,并正確標注出發(fā)生裝置與收集裝置,同時出示一張存在錯誤的裝置圖(如長頸漏斗下端沒有液封的圖片),要求學生進行對比,如此,學生可以在情境對比中了解到,在制取二氧化碳時為了防止生成的二氧化碳氣體從漏斗口溢出,需要將長頸漏斗的下端進行液封,這也體現了二氧化碳溶于水的特性。這樣,學生后續(xù)在做有關二氧化碳制取的練習題時就能夠避免再次出現同樣的問題。
(三)巧設糾錯環(huán)節(jié),強化課堂互動
“示錯情境”是基于學生日常學習中存在的錯誤而創(chuàng)設的,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去解決存在的問題,還應當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錯誤的意識與能力。如此,教師不妨結合“示錯情境”來設計糾錯環(huán)節(jié),通過整合學生作業(yè)中存在的各種錯誤,引導學生對其中的原因和思路加以分析,找出與其相關的知識點,進而達到強化課堂互動的目的。
例如“自然界中的水”一課,學生學習的重點在于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況和水污染的嚴重后果,從而理解水資源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環(huán)保意識。教師總結以往的教學經驗后發(fā)現,學生在學習本課時常出現的錯誤主要集中在“水的組成”這個知識板塊,因此,教師針對這個板塊的內容創(chuàng)設“示錯情境”,讓學生加以思考,糾正相關錯誤,從而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如教師會利用多媒體來演示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生成氫氣和氧氣的實驗過程,并在黑板上寫下分解反應的化學式:水[通電]氫氣或氧氣。接著,教師再讓學生進行糾錯,要求他們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來進行分析。很快,學生總結得出“水[通電]氫氣+氧氣”,教師趁勢與他們展開互動:“你們知道氫氣和氧氣之間發(fā)生化合反應后可以生成什么嗎?”在良好的互動氛圍中,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有所提升。
深層次糾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攻克學習難點。以“水的凈化”教學為例,“過濾”是教學的難點。過濾是一種從液體中分離出不溶性固體的方法,利用它可以將不溶于水的雜質與水分離。學生在進行過濾實驗操作時,經常會出現一些常識性的錯誤。對此,教師讓學生上臺展示過濾步驟。學生A在過濾時濾紙沒有緊貼漏斗內壁,且低于漏斗邊緣,燒杯嘴緊靠玻璃棒,最終過濾出的水和沒過濾的水沒有區(qū)別;學生B在過濾時濾紙緊貼漏斗內壁,但濾紙高于漏斗邊緣,燒杯嘴也緊靠玻璃棒,最后仍得出和學生A一樣的過濾結果。這樣對比,學生心存疑問:這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接著教師進行過濾演示:濾紙緊貼漏斗內壁,濾紙低于漏斗邊緣,燒杯嘴緊靠玻璃棒,在操作完成后教師放入明礬,最后的結果讓學生驚呼。學生經過討論之后得出了過濾的具體要求是“一貼、二低、三靠”:“一貼”是指濾紙緊貼漏斗內壁,“二低”是指濾紙低于漏斗邊緣,液面低于濾紙邊緣,“三靠”是指燒杯嘴緊靠玻璃棒,玻璃棒下端緊靠三層濾紙?zhí)?,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兩位學生的過濾操作雖然是錯誤的,但是正因為學生的錯誤操作和教師的正確操作形成了對比,無形中幫助學生加深了印象。在此基礎上教師追問:“你們知道實驗中各儀器的作用嗎?”有學生回答:“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體濺出;加入明礬是為了吸附水中的懸浮雜質使其沉降?!痹诖舜蔚摹笆惧e情境”中,學生彌補了知識漏洞,也規(guī)范了自己的實驗操作,同時探究能力、總結與反思能力都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四)設計情境練習,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
對學生而言,練習是鞏固所學知識、提高解題能力的主要途徑。練習其實是化學知識的拓展應用,在這一過程中有效地融入“示錯情境”能夠提升教學質量。很多學生在拓展應用練習中會運用慣用的方法進行解答,大部分時候未考慮到問題的特殊性,以至于影響答題的效果,而且學生在做練習的時候必然會因為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的不同而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為此,教師不妨將“示錯情境”與練習環(huán)節(jié)相結合,利用學生經常出現的錯誤來設計問題,讓學生加以思考和探究。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實踐能力。
例如,在教學“自然界中的水”這一課時,教師一方面需要在拓展應用練習中引導學生擺脫局限性思維,打破思維定式,在固有知識的基礎上有辨別性地按照以往的經驗分析和解決問題,但又不能完全按照固有模式進行解答。對此,創(chuàng)設“示錯情境”是很有必要的,學生可通過“示錯情境”診斷出自身在理論學習和實驗操作中的錯誤。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合理利用化學原理與公式,并通過“示錯情境”來探索學生的思維規(guī)律,以便引導學生順利解決化學問題。如學生需要學習水的組成的有關知識,準確掌握水的電解實驗的操作過程。當教師在對學生出現的常見錯誤進行總結時,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對電解水的過程和方法不夠了解,以至于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為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示錯情境”,圍繞這些錯誤來設計相應的練習題,以此來提高示錯教學的針對性。教師可以設計如下題目:(1)描述水的電解實驗的操作方法及過程;(2)描述水的電解實驗的現象并根據現象歸納結論;(3)根據實驗現象以及操作實驗時遇到的問題,寫出水的電解實驗的注意事項。這些練習題能讓學生加深對本課知識的理解和把握,進而深化學習記憶,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在分析和處理這些問題時,學生不僅能夠充分獨立思考,還能與同學進行合作交流,這對學生成正確的學習思路大有裨益。
綜上,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示錯情境”,既是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的有效途徑,又是促進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有效策略。如此,教師理應運用“示錯情境”的優(yōu)勢來激發(fā)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巧妙延伸出多樣的課堂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發(fā)現錯誤和解決錯誤的過程,以此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化學綜合素養(yǎng)。
[? ?參? ?考? ?文? ?獻? ?]
[1]? 嚴旭丹.高中化學教學中“示錯情境”的設計及教學功能[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18):89-90.
[2]? 賈利.高中數學教學中“示錯情境”的設計與思考[J].新課程(下),2019(3):128.
[3]? 高美容.高中數學教學中“示錯情境”的設計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10):46.
[4]? 方小青.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示錯情境的設計與應用[J].新課程研究(下旬),2018(4):49-50,53.
(責任編輯 羅 艷)
373050190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