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衛(wèi)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問題。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wěn)中向好,但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屢禁不止,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民生之所系就是司法責任之所在。為了依法懲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保護人民群眾飲食安全,2021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發(fā)布,通過完善危害食品安全相關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進一步嚴密了依法懲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法網,為打擊相關犯罪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將更加充分發(fā)揮刑法對食品安全的保障作用。
新型犯罪層出不窮
司法解釋亟需與時俱進
為了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嚴格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最嚴”要求,充分發(fā)揮刑事審判職能作用,依法懲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2013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頒布《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2013年解釋》),該解釋為依法懲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保護人民群眾飲食安全發(fā)揮了重要作用。2013-2021年,全國法院共審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刑事案件3.8萬余件,判決人數5.2萬余人。此外,還依法審理大量涉危害食品安全的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非法經營罪等刑事案件。
2015年以來,《食品安全法》3次對食品安全監(jiān)管制度進行修訂完善。此外,《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農藥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生豬屠宰管理條例》等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guī)進行修訂,《刑法修正案(十一)》對食品監(jiān)管瀆職罪作出修改。
但與此同時,近年來,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不斷翻新,新型犯罪層出不窮。據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郭立新介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呈現出三方面的新情況新特點,需要強化防范、依法打擊。一是非食用物質在食品中被非法使用或濫用。檢察機關辦案發(fā)現,一些農藥、獸藥或其他非食用物質被非法使用或濫用的情況頻頻發(fā)生。如,使用琥珀膽堿毒鏢殺狗、工業(yè)稀硫酸浸泡毛丹、克百威毒殺野鴨、在韭菜中超量使用腐霉利、在烏雞上使用氧氟沙星等,相關犯罪手段迭代更新,危害疊加升級。二是通過網絡直播、微商等方式層層銷售。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該類犯罪銷售模式逐漸由傳統(tǒng)實體店銷售轉向網絡營銷。犯罪分子通過網絡直播、微商等方式層層銷售,以虛假宣傳、給予返利等形式吸引大量消費者。這種模式短期內可將銷售范圍覆蓋到全國甚至境外,受害人分布范圍廣,偵查取證難度升級。如上海檢察機關辦理的一起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中,被告人生產添加西布曲明的“瘦身咖啡”后,制作銷售網站、虛假防偽二維碼等,通過網絡渠道銷售至全國各地,銷售金額達830余萬元,危及眾多消費者身體健康。三是犯罪產業(yè)化、鏈條化趨勢明顯。一些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借助合法公司的外衣,采用企業(yè)化經營方式制售偽劣食品,內部組織嚴密,生產、加工、運輸、倉儲、銷售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均有專人負責,犯罪隱蔽性、反偵查能力強,打擊根除難度大。如北京檢察機關辦理的一起假冒某知名品牌烤鴨案中,已經形成上游提供假冒包裝材料——中游小作坊加工制作——下游向導游銷售——末端經由導游向游客出售的完整犯罪鏈條,銷售金額達286萬余元。
由于一些新型犯罪沒有適用的法律法規(guī),司法實踐中對相關案件的定性和處罰標準存在較大爭議。在這樣的背景下,《2013年解釋》亟需進行相應修訂完善,以便與相關法律法規(guī)相銜接,適應司法實踐需要。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會同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等有關部門啟動修訂工作,前后歷時4年多時間,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對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梳理,經廣泛征求意見和反復研究論證,對解釋稿多次進行修改完善。經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56次會議、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三屆檢察委員會第八十四次會議審議,于2021年12月30日發(f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并于2022年1月1日起實施。
《解釋》的修訂遵循了以下四個原則:
一是堅持繼承發(fā)展,適應實踐需要?!督忉尅窞檫m應司法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需要,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并與修訂后的《食品安全法》等相關食品法律法規(guī)相銜接,在堅持《2013年解釋》確定的定罪量刑處理原則的基礎上,進行修訂完善。
二是嚴密刑事法網,依法從嚴懲處?!督忉尅敷w現從嚴懲處的政策導向,如通過規(guī)定在農藥、獸藥、飼料中添加禁用藥物等危害食品安全上游犯罪的懲處,加大刑法對食品安全的全鏈條保護力度;通過規(guī)定銷售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回收食品等行為的懲處,實現刑法對食品安全的全方位保護,為打擊相關犯罪提供了更加明確的適用法律依據;通過修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其他嚴重情節(jié)”的認定標準等,加大從嚴懲處力度。
三是突出問題導向,破解司法難題?!督忉尅吩诔浞终{研的基礎上,對司法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如畜禽屠宰相關環(huán)節(jié)注水注藥案件的定性和處罰標準,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和“明知”的認定等問題,作出明確規(guī)定,規(guī)范法律適用。
四是區(qū)分案件性質,實現精準打擊。《解釋》在堅持依法嚴懲的同時,強調精準打擊,如對畜禽屠宰相關環(huán)節(jié)注水注藥行為的懲處,充分考慮不同種類藥物的差異和可能造成的危害,適用不同罪名打擊此類犯罪,既滿足打擊此類犯罪的現實需要,也體現了罪責刑相適應的原則。
關注重要群體 ?實施全鏈條整治
據了解,《解釋》共二十六條,主要對六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修訂。
一是加強對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群體食品安全的保護力度。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基于生理特點,往往對食品安全有更高要求,也更容易受到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侵害。為加大面向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群體實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懲治力度,《解釋》規(guī)定了多個對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群體食品安全特殊保護的條款。比如,針對特殊食品作出規(guī)定。嬰幼兒的主輔食品往往是嬰幼兒主要的營養(yǎng)物質來源,甚至是唯一的營養(yǎng)物質來源。為此,《解釋》明確規(guī)定,專供嬰幼兒的主輔食品營養(yǎng)成分嚴重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應按照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定罪處罰;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嬰幼兒主輔食品,將作為相關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加重處罰情節(jié)。再比如,針對特殊機構場所作出規(guī)定。中小學校園周邊往往成為“五毛食品”泛濫的重災區(qū),這些食品往往添加過量食品添加劑,甚至含有嚴重超出標準限量的致病性微生物等危害健康的物質。同時,學校、幼兒園和養(yǎng)老院的食品安全事件仍時有發(fā)生。對此,《解釋》明確規(guī)定,在中小學校園、托幼機構、養(yǎng)老機構及周邊面向未成年人、老年人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有毒、有害食品的,作為相關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加重處罰情節(jié)。
二是依法懲治利用保健食品等騙取財物的行為。司法實踐中,利用銷售保健食品詐騙財物的現象較為突出,該類行為性質惡劣,特別是針對老年人實施的保健食品詐騙違法犯罪令人深惡痛絕。對此,《解釋》明確規(guī)定,實施此類犯罪,符合詐騙罪規(guī)定的,依照詐騙罪定罪處罰。如果銷售的食品不合格,同時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犯罪定罪處罰。這些規(guī)定有利于斬斷伸向老年人的罪惡之手,有效保護老年人的財產安全和身體健康。
三是依法懲治食品相關產品造成食品被污染的行為。生產經營被包裝材料、容器、運輸工具等污染的食品是《食品安全法》明令禁止的行為,直接影響食品安全。對此,《解釋》第十二條明確規(guī)定,在食品生產、銷售、運輸、貯存等過程中,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包裝材料、容器、洗滌劑、消毒劑,或者用于食品生產經營的工具、設備等,造成食品被污染的,分別以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或者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處罰。
四是依法懲治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生產食品等行為。生產、銷售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的食品,或者銷售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回收食品,均具有較高食品安全風險和社會危害性,因此被《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明令禁止。為依法懲處此類犯罪,《解釋》第十五條明確規(guī)定,實施此類行為,符合刑法第一百四十條規(guī)定的,可按照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定罪處罰。同時構成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guī)定定罪處罰。
五是依法懲治在農藥、獸藥、飼料中添加禁用藥物等行為。司法實踐中,在農藥、獸藥、飼料中添加禁用藥物等違法犯罪問題突出,此類行為屬于危害食品安全的上游犯罪,嚴重威脅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亟待規(guī)制。據此,《解釋》第十六條第二款明確規(guī)定,實施此類行為,可按照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
六是依法懲治畜禽屠宰相關環(huán)節(jié)注水注藥行為。近些年來,一些不法分子為了賺取黑心錢,給進入屠宰相關環(huán)節(jié)的生豬等畜禽惡意注水,導致大量注水肉流向百姓餐桌,為人民群眾深惡痛絕。注水肉不僅會破壞肉的營養(yǎng)成分、降低肉的品質,還容易滋生有害細菌、毒素,加速肉的腐敗,具有相當大的食品安全風險。更為惡劣的是,不法分子為了增加保水效果,在注水的同時還注入藥物,藥物殘留則進一步增加了食品安全風險。實踐中,不法分子還不斷翻新藥物配方,既有“瘦肉精”類的禁用藥物,也有獸藥、人用藥,以及不法分子自己配制的化學物質。為此,《解釋》加大了對此類犯罪的懲治力度,第十七條第二款對畜禽屠宰相關環(huán)節(jié)注水注藥行為的定罪處罰作出明確規(guī)定。根據該條款,對于使用“瘦肉精”等禁用藥物的,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處罰;對于使用獸藥的,如果肉品中獸藥殘留量超標,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的,可按照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定罪處罰;對于肉品中獸藥殘留量雖然不超標,但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可按照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定罪處罰。根據該條款,僅查明有注水行為的,對于注入污水造成肉品微生物等污染物超標的,可按照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定罪處罰;對于肉品污染物雖然不超標,但肉品含水量超標,且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可按照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定罪處罰;對于肉品污染物和含水量都不超標,不能認定為犯罪的,可由行政主管部門依法作出行政處罰。
在實踐中,畜禽注藥后,由于藥物代謝原因,往往難以從肉品中檢出藥物殘留,進而造成取證難、鑒定難、定性難的問題。為此,《解釋》規(guī)定,在屠宰相關環(huán)節(jié)只要證明有注藥行為,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即可按照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定罪處罰。此外,畜禽注水注藥違法犯罪通常發(fā)生在私屠濫宰窩點,根據《生豬屠宰管理條例》,我國實行生豬定點屠宰,因此私設屠宰廠(場)屠宰生豬行為違反了國家規(guī)定。對此,《解釋》第十七條第一款規(guī)定,私設生豬屠宰廠(場),從事生豬屠宰、銷售等經營活動,情節(jié)嚴重的,可按照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通過這些規(guī)定,實現了對此類犯罪的全鏈條、全方位懲治,讓老百姓吃上放心肉。
此外,《解釋》還對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和“明知”的認定等問題作出規(guī)定。
郭立新表示,此次修訂的《解釋》主要有三方面的進步:一是強化與《食品安全法》的銜接,貫徹“四個最嚴”要求?!?013年解釋》制定出臺后,201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食品安全法》進行了全面修訂,2019年國務院發(fā)布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監(jiān)管體制機制,完善食品安全標準等基礎性制度,落實生產經營者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大幅度提高違法成本,是保證食品安全、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基礎性法律。此次修訂的《解釋》特別注意與《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的相關規(guī)定保持銜接和協調。比如,對“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的具體情形,對照《食品安全法》作了調整補充。再如,參照《食品安全法》規(guī)定,對生產、銷售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食品以及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的食品,或者以更改生產日期、保質期、改換包裝等方式銷售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回收食品等嚴重違法、具有較高食品安全風險,可能構成犯罪的行為如何定性處理作出明確規(guī)定,推動將《食品安全法》相關規(guī)定落實落地落細。
二是強化全鏈條打擊,助力全過程監(jiān)管。由于食品“從農田到餐桌”,鏈條長、體量大、風險點多,給不法分子以更多可乘之機。因此,《解釋》特別注意用足用好刑法規(guī)定,打好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相關罪名的“組合拳”: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上游犯罪,即生產、銷售國家禁止用于食品、食用農產品的非食品原料等行為,以非法經營罪定罪處罰;對違反食品安全標準濫用食品添加劑,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非法添加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等典型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行為,區(qū)分其行為性質及危害性,分別以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或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等定罪處罰;對外圍或者提供協助的危害食品安全相關犯罪行為,分別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產品罪,食品監(jiān)管瀆職罪等定罪處罰。
三是強化可操作性,適應司法實踐需要。司法解釋緊密聯系司法實踐,針對可能存在不同認識和做法的問題,作出進一步明確規(guī)定,強化司法解釋的可操作性,便于執(zhí)法司法機關理解和執(zhí)行。比如,《解釋》對“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認定問題,增加了“因危害人體健康”而被禁用的前提條件,提示辦案人員對非食品原料是否具有毒害性進行實質性判斷,防止和避免司法辦案中因食品安全標準不明確導致案件辦理質量受到影響。再如,針對近年來執(zhí)法司法實踐反映比較突出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專門性問題的認定問題,《解釋》提出了鑒定意見、檢驗報告和認定意見三種認定途徑,推動形成“專業(yè)性問題專業(yè)部門解決,法律問題司法機關解決”的理念和機制,提升案件辦理質效。
總的來說,《解釋》通過完善危害食品安全相關犯罪的定罪量刑標準,進一步嚴密了依法懲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刑事法網,為打擊相關犯罪提供了明確的法律依據,將更加充分發(fā)揮刑法對食品安全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