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東城幼兒園 宋惠平
杭州市東城幼兒園構建以核心先導組為領銜,引領課程視導、專題研修、全員提升等“三級協(xié)同”的園本研修模式,推進“課程審議組”“專題研修組”“全員教師研修組”的循環(huán)研修,為教師搭建多路徑的成長平臺,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保障多園區(qū)管理中課程質量的有力提升。
核心先導組由園長直接領銜,組內成員為業(yè)務副園長、保教主任、骨干教師等,同時在開展疑難主題或課改前沿理念的探討中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加入核心先導組進行引領式和卷入式研修。
核心先導組統(tǒng)領課程審議組、專題研修組、全員教師研修組三級協(xié)同開展研修活動。首先,主要負責課程審議和主題架構,引領課程審議組進行課程的前、中、后審議。其次在課程審議的過程中核心先導組聚焦不同層級教師的成長需求,不同領域的興趣特長以及園本特色課程的研究,領銜不同專題研修組開展專題研修活動。最后,通過課程審議組和專題研修組的逐級研修反饋,把握課程實施中的核心問題以及課程視導與質量檢測,并梳理共性問題,聚焦教師的發(fā)展需求,以專家講堂和草根講堂的形式,針對課程實施中的共性問題和前沿理念作全員式的引領解惑、亮點分享和智慧共享,豐富教師關于兒童學習方式與發(fā)展特點的相關知識,拓展教師的前沿理念和課程知識,落實課程視導、聚焦教師發(fā)展、達成整體提升。
核心先導組主要致力于研究課程實施的核心問題,制訂課程實施總體計劃;在審議診斷中,對問題做商議、選擇、決策,明晰課程意識,把握課程價值取向,提升關于課程實施的理念認知,同時在實踐中記錄和檢驗實施的成果,例如,及時跟進課程評價,進行主題課程常規(guī)質量和環(huán)境視導等,在課程園本化的推進過程中,做到循環(huán)交互、閉環(huán)管理。
1.三審三議,保障質量。核心先導組注重課程實施質量,落實“三審三議”即主題的前、中、后審議。切實實行每月推門課,規(guī)范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升教師班級管理能力,進一步合理化班級三位一體保教配合的科學性。各年級組每周集中進行教學研討,主要開展主題審議和一周課程實施問題反饋,核心先導組成員隨機進入各個組內卷入式參與研討過程,根據需要及時提出合理化建議。同時,對各年級組、各班級的教學資料、主題審議等工作進行一月一評,通過檔案檢查+進班觀察等形式落實課程質量測評,優(yōu)化常規(guī)工作。
2.環(huán)境視導,追隨成長。幼兒是在與環(huán)境的互動中成長起來的,高質量的課程環(huán)境是幼兒生活、學習、游戲的有力保障。核心先導組在視導中會關注課程環(huán)境是否為幼兒的成長服務,環(huán)境中是否落實兒童本位意識,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過程中引領教師打開對固有主題墻的認識,將課程環(huán)境融入班級的各個墻面、角落、空間、墻裙等,注重課程環(huán)境與幼兒的“對話”功能,讓環(huán)境真正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行為。在視導中核心先導組會提出合理化建議,根據教師的不同需求展開環(huán)創(chuàng)的集體教研、個別化進班指導、邀請環(huán)創(chuàng)亮點班級教師經驗分享。
3.課程評價,促進發(fā)展。核心先導組要領銜多元評價支持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帶領全體教師開展基于幼兒行為的教師表現(xiàn)性評價,通過對幼兒日常的行為觀察、視頻案例回溯中采擷每一級目標在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大致水平及典型性表現(xiàn)。研究基于幼兒行為的激勵性評價,借助幼兒電子成長檔案開創(chuàng)教師、家長以文字、照片、語音、視頻的方式記錄幼兒參與課程的表現(xiàn),引領教師采用OBE課程評價管理系統(tǒng)的媒介設計集體教學活動評價表,在課程審議中更加凸顯集體教學活動的目標感。
4.互動對話,自我修煉。核心先導組在研修過程中遇到的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可通過互動對話的形式解開疑團,實現(xiàn)自身的蛻變成長。(1)與書本對話,提升理論水平
核心組在每學期的寒暑假都會舉辦讀書會,涉及書目有教參類、專著、教輔等,比如,在開啟兒童立場的課改初,核心組精度《傾聽著的教育》這本書,撰寫讀書筆記,利用暑期培訓時間向全體教師做精彩章節(jié)導讀分享,啟迪教育的智慧。核心組成員可以分組帶領教師開展線上課程閱讀《凍不住的好奇心》,交流課程故事的撰寫方法,繼而教師梳理撰寫課程故事進行線上交流分享,提高將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的能力。
(2)與專家對話,提升專業(yè)能力
核心組通過走出去學習,開闊視野,充實專業(yè)能力,再進行回爐式的“翻轉教研”引領全員教師協(xié)同成長;請進來,與專家進行對話,促發(fā)思維的火花,本園的管理論壇中定期邀請名校、名園長給保教管理團隊解疑釋惑,厘清思路,把脈核心先導組找準功能定位。
(3)與兒童對話,內醒反思成長
在與兒童的傾聽、對話中,核心組成員會不斷自問課程意識與課程行為是否追隨兒童的發(fā)展,反觀與兒童共同思考的互動狀態(tài),了解兒童行為背后的原因,核心組定期組織圓桌會,反思總結一段時間的工作感悟,共同反思,互相探討,不斷催生研修引領中的內生力量。
1.園本課程的頂層架構。核心先導組主要從本園的辦園理念和現(xiàn)代社會對幼兒發(fā)展的需求提煉幼兒的培養(yǎng)目標,結合園本資源,從課程內容設計、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課程反思幾個方面架構課程框架,圍繞幼兒的生活、游戲、學習設計課程內容。同時,核心先導組也發(fā)揮著課程領導力的功能,以審定課程為依托開發(fā)園本特色課程。因此核心先到組的成員需具有先人一籌的課程意識、課程規(guī)劃能力與自我反思的能力。
2.課程實施的規(guī)范與保障。核心先導組立足日常的研究工作,以核心先導組直接領銜,落實雙線審議。即自上而下審議:首先成立審議小組,核心先導組按照本園的課程實施方案統(tǒng)領課程方向、課程內容,并架構課程審議的“范式”,明確主題脈絡的三個層級:一級脈絡——主題目標的行進線,二級脈絡——幼兒學習的推進線,三級脈絡——班本活動的延展線,給出主題脈絡圖,再落到各園區(qū)由各年級組進行組內主題審議。而自下而上審議,要求班級教師對教研組審議的主題計劃進行解讀,結合本班幼兒實際分解到各周,且各班的周計劃需提交核心先導組審核方能實施。
3.課程質量的反芻評價。在各班主題實施推進中,核心先導組不定期對各園區(qū)、各班級進行課程環(huán)境、一日活動視導監(jiān)測。主題實施結束后,各園區(qū)教研組長在核心組會議進行回顧及反思,圍繞主題目標是否實現(xiàn)、幼兒經驗是否得到提升等方面進行整體評價和反思,即對主題活動實施中的經驗與困惑作反芻式總結,實現(xiàn)課程審議閉環(huán)式管理。
分層研究主題《“悅心”集體教學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情境游戲促進幼兒社會情緒學習的實踐》《促進幼兒社會情緒學習的項目活動設計與實施》……研究模塊簡介在幼兒社會情緒學習中,“悅心”集體教學活動是認知引領的重要實施途徑。本研訓小組將結合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反思調整的循環(huán)教研模式,提升教師對教學活動目標以及活動流程的設計,探究基于幼兒社會情緒學習發(fā)展的教學支架,并開展有效問題等方面的實踐研究。通過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具體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場景,可幫助幼兒獲得心理認知。主要根據幼兒社會情緒學習的特點,(生活化、情境性)通過角色游戲和表演的設計,幼兒在假想的游戲情境中進行象征性的表達、扮演、遷移從而加深對社會情緒的識別、理解、表達和調控的能力。為更好地促進幼兒在認識自己、自我管理、人際交往、了解他人中形成“悅己達人”特質和能力,開展基于主題活動、園本特色節(jié)日、傳統(tǒng)節(jié)日等的項目活動課程。本組會基于項目式學習的理論及實施展開具體研討。了解項目式學習的概念、核心理念、設計項目活動的基本元素,帶領教師在實踐中尋找幼兒感興趣的點,以驅動性問題帶動幼兒、教師的持續(xù)探究及能力提升?!瓍⒓訉ο蟪蹶柦處燆滉栆恍墙處熃痍栆恍墙處煛?/p>
1.分層研修組。教師每學年自主申報,經考核認定,由園方按照不同的層級實施分層培養(yǎng)。研修組設計教師的問卷調查,結合每一個問題的數據分析,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出不同層級教師對研修形式、研修內容與專業(yè)成長的需求,進而分層組的組長以問題和需求為導向設計專項研修計劃,通過契合不同層級教師需求的研修模塊、內容、實施路徑加以引領。以2020學年針對幼兒社會情緒學習的專題為例,不同層級教師參與的五個不同項目,由分層研修組逐個突破。
2.領域研修組。領域研修組則充分發(fā)揮教師個人優(yōu)勢,例如,在音樂教學活動、語言核心經驗等不同領域中有明顯特長的教師,因共同的興趣愛好組隊一起研修,從而調動教師積極性,實現(xiàn)團隊合作,增加互相學習機會,有效提高專業(yè)水平。如,音樂領域的項目“借助多種載體促進幼兒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的探究”,擅長音樂的教師通過“龍鼓寶貝”項目活動,結合節(jié)奏樂課程,在活動中促進了中班幼兒節(jié)奏樂的發(fā)展,搭建了幼兒節(jié)奏樂學習的支架,探究了幼兒節(jié)奏樂學習中教師語言指導策略,探究了幼兒節(jié)奏樂學習中教師的教學策略,研究了幼兒學習新事時家園配合的策略,促進了幼兒之間的互幫互助。
3.微課程研修組?!皭傂摹蔽⒄n程是本園的特色課程,核心組成員還承擔著園本特色課程的研究,主要負責特色課程的整體架構與實施,如特色課程主題架構、班級特色環(huán)境營造的創(chuàng)設研討、游戲設計、精品悅心教學活動研磨等。以游戲設計板塊為例,圍繞游戲空間拓展,核心先導組反復打磨,在角色體驗場中開展模擬游戲,在陽光小劇場中開展戲劇表演游戲,在一日生活場中進行項目游戲,在情緒操作角中開展互動小游戲,同步促進幼兒在特色課程中的學習互動。
4.家園共育研修組。家園有效溝通是課程實施的潤滑劑,與家長有效溝通是年輕教師入職后迫切想提升的技能。每學期研修組實行雙向調研,一是向家長發(fā)放問卷,了解家長的育兒困惑、本學期亟待解決的育兒問題以及對幼兒的成長期待;二是向教師發(fā)放問卷,了解教師想提高的家長工作技巧及教師在家長工作中存在的疑惑。研修組以問題為導向邀請家庭教育專家,通過專家引領的方式在家長層面進行專業(yè)引領幫助家長找到育兒對策,同時教師對家長提出的困惑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加強電訪與一對一的面訪溝通。在教師層面,利用每周例會前的10分鐘,選取家長工作案例進行現(xiàn)場模擬、情景表演,對有困惑的疑難問題,有經驗教師進行支招。在理論學習、案例分享、實踐推廣中提高教師家園共育的能力。
1.專家講堂。與專家進行對話,迸發(fā)思維的火花。本園定期開展管理論壇,邀請名校、名園長給保教管理團隊解疑釋惑,厘清思路,把脈核心先導組,找準功能定位,同時對課程實施中的共性問題助力解惑。核心組通過走出去學習,開闊視野,提升專業(yè)能力,再進行回爐式的“翻轉教研”,引領全員教師協(xié)同成長。在專家講堂中,組織學習課改中的前沿理念和思想,通過前沿理念的學習引領教師的教育行為。例如,開展“幼兒園課程故事審思”“課程意識:尋找園本課程建設的生長點”等專題講座。
2.草根講堂。核心先導組會組織集團教師針對課程園本化實施的過程中積攢的階段性經驗和成果進行推廣、分享,或共同研討在實際帶班過程中亟須解決的困惑,例如,在幼兒的游戲觀察中教師的觀察視角怎樣落在幼兒的游戲水平上?首先教師一起到現(xiàn)場操作區(qū)域材料,研磨游戲方法和觀察要點,再將目光投放到幼兒身上,看明白幼兒游戲的目的和游戲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投放符合幼兒游戲需求和游戲水平的材料。在核心先導組成員的引領下,“草根講堂”的開展形式豐富多樣,內容涵蓋廣泛,帶動全園教師提煉觀點,梳理經驗,分享成果?!安莞v堂”成了每位教師歷練的大舞臺,進一步激發(fā)了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意識。
3.沙龍論壇。對課程實施和專題研修中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每月確定主題,開展園集團層面的沙龍論壇,核心組會將研討主題提前預告教師,便于教師有準備地參加研修。論壇現(xiàn)場分設多個小組,由組長組織討論,小組中每位教師分享自己的觀點,不同教師的觀點進行碰撞、融合,最后形成一個小組集中的觀點,由組長匯總進行匯報。以園本課程資源利用為例,拿到論壇主題后教師紛紛設計問卷、走訪社區(qū)調研可利用的課程資源,在正式論壇分享時教師之間發(fā)生了有效的觀點碰撞。沙龍論壇使每位教師有思考、有交流、有分享,也能接收到同伴的大量信息,擴充認知領域,積累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能真正促進每一位教師的協(xié)同發(fā)展。
在核心先導組的引領下,教師研修聚焦課程實施與師幼的共同發(fā)展,通過分層聯(lián)動、整體提升,在完備的組織架構與運行機制中促進不同需求、不同層級的教師獲得階梯式發(fā)展。核心先導組在課程實踐中既發(fā)揮了引領的作用,又使自身得到了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