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
摘要:德育在教育教學中有著非同一般的作用,甚至影響著學生的茁壯成長和發(fā)展。所以在校園活動中老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進行實施,面對德育教育的不斷完善,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德育教育不光是品德習慣的培育還是一種教學模式。因此校園與教師應該綜合學生的個人的特點,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作為主體,展開智育工作。文章的核心主要是分析智育在實踐活動中的遇到的一些問題,提出建議和解決辦法。
關鍵詞:德育;小學品德;實踐活動
一、實踐活動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社會成長的需求
農(nóng)村的文化教育觀念比較落后,導致有些家長語言欠缺,不能給學生做好良好的示范,致使學生很難培養(yǎng)出堅定的意志,缺少自信和努力上進的精神。把德育教育融入學生的實踐活動中去,有利于培育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能促進整體意識和群眾的培育意識。在這個經(jīng)歷中,應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革新精神為傳統(tǒng)教學,有利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
(二)推進學生的成長
學生年紀比較小,心智還沒有成熟,沒有對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有真正的認知,經(jīng)過實踐活動來展開德育教育,不光可以對學生的行為舉止進行糾正,還有利于培育學生的愛國情懷和堅定地意志,讓學生在這些實踐活動中,感受到了核心內(nèi)容,最后養(yǎng)成了德育學習的重要性。
(三)學校發(fā)展需求
如果學校在城市,就會面臨有很多不同地區(qū)的學生,相對來說外來打工的人更多一些,德育教育的效果比較微弱,在設立小學時條件時,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建設好的學習環(huán)境。按照學校的進展和德育的考核,對農(nóng)村小學的德育教育進行探索,創(chuàng)造民主和諧的氛圍,提升德育的教學質量,完成學生的素質培育,顯現(xiàn)德育的效果。
二、小學實踐開展德育對策
(一)通過課堂教育進行德育教學
課堂是教師教育學生的主要場所。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引入,使學生能大膽的說明自己的看法,經(jīng)過大家的談論,將學習的課文內(nèi)容總結歸納出來,讓學生采用自己的方式更容易掌握德育知識,學生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例如在上體育課時教師引領學生鍛煉身體進而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還可以培育學生的力量和頑強拼搏的意志和勇氣,小時候就要養(yǎng)成不怕吃苦,不怕失敗,堅持不懈的學習精神。
各種學科內(nèi)容都會包含愛國因素,一開始學生理解的道德知識都是粗淺的,從粗淺的層次逐漸到更準確的了解,需要教師將文章中的德育內(nèi)容進行具象化,以此來提升學生對德育知識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要把某些課文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進而幫助學生更深層次的學習,指導學生如何做實踐,這樣不光能明事理,還能為學生知名前進方向,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去做,也知道應該怎么做。
教師要讓學生對自身有個清晰的認知,確立正確的目的,創(chuàng)立課程多維結構,運用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就能滿足學生的溝通欲望,經(jīng)過學生間的自我教育,讓學生形成互幫互助教育,進而培養(yǎng)學生德育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相關的情景,讓學生自己進行比較,看自己與以前相比是否進步。或者相比之下,看其他比較好的學生是如何做的,學習他們的好的方法,進而提升學生的智育意識。
(二)引導正面教育
學生之間存在些許的差異性,同樣的實踐,放到不同的學生身上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結果,一些學生會比較恐懼教師大聲的批評他們,會很容易的傷害到學生的自尊,從而使學生不敢和教師進行溝通。教師慢慢的引導學生時,要讓學生逐漸了解其中的道理。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去引導學生的對內(nèi)容的了解,從而保證學生能夠得到進步。教師要從正面去引導學生,要讓學生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并對學生的理解認知進行引導。教師還應堅持表揚的基礎,引導學生、說服教育教學。需要從保護和呵護為起點,來安慰學生的心靈,不增加學生的痛苦,不增加學生的心靈傷痛。
(三)組織開展實踐德育活動
道德的價值和影響適用于人與人、人與現(xiàn)實之間的關系?,F(xiàn)階段學生雖然在初步時期,身體和心理發(fā)展的還不成熟,但學生是社會的個體,總和別人發(fā)生著不同關系。在此次經(jīng)歷中,恰巧體驗到了人與人相處的必要性。教師應該對學生實施德育的引導,有利于學生提升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學生具有崇高的思想品質,也在逐漸影響著學生。
小學教育存在德育實施中出現(xiàn)一些問題,自主參與度不高等一些情況。讓教師和領導都對德育實踐逐漸關注起來,加強德育教育的占比重,按照德育的條件,來實施活動中內(nèi)容、組織模式等來確定,為確保德育工作的進展順暢,經(jīng)過德育活動把社會道德行為規(guī)范轉換為對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進而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品質。在教師和學校舉辦的活動中,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主義是學生的自主參與性,和活動中的共同合作的體驗,推進學生道德品質的形成。
假如,經(jīng)過全校師生一起參與,把軍人的傳統(tǒng)帶入校園和班級中等??梢栽黾咏處熆朔щy的決心,進過學習軍人的傳統(tǒng),使學校變得更優(yōu)秀,更美麗。變成一個有良好氛圍的校園,加強教師和學生的整體觀念,加強克服困難的決心,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成為一個有團體意識的人。
在小學教學中,教師把德育和智育看作一樣重要的。教師和校園不光密切注視學生的成績,還應該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從而增加德育開展的實踐活動,使德育和智育相結合,讓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有推進作用。詳細來說,就是除了普通的教育之外,也把德育教育結合到其他學科來進行實踐,進而對學科的知識進行滲入,把課堂教學和德育實施互補,把德育的價值慢慢顯現(xiàn)出來。
結束語
按照上述說,把德育深入到活動實踐中,有非常好的效果。教師與校園按照德育教學的發(fā)展需求,了解到德育發(fā)展的必要性,面對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提升了對德育教育的認知,看重在實施中的效果,在教育教學中相結合,用來烘托德育的實踐活動,豐富平常的教育教學內(nèi)容,進而準確提高德育工作的教學質量,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所以按照學生的年齡特征對學生開展德育工作有著重要意義,也是的德育教學中不能缺少的主要部分。
參考文獻:
[1]新形勢下小學德育工作的實施策略[J]. 紀艷艷. 課程教育研究. 2019(17)
[2]小學德育教育如何開展,才能高效達到預期目標[J]. 吳壽海. 作文成功之路(上). 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