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妙香
【摘? 要】課堂學習評價是教學活動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完成學習評價,有目的地完成教學計劃,提高教學水平。
【關鍵詞】多元化;高中信息技術;學習評價
多元化評價和傳統(tǒng)的學習評價模式不同,主要表現(xiàn)為評價主體、評價方式、評價內(nèi)容的多元化等,多元化的評價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要致力一切以學生為本,在評價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都參與到評價活動中,提高學生自主評價的積極性。
一、高中信息技術課堂評價現(xiàn)狀
在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除了知識、技能、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品質(zhì),開拓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習經(jīng)歷,鍛煉學生的思維等,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家長、學生要從各個方面和角度多元化地評價學生的學習。然而在傳統(tǒng)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評價的主體,家長和學生很少參與到評價中。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只能默默接受評價的結果,教師身為評價者有一定的威嚴,傳統(tǒng)單一、固定的評價方式存在缺陷,容易導致評價信息單一、評價結果武斷、片面等,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二、多元化學習評價對課堂教學的作用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高中生的學習評價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在課程評價方面,明確強調(diào)變革評價體系,建立多元化的學習評價體系,讓學生能夠反思自己、清楚認識自己,重拾學習的自信,促使學生在原本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和進步。強調(diào)學生人人參與和互動,豐富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評和學生互動,將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形成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教師要營造寬松、自由的評價環(huán)境和氣氛,采用測試和非測試相結合的方式,或者個人和小組相結合的模式,開展評價,讓學生、教師、家長都參與到評價活動中,構建多元化的評價體系,提高評價的有效性。
三、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多元化學習評價模式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
評價主體是指參與學習評價活動的主要個體。在以往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評價主體一般是教師自己,新課改明確強調(diào)師生互動,將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相融合,滿足評價多元化的目標,被評價者轉變態(tài)度,從被動接受轉變?yōu)樽灾髟u價,積極參與到評價活動中,改變以往傳統(tǒng)單一的評價模式。主體性評價不該是僅僅靠外界的力量監(jiān)督和督促,而是靠自我反省。所以,在實際的評價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發(fā)揮學生的評價主體意識,實現(xiàn)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1.學生自評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表現(xiàn)對自己進行評價。學生按照教師給出的評價要求,對比自己的創(chuàng)作熱情、創(chuàng)作完整度和滿意程度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打分和評價。
2.小組互評
鼓勵學生利用教學平臺向全體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在這一過程中說出自己在制作時的思路、方法和內(nèi)容,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能力以及信息加工處理的能力。此舉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由、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成長和學習,學生可在小組內(nèi)互動交流、探討,能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反饋,進而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方法。
3.小組長評價
小組長是根據(jù)每個小組成員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等選拔出的優(yōu)秀學生,是教師的好幫手,小組長承擔著重大的任務,不但要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還要幫助組內(nèi)學生完成任務,小組長可以在組內(nèi)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指導組內(nèi)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完成學習任務,還要按照教師對作品的要求對組內(nèi)成員進行公平、公正、客觀的評價。
4.教師評價
在學生進行自主評價、小組互評等評價后,教師對學生作出最終的評價,首先教師要了解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成果,及時進行反饋。在學生遇到問題并順利解決后,教師給出相關的反饋,對學生的表現(xiàn)作出公正的評價。
(二)評價內(nèi)容多元化
新課程要求評價體系多元化,在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方法、情感態(tài)度、學習能力、價值觀念等方面進行多維度的評價。所以,教師要革新評價內(nèi)容和方法,不但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成果,還要更多地了解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態(tài),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從多個維度進行評價,使評價更加豐富、具體、真實。
評價一個作品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評價,比如學生是否掌握了基礎的理論知識,是否能夠巧妙應用知識,學習能力是否提升,是否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等,從多個維度進行評價。單單看作品進行評價是武斷的,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評價,評價應該是動態(tài)的、全面的、具體的、客觀的。尤其是學生的信息技術基礎不同,有的學生在小學和初中就掌握了信息技術,有了一定的基礎,而有的學生的基礎較差,因此評價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狀況不能單看作品,要從縱向、橫向多個角度和方位進行評價。還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認知水平、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評價,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多了解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思考策略。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會有很多的想法和疑問,這也是學生展示自己才華、個性的好機會。所以,評價要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進行,遵循開放性、多元化的原則。
(三)評價方式多元化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只有對學生實際的學習狀況進行客觀的評價才能提高評價的有效性。新課改提倡評價要多元化,將“五育”滲透到學習評價中,促進學生的素質(zhì)發(fā)展,使其成長為綜合性發(fā)展的人才。因此,教師要革新評價方式,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實踐操作、學習技能、學習能力、思想觀念、人生態(tài)度等多方面的評價,促進學生更好的成長。具體的操作如下。
1.學生作品遞交
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準備一個主題作品,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組隊完成,當然,對學生獨立完成和組隊完成的評價標準是不一樣的,這些教師都應該提前和學生溝通清楚。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將一些要求制作成一個文檔,便于學生觀看,學生在完成個人作品或者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作品后,可利用客戶端將作品上傳到網(wǎng)絡平臺,教師進行匯總,一定要注意作品的個數(shù),以及學生的人數(shù)。
2.學生作品評價
在學生完成個人或者小組的作品后,學生先選擇需要評價的作品,結合評價準則,對個人或本組的作品進行評級,再將評價結果上傳?,F(xiàn)代化技術能使評價效率更高,方便學生快速看到自己或其他人的信息技術作品,學習他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不足。在了解到其他學生的作品之后,學生對自己的信息技術水平就會有一個定位,會督促自己更好地學習,也能取長補短??傊?,現(xiàn)代信息技術給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能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作為引導者,引導學生走向成功之路。
比如,學習“信息及其特征”時,教師可將每部分的學習步驟,如提問狀況、評價狀況、作業(yè)狀況、作品完成狀況、作品評價狀況、德育等內(nèi)容進行細致的分類并記錄,最終形成評價。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激勵學生自主評價,同伴互相評價,采用多種評價方式,使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互相學習、借鑒、監(jiān)督,提高評價的效率。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德育方面的評價,如學生是否養(yǎng)成了好的學習習慣,在課堂上是否愛護計算機設備,是否聽從教師的指導認真規(guī)范進行操作等,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安全地使用信息的意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四)利用彈性評價
因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家庭環(huán)境的不同,導致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假如按照傳統(tǒng)單一的模式開展評價,會導致優(yōu)等生吃不飽,后進生無法消化吸收。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開始提倡素質(zhì)教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旨在滿足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彈性評價是在以學生為核心、面向所有學生的前提下,制定多元化的評價標準進行評價。正確看待學生計算機技術水平的差異。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不論教師何如精心地設計教學方案、開展教學活動,班級中還是有學不會、難消化的學生。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學習層次,設計不同的評價標準,如初級評價目標,主要針對計算機基礎能力差的學生;中級評價目標,主要針對中等生,高級評價目標,主要針對計算機能力較強的學生。
比如,學習“知識與數(shù)字化學習”時,教師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制定評價目標不同,對后進生的評價要求較低,如初級評價目標為了解數(shù)字化學習的概念,中級評價目標為利用數(shù)字化學習工具進行個性化學習,高級評價目標為能自主學習,有較強的思維能力,根據(jù)項目學習規(guī)劃的安排,通過調(diào)查和案例分析,應用數(shù)字化工具探究數(shù)理知識。另外,還要對學生的思想觀念、信息素養(yǎng)、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德育等方面進行評價,對于德育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教師要進行肯定和表揚。
(五)過程性評價
在一門課程的教學活動結束后進行的評價叫總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主要用于考核學生的學習效果,確定學生最終的成績。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很習慣利用這種總結性評價對學生進行評價,然而,總結性評價存在一定的弊端,成績并不能代表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只能說學生在這一方面學得很好。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本人認為,過程性評價比總結性評價更有優(yōu)勢,平時對學生的學習習慣、任務完成情況、課堂活躍度進行記錄,并記入最后的成績,有助于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
比如,除了最后的期末考試之外,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階段性任務,以督促學生好好學習,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此外,學習習慣、課堂活躍度也可以作為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但由于這兩個標準比較彈性,為了公平公正,教師應該制作一個表格貼在公示欄處,實行公開化,這能對一些學生起到督促作用。
四、結束語
總之,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要順應新課改的要求,探索多元化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學習評價體系,在構建評價體系時要以學生為核心,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構建合理化、動態(tài)化的多元化評價體系,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動態(tài)的調(diào)整和修改,通過多元化的學習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孫勝君.多元化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相關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8
(08):121.
[2]楊盼盼.試論多元化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7):52.
[3]劉志霞.高中信息技術課堂評價多元化途徑探析[J].華夏教師,2017(07):78.
[4]主志猛.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評價多元化途徑的探析[J].數(shù)字通信世界,2017(10):282.
[5]趙桂平.多元化教學手段,為高中信息技術課堂錦上添花[J].新課程(下),2016(12):112.
[6]巴軍.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有效學習評價策略探究——以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為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1(09):51-53.
(本文系福建省普通教育教學研究室【2020年度教研基地校培育單位】研究項目“多元化視野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學習評價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MJYKT2020-122)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