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方紅 _ 北京市延慶區(qū)教育科學研究中心
學生高質量的課堂學習,是以優(yōu)質的學習活動為依托的?!罢Z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培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必須緊緊依托優(yōu)質學習活動,充分發(fā)揮課堂實踐載體的作用。
語文課堂學習活動為目標達成服務,必須以立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核心素養(yǎng)培育為前提,整體規(guī)劃、精心設計、有效實施。
語文要素是教材的核心概念,將學生必備的語文知識、基本能力、常用的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等分成若干個知識點或者能力訓練點,統(tǒng)籌規(guī)劃目標訓練序列,分梯度編排各年級學習的內容和活動。精讀課文的課后習題,細化、融合聽、說、讀、寫等知識點和能力訓練點。教師設計學習活動,既要關注題目的目標任務、習題的策略導向,也要關注單篇習題間的邏輯關系、不同篇章習題間的關聯(lián),還要遵循學生的心理邏輯,聚焦語文要素,凸顯具體化和可操作性。為達成預期效果,需適時搭建契合兒童心理和文本特點的情境支架、程序支架和策略支架。
教材緊扣語文要素,對學段學期、學習單元以及每個項目的學習目標都作了整體規(guī)劃安排。教師要抓住學科核心內容、學科思想方法、學科核心素養(yǎng),制定單元教學的整體目標和課時目標?;诖耍Y合語文要素和課后題設計精當?shù)膶W習活動,細化分解落實目標。教材的課后習題提供了具體的學習任務、確定了學習活動設計的核心、明確了做什么。但是,沒有明示為什么做、誰來做、怎樣做及做到什么程度,這需要教師以學習任務為核心,系統(tǒng)思考,創(chuàng)設基于目標達成的有效學習活動。
語文課程的目標和內容必須聚焦于語言文字的運用。教材所建構的聽、說、讀、寫能力訓練和思維發(fā)展的目標序列,突出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特點。主體活動設計要構建相對完整的“語言文字運用”習得體系,讓學生在課堂上經歷整體把握語言、積累梳理語言、重點理解語言到運用表達語言的過程?;顒釉O計要凸顯語言的積累與運用、聽說讀寫的相互交融、理解與表達的相互滲透。對于知識、習慣、情感、態(tài)度、方法和能力類訓練內容,可設計成鞏固積累、實踐運用、拓展延伸等類型的活動。語言運用的實踐性任務的落實,是語言運用能力提升的關鍵途徑。
優(yōu)質語文學習活動應切中單元要素,引領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語言實踐中把握規(guī)律,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以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闡述如何設計語文學習活動。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圍繞“動物”編選了《貓》《母雞》《白鵝》三篇課文。單元閱讀要素“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指向表達方式;習作要素“寫自己喜歡的動物,試著寫出特點”是根據(jù)不同的情境和需要進行表達?;谏鲜龇治?,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嘗試設計如下學習活動。
朗讀是學生積累語言、形成良好語感的有效方法。認真朗讀,方能品出名作語言的獨特韻味。設計多種方式的朗讀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與文本的鏈接,打通情感壁壘,感受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老舍先生《貓》的讀書活動設計:“貓的可愛、天真、盡職,作者喜歡;貓的貪玩、淘氣,作者喜不喜歡?讀讀描寫缺點的語句,說說你的感受”?!柏澩妗薄罢f它貪玩吧,的確是啊,要不怎么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三個語氣詞讀起來輕松、喜悅,毫無責怪之意?!疤詺狻奔词怪φ刍?,也“絕不會責打它”,憐愛之情溢于言表。因此,即使說缺點,表面上是“嫌”,暗地里也是“喜”。設計朗讀比賽,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語句,讀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感。評價要點:“有轉折的地方,讀出前后的變化,重音在后;語氣詞,讀出隱藏的情感”。還可設計“推測找理由”的讀書活動。找出貓的優(yōu)點、缺點,作者究竟是夸貓、愛貓,還是貶貓、厭貓?讀文章找理由;刪掉“缺點”部分的描寫,你覺得哪個更好?豐子愷筆下的鵝“架子十足”,“鵝老爺”這樣的詞語看似含有貶義,其實是在贊美白鵝。它叫聲高傲是在看家護院;步態(tài)高傲是從容自信;吃相“三眼一板”是一絲不茍、遵守原則。這種明貶實褒的表達方式充滿風趣,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這種情感的體驗要在反復的朗讀中層層推進。
單元導語、課后思考練習題、課文前中后的學習提示以及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都是語文要素的主要載體。教師可依托這些載體設計學習活動。老舍先生的《貓》,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這份喜愛體現(xiàn)在具體事例的生動描寫中。“任憑怎么呼喚,貓也不肯回來”,作者是把貓當作了既任性又可愛的孩子。對于踩上幾腳“小梅花”,以及“摔跟頭、在花盆里摔跤、抱著花枝蕩秋千”,弄得花折枝落,作者不生氣還歡喜,這是對其“生機勃勃、天真可愛”的贊許。課文正是通過一個個鮮活的小事例,呈現(xiàn)了老舍先生對貓的疼愛。圍繞“老舍先生是怎樣寫出對貓的喜愛之情的”,抓住描寫事例語句、標點運用和表達特點,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閱讀、理解、質疑、討論,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是如何逐漸蔓延開來的?!赌鸽u》的活動設計,可如法炮制。母雞為小雞找食物,教它們啄食、掘地、洗澡的本領,保護小雞的安全,體現(xiàn)了作者對母雞的敬佩。作者是怎樣寫出對母雞的討厭和喜愛之情的?先貶后褒,欲揚先抑,善用夸張、對比手法。
分析比較不同文章的共同性和不同點是比較閱讀的特性。多維度的比較閱讀,對培養(yǎng)學生分析、評價、鑒賞、創(chuàng)造等高階思維能力極有價值。本單元的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感受其表達手法的獨特性。通過文章內的比較閱讀,引導學生感悟作者之偏愛。例如,《白鵝》一文中,圍繞“好一個高傲的動物”提出主問題:豐子愷對白鵝的態(tài)度到底是喜歡還是討厭呢?抓住文章對白鵝叫聲、步態(tài)、吃相三方面的描述,體會作者對白鵝的情感究竟是什么?作者把白鵝和哪些動物進行了比較?各自的表現(xiàn)是什么?引導學生聯(lián)系原著,得到答案。在進行不同文章間的比較閱讀設計時,應抓住本單元的兩個“閱讀鏈接”,體會不同作家不同的表達方式?!敦垺氛n后閱讀鏈接夏丏尊、周而復同樣寫貓的兩個片段,側重點有哪些不同?前者重在寫人們對貓態(tài)度、情感變化。后者重在寫貓的外貌、神情和動作,表達了喜愛之情。比較閱讀三位作家對貓的描寫,具體落實“體會作家是如何表達對動物的感情的”這一語文要素。對比閱讀豐子愷的《白鵝》和葉·諾索夫的《白公鵝》,探尋兩篇文章結構安排、描寫手法和語言表達的相似之處:都是先介紹鵝的特點,再具體描寫,巧用擬人和反語。找出關鍵詞,體會他們的姿態(tài)、叫聲、步態(tài)、吃相各自有什么特點?《貓》《母雞》的文章結構、語言表達、情感表達各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如此,相互勾連、開啟、融合,培養(yǎng)學生伸展、評鑒、創(chuàng)意等高階思維能力。
語文課程的最終目標是要發(fā)現(xiàn)“言語的秘密”,發(fā)現(xiàn)作者遣詞造句的獨具匠心,并學會遷移運用。讀寫結合,可以內化文本的言語和形式,領悟語言的內在規(guī)律,是學習活動設計的重點?!敦垺纷α⑥D折,遷移寫作。聯(lián)系課后小練筆“體會這段話的表達特點,再照樣子寫一寫”“貓除了課文中介紹的性格外,它還可能是怎么樣的?用上“說……吧……可是……”寫出兩三句話。仿照《白鵝》“明貶實褒”表達方法,用一兩句話,寫出你喜愛小動物的特點。《母雞》情境教學,“出示仙人掌和玫瑰花的圖片,你喜歡哪一個?沒有人照顧的兩盆花,又有怎樣的變化?說說自己的感受;結合仙人掌藥用價值資料,說說對仙人掌有什么新的認識;寫一寫你對仙人掌從“討厭”到“喜歡”的情感變化?!绷暤孟荣H后褒的寫法。
語文學習活動設計,要凸顯語文學科學習特質,突出語言文字運用訓練,強化學習目標,有效設計讀書積累、閱讀理解、思維訓練、審美鑒賞、言語表達等形式多樣的言語實踐活動。依托精簡、適切的優(yōu)質語文學習活動,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孕育、發(fā)展、開放,助力學生習得語言,獲得用語言建構、創(chuàng)造意義和傳達信息、表達心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