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琴
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二、 三學段的重要教學任務。可是,每學期八篇習作的訓練量卻很難達到提升習作水平的目標。尤其是第二學段的學生,完整的篇章訓練教學目標過多,難度較大,學生往往會產生畏難情緒。小練筆作為習作的補充,具有形式多樣、手法靈活的特點,但這些練筆往往比較零散,訓練目標呈散點式、碎片化,不能有效地提升習作水平。因此,我們嘗試進行了微習作序列的實踐研究。
微習作是指字數(shù)在200 字以內的微型習作。比起一般的小練筆,它側重于專項訓練,一般一篇微習作往往專門訓練一個方面。比如,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如何開頭和結尾等。
微習作序列是指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內容, 將一篇篇微習作串聯(lián)起來, 形成序列。每篇微習作既各自獨立,又相互銜接。微習作序列能使寫作教學達到一“作”一得、得得相連的目的,從而促使學生習作水平螺旋上升。
我們以第二學段為例,對部編版教材習作進行了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教材中“寫人記事”類習作較多,共14篇,占了整個學段的43.75%。而在這類習作中,教材中的要求也是循序漸進的。
表1
例如同樣是寫人習作,在三上習作1 中僅要求用一段話或幾句話寫出同學的特別之處;到了三下習作6 中,則要求題目也能體現(xiàn)人物特點;到了四上,要寫出家人和動物的相似之處以及自己的感覺;四下要求最高,除了寫清人物特點,還要用事例說明。我們在構建微習作序列時,也應遵循教材習作編排的序列特點,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這樣,微習作教學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習作信心, 提升習作能力。
第二學段學生剛剛由“寫話”轉為“習作”,他們的習作能力還處于比較低的水平。篇幅短小的微習作訓練恰好銜接了第一學段的寫話, 為第二學段的習作教學架設了階梯。而扎扎實實訓練好片段,又為第三學段寫成篇的習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第二學段是學生觀察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微習作教學正是通過各種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感知事物的特點并學習用語言表達。基于以上兩點,我們構建了第二學段“寫人記事”類微習作序列。(如表2)
表2
在“寫人記事”類習作中,我們側重從外貌、語言、動作、神態(tài)和心理五個方面,結合教材習作編排和學生習作能力發(fā)展的特點科學構建, 使學生在第二學段能扎實掌握“寫人記事”類習作的五類描寫,為第三學段寫成篇習作打下良好基礎。
如何開展微習作序列的教學實踐活動呢? 我們以外貌和心理描寫為例來闡述。
以“外貌描寫”為主要內容的微習作教學中,我們安排了三次練習。
1.第一次:遠看身材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理解身材的含義,積累有關身材的詞匯,學會觀察人的身材并用準確的詞句表達,培養(yǎng)學生喜愛習作的感情。
教學設計:
(1)動畫導入,認識身材。以動畫片《三個和尚》導入新課,引導學生理解身材既包括身高,也包括體型。
(2)頭腦風暴,積累詞匯。以頭腦風暴的形式,讓學生說說表示身材的詞語。
(3)現(xiàn)場觀察,趣味競猜。觀察班級某位同學,說說他(她)的身材,但不說出名字,讓全班同學猜一猜,看誰最先猜中。
(4)當堂書寫,品味喜悅。讓學生把觀察所得用一兩句話當堂寫下來,體驗習作的樂趣,品味成功的喜悅。
實踐思考: 三年級上冊第一篇習作就是寫人習作,因此,我們把外貌描寫訓練放在第一節(jié)課中,并對外貌要求進行分解,降低習作的難度。在實踐中,我們先以學生熟悉的動畫片導入,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進而讓學生積累表示身材的詞語,以便學以致用。趣味競猜是學生最感興趣的環(huán)節(jié),班級同學是他們熟悉的人物,把熟悉的人物的身材用語言表達出來,造就了一種新鮮感,讓學生樂此不疲。在競猜的過程中,敘述者和猜謎者都需要仔細觀察、思考,觀察力就在這有趣的情境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2.第二次:近觀長相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理解長相的含義,學習觀察人物長相并能抓住特點有序表達。
實踐思考:接連安排兩次外貌描寫訓練,是因為這兩個方面聯(lián)系緊密, 學完之后馬上可以用于寫人的習作中。這節(jié)課首先借助人物漫畫,讓學生了解描寫長相就要像漫畫那樣,要抓住特點來寫;再出示優(yōu)秀文學作品中描寫長相的片段,讓學生學習生動的表達,這樣學生寫出來的語句才不會干癟生硬。如未學習范文之前,學生是這樣寫的:“她的頭發(fā)黑黑的,眼睛大大的,嘴巴紅紅的?!睂W習之后,他會這樣描寫:“她有一頭烏木似的長發(fā), 一雙黑葡萄似的眼睛撲閃著,仿佛在說:‘和我去玩吧!’嘴唇紅紅嫩嫩的,好像一顆紅櫻桃?!?/p>
3.第三次:外貌顯個性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了解外貌描寫可以和人物的性格、品質等特點相聯(lián)系,并學會在外貌描寫中體現(xiàn)人物的個性。
實踐思考:最后一次外貌描寫安排在三下教學習作6 之前。在這次練習中,我們設計一個聽老師說外貌片段猜人物性格(或品質、愛好等)的活動。如外貌重點描寫了笑的樣子, 那可能是一個“樂天派”;重點寫眼睛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或是戴了一副眼鏡,那很可能是一個“小書蟲”……這個環(huán)節(jié),既讓學生了解外貌描寫可以和人物性格等特點相關,又滲透了外貌描寫的方法,為隨后自己觀察表達搭建了階梯。
“心理描寫”是將人物寫“活”不可缺少的方面,我們設計了四次訓練。
1.第一次:我的心里話兒多
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體會到人的心理活動非常豐富,初步學習描寫心理活動。
教學設計:
(1)故事導入,感受力量。用一個心理學家做實驗的故事導入,讓學生體會到心理力量的強大。
(2)猜謎體驗,記錄思考。教師出謎,學生來猜,猜得正確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將自己的思考過程清楚詳細地記錄下來。
(3)交流評價,修改片段。指名朗讀片段,師生評議,關注是否將思考過程寫清楚,再進行修改。
實踐思考:四年級的習作對心理描寫有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我們從四年級開始安排心理描寫的練習。第一次練習,通過一個吸引人的故事,使學生迅速進入教學情境,并深切體會到心理力量的強大。猜謎環(huán)節(jié)也深受學生喜愛,學生在積極開動大腦的同時,不知不覺就進行了一次心理活動的深度體驗,為后續(xù)片段訓練奠定了基礎。
2.第二次:捕捉內心想法
教學目標:指導學生深入捕捉自己的內心想法,學習修改片段,添加心理描寫。
實踐思考:緊跟上一次練習,這次練習側重修改片段。教師出示描寫忘記帶書的片段,全班評議哪里可以添加內心想法。忘記帶書是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習修改這個片段,不少學生都有切身體會,容易回憶起當時的心理感受, 寫出來的內心想法真實自然。同時,也滲透了修改方法的指導?!昂梦牟粎挵倩馗摹保黄降瓱o奇的習作,通過一次次修改,也可以日臻完善。
3.第三次:心情過山車
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體會心情的變化,并用語言表達。
實踐思考:心情的變化是飄忽不定的。如能把這種變化體現(xiàn)在習作中,那習作必定一波三折,耐人尋味。如遇到節(jié)日,我們往往不布置家庭作業(yè),宣布之后,學生歡呼雀躍;之后忽作布置作業(yè)狀,學生有的疑惑,有的著急;待寫下作業(yè),才發(fā)現(xiàn)只是交《告家長書》的回執(zhí),于是復又歡喜。心情的起伏是心理描寫的好素材,引導學生將心情變化寫下來,學生不僅樂于完成,微習作的質量也會很高。
4.第四次:一切景語皆情語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認識到景色描寫可以為文中人物的心情服務,學習用景色描寫體現(xiàn)心情。
實踐思考: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痹娫~中所有景物都寄托有情思,學生在習作時也可以將情思通過寫景表現(xiàn)出來。不同的景物,可以反映不同的心情;懷著不同的心情,即使是同樣的景物,也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在教學中,將快樂和悲傷兩種心情,與晴天和雨天兩種天氣一一配對,創(chuàng)設出四種情境,讓四組同學分別寫一寫。學生就能體會到,描寫心情不僅可以直接描寫心里的想法, 還可以借助景色描寫來體現(xiàn)。
實踐證明,在小學第二學段開展微習作序列的實踐,能有效降低習作難度,幫助學生樹立習作信心,提升習作水平。除了“寫人記事”類習作,我們還針對“寫景”“狀物”“想象”等其他類型進行了微習作序列的設計,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第二學段微習作教學體系,學生的習作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