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杰
“拐賣婦女犯罪”無疑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最熱的焦點問題。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嚴厲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行為,堅決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p>
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在講述2022年工作安排時要求:“從嚴追訴侵害婦女兒童人身權利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在講述2022年工作安排時要求:“加強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權益保護。嚴懲性侵、拐賣婦女兒童和收買被拐賣婦女兒童等犯罪,強化對被拐賣婦女兒童的司法保障?!?/p>
在此之前,公安部決定,自3月1日起至12月31日開展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專項行動。公安部要求,要集中摸排一批線索,特別是對來歷不明的流浪乞討、智力障礙、精神疾病、聾啞殘疾等婦女兒童要全面摸排,確保底數清、情況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已于去年12月20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初審,去年12月24日開始在全國人大網上公開征求意見。草案相比現行法律,修改48條、保留12條、刪除1條、新增24條,為促進男女平等和婦女全面發(fā)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據新華社《半月談》2月21日的報道,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該草案收到了社會各界42萬余條法律意見,參與人數高達8萬余人。
根據現行《刑法》,拐賣婦女、兒童罪的法定最低刑是五年有期徒刑,高者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死刑。
而收買被拐賣的婦女、兒童罪的法定最高刑為三年有期徒刑。
在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呼吁提高“收買被拐賣的婦女罪”量刑標準,建議“買賣同罪”。
據公安部有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全國拐賣婦女兒童案件與2013年相比,降幅達到88.3%,其中群眾高度關注的盜搶兒童案件目前年立案不到20起。拐賣犯罪的高峰期集中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受多重因素影響,當前滋生拐賣犯罪的土壤尚未完全鏟除,還有一批積案沒有偵破,拐賣犯罪形勢仍然不容樂觀,預防、發(fā)現、打擊、解救、安置等工作機制尚不完善,打擊治理工作還任重道遠。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寶貝回家”尋子網創(chuàng)始人張寶艷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表示:“被拐成年婦女留下的孩子,在一個不健全的家庭長大,母愛的缺失,給這些孩子的一生留下了難以彌補的缺憾;有些被拐婦女,在被拐之前可能還是個有文化的女孩子,有著大好的前途,卻因為人販子的作惡改變了人生軌跡,淪為買家的生育工具,過著生不如死的日子,直至精神崩潰失常?!?/p>
張寶艷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寶貝回家”已有38萬名志愿者,已幫助8588個家庭團圓,其中4322個走失與被拐的孩子回歸家庭。
“我們與警方共同解救過的許多女性,舉報人在找到‘寶貝回家’之前,也聯系過一些部門,他們認為這樣的女性是人家撿來的,況且已經生兒育女,不便強行干預。比如,以前我們找到的一些被拐兒童與婦女,村里都知道他們是買來的,但是他們都通過基層組織的各種證明,做到了身份合法化,有些買主就是村干部的親屬,當地村民也認為買主花錢了,不能讓他們人財兩空,這樣的不作為無疑縱容了買家和人販子。” 張寶艷說。
張寶艷表示,全社會都在呼吁嚴厲打擊人販子,甚至要求判處死刑。這樣的呼聲越來越高,大家迫切希望國家能夠加大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的力度,從重從快處罰,彰顯社會正義,嚴懲拐賣犯罪分子。
她建議,加重對買賣婦女兒童犯罪分子的量刑標準?!耙驗楣召u婦女兒童的行為實際上是綁架行動,同時還有虐待、非法拘禁、強奸等多種犯罪伴生,同時,還給被拐婦女兒童家庭造成了長期的精神傷害,所以應該最低參照綁架罪至少十年起刑。因為對受害人的侵害長期發(fā)生在買主家,所以,買主量刑不應該低于拐賣罪,應該重于拐賣犯罪量刑。”
張寶艷還說,我國刑法規(guī)定,最高訴訟時效為20年,但實際上,拐賣犯罪的危害是長期存在的,這一犯罪行為給受害家庭和受害人造成的傷害是終生,據此建議對新發(fā)案件拐賣犯罪分子(包括買主)終生追責。
“建議各地對轄區(qū)內來歷不明的婦女兒童進行徹查,并作為一項長期工作持續(xù)進行,特別是對私自收留的精神病女性及聾啞女性,排查后把信息公開,幫助他們尋找親人?!睆垖毱G說。
值得一提的是,公安部在部署全國打拐專項行動中強調,要快破現案,對失蹤未成年人、疑似被拐賣被侵害婦女立即啟動快速查找機制;要多破積案,在常態(tài)化偵破拐賣兒童積案的同時,重點攻堅拐賣婦女積案,全力組織開展攻堅突破。要督辦大案,公安部將掛牌督辦一批久偵未破、影響惡劣的重大案件等。
全國政協委員、月星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佐宏認為,解救被拐婦女兒童,基層干部是關鍵。
“拐賣婦女兒童犯罪在一些地方之所以長期存在,不是管不了。很多被拐案例的背后,是相關基層組織的失職與瀆職。只要存在一絲法治觀念和善念,被拐婦女和兒童完全有可能獲得解救??杀氖牵恍┗鶎痈刹坎粌H知情不報,不積極解救,甚至還打掩護,通風報信,成為罪惡與黑暗的‘遮陽傘’?!?丁佐宏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說道。
丁佐宏認為,徹底解決拐賣婦兒問題,修訂相關法律法規(guī),如加重拐賣人口罪的量刑、強調“買賣同罪”的刑罰理念等已然是民心所向,與此同時,強化基層社會治理,加大對基層干部的問責力度同樣需要重視。
一是加大對相關部門在拐賣婦兒事件中知情不報行為的問責力度。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行為要始終保持高壓態(tài)勢,對職責所系的有關職能部門,如民政救助、衛(wèi)生健康、戶籍管理、社會治安、教育醫(yī)療等部門,以及街道、鄉(xiāng)鎮(zhèn)等基層單位,必須落實出現涉嫌人口拐賣情況后的強制報告制度。知情不報者一經查實,堅持“零容忍”態(tài)度,加重問責,必要時可按共犯論。
二是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專項行動,尤其對一些性別比失衡的窮困邊遠地區(qū)進行清查摸排。鼓勵知情者積極舉報相關線索,并建立對舉報人的信息保密制度和獎勵措施。
三是進一步提高社會防拐反拐意識,宣傳嚴厲打擊拐賣、收買婦女犯罪的法律規(guī)定和政策,破除有礙婦女兒童發(fā)展的陳規(guī)陋習、文化糟粕,徹底鏟除拐賣婦兒的思想土壤。
張寶艷則建議,對拐入地區(qū)相關部門建立考核機制,對于有新發(fā)生拐入案件的基層政府目標考核實行一票否決,基層政府主要負責人5年內不得提拔。
3602500589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