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曾
摘要:在以往的小學教學活動中,教師陳舊的教育理念和單一的授課模式,使課堂活動氛圍沉悶無趣,學生的學習動力被壓制,思考興趣和參與熱情難以得到切實提升,在這樣的氛圍下進行語文學習,難以真正提升其學習效率?;诖?,對快樂教育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快樂教育理念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5-
引言
快樂教學法作為小學教學的重要方法,對提高小學的教學水平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快樂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營造快樂、舒適的教學氛圍,以快樂的方式開展教學,使學生在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和成長。
一、聯(lián)系生活,快樂教學
聯(lián)系生活之所以能豐富文化內(nèi)涵,主要原因是學生的理解實踐。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師講一些高山仰止的東西,學生可能只能理解到皮毛,若聯(lián)系生活,就能把原本很復雜的知識簡化,通過學生日常最熟悉的事物解釋知識,學生的理解就會更加全面。還有實踐方面,簡單來說,如果一篇文章的主旨是“說話算數(shù),信守承諾”,學生當堂記住這個主題很容易,但是到下一節(jié)課,甚至是一個小時之后,學生還能記得多少?正是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學生的語文能力一直很普通。只有聯(lián)系生活,才能快速解決這些問題。聯(lián)系生活,可以讓學生充分融入生活情境,因為非常親切,無比熟悉,就會感到語文學習和自己的生活是無比接近的,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情境中,學生們的情趣被打開,他們就會感到無比的快樂,從中感受到學習對以后的生活非常有用。只有密切聯(lián)系生活,才能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比如教學《游子吟》時,聽了文章中孟郊和母親的故事之后,學生會想到母子情深,同時也能理解一些文章提到的詩句,但能夠運用到實踐中的知識則少之又少,而且會把“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句話習慣性地認為是用來描寫母子情的。教師可以聯(lián)系生活,比如自己和好朋友不得不分開的時候,希望自己能永遠和朋友在一起;或者父母由于出差不得不離開自己一段時間,自己就會更加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光,等等。
二、合理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語文思維的發(fā)展
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實踐思考,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這就需要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設計問題,以便教師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首先,基于課堂教學內(nèi)容向?qū)W生提問,引導學生對課堂內(nèi)容進行思考。其次,在向?qū)W生提問時,問題的難度需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和知識水平,因為學生的心理不成熟,擁有的知識也較少,如果教師的提問超出了學生的認知范圍,提問就失效了,學生也沒有進行實踐思考。最后,教師需要使問題的格式多樣化。問題可以通過多媒體動畫、語文問題列表或通過特定的實驗現(xiàn)象來呈現(xiàn)。通過設計各種問題讓學生對問題產(chǎn)生興趣,主動思考,以此來讓學生的語文思維發(fā)展起來。例如,在《新年禮物》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向?qū)W生提問:“你最想送給誰新年禮物?”在學生回答出問題以后,教師可以繼續(xù)問:“你最想送給他什么禮物呢?”學生會思考自己最想送的禮物是什么,最后教師問:“你為什么想送這個禮物呢?”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所選禮物的意義。
三、開展游戲教學,調(diào)動學生熱情
小學生的好奇心強,大多喜歡玩游戲,教師可以借助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優(yōu)化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借助游戲的方式將快樂教學法有效地應用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以游戲的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競爭意識,給予學生足夠的發(fā)揮空間,從而在開展有趣的語文游戲教學的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完某一單元時,為了讓學生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詩詞積累量,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課堂“詩詞大會”,分組競爭,比較哪個小組背的古詩詞更多、理解得更為深刻,還可以開展成語接龍、詞語接龍、講故事等游戲活動。因此,將小學語文教學與游戲教學相結(jié)合,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四、構(gòu)建教學情境,豐富學生課堂體驗
語文教材內(nèi)容十分豐富,在開展教學期間,如果教師一味地依照課本內(nèi)容,單純地進行口頭講解,難以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體驗?;诖?,教師可以做好準備工作,準確分析教材,運用多樣化資源,為學生構(gòu)建豐富教學情境,以此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教學情境形式豐富多彩,有音樂情境、視頻情境、游戲情境、語言情境等,在授課期間,教師要選擇對應情境形式,促使學生能夠感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進而不斷增強參與探究的動力。比如,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這部分內(nèi)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好與之同名的歌曲,在課上播放,用動人的音樂渲染一種悲傷氛圍,以此奠定學習基調(diào),使學生可以更好地走入故事主人公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加深對故事的理解與感受。最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使學生結(jié)合如下問題展開交流討論:賣火柴的小女孩如此悲慘,你們可以為她改寫命運嗎?在相關(guān)問題的引導下,可以使學生展開想象,并進行自由交流,以此使學生獲得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進而全面提升教學效率。
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在進行語文授課時,教師要讓學生對語文產(chǎn)生興趣,有效提高教學質(zhì)量。學生的語言能力受到眾多因素的影響,因此,需要培養(yǎng)學生對這門學科的持續(xù)興趣,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技能。小學是學生身心快速發(fā)展的時期,也是自我意識快速成長的重要時期。家庭因素在小學生的發(fā)展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家庭內(nèi)外環(huán)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素質(zhì)教育的成果。
參考文獻
[1]蔡曉茹.小學語文基于快樂課堂的構(gòu)建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34):92-93.
[2]吳國辰.小學語文教學中快樂教學理念的落實[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11):60.
[3]張宗乾.快樂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0(34):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