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權 陳文碩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教學工作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培養(yǎng)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重要平臺,在組織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的科學性。文章分析了當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存在的問題,結合作者實際教學工作經(jīng)驗,提出了解決綜合實踐活動課問題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基礎教育;綜合實踐活動;問題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G40?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01-0089-03
引? 言
在新課程標準指引下,小學教育工作者應關注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發(fā),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為平臺,提升學生將學科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能力。當前,許多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重視不足,在配套資源建設方面的投入有限,難以有效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因此,學校要積極轉變思想觀念和工作思路,針對綜合實踐活動課存在的不足進行教學改革。
一、當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缺乏重視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強化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重要課程,但由于受應試教育思想的長期影響,很多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重視明顯不足。綜合實踐活動課雖然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很有幫助,但是在提高學生考試成績方面沒有明顯的效果,目前許多學校仍以提升學生考試成績?yōu)榻虒W重點,忽略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育價值。因此,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課時設置方面缺乏合理性,課時較少,對綜合實踐活動課重視不足。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師資力量有限
教師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組織者,也是學生成長路上的引路人。部分學校在師資力量建設方面投入不足,對教師的培訓和指導也比較有限,導致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個人素養(yǎng)難以滿足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需求。當前,許多學校沒有建立科學的教師培訓機制,很多教師無法緊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的思路。部分教師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認知不夠深刻,在教學過程中習慣以自身的講解為主,忽略了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這往往會導致教學內容枯燥,課堂氣氛沉悶,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缺乏豐富教學經(jīng)驗的情況下,很難根據(jù)學生成長需求設計有價值的實踐活動,最終導致綜合實踐活動課流于形式[1]。
(三)綜合實踐活動課配套資源有限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學校在基礎教育建設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多,但是許多學校將建設重點放在了學科課程方面,忽略了綜合實踐活動課所需要的相關教學資源。綜合實踐活動課本身涉及的知識面十分廣泛,如網(wǎng)絡技術、道德與法治、生活常識、社會秩序等,但學校在建設和發(fā)展的過程中用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資源十分有限,并不能保證學生獲得所需的全部資料。
(四)綜合實踐活動課開展環(huán)境相對封閉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通常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雖然教師能夠對學生的活動起到監(jiān)督和引導的作用,但學生仍需要有充足的自我探究空間。例如,有時學生要在校外進行實地考察,以此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而教師很難做到關注到每個學生。與此同時,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對事物的認識不足,在開放性的環(huán)境進行活動時缺乏安全意識。因此,許多學校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時,將課程環(huán)境與社會環(huán)境完全隔絕,忽略了社會環(huán)境中有利的一面,只讓學生在學校范圍內進行實踐活動。這導致學生無法在真實的環(huán)境中進行實踐活動,難以提升自身的實踐能力。
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基本教學原則
(一)以生為本原則
以生為本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基本原則。授課過程中,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設計相應的實踐活動,并通過合理的指導讓學生獲得全新的體驗。為此,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成長情況及生活經(jīng)驗,盡可能地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實踐項目,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讓學生主動融入活動。教師還應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上的師生互動,并且與學生保持高頻溝通,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及時解決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提出的問題。此外,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教師需要優(yōu)化實踐形式,給學生更加全面的學習體驗。以生為本意味著教師需要做好學情分析,了解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成長環(huán)境和學習能力,使外向且善于溝通的學生能夠發(fā)揮主導作用,使內向的學生也能夠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同時,教師也需要從文化教育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學生課程學習情況,設計具有較強益智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2]。
(二)家校共育原則
家庭教育是小學階段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環(huán)。綜合實踐活動本身與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因而教師必須與家長保持緊密的溝通,遵循家校共育的原則,發(fā)揮家庭教育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輔助作用。在選擇綜合實踐項目時,教師既要考慮班級學生的整體特點,以班級為單位組織相關的探究活動,又要考慮學生的個人成長環(huán)境,鼓勵家長與學生共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增進親子交流,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獲得知識,提升實踐能力。通過教師和家長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學生能夠處于積極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并且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逐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共同作用下,綜合實踐活動會變得更加有意義,而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強化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
(三)開放自主原則
小學教育階段的綜合實踐活動課本身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教師應結合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遵循開放自主的原則,結合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平臺,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開放自主的環(huán)境中提高綜合素質。遵循開放自主的原則,意味著教師需要在開發(fā)活動資源和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方面做出新的嘗試與探索。教師既要考慮學生在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時的相關反饋,又要結合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真實評價做出適當?shù)恼{整和優(yōu)化,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獲得個性化的成長。
三、提高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有效性的措施分析
(一)轉變思想觀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學校管理者應轉變自身思想觀念,充分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育價值,并結合校情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思想觀念的轉變應是自上而下的,因而學校應將綜合實踐活動課放在重要位置,并在實施的過程中對教師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鼓勵教師積極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發(fā),讓每位教師的工作能力得到充分凸顯。根據(jù)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現(xiàn)狀,管理人員要建立較為完善的激勵機制,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教師進行相應的獎勵,并從全方位對教師進行點評,讓每位教師都能夠在轉變觀念的基礎上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在學校內部營造綜合實踐活動的良好氛圍。同時,學校也要對各項管理制度做出進一步的調整和優(yōu)化,以完善的管理機制,真正推動教師和學生思想的進一步轉變,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育價值得到充分體現(xiàn),確保素質教育的全面落實。在課程管理制度方面,學校應確保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課時量能夠滿足學生成長的需求,并且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杜絕占用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現(xiàn)象。在教學評價制度方面,學校應高度重視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質量,并制訂科學的評價標準,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及課程教學效果提出具體要求,并運用具體可量化的評價指標對教師進行評價,以此來調動教師的教學熱情。
(二)重視師資建設,組織豐富的培訓活動
強大的師資力量能夠提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質量。學校應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從師資引入和師資培訓等多個角度出發(fā),打造高素質的教師團隊。在教師招聘環(huán)節(jié),學校不僅要考慮應聘者的學歷和教學經(jīng)驗,也要從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能力角度進行考核,為教師團隊注入新鮮血液。與此同時,學校也要關注教師隊伍的師德師風建設,讓高標準的人才引入機制成為師資隊伍建設的前提和基礎。從在崗教師培訓的角度來看,學校應建立完善的師資培訓制度,以教學小組的形式,圍繞綜合實踐活動組織教研活動。學校內部的教研活動應當全面而具體:一方面,教師要通過教研活動分析綜合實踐活動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教師要從實際教學經(jīng)驗出發(fā),對活動的設計做進一步的優(yōu)化。此外,學校還應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到校指導工作,針對校情制訂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方法和步驟,將存在的問題做好反饋,并且由專家學者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使每位教師都能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3]。
(三)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激發(fā)學生對實踐活動的興趣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本身強調學生的已有經(jīng)驗,鼓勵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同時強化知識應用能力。因此,教師必須緊密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設計和開發(fā)相關的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應與學生保持密切的溝通和交流,通過對話的方式了解學生課余生活及校園生活的情況,并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設計生活化的綜合實踐活動。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意味著教師需要有效設計教學內容,在綜合實踐活動,開發(fā)方面做足功課,既要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對優(yōu)秀的案例進行分析,又要結合學情對具體的綜合實踐活動形式做出有效調整,讓綜合實踐活動的針對性得到顯著提升。生活中的許多素材都可以成為綜合實踐活動的依據(jù),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將生活經(jīng)驗轉化為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指導理念,將生活經(jīng)驗轉變?yōu)榻鉀Q實際問題的依據(jù)。教師還應了解當?shù)氐奶厣L俗文化,將傳統(tǒng)文化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結合在一起,開發(fā)具有地域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教師可以從當?shù)氐膫鹘y(tǒng)習俗出發(fā),根據(jù)學生的相關生活經(jīng)驗設計活動內容,讓生活中的真實案例成為學生分析和思考問題的重要基礎,激發(fā)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四)科學分組分工,營造良好的實踐活動氛圍
合作探究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重要開展方式,因此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做好分組和分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實踐活動氛圍。在劃分學習小組時,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分組意愿,又要考慮學生的性格特點,每組以3~5人為宜,重視小組成員之間的互補性,鼓勵學生相互幫助,共同完成實踐任務。在分組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根據(jù)不同教學主題引導學生進行組內分工,使學生結合自己實際學習情況完成對應的工作,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其他組員共同完成任務。在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圍中,學生不僅能夠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還能夠提高團隊協(xié)作能力。除了關注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成果外,教師還應考慮到綜合實踐活動本身的育人價值,基于合作學習為學生搭建展示成果的平臺,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樹立集體榮譽感,并且在分析和思考問題的同時提升認知能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向其他同學展示綜合實踐活動的成果,使其從多角度對活動結果進行分享,并突出自己小組的特點。學生在分享的過程中,能夠提升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此外,基于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具體表現(xiàn),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建立以小組為單位的自我評價機制,鼓勵學生進行相互評價,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和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并能夠積極向其他同學學習,從而營造良好的實踐活動氛圍。
結? 語
綜上所述,面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存在的問題,學校應轉變思想觀念,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重視師資力量建設。教師必須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對綜合實踐活動課進行創(chuàng)新性的優(yōu)化,結合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興趣,根據(jù)學生情況進行科學的分組分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實踐活動氛圍。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支進.“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農(nóng)村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實踐[J].小學教學參考,2021(36):72-73.
谷建.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情境任務教學模式的研究[J].天津教育,2021(33):134-135.
廖婷.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開展項目式學習[J].江西教育,2021(33):8-9.
作者簡介:李德權(1970.11-),男,江蘇灌云人,任教于連云港市灌云縣伊山中心小學,主任,中小學高級教師,曾獲連云港市“優(yōu)秀教育園丁”“灌云名師”榮譽稱號,連云港市教師技能大賽一等獎。
陳文碩(1979.9-),女,江蘇灌云人,任教于連云港市灌云縣伊山中心小學,主任,中小學高級教師,曾獲“灌云名師”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