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玲
(安徽省碭山縣碭山第二中學,安徽 碭山 235300)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主要就是由教師為學生傳授知識,忽略了學生全面的發(fā)展。所以,應清楚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并具有創(chuàng)新的意識積極地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但是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還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提升教學的水平。
高中語文教學主要包括以下層次:首先,明確教學的目標。要想促使高中語文教學順利開展必須要有教學目標,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沒有確定的教學目標學生閱讀就會很盲目,而且在閱讀一遍課文后難以從中學習到知識并積累。其次,有效的教學方法。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有效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促使學生更好地接受相關知識。就當前高中語文教學的情況來看有很多的教學方法,其中最典型的教學方法有表演教學法和實踐教學法。最后,教學效果顯著。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鍛煉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尤其是閱讀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在教學中無論是確定教學目標還是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主要的目的都是提高教學效果。所以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還應加強教學評價的設計。
高中階段語文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科目,通過語文學習有助于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但是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有的高中語文課堂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取得良好的成績,積極地完善與此相關的教學方式,而且有的學校還將學生的成績作為教學工作評價的一部分。這種教學導向致使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比較滯后,而且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略了能力的培養(yǎng)。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對高中語文教師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要求轉換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所以在新課改背景下顯現(xiàn)出構建高中語文高效課堂的重要性。
在新課改背景下,對高中語文教師而言要想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還應注重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诖?,就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加強對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在具體設計的過程中還應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有趣味的導入內容,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本節(jié)課堂教學活動有效地實施打下良好的基礎。之后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方法導入本節(jié)的內容,但是所運用的方法必須要有吸引力,為此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欲望,促使課堂教學順利開展。
例如:教師在講授《鴻門宴》時,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這篇課文,將自身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教師一定要加強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可充分運用網(wǎng)絡為學生搜集有關鴻門宴的相關視頻尤其是這篇課文作者的相關背景,并充分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對這篇課文的認知。當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實施之后,再以學生為主體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展開本節(jié)的教學內容,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基礎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隨著素質教育不斷推行,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自學意識,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在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教師引導學生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教師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為了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不能盲目地讓學生學習,必須要確定學習方向,在制訂自學計劃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學習的情況以及各個方面進行制訂,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真實的學習情況,保障所制訂自學計劃更適合自己。其次,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語文底蘊和學生閱讀水平有密切的關系,但是為了鍛煉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教師需要適當為學生傳授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應用,使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在學生實際閱讀的過程中,教師還應進一步引導學生積極進行思考,并將自己認為比較好的詞句記錄在本子上,其實這也是積累知識的過程。最后,幫助學生形成愛積累的好習慣。為了讓學生學習好語文這門學科必須要不斷積累知識,可讓學生利用自己業(yè)余的時間多閱讀一些課外書籍,在閱讀的過程中記錄經(jīng)典的句子并不斷積累,從而還能為日后的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通過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一定程度上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有的高中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落實新課改的要求,實施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轉換,而且這種情況難以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與此同時還會影響學生對語文內涵理解的程度?;诖嗽谛抡n改背景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改變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創(chuàng)新,充分展現(xiàn)出語文教學的價值。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充分應用情境的教學方式,但是這需要教師根據(jù)具體的教學情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實際情況進行設計,還能不斷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此情境中獲取相應的知識,與此同時有利于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通過應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教學模式,并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促使學生在學習中端正態(tài)度,從而更好地體會語文的魅力。
例如:教師在講授《赤壁賦》時,可讓學生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先閱讀自己喜歡的段落,讓學生互相點評哪一個同學的閱讀更符合蘇軾當時寫這篇文章的情感,之后讓學生聽名家閱讀并與自己的閱讀比較找出自己閱讀的短板,然后再自主地閱讀直到自己更為滿意為止。之后教師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設計教學情境,或者播放《三國演義》電視劇片頭曲或者以能體現(xiàn)蘇軾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的詞如《定風波》等導入,或者為學生播放出赤壁古戰(zhàn)場氣勢磅礴的場面激發(fā)學生進一步閱讀文本的興趣。把閱讀放在前面突破教師一上課就講解作者背景的傳統(tǒng)的乏味的教學模式,也讓學生形成提前預習文言文的習慣。由此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促使學生更能充分掌握文言文相關內容,學會與古人對話,也更好地理解受儒釋道思想影響的蘇軾面對人生逆境時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使其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有的高中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是機械為學生講解知識,這種教學方式雖然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相關知識,但是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所以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想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還應充分利用表演教學法并為學生提供一定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促使學生在展示自己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不斷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
例如:教師在講授《雷雨》時,為了促使學生能夠充分了解此戲劇作品,可先讓學生自主閱讀,當學生對此戲劇作品的內容有一定了解之后,讓學生分析此戲劇中人物的動作和語言。與此同時,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劃分小組,借助服裝和道具可以在班級(若有條件獲得支持可以在學校禮堂)表演課本相關場景。傳統(tǒng)教法只是聽教師講或者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就覺得很好了,而表演讓學生以活動的方式體會到劇中人物的沖突,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把握住此戲劇作品的情感。學生更喜歡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這也使相對單調的傳統(tǒng)課堂變得更為豐富有趣。
語文這門課程具有一定的實踐性,而且語文與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基于此要想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應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jù)教學內容加強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開展各種各樣的實踐活動。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促使學生獲取相應的語文知識,為此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
例如:教師在講授《故都的秋》時,就可將這篇課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聯(lián)系家鄉(xiāng)的秋天并加強對實踐教學法的應用開展各種活動,比如拍攝與家鄉(xiāng)的秋天有關的畫面進行多媒體展示,促使學生在生活中更好地運用語文知識。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加強實踐活動流程設計,并對學生積極進行引導,引導學生充分運用網(wǎng)絡了解各個地區(qū)秋天的景象,從而還能擴大自身的知識面,開拓學生的視野,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這篇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情感。經(jīng)過教學實踐證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實踐教學法的應用,學生將語文相關知識運用在生活實際中,有助于學生積累生活經(jīng)驗,為日后的語文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進行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師而言要想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應為學生布置有針對性的學習任務,在實際布置的過程中應根據(jù)教學的內容以及大綱,并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心理特點,讓學生完成所布置的任務,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例如:教師在講授《林黛玉進賈府》時,對這篇文章進行分析,由于段落比較多,學生難以有耐心地閱讀。但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并理解課文含義,教師可結合教材以及教學的大綱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布置任務。其中可為學生布置以下任務:首先,《林黛玉進賈府》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什么故事?其次,運用彩色的筆畫出認為文章中的重點句子。最后,說一說這篇文章運用了哪些手法。為此當學習任務布置完之后,讓學生帶著任務來閱讀這篇課文,在實際閱讀的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適當可將學生分成小組,小組成員對以上的任務積極進行探討從中找出答案。但是值得高中語文教師注意的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運用任務教學法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特點為學生設計學習任務,并貼合教材內容和大綱突破文章的重難點。經(jīng)過教學實踐證明: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加強任務教學法的應用,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不斷提高教學的水平。
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文化傳承和理解是其中一個素養(yǎng),主要表現(xiàn)的是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但是對高中階段學生來說,由于和傳統(tǒng)文化時代背景不同,對傳統(tǒng)文化難以產生內心的親近感,難以進一步推動學生文化傳承。基于此,對教師而言,為了能讓學生與傳統(tǒng)文化有一定接觸,可以傳統(tǒng)文化為主題開展各種活動,通過此活動促使學生更好地感悟其情感內涵,進一步推動學生文化的自信。
例如:高中語文教師可開展各種比賽活動,可以是閱讀比賽和書法比賽,其活動開展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對詩歌或者是古詩進行大聲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增強文化的自信,從而提升學生內心的情感。除此之外,高中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還應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前幾分鐘的時間進行閱讀,不斷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從某種程度上說還能增強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對高中語文教師來說,要想構建高效的語文教學課堂,必須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并積極創(chuàng)新,以學生為主體,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