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風
(康樂縣康樂中學 甘肅 臨夏 731500)
分層教學法在高中體育課程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采取因材施教的形式,對不同能力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確定不同的教學目標,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都有所提升,也有效地實現(xiàn)了課程教學的目標。分層教學給學生及教師都帶來了便利,教師能夠從學生的興趣愛好、身體素質、體育能力等多個方面入手,細化教學環(huán)節(jié),針對不同的層次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能夠全方位的傳授學生體育理論知識以相關的運動技能。而且,現(xiàn)代高中生自身具有較強的體育學習欲望和個人需求,分層教學的實施,可以最大程度上使得高中生的體育學習需求得到滿足。
在開展某一項運動技能的訓練和教學時,教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愛好程度不同,喜歡的內容不同。那么就要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開展分層教學。
在學習籃球技能時,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對這項運動有著不同的看法,興趣愛好程度也各不相同。一些學生熱愛籃球運動,認識到了這項運動能夠強身健體;一些學生缺少籃球運動的基礎,只是單純的對這項運動較為好奇想要嘗試一下;還有一部分學生雖然喜歡這項運動,但不喜歡這種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從中不難看出,雖然諸多同學對于籃球運動都具有興趣和學習欲望,但是在個人興趣愛好程度、需求程度都是不同的,其中折射出來的是高中生主體籃球運動學習個性化、差異化的現(xiàn)象。因此,在后續(xù)的高中體育分層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和需求程度,避免展開統(tǒng)一強度的練習和學習,一方面會導致具有基礎的學生充分進行無意義的訓練的學習,另一方面又會導致學習基礎不好的學生具有困難、迷茫感。因此,基于高中生自身的籃球運動愛好情況和學習需求,教師可以從興趣愛好,這方面設置分層任務。
例如:教師先給學生進行傳球和運球的技術示范,讓學生有大致的了解。之后設置了三個興趣傾向不同的任務。第一,勻速傳球。第二,原地傳球和搶球。第三,行進間的接球、傳球以及對抗。[1]
第一個任務學生可以自己練習,只需要緩慢的勻速行走,在運球的過程中不能讓籃球失去控制。這對于不喜歡激烈競爭又對籃球項目感興趣的學生來說是最好的選擇。
第二個任務帶有趣味性,是以玩游戲的形式開展的訓練。一名學生在固定的位置傳接球,另一名學生負責搶球,如果學生傳球舉過了頭頂,那么不能超出五厘米。這種游戲訓練的方法對于一些對籃球項目有興趣的學生來說,很有意思。
第三個任務需要讓學生分成兩個小組,每組又分為兩列。每一列的學生都要運球繞過整個隊伍傳給自己前一名的同學,兩個小組比賽,看哪個小組的學生最先完成。這種訓練方式適用于對籃球項目很感興趣,對籃球有一定接觸的學生。
各層次的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夠鞏固自己所學到的體育技能,能夠對自己學習的內容有更多的興趣,在逐步參與的過程中,也能夠快速的接受籃球項目。而眾所周知的,對于高中階段學生來說,最為重要的一項動力就是學習興趣,具有了學習興趣,學生才能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積極、勇于參與的良好狀態(tài)。
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不同身體素質,根據(jù)學生的身體差異性,制定分層訓練方案。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短跑、中長跑,觀察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結合學生的體能、身體爆發(fā)力、忍耐力等多個方面,劃分為兩個層次,從高到低分別是A、B。
還是以籃球教學為例,在學習原地雙手胸前傳球接球這個技術動作時,考慮到A層學生體育能力較好,有一定的基礎。訓練方法如下:觀看微課視頻,學習動作要領、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的練習、在學生自由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進行技術指導,規(guī)范學生的動作、在學生大致掌握,教師就要灌輸一些對抗中的使用技巧。 通過實戰(zhàn)演練,讓學生把自己學到的胸前傳球技巧應用到實際演練中,了解這個技術動作的重要性。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以實踐的方式展示這種動作要領。[2]另外,由于A層學生的體育能力較好,同時對于籃球具有一定的運動基礎,因此可以適當?shù)亻_展一些競賽性質的活動,一方面促進A層學生內部競爭學習,另一方面給予B層學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其對籃球學習、運動技能水平提升始終充滿憧憬和向往。
考慮到B層學生的身體素質不高,缺少相關的練習基礎。訓練方法如下:先組織學生觀看微課視頻,學生了解其中的動作要領、兩兩一組,每個小組分配一個籃球,互相進行胸前傳球,學生可以自由練習、教師把“籃球趣味舞蹈”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在帶球的情況下做這些有趣的舞蹈運動,并鼓勵學生自由的編排,這種方法也能夠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練習,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考慮到學生的不同身體素質,引入分層的訓練方法。能夠讓各層次的學生完成教學目標,也能夠不同程度的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另外,基于身體素質方面的分層教學策略可以提升高中時期體育教學工作的針對性,避免出現(xiàn)“無用功”的情況,并且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分層教學方式,避免了出現(xiàn)教學強度不高或者是教學強度超標等等情況,這對于高中生的體育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可以保障身體綜合能力水平的基礎之上,得到良好的、科學合理的身體鍛煉和體育技能學習。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無論是哪一種運動項目,都帶有競爭性質,和普通的游戲體育運動有很大的不同之處。所以教師最終還是需要通過比賽這種實踐形式,檢驗教學成果。所以,在帶領學生學習了一段項目技巧后,教師就可以考察學生的各項能力,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能力,引入分層比賽。還是以籃球為例,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了一段時間的籃球技巧后,就能夠根據(jù)學生日常的訓練情況、任務的完成情況等,了解學生對相關技能的掌握情況。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把身體素質比較好,籃球運動能力強的學生劃分為一個層次A,把籃球運動能力弱的學生劃分為另一個層次B。教師可以與其他的小班級聯(lián)合在一起,組織A層次的學生,參加學校內的籃球聯(lián)賽,這種聯(lián)賽一個學期可以開展兩到三次,分別是學期初、中、末,這樣就能夠根據(jù)比賽的情況,了解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對于籃球技能的掌握情況,學生也能夠通過這種籃球比賽進行自我反省。教師可以根據(jù)A層次學生的獲獎成績,頒發(fā)獎品。針對B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部設置一些趣味籃球比賽,“頂球跑、傳球接力”等,這種方式既有趣味性,又有一定的鍛煉作用。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夠參加不同水平的運動比賽。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提高自己的能力,檢驗自己的能力。此外,最終的比賽成績又可以和學生的期末成績掛鉤。[3]
伴隨著時間的推移,現(xiàn)代高中生所處時代背景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在健康生活、工作等等積極理念的影響之下,高中生自身對于體育學習、體育鍛煉的需求比較明顯,對于高中時期體育教育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其中分層教學策略的運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綜合來看,高中體育分層教學策略主要具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
在傳統(tǒng)高中體育教學工作當中,由于是統(tǒng)一授課、統(tǒng)一學習,雖然保障了教學效率,但是難以“照顧”到每一個高中生自身,一些身體素質不高、運動能力較低的學生,在實際的體育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較多的困難,由此就會影響到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甚至抗拒體育課程。
而在高中體育分層教學工作當中,教師能夠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由此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學習到最合適自身的內容,相當于降低了高中生體育學習難度,后續(xù)在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信方面都會得到比較大的提升。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單獨的個體對象,雖然年紀相仿,但是在性格、學習需求、體育運動基礎能力等等多方面都是不同的,這也就意味著,不同高中生自身的體育學習目標、需求不同。其中體育基礎良好學生具有提升自身欲望,而身體素質比較差的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就希望提升自身的身體素養(yǎng)。
分層教學策略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得高中數(shù)學教學針對性得到比較大的提升,這不僅能夠提升體育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對于高中生來說,也可以使其以一個更好的身體狀態(tài)迎接高考,這也是體育教學工作的本質目標之一。
事實上,在傳統(tǒng)的高中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并不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著涇渭分明的狀態(tài),教師也難以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
而在分層教學除了應用過程中,高中體育教師會對學生進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將學生規(guī)定在一個層次當中,在這一過程中,高中體育教師對于學生可以保持很好的了解嗎,而且呈現(xiàn)出一種動態(tài)性了解,對于構建良好師生關系、提升教學效果等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和價值。
分層教學能夠給體育課堂注入更多新鮮活力,也能夠讓教師更關注學生個人的發(fā)展。在教師全面了解了學生在運動方面的差異后,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設置不同的任務、目標,并分層次的開展教學和訓練,這樣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提升自我,掌握更多的體育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