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群
摘要:本篇論文的寫作目的,是為了分析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本文所采用的方法,是通過調查研究實驗方法。選擇了自二零二一年1月~二零二一年十二月期間,在我院實施過相關療法的病人作為調研的對象,我們還隨機選擇了一百例曾實施療法的醫(yī)生病人。將其分為了試用組和對照組,每組五十例。在對照組中,我們使用了傳統(tǒng)的護理方式。在試用組中,我們則在原來的傳統(tǒng)護理基礎上,去增加預見性的護理模式。通過最終效果的對比,得出了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以及后期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結果如下。
關鍵詞:骨科護理;預見性護理;應用探究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2-01
引言
在傳統(tǒng)的骨科護理當中,去增加預見型的護理方式,可以有效地確保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途中,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以及治療的體驗感。尤其是針對骨科患者,由于在治療中,引起突發(fā)癥以及并發(fā)癥出現(xiàn)的幾率相對較高,預見型的護理,則可以有針對性的對于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因素,作出相應的防護措施,從而有效地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概率,提升在治療期間的恢復效果。本文通過實驗研究對,我院100例骨科患者,分析運用意見型護理的效果,報道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本文實驗所研究的對象,采取的是在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進行骨科治療的患者。通過一系列的檢查,我們發(fā)現(xiàn)這100例患者,均已確診為不同類型的骨科疾病,且全部符合實驗要求。我們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50例。其中,對照組中患有上下之非急性關節(jié)炎損傷有30例,腰間盤突出有3例,骨盆骨折有17例。男性23例,女性27例。實驗組中,腰間盤突出有11例,骨盆骨折有21例,上下肢非急性關節(jié)損傷有19例。其中女性有26例,男性有24例。年齡均在21到74歲,平均年齡約為40歲。從調查研究表明,和患者患病發(fā)生情況上來看,包括重物砸傷,跌倒等多種情況的的出現(xiàn),其嚴重程度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1]。
2.護理方法
我們對對照組的所采用的護理模式,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常規(guī)護理模式,主要是對手術前后的情況進行協(xié)助,在醫(yī)護人員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情況下,確實手術治療的效果能夠順利的完成。以臨床醫(yī)囑為依據,對患者完成臨床護理,包括對于安排病房入院宣教,生命體征,聯(lián)系醫(yī)生,建立靜脈通路,巡視病房查床,清理床鋪,術前準備,術后主導,出院指導等一系列的常規(guī)要求。
對于對照組則采用的預見性護理模式,則需要對患者患病位置,以及患病的情況和嚴重程度,集處疾病,進行相關的記錄,并根據不同的病例,去確定不同的護理措施。在治療階段,一定要作好搶救,保溫的準備,以及與血庫的聯(lián)系工作等。在病人住院康復的最后階段,我們還必須心理治療與軀體護理同步進行。對病人必須做好疼痛護理,以及身體護理和心理方面的引導。去成立預見型的護理小組,其中成員必須均為臨床經驗較為豐富,應急能力,解決能力以及責任心都較強的專業(yè)護理人員,通過組織培訓成立小組,學習預見型護理內容。進一步去強化小組成員對于意見型護理的認識,為患者提供的更專業(yè),更加規(guī)范,更加具有保障性的護理服務。如:積極①待疾病人院,及時評價患兒疾病,并咨詢病人,醫(yī)生或家人等相關的疾病信息,如過往病歷、職務、受教育程度、對藥品過敏史、近期有無服用的藥品及其種類等,另外,依據疾病評價結果,為危殆重癥者作好急救準備工作,如設置深靜脈通道、多功能心電監(jiān)護、按醫(yī)囑給藥等;②認真評價病人心理狀態(tài),認識其個性特點,并及時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引導,以減少不良心理影響,在與病人溝通期間,注重對交流技巧的靈活處理,以避免增加增加病人心理壓力,并結合其個人對手術的認知度,以較為合理的方法說明術后相關知識,如流程、配合事宜、預后問題等,以徹底消負性心態(tài),同時縮短彼此間距離,提高病人內心安全;③根據個人臨床經驗,以及護理中發(fā)生的不良事故,對病人心理安全隱患進行評價,并以評估的結論為基礎,積極進行心理安全預防工作,如撤職床檔、在病區(qū)內醒目部位張貼溫馨提醒語、地板干燥以及做好防水處理等;④術后并發(fā)癥防治,如壓瘡,應保證病床單位干燥、潔凈,并定時幫助翻身,或給病人供應防壓瘡充氣的床墊;切縫感染后,增加對病區(qū)巡查的頻次,時刻保證切縫梳妝間無菌干燥潔凈,并定時測量體溫變化等;⑤下肢靜脈血栓,術前引導病人作患肢的被動鍛煉,術后對其實施定時治療。.⑥由科室制作的宣教錄像,在病人入院后或手術前向病人播放術后的注意事項、功能訓練等,并結合責任護士宣教等。這樣能夠大大的提高治療的效果。另外,在家庭方面,我們也要主動的去獲得家屬的理解,讓家屬可以更主動的配合我們的治療方法,這將對病人的痊愈有著很大的積極意義。在術后的康復階段,病人急需家屬的鼓勵與支持,這會對患者心理方面,有著極大的撫慰作用。最后,對于在護理過程中的衛(wèi)生常識,以及注意事項等,我們也要更準確的去告訴家人和患者,以此來幫助家屬和患者,認識危險事件和突發(fā)事件,從而降低導致不良結果出現(xiàn)的原因。
3.調查方法
在本次實驗記錄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通過了調查問卷的方法,來獲得患者對于護理滿意度的調研。將調查問卷中患者的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還算滿意和不滿意。對對照組和實驗組的患者的護理中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情況,進行全面的統(tǒng)計,并依據統(tǒng)計學,對于數據進行相關的分析[2]。
4.統(tǒng)計學分析
在研究的過程中,人們對骨科病人的護理效果,進行了數據分析,在計算機上,人們應用到了專門的應用軟件,對其進行了數據分析。在數據化指標的確認下,可以協(xié)助醫(yī)師們更好的評估患者疾病康復的狀況。綜上所述,這個試驗在有效性與不良反應上,都采用了先進技術數據,統(tǒng)計結論富有科學意義。
二、結果
調查的結果表明,實驗組中有六名病人出現(xiàn)了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概率約為百分之十七。對照組中則有十五名病人存在并發(fā)癥的情況,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概率約為百分之三十。經過對二個合并癥發(fā)病幾率的比較,實驗組并發(fā)癥出現(xiàn)的幾率,明顯小于對照組,因此實驗組的總體滿意程度才超過了百分之九十三,而對照組的滿意程度則才超過了百分之六十三。而經過對二個綜合滿意度的比較,人們也可以看出,實驗組病人的滿意程度,明顯大于對照組。
三、討論
預見型護理,是通過根據患者不同的病情,去敲定不同的治療方案。并結合多方面的因素,考慮在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意外情況,以及突發(fā)狀況。在此之前,就做好充足的應對準備,做到防患于未然,從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去大大提高患者最終的治療效果,和降低并發(fā)癥出現(xiàn)的幾率。骨科患者由于自身病例較為的復雜,以及治療時間與其他癥狀相比,時間都更長,很容易在反反復復的治療過程中,卻出現(xiàn)便秘,感染,壓瘡等病發(fā)癥的出現(xiàn),長久的治療過程,也會對患者的心理健康方面,造成不利的影響。導致患者會出現(xiàn)負面情緒,從而喪失對于治療的渴望。這會對于病情的康復,造成很不利的影響。這就對我們的臨床護理,提出了更高質的要求。
骨科病人一般具有緊急,或者突發(fā)性的特點,多為突發(fā)事故所導致的創(chuàng)傷型,以及骨質型的癥狀。病人常常在病情發(fā)作的時候,會伴有巨大的疼痛,心理應激障礙等。在完成緊急處理或者是手術干預之后,骨科病人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會導致行動不便,需要人照顧,對疾病的認知,以及心理應激,未能及時有效的處理,會導致病人在長期的臥床過程中,產生恐懼,抑郁,煩躁的心理,不利于病情的康復。另外,除日益引起重視的骨科病人住院心理應激障礙外,住院病人常見的如長期臥床導致的褥瘡,免疫力低下等,都會造成呼吸系統(tǒng)感染,或者是尿道感染的情況。這也會嚴重影響病人的健康,和疾病恢復的進展。除此之外,對于一些年齡較大的病人來說,由于患者自身技能自然衰老,導致免疫系統(tǒng)過于低下,病人在應對許多突發(fā)性的危險狀況時,自身的抵抗能力就會降低。一些常見的不良因素,則會因此威脅到病人的生命安全。總體來看,不管從患者心理應激狀態(tài),還是從能夠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的嚴重合并癥情況來說,對患者的護理需求都在不斷的增加著。要求我們護理人員的護士工作,要實現(xiàn)更好執(zhí)行效果,要增強護士的工作實效性。而預見式的護理,也能夠很好的適合于這些高需求的護理模式。而以本次的調查結論而言,通過對二組患者選擇了不同的護理模式,就更充分的表明了相對于傳統(tǒng)常規(guī)性護理來說,選擇了預知式的護理,能夠從根本上去杜絕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對病人身心方面以及病情恢復方面,都有著重大的實踐意義[3]。
四、預見型護理的方法
預見型護理前期護理的模式,主要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石上,去完成對病人基本資訊的收集,去評價患兒的病情,以及病情進展的狀況。一旦患兒的病情被診斷為需要較多輸液者者,則應立即幫助患兒開通靜脈,形成靜脈通路。然后完成對患兒藥敏試驗檢查,以及血常規(guī)等相關工作的檢查。在保證患者呼吸道暢通進行下一步的治療,對于一些呼吸困難的患者,我們應該及時給予氧氣,或者是進行氣管插管。此后,及時的完成對于病人病情的記錄。對病人病情的記錄,可以更有利于我們日后對于病人病情的分析和跟蹤,為后續(xù)的治療,提供出可靠的,有效的參考信息。除了這些常規(guī)的護理之外,我們還需要對病人心理方面,進行及時的疏導,去幫助病人排解心中的郁結,為病人日后的康復打下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還應該安撫家屬的情緒,爭取做到為后期治療創(chuàng)造更多的有利因素。在前期護理的過程中,還需要完成對病人病情的評估,以及對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或者存在的一些安全隱患進行評估,并將評估得到的結果,與病人及其家屬進行及時的溝通,確保病人以及家屬的理解之后,再采取必備的預防措施。
除了前期護理之外,還需要日常護理。日常護理是在病人的病情得到充分的控制之后,在前期護理基礎上,所采取的進一步護理。這時,護理的主要工作,以及主要目的,為確保病人早日康復,避免病情惡化,日常護理的重點內容在于,病人長期臥床會發(fā)生的如診肺部感染,泌尿系統(tǒng)感染,下肢深靜脈栓塞,肌肉萎縮,我們必須要根據病人住院時間的長短,以及住院護理要求等,對此進行詳細的安排。不能在此過程中出現(xiàn)一點點的紕漏,以免造成嚴重的不可逆后果[4]。
五、結束語
大部分骨科患者,都需要通過手術治療,來緩解骨科疾病所帶來的痛苦,以及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像正常人一樣可以進行日常的生活自理。但是,由于骨科手術恢復的時間較長,在恢復期間,很容易去產生許多不良的情況,如,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和患者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這些問題,都會阻礙患者的康復效果。因此,做好骨科患者的護理工作,是幫助患者在術后恢復水平提升的重要關鍵。傳統(tǒng)的常規(guī)型護理,已經不能很好的滿足如今的護理要求。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是以臨床醫(yī)囑,在護理中難免會存在著隨意,被動和片面的缺點,這樣不僅會導致延遲患者的出院時間,增加治療的費用,對患者經濟方面帶來一定的壓力,加重患者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壓力之外,更不利于對于患者的康復。預見型的護理,是如今為了針對常規(guī)護理,所產生的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在臨床上的應用相對較廣。是指醫(yī)護人員在評估患者病情的前提下,利用專業(yè)的醫(yī)學知識,對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性的,針對性的處理,去減少并發(fā)癥出現(xiàn)的可能,加速患者術后康復的進程。在提升整體護理質量方面,也為患者經濟方面的開銷,帶來了一定的緩解。本文當中的研究結果,也已證實預見型的護理模式,相對于常規(guī)新護理模式而言,會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基于此,我們在以往的護理措施上,去引用預見新的護理方法。去成立由臨床經驗比較豐富的醫(yī)護工作人員,所組成的可預見性護理工作組。主動的加入到預見型的護士培訓之中,以培養(yǎng)護理人員的思考力,以及工作積極性。使其在為骨科病房病人進行護理工作時,可以更全面的反映出預見性護士的工作理念,讓病人得到更為安全,高效的個性化防護服務。
參考文獻:
[1]劉紅英.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半月,2020(5):1.3
[2]鄭榮妹.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1,27(28):2.
[3]李子鳳.探討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醫(yī)學信息,2018(8):2.
[4]武秀梅,張俊芳.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J].醫(yī)學信息:醫(yī)學與計算機應用,201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