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構建和諧校園是指創(chuàng)建協調、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校園態(tài)勢,具體表現為學校領導班子的和諧、教師隊伍的和諧、學生的和諧和校園環(huán)境的和諧等。和諧的校園可以提升教師的成就感和歸屬感,增強學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關鍵詞] 和諧校園;學校管理;辦學品質
和諧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它是真善美的統一,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狀態(tài),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性。它延伸到學校,主要是指學校協調、健康、可持續(xù)的發(fā)展態(tài)勢。具體表現為學校領導班子的和諧、教師隊伍的和諧、學生的和諧和校園環(huán)境的和諧等。那么如何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提升辦學品質呢?接下來筆者介紹一下所在學校的具體做法。
一、組建和諧的領導班子
組建和諧的領導班子是創(chuàng)建和諧校園的第一要義。學校工作內容廣,涉及人數多,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難免出現分歧。當領導班子內部意見不同時,校長首先要表現出寬容的態(tài)度,要學會用思想上的大格局處理學校的小事情,表現出海納百川的胸懷。其次,校長要用人格的魅力影響人。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好的校長應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愛己之心愛人,用熱情、樂觀、豁達的人格特質去組織精進、積極、向上的領導班子,力求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歡笑聲,走到哪里,哪里就有向上的力量,以此來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親和力和戰(zhàn)斗力。
校長在嚴于律己的同時,領導班子其他成員也要加強個人修養(yǎng),做到識大體、顧大局,大事講原則、小事講謙讓。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能發(fā)揮每個成員的聰明才智。筆者所在學校領導班子堅信:沒有完美的個人,卻有完美的團隊 。學校班子成員19人始終與師生同呼吸、共命運,大家團結友愛、和諧共處。領導班子的和諧管理,實質是實現管理民主化、人性化、責任化和制度化的過程。管理的民主化,就是要充分尊重民主,善于廣集民智。學校充分發(fā)揮各個處室的職能作用,實行公開透明的管理制度,通過教代會征求、聽取廣大師生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管理策略,從而形成了民主和諧的集體氛圍。管理的人性化就是力求讓每位教師收獲事業(yè)上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制定科學有效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個集體必須要有規(guī)章制度才能正常運轉。制定科學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學校把規(guī)范辦學行為當作學校重點工作來抓,通過教代會對各項工作進行了重新定位,先后出臺了《東城小學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東城小學學校章程》《東城小學學校管理制度》《東城小學治理有償家教的實施方案》《東城小學教師教學工作考核方案》《東城小學中高級職稱推薦方案》《東城小學班主任工作方案》《東城小學五項管理實施方案》等方案。學校力求讓制度覆蓋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各項工作都能在理論的指導下,規(guī)范而富有活力地向前發(fā)展。學校認真貫徹上級文件精神,陽光招生,均衡編班,規(guī)范管理,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促進了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筆者深信,每位教師都有高尚的理想追求,有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強烈愿望。筆者認為,管理的目的不在于控制,而在于服務,在于看到教師點滴的發(fā)展與進步。管理的“精”不僅體現在學校制度的內容上,還體現在權責的分配上。學校內部實行部門領導下的“年級負責制”。在這一制度下,學校各項工作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管理的 “細”體現在從小事入手,對每個細節(jié)精益求精,消除管理上的盲點,提高管理效能。學校通過精細化的管理激發(fā)了教師主人翁意識和工作責任感,提高了他們工作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
規(guī)范教學行為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重要手段,為此,學校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在課程設置上,學校按要求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學校要求每位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理念,以美好的人格去塑造人,以淵博的知識去培養(yǎng)人,以科學的方法去引導人。學校要求教師關注每個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幫助每個學生健康茁壯地成長。
其次,學校重點落實教研教改工作,實行教學常規(guī)月檢查、月反饋制,教學常規(guī)工作有規(guī)定、有檢查、有反饋。學校教學常規(guī)檢查不走過場、不看表面,而是要看質量、看內容、看特色。檢查結束后,學校會對優(yōu)秀的教師進行表揚,對表現不太好的教師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提高教師的道德素養(yǎng)是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內容。建設和諧校園必須著眼于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人文素質及職業(yè)道德素質。教師是教育實施的主體,是所有教育力量的核心。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崇拜和模仿的對象,因此,筆者所在學校格外注重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學校突出抓好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加強對青年教師理想信念和敬業(yè)精神的培育,幫助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學校通過多種形式與途徑引導教師深入學習各科課程標準,引導教師深入研究教材,細讀文本,提升閱讀鑒賞能力和教材資源挖掘能力。學校啟動名師培養(yǎng)工程,加強名師培養(yǎng)力度,組建各學科名師工作室,以各學科骨干教師為“導師”建立多個名師工作室,每個工作室設有總指導一名。通過這種“一師帶多徒”的形式,學校對青年教師的教學進行指導,引領青年教師向骨干、向名師的方向發(fā)展,促進青年教師的成長,提高學校師資的整體水平。此外,學校還創(chuàng)建了教師書吧,引導教師多讀書、讀好書。
四、提升校園精神內涵
校園環(huán)境具有陶冶學生心靈、規(guī)范學生行為、啟發(fā)學生美好想象的作用。為此,學校狠抓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經常性地進行班容班貌檢查。教室衛(wèi)生桌凳實行“三清一推一線”管理,努力達到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五無”“五有”要求,即地上無痰跡紙屑、墻上無污痕、桌面無刻畫、門窗無破損、衛(wèi)生無死角,課堂有紀律、課間有秩序、言行有禮貌、心中有他人、后進生有進步。在做好內部校園環(huán)境管理的同時,學校還積極做好校園周邊環(huán)境的整治工作。學校充分發(fā)揮家委會的作用,讓家委會成員參與到學校日常管理中來。在家委會成員的帶領下,家長們與學校教師一起參與到校園周邊車輛整治和環(huán)境打掃活動中來。由于家校聯動,學校周邊的環(huán)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學校注重精神引領,精心打造校園文化。文化具有強大的制約力和推進力,為此,學校精心打造了豐富的校園文化。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科技等主題活動,校園成了學生展示才藝的舞臺。與此同時,學校充分發(fā)揮宣傳欄、黑板報、校園廣播站等宣傳媒介的育人功能,讓每一塊墻壁講話,讓每一寸土地育人。教學樓每一個樓道口、每一個宣傳櫥窗、每一個黑板報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師生。這些不會說話的媒介成了師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動力。
五、唱響平安主旋律
筆者所在學校把安全工作當作學校頭等大事來抓,強化學校安全管理,全面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制。學校實行領導坐班責任制,每天都有班子成員帶隊值日,隨時處理發(fā)生的一切問題。為進一步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學校努力完成了“四個一”(即儲物柜、安檢門、一鍵式報警器、會客室)的改造工程。學校地理位置比較特殊,大門正對馬路,來往車輛較多,安全隱患大。為了消除隱患,學校在校內組建了教師護校隊,在校外組建了家長護校隊。家長護校隊由一至五年級家長組成,從星期一到星期五,五個年級家長按順序輪流值日一天,與教師護校隊成員一起值日,維護交通秩序,為每個孩子安全上下學保駕護航。
和諧的校園可以提升教師的成就感和歸屬感,增強學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和諧校園建設是一項細致的系統工程,教育管理者應堅持系統原則,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制度設置、充實隊伍建設、打造文化內涵、做好內外聯動等方式不斷提升建設水平,提高學校辦學品質。
[作者簡介]饒水根(1969—? ? ),男,江西玉山人,玉山縣東城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學校管理。
391250033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