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耀平
摘要:高中過程以及對結果的解釋和討論。因此,如果學生對這門學科沒有極高的興趣,缺乏學習的熱情,很容易導致知識點的掌握不牢靠,無法運用到最終的解題以及實驗之中,影響學科的整體成績和素養(yǎng),使得教學目的無法實現。故而化學教師應當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為手段,來帶領其體驗化學的神奇,最終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本文正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科素養(yǎng)為目標,探究在化學課堂中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
關鍵詞:高中化學;學習熱情;興趣;作用
引言
高中化學在該階段的學習中占據重要的地位,無論是從其納入高考的學科身份還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fā)來看其在高中的這段學習中是務必要予以高度重視的。但同時由于其復雜且繁瑣的知識點、元素以及公式等原因使得很多學生學習起來十分吃力,而教師往往過于重視在該課程上學生們的智力發(fā)展,從而忽視了非智力因素對其的影響,導致在教學中過于傳統化和呆板化,但死記硬背從來不是探究性學科的學習技巧,要從根本上解決其對化學這門學科的認知,提高學習的熱情,才是推動其成績進步的根本手段。
一、遵循新課標下的教學原則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在化學的教學中,教師一味的單方輸出會使得學生對課堂失去學習與參與的熱情和興趣,所謂教學,便是“教”與“學”,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課堂上對身份的明確,來讓學生明白自己是該堂課程中的主體,進而從專注性與主動性上進行自發(fā)提高,對教師講解的基礎知識點能夠愿意認真聽講并且用心思考。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緊湊且有節(jié)奏的互動逐漸將課堂的主體交還給學生,讓其有自我發(fā)展和主動學習的意識,提高化學學習的使命感和作為主體的責任感,從而保證課堂的高效性。
(二)保障學生的公平參與性
如上述觀點所言,高中化學課堂上需要教師與學生的高頻互動,以此保證課程的趣味性和靈活性,避免出現一味的理論式教學使得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但是由于學生的基本學科素養(yǎng)和學習能力的偏差,會使得班級內出現對化學學科能力有著不同掌握程度的劃分,對于成績和能力較好的學生,其本身會在課堂上對教師傳授的知識點吸收得快、運用的迅速,且能夠與教師產生有效的溝通,并且會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進階性的問題來進行互動探究,但如若此時教師在課堂上將時間和精力過于專注到這部分學生上會使得對化成尚未有著良好的學習能力的學生產生心理落差,會由于聽不懂、跟不上、無法博得教師的關注而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因此,教師要做到在課堂之上能夠合理安排與不同能力水平學生的互動,切忌出現關注上的偏差。而對于有更多高級別問題的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解決部分之后,在課下進行更加深入的交流,以此保障課堂之上學生參與互動的公平性。
二、化學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學習熱情的策略
(一)結合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時期的教學中要求教師要對傳統的單一性教學方式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來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而化學這門有著嚴謹知識點和固定式元素的學科往往是源于對生活的靈感又經過精細的打磨后服務和反饋到生活之中的,因此教師可以抓住這樣特點,充分利用周圍的資源,通過教學和實踐設計安排來為學生創(chuàng)造能夠學以致用的機會,讓學生們在實際生活中找到彼此的關聯,探究其中的奧妙。比如,教師可以定期舉辦小型的創(chuàng)新科技活動,通過活動中知識與科技的結合,加之以過程中的講解指導,來讓學生們加深對課堂知識點的理解,能夠在身邊事物中探究出化學這門學科的神奇與奧妙,通過提高其好奇心,來激發(fā)學習和探索的主動性,從而在根本上保障教學的能動性。
(二)增加課堂實驗的趣味性
實驗是高中化學學習中重要的教學手段,通過化學實驗可以使得學生更加直觀地掌握和理解理論上的知識,能夠知曉個中原理和過程,從而加強對知識點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因此教師應當注重在化學實驗上的趣味性設計,通過簡單易操作的設計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蘇教版高中化學教材為例,在探索酸與氨之間的化學反應和效果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適當的教具與實驗材料,在合適的條件下帶領學生們一起進行實驗探究,通過“空瓶生煙”的方式來一起觀察其過程中的現象變化和進程規(guī)律,通過這種簡單的操作可以幫助學生們對復雜的公式、元素更好地理解,從而真正吃透知識點,使得傳授的知識能夠學以致用,為日后的生活與學習提供有利的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化學的教學是一項需要教師能夠在著眼于學生學習狀況和程度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和具有趣味性的實驗探究為主要教學手段的工作,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們的學科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尊重個體差異,取長補短,設計能夠服務于所有學生的教學方案,用一切辦法和方式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在真正意義上提高其學習成績和核心素質,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祖浩.化學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馬法巖.合理設計實驗激發(fā)化學學習興趣[J].北京:中國科技信息,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