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佳佳
摘要:幼兒階段的教育對幼兒的學習及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會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而在教育上,教師不能依賴相關教學理念和方式,應該重視對策略的研究,提升幼兒的實踐水平。與此同時,不能對幼兒的教學只限制在相應時間內的教學中,幼兒對知識的學習和科學的探究適當放在課后進行,這樣才能夠達到最大限度的教學應用。教師需要為幼兒選擇合適的教材內容和適宜的環(huán)境提供學習活動的延伸,激發(fā)幼兒在課后進行探究的興趣。教師通過具體的引導,及時獲得幼兒課后科學探究的體驗,使幼兒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在課后感受到科學探究活動的樂趣。
關鍵詞:幼兒園大班;科學探究活動;課后開展;策略分析
引言:幼兒在有限的活動內學習到的知識是有限的,往往對于科學探究因為時間的不充分而暫停了。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幼兒課后探究活動的延伸,使幼兒不僅在課堂中能夠掌握基礎的知識,而且在課后能夠將自己所學的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操作中,進行更深程度的科學探索的學習,課后進行一系列的活動是幼兒應用知識的一個過程,這是在課堂學習中無法體現(xiàn)的。所以,教師需要引導幼兒抓住課后活動,和幼兒一起將科學探究活動延伸到課后開展。
一、大班科學探究活動延伸到課后開展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科學探究活動延伸的不重視
課后學習的延伸將是對課堂知識的總結和升華,對于幼兒的學習階段也是非常重要和有必要的。但是大多數(shù)教師并沒有意識到其重要性,甚至認為課后活動的開展無關緊要,沒有引起絕對的重視。有的幼兒園教師過于依靠教材內容進行課后延伸,不重視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和本園的教學資源,將課堂上的知識帶到課后科學探究中,無法滿足幼兒課后的學習需求和引起幼兒的興趣,使課后科學探究活動的延伸成為一種形式,使幼兒無法集中在科學的探究上,極其不利于幼兒的發(fā)展。還有一部分教師對于課后延伸的態(tài)度是,在這節(jié)課快要結束時隨口說一句, 比如需要對《有趣的影子》進行科學探究時,教師對幼兒說:“找一些圖片,課后進行手勢模仿練習,下課?!?/p>
教師并沒有做出過多要求和規(guī)定,也沒有進行細致講解,更沒有進行對這次活動的檢查。長此以往,教師對課后活動的延伸更加不在意,使幼兒逐漸應付或者淡忘課后科學探究活動的開展了。
(二)活動缺乏創(chuàng)意,使大班幼兒在課后探究中動手差,不感興趣
教師在對科學探究活動的延伸上,選擇的內容不夠恰當,沒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特點和愛好,內容缺乏一定的系統(tǒng)和整體性,使幼兒無法進行有效的探究,缺少相對的實踐動手能力。并且,大多數(shù)情況下,課后探究的內容是對課堂內容的補充,不夠新穎和深入,如果在課堂中教授的是溶解和沉淀的現(xiàn)象,幼兒在課堂上已經(jīng)完成了各種實驗的操作,并且經(jīng)過反復的操作之后掌握所需了解的現(xiàn)象,而當教師在課后仍然要求幼兒練習實驗,幼兒對于這次課后的延伸則失去興趣,覺得是沒有任何的挑戰(zhàn)性,更不會提高幼兒的思考和動手能力。
二、大班科學探究活動延伸到課后開展的作用
(一)培養(yǎng)幼兒多方面的能力
在課堂中的學習過程中,一般情況下動手能力還是比較少的,教師對幼兒提出的問題或進行知識的教授,都是由幼兒自己獨立學習或者經(jīng)過教師帶領整體討論后得出結果。而課堂中留給幼兒實踐操作的機會并不多,在課后展開探究活動可以使幼兒自由分析和思考,沒有了課堂中的束縛感,使幼兒可以充分進行想象和創(chuàng)造,彼此合作進行研究,進而培養(yǎng)幼兒的溝通和表達能力。新奇的事物和活動都會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探究,使幼兒在實踐中鍛煉自己,逐步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
(二)有利于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幼兒和高年級的學生一樣,對于新鮮的事物都會有好奇心,而且幼兒的模仿和領悟能力極強,從而更快的理解知識點,并加以想象和創(chuàng)造,增強對事物和有關知識的記憶。而且,課后科學探究活動比課堂中教授的知識更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通過自己的實踐完成了這次活動,使幼兒對動手操作有不一樣的體驗,從中體驗到一種滿足感,極大地引起幼兒對學習知識的興趣,同時也會重新認識生活中的萬事萬物。
三、大班科學探究活動延伸到課后開展的策略
(一)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延伸課后開展范圍
幼兒教師在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創(chuàng)設上,應該提前做出規(guī)劃,考慮到本園的教學資源和各方面的情況,合理運用和創(chuàng)造資源[1]。在平時的教學中,對班級里每位幼兒的情況都要有清楚的了解,可以根據(jù)幼兒的特點進行設置活動,以此更有效的提升幼兒的探究和思考能力,并且可以恰當?shù)慕Y合家長的職業(yè)展開不同形式的活動,充分利用一切適合的資源,引起幼兒探究的興趣。在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展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引導幼兒進行社會實踐,提升幼兒的綜合能力,使之能夠全面發(fā)展。
(二)選擇適當和關鍵的內容
幼兒教師在為幼兒布置課后探究活動時,需要注重內容的選擇,能夠引起幼兒的興趣和進行探究。幼兒教師需要判斷哪些活動內容適合課后探究,并且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通過一系列的調查之后,進行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課后延伸,考慮課后活動是否受到時間的限制[2]。比如,探究植物的生長時,這是需要一定的周期,幼兒需要一定時間的觀察和總結后才能得出結論。還有使幼兒進行對光的探索,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太陽光、手電筒的光、月光進行探索,使幼兒發(fā)現(xiàn)彼此之間的不同,對于太陽光,教師可以帶領著幼兒在課后找尋自己的影子,通過身體的擺動發(fā)現(xiàn)影子不同;對于 手電筒的光,教師可以對幼兒劃分為小組進行探索。通過對各種光的神奇的發(fā)現(xiàn),引起幼兒在課后進行對光的探索研究。
而沒有受時間限制的課后探究活動,教師可以布置手工課、科學小知識的探索等其他探究活動使幼兒完成,在實踐過程逐漸提高幼兒的動手和思考能力。因此,幼兒在教學中要注意觀察幼兒的優(yōu)點,留意幼兒的小問題,將優(yōu)點和問題結合起來,為幼兒提供課后探究的活動,幫助幼兒更好的成長和改進自己的不足[3]。
(三)確保幼兒園和家長之間的配合
課后科學探究活動的延伸除了是在幼兒園完成外,更重要一部分是在家里進行實踐操作,所以家長應該和教師做到有效配合,支持教師的工作。當然家長配合教師工作不是替幼兒完成任務或者絕大部分由家長完成的,現(xiàn)階段這樣的情況是比較嚴重的。在幼兒進行科學探究時,家長提前可以和教師多溝通交流,了解這次活動的核心和難點,清楚幼兒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及技能,以便自己可以引導幼兒更好的完成[4]。最后家長可以批注上對此次幼兒課后延伸的評價以及自己提供給幼兒哪些的幫助,這樣教師可以掌握幼兒的學習情況和動手能力。每次課后科學探究活動完成后,教師都可以向幼兒展示大家的成果,先是由幼兒互相評選喜歡的活動或者作品,教師將大家和自己評選出的放置到優(yōu)秀作品的櫥窗里,并對這些作品被評選的幼兒進行獎勵,以激勵更多的幼兒繼續(xù)努力創(chuàng)作。
四、結束語
總體而言,教師應該重視對幼兒課后活動的利用,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參與到科學探究的活動中,進行輕松愉快的學習,發(fā)現(xiàn)課堂之外的神奇之處,引起幼兒對科學探究的好奇,逐漸提高個人的動手能力,從而為學習理論知識打下基礎。教師需要根據(jù)幼兒的性格特點進行科學探究,并且利用相關資源延伸幼兒探究的范圍,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林瓊娟.幼兒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策略[J].廣東教育(綜合版),2020(12):27-28.
[2]王祥兵,張明敏.小學低年級科學探究課后延伸的策略與實踐[J].小學教學研究,2020(18):58-60.
[3]陳敏.淺談開展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的有效策略[J].華夏教師,2017(01):70.
[4]馮佩杰.低年級科學探究活動課間延伸的策略研究與實踐[J].新課程(上),2016(02):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