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教研室,201203)
近幾年,在落實“核心素養(yǎng)”為教育目標的新一輪深化課程改革的價值導向下,上海市中小學體育與健身學科從課程改革和課堂改進的實際需要出發(fā),選擇“教與學方式變革”中“環(huán)境與資源組織方式的改變”作為實踐探索的突破口,努力為學生提供有助于自主探究、深度參與和親身體驗的技術資源支持,促進其學科理解與能力發(fā)展。本文以“線上線下融合的技能類學練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研究項目為例進行說明與闡述。
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相互交融后產生的一種新型的體育教育教學模式,其特點是整體設計、相互交融、優(yōu)勢互補。[1]
是指基于體育與健康課程核心素養(yǎng),結合人體動作發(fā)展規(guī)律,以技能掌握為主線的單元教學活動[1],其設計與實施是運用融合教學等相關理論,根據《中小學體育與健身單元教學設計指南》[2](以下簡稱《指南》),開展以線上線下融合為主線的技能類學練活動實踐與研究。
根據《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運用《指南》(教學設計工具),針對技能類教材單元中的學練活動進行線上線下融合的優(yōu)化教學設計。如,在八年級《雙杠》單元問題鏈的設計方面(圖1),在把握單元基本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厘清線上關鍵問題和線下關鍵問題等,通過關鍵問題引導學習認知的輸入方向,利用技術與資源的支持,通過情境、任務、資源等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建構,通過展示、交流與反饋獲得“學習輸出”的證據,為素養(yǎng)導向下的基于學科理解和問題解決的“深度學練活動”奠定基礎。
圖1 八年級《雙杠》線上線下融合的單元問題鏈設計
技能類學練活動設計的難點是如何選擇線上線下融合形式與融合時機,立足技術資源支持下的學練活動需要探尋適切的融合點。如,在四年級《跳上成跪撐——跪跳下》單元學練活動設計中,重點圍繞教學重點(圖2)和教學評價的線上線下融合點開展研究與探索。線上線下的融合點是不斷強化學生已有生活學習經驗和新學知識之間的聯結點,是使學練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能在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發(fā)力點,最終能夠促進學生新的認知和經驗建構。
圖2 四年級“跳上成跪撐—跪跳下”單元學練活動設計的融合點
從課程與教學研究的視角由教轉向學的單元教學設計、學練活動設計等基礎上,線上線下融合的技能類學練活動實施立足于“學”,即著眼于有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深度學練、自主建構的學習方式,主要從“導學”“學會”“會學”3個階段開展,從而推動體育與健身學科的課堂改進向著“落實素養(yǎng)”方向縱深發(fā)展。
第一階段“導學”,借助空中課堂線上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居家學練。空中課堂匯集了全市優(yōu)秀教師和專家們的集體智慧,形成了很多優(yōu)質的線上教學資源,通過“導學”有效利用空中課堂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對所學運動技能提前認知并進行居家學練,為線下的課堂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空中課堂對教師線下備課和教學同樣具有較好的指導作用,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與準確地把握教材。如,項目實驗學校引導學生課前居家學練空中課堂中的相關內容,使學生更加充分地做好技能類教學內容的學練準備,能夠有效促進線下課堂學習的提質增效。
第二階段“學會”,借助信息技術輔助學練活動,不僅拉近了學生與運動技能的距離,而且讓學生在“學會”中逐步形成了“動作認知建構”。如,通過慢動作示范,學生能夠更清晰地看到動作的關鍵點,更好地理解動作,有助于解決技能類動作速度過快導致學生無法清晰地觀看運動軌跡的問題。又如,特寫圖片的展示,可以讓學生更加清楚地觀察動作,從而進一步規(guī)范自身動作技能。再如,投屏技術的使用,手機拍攝學生課上練習動作,然后投射到大屏幕進行及時反饋,解決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觀察不到自身動作的問題,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自我運動認知能力。
第三階段“會學”,體育與健康學科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會學”,具備自主健身的能力,凸顯技術與資源支持下“習得”“理解”“應用”的學科追求。如,項目實驗學校課前設計預知評價單,學生在居家練習時,可以提前對照評價單中有關參與、安全、堅持等維度進行自學、自評,以上傳練習視頻的形式完成作業(yè),然后學生間進行互評,達到多練、常賽的效果。課堂教學中結合進取、互助、挑戰(zhàn)等維度的過程性評價要點,并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呈現,努力達到會練、會評、會思考的學練效果,從而完成從“學會”到“會學”的逐步轉變。
通過“導學”“學會”“會學”3個階段的實踐與探索,不僅呼應了《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的“學、練、賽、評”一體化的教學要求,而且在此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線上線下融合的體育課堂教學新樣態(tài),為指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教與學變革提供了可借鑒、可操作的實踐范例。
幾年來的實踐與研究證明:技術與資源支持下的線上線下融合教學,能夠提高課堂實效、改善學練方式、提升學練質量、促進目標達成、豐富學練經歷。本項目的研究主體是技術與資源支持下的體育學習本身,必須尊重體育的本質特征和體育學習的客觀規(guī)律,追求學習理解、追求問題解決,從而謀求課程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這也是項目研究的價值體現。
本項目研究中的技術與資源僅是手段而非目的,線上線下“融合”的真正價值在于培養(yǎng)“關鍵能力”,形成“必備品格”。因此,在具體教學實踐中要避免“重形式”而“輕內涵”,不可“本末倒置”。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帶來的不僅是教學技術與教學方法的改變,更是帶來了育人方式的改變和育人過程的改變。接下來,在遵循“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技術支持學習”等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在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實踐與研究中,潛心研究新問題、探尋新路徑,為“以體育人”做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