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順娟
【摘要】良好的審題習慣,能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會小學一年級學生認真讀題,學會審題,可以大大提高做題準確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所以,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墒牵瑢忣}是一個枯燥、單一的過程,怎樣才能讓學生對審題充滿興趣,喜歡上審題,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呢?寓審題于愉悅的學習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各種有趣的情境,運用多種方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參與審題,把學生帶進愉悅的審題樂園中學習。
【關鍵詞】小學生;愉悅;數(shù)學;審題樂園
審題是枯燥的,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對什么事物都是三分鐘熱度,要他們持久地保持對審題的熱情比較難。所以,在教學中,筆者經(jīng)常變換法子,創(chuàng)設情境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下面結合日常教學說說筆者的一些做法。
一、寓審題于角色扮演、游戲中,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題的習慣
培養(yǎng)良好的審題習慣,首先是要認真讀題。一年級學生讀題目還需要教師或家長帶讀、范讀,再加上年齡特點,讀題容易分心。所以,在讀題目的時候,筆者會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如,比賽的情境、分角色讀的情境等)要求學生認真指著題目專心跟讀,一邊指著字一邊跟讀,學生的專注力就會有所提高。每次讀題,筆者都會進行范讀、領讀,訓練學生指讀,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把句子讀通順。遇到關鍵詞,筆者還會示范讓學生讀重音,并加上豐富的表情和肢體語言,讓學生覺得讀題不枯燥,從而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為了讓學生持續(xù)地、興趣高漲地讀題,筆者會采取形式多樣的方法讓他們讀,如,“開火車”讀、分小組讀、男女比賽讀、扮演小教師讀和師生互讀,遇到圖文并茂的題還會扮演小動物角色讀,等等。這樣,把單一的讀題訓練置于比賽、活動甚至游戲中,學生的興趣就大大提高了,連平時不愛讀書、發(fā)言的學生也能開心地跟著讀題。
二、寓審題于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有步驟審題的習慣
在學生逐步養(yǎng)成認真讀題習慣的同時,筆者開始逐步培養(yǎng)學生有步驟地進行審題的習慣。結合教學,筆者在課堂上是這樣引導他們審題的:先大聲讀題,審題時要求學生有條理、清晰地說出題目的要求。第一步:先做什么;第二步:再做什么;第三步:最后做什么。
一年級的題型有兩種,一種是直接呈現(xiàn)題目,一種是圖文并茂。對于這兩種題型的審題,筆者會引導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直接呈現(xiàn)題目的,如,畫○,比△多三個的題目,筆者先要求學生多種形式地讀題,然后指導分析審題:“小朋友們,題目要求我們畫什么呀?是○還是△?”(第一步,首先讓學生明確是畫○不是畫△)當學生回答后繼續(xù)追問:“要求畫幾個○???”(學生回答:比△多3個)教師再問:“△現(xiàn)在有2個,比△多3個,那是幾個呢?”(學生回答:5個)通過引導,學生很快就能明白題目意思了。然后,筆者再出示同類型的題目,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按審題步驟一步步分析后再做題。像這種直接呈現(xiàn)的題目,筆者都是按照這樣的步驟有條理地引導學生審題。一個學期下來,學生都能有條理、清晰地表述題目的意思,大大提高了做題的準確性。
對于圖文并茂的題型,筆者則是引導學生通過(從上到下、從左到右)有序地觀察去審題。首先要求看懂題意,再找出已知信息,最后明確求的是什么。如,樹上有3只小鳥,飛來了4只,又飛走了2只。對于這類圖文,就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飛來的和飛走的小鳥的形態(tài),確定用加法還是減法,最后解決問題。
對于課本中每一新課教學中出示的主題圖,筆者則引導學生通過有序觀察找出有用的數(shù)學信息,對于那些無用信息則引導學生不必關注。通過這樣有針對性的審題訓練,學生能掌握圖文結合類型題的解題方法了。
無論哪種類型的審題,筆者都是把學生置于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想方設法地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或游戲,或角色扮演,或動手操作,讓他們在玩中輕松地學會審題,完成學習任務。例如,教學《乘車》這課時,筆者先引導學生有序觀察主題圖,明確圖意后,讓學生玩“乘車”的游戲。這樣,學生就能在歡快的游戲中高效審題,解決了問題。
三、寓審題于繪畫中,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根據(jù)一年級學生喜歡畫畫這一特性,教學中對于那些很難正確理解的題目,筆者就會讓學生動手畫一畫,以幫助審題。如,在教學“兩數(shù)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誰比誰多/少多少的問題)”時,筆者就讓學生通過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讓學生審題,既讓學生感興趣,又很直觀地解決了問題。又如,在教學“跳傘表演”這一課時,筆者也是利用這種方法來呈現(xiàn)的。在教學中筆者還發(fā)現(xiàn),學生會形成憑經(jīng)驗做題的思維定式:不認真讀取題目要求,比如,看到題目有“一共”就用加法,如:“停車場一共有13輛車,開走了7輛,現(xiàn)在停車場有多少輛車?”學生一看到題目有“一共”就用加法。這時,筆者就會引導學生通過畫圖來審題,先畫13個○表示一共有13輛車,開走7輛用斜線劃掉7個○。通過畫一畫,學生馬上直觀地看出剩6個○,判斷出這道題是用減法計算。
審題的過程是枯燥的。但是,如果將審題寓于游戲、角色、比賽中,則審題是有趣的,學生樂于去學習。一年級學生正處于各種良好習慣的形成時期,因此,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認真讀題、認真審題的習慣,形成獨立審題的能力,為以后的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慶余.小學數(shù)學課程與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2.
[2]余文森,劉冬巖.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