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楓韻 賈曉嵐 顏學森
1.華中師范大學 2.湖北美術(shù)學院
酒的誕生催生了酒器的制作,有酒必有酒器,酒器從古至今始終伴隨著社會發(fā)展、經(jīng)濟的盛衰、科學技術(shù)的進步及民俗風尚和文化意識的改變而發(fā)展向前。每個時期的酒具都烙上了時代的文化歷史痕跡,展示著當時的工藝水準。從酒器的品類、材料、造型、裝飾等方面我們可以解讀的信息很多,因而有必要對酒器的器型、裝飾進行研究,進而探討酒文化的深刻內(nèi)涵。
有酒必有酒器,酒文化從古至今隨著社會生活、民俗風尚在不斷地變遷,酒器也隨之變化多端。在距今約四千年前的龍山文化遺址中,便發(fā)現(xiàn)了聞名中外的飲酒器“蛋殼黑陶杯”。商代酒器多以青銅制成,扮演著祭祀禮器的角色。此時已有原始青瓷,但造型還是多仿青銅酒器。漢朝時發(fā)明了酒曲,釀酒技術(shù)有了大幅提高,酒的種類增多,酒器種類也增多,青銅器和木器漆并重,青瓷酒器也逐漸普及。至兩晉時期,飲酒更是文人學士彰顯風度的重要活動,曲酒流觴盛行一時,酒器造型有壺、尊、杯、盥等。
飲酒可助文思詩興,這一點在唐宋文人的作品中更加突出,他們由此寫出了無數(shù)流芳千古的詩篇,“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等,都與飲酒有著莫大的關(guān)聯(lián)。唐代,釀酒工藝進一步發(fā)展,酒精度數(shù)高于黃酒的白酒走上人們的餐桌,餐間飲酒的量減少,酒器隨之變得小巧精致,裝飾也逐漸講究。“飲酒在唐代成為一種雅道,酒器也成為一種雅器?!碧浦衅诔霈F(xiàn)了一種集盛酒與溫酒于一體的酒注子,將唐三彩華麗的釉色運用到酒器中更顯華美典雅,讓生活倍添情趣。宋代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繁盛,促進了釀酒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宋代文人士大夫階層注重精神享受,日常飲酒賦詩、作詞書畫,講究審美意趣。此時酒器的設計一改張揚華美而崇尚簡約素雅、樸素無華的美。明代制瓷業(yè)興盛,酒具的設計燒制更是技高一籌,成化年間燒制的“成化酒杯”更是清麗典雅,體現(xiàn)了當時工匠的制作水平,彰顯了他們的審美趣味和文化修養(yǎng)。清朝時期酒器更是精工細作,瓷質(zhì)細膩、薄胎手繪的花鳥瓷酒具,被裝飾得栩栩如生,滿足了中國人在飲食方面講究的色香味俱全,也給日常生活帶來無盡的美感和趣味。
除了廣為人知的官窯所生產(chǎn)的精美瓷酒器外,民間窯口所生產(chǎn)的瓷酒器同樣有著非常鮮明的藝術(shù)特色。如以燒造民間日用陶為代表的湖北民間三大窯廠:漢川系馬口窯、麻城宋埠鎮(zhèn)蔡家山窯以及蘄春的管窯、李窯和蘆窯,自明朝中期開始燒制,歷經(jīng)清代、民國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直至20世紀90年代受到現(xiàn)代工業(yè)沖擊,才停止大規(guī)模燒造。他們所燒制的器物品類多樣,結(jié)實耐用,裝飾豐富,工藝講究,極具地域特色。其中,酒器在湖北民間陶器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制陶人將民俗生活和對酒的理解全部滲透進酒器的設計中,因而從湖北民間土陶酒器的造型中我們可以窺看勞動者智慧的造型意識和情感追求以及湖北民間的酒文化風貌。
飲酒在民俗生活中應用廣泛,除了節(jié)令、婚喪嫁娶、祝壽助興外,還在日常作為朋友小聚、情感聯(lián)絡的潤滑劑,有時還作為排憂解愁的忘情水,在現(xiàn)實生活中充當著重要角色。
古時人們祭祀除了祭祖先,還會祭心目中的各路神仙:風神、雷神、雨神、灶神,燒窯人則會虔誠地去祭窯神。過去燒窯大多使用柴窯,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柴,燒造是否成功不僅看燒窯人的技術(shù),也要靠天時地利,其過程存在一定的風險和偶然性,所以窯工就祭拜窯神以保佑燒造成功。祭窯神的儀式莊嚴神圣,過程有序,要事先看準黃道吉日,之后人們清潔窯場,到山里取清水來凈手,之后燒黃表,燒香,擺上貢品:公雞、鯉魚、豬頭(據(jù)窯工說是因為這幾樣貢品寓意發(fā)財),祭拜,放鞭炮,最后開宴。整個祭祀過程嚴肅恭敬,不能講話。參與祭祀的人也有講究,窯廠廠長、族長和窯工才能參加祭祀,閑雜人員不能參加。酒器在祭窯神時是少不了的,因為要用豐盛的酒席招待眾多的客人,所以一般要用大酒壇裝酒,大酒壺分酒。祭祀活動不僅限于燒窯前,行業(yè)內(nèi)的窯工逢年過節(jié)都要祭拜窯神,祭窯神的習俗各個地方不盡相同,具有極強的地域性,例如景德鎮(zhèn)祭祀的是風火天師,而鈞瓷的燒造地神垕祭祀的窯神有三,分別是土山大王、伯靈仙翁和金火圣母,而湖北一帶大多祭祀太上老君。
除了祭祀外,在婚喪嫁娶等人生的重要時刻,人們的宴席上也總離不了酒的身影,古人說“無酒不成席”,可以看出酒的重要地位?!熬贫Y”是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宴席上飲酒,要講求長幼次序,甚至在敬酒時舉杯的高度都有講究。湖北婚慶用的酒器多有酒壇,講究吉祥,酒壇上刻上成雙成對的鴛鴦、對雞、對鳳以表好事成雙。八仙壇是湖北婚慶少不了的酒器,一個壇子上四個仙人,一對八個,成對贈送使用。湖北民間的喪禮上使用的酒壺小巧單純,在 “三茶五酒”的習俗中,主人家用小酒壺向前來吊唁的客人敬三杯茶、五杯酒以表尊重和謝意,敬酒之后要摔碎酒具,表示心中的悲痛和對逝去親人的思念。
老百姓的日常飲酒隨意而簡單,過去常打散酒回來喝,管窯生產(chǎn)的酒壺按大小有嚴格的計量作用,有五斤、三斤、一斤、半斤、四兩裝不等,買酒無須稱重,打滿不同計量的酒壺就是不缺斤兩的商品。飲酒在窯工制陶生涯中幾乎成為日常,特別是制陶期間,不僅要采集陶土,采回的陶土要經(jīng)過陳腐、過篩、揉泥等多重處理煉制才能使用,拉坯、盤筑也是重體力勞動,還有很多的工序和環(huán)節(jié)。窯工生活艱辛枯燥,長期與冰冷潮濕的陶泥接觸,為了驅(qū)除體內(nèi)的濕寒,也為了打發(fā)生活中的煩悶,在制陶過程中窯工飲酒常少量啜飲,不能狂飲,因而小酒壺方便他們隨時享用。每逢燒龍窯開窯的日子,為了慶祝燒造的成功,窯工之間便會聚集吃飯喝酒,輪流請客,湖北管窯稱之為“打平伙”。這時所用酒壺多是四系大酒壺,外出買散裝酒五斤、十斤,拴繩子提回來大家分到碗里喝,釋放了艱辛勞動的苦累,享受著燒制成功的喜悅。
在湖北民間土陶的酒器中,平民與文人士大夫?qū)τ诰破髟煨秃脱b飾選擇有明顯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裝飾題材的差異和趣味的不同上。陶工也會根據(jù)消費的不同群體進行設計裝飾。
通常平民使用的酒器體型較大,風格渾樸厚拙,看重實用功能,很少裝飾,即便有,也多體現(xiàn)為底層百姓對美好生活期待的直接表達,即吉祥題材的運用,它的表達真實自然,毫不做作。而文人士大夫使用陶制酒器,器型則會小巧精致一些,造型更加俊美,裝飾更加文雅和講究情調(diào)。他們把個人情感和趣味追求寓意在自然的山川花鳥里,特別是高潔的四君子成為文人士大夫的酒器上慣常使用的圖式。在飲酒時助興的酒令方面,文人士大夫與平民也有區(qū)別。酒器上??虒懺娢?,文人士大夫飲酒時常用文字令,以文字詩詞的變換組合加上歷史典故作為酒令內(nèi)容,需要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修養(yǎng)。例如名著《紅樓夢》中所對的紅豆酒令,原文如下:“女兒悲,青春已大守空閨。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女兒喜,對鏡晨妝顏色美。女兒樂,秋千架上春衫薄?!倍矫癜傩盏木屏顒t較為簡單粗狂,例如“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感情鐵,喝吐血”等等,具有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
圖1是馬口窯生產(chǎn)的一個短頸的球形小酒壇,上面刻寫的是草書詩文“賈島醉來非假倒,劉伶飲盡不留零”,字里行間穿插花草,灑脫狂放,把文人士大夫的代表人物賈島、劉伶豪飲不羈的性情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賈島是唐代著名詩人;劉伶是魏晉名士,竹林七賢之一。兩人都與酒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賈島以詩祭酒,而劉伶更是嗜酒不羈,他常隨身帶一壺酒,坐著鹿車,令隨從背著鐵鍬跟在車后,并對隨從說:“如果我醉死了,就把我埋了?!彼鳌毒频马灐犯橇鱾髦两瘛_@件小酒壇上面刻寫的一圈文字充滿陶工對文人士大夫的迷戀與崇敬,也是湖北土陶酒器文化的體現(xiàn)。酒壇上的字跡筆力遒勁,行筆利落,并能以對偶的詩句來表現(xiàn)飲酒,說明制作此酒壇的窯工具有較高的文學修養(yǎng)和藝術(shù)修養(yǎng)。
圖1
湖北土陶與酒關(guān)聯(lián)的器物很多,最有名且最有代表性的恐怕是用于裝酒的“八仙壇”和“鎖口酒壇”。除此之外,節(jié)省能源的歪把凹底酒壺也頗具特點。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日常酒器,其功能的設計非??茖W合理,顯示了匠心獨具的湖北工匠的聰明和智慧。我們暫不談湖北這種獨特酒壇的裝飾,單就它的實用功能就可以體現(xiàn)出工匠的巧思妙想和科學設計。
馬口窯的鎖口大酒壇(如圖2),一般通高在45厘米左右,口徑約14厘米,底徑22厘米,最大腹徑36厘米,敞口,肩部有圓肩、平肩和斜肩,腹部多略窄于肩部,向下逐漸收至底部,上大下小,平底無圈足。底部則多飾以蓮瓣紋、云紋等,各個部分之間又有連續(xù)的回紋、萬字紋等常見紋樣作為分隔。酒壇可容酒水三四十斤。頸部有孔,蓋子長止口也打孔,套上后與頸部孔對齊可插上一個木制或鐵制桿狀一頭上鎖,名曰“鎖扣壇”。它是湖北民間土陶酒器中的典型器物。鎖口壇是以前人們送給新婚夫妻的賀禮,蘊含著親人的祝福和珍重。鎖口壇最特別的是壇頸上蓋一頭上鎖。此設計可防鼠蟻,又便于搬運,最重要的是透氣不透水,可以保證酒的醇香。鎖口壇的設計者在精心考慮實用性的同時,也考慮到了藝術(shù)性的裝飾,具有濃厚的人文精神,是湖北土陶器物中實用與藝術(shù)結(jié)合的典范。肩上部通常裝飾蝙蝠紋樣、蓮瓣紋、卷草紋、回紋、萬字紋和云紋等,中間大面積用四開光刻畫裝飾八仙,因此在湖北酒壇也叫“八仙壇”。此外,“狀元打馬游街”“十八學士”和各種戲曲人物等民間喜聞樂見的吉祥圖案也是主要裝飾題材。
圖2
鎖口壇通過精巧的器型、精致的裝飾完美地體現(xiàn)了馬斯洛的人類需求五層次理論。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潛藏著五種不同層次的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xiàn)需求。鎖口壇的貯藏功能首先滿足了人們“飲”的生理需求。獨特設計的鎖口,既可以防塵防盜,酒又不易外灑,滿足了人們的安全需求。親朋好友在新人大婚之時贈予鎖口壇,既是表達對新人的美好祝愿,也是家族之間的禮尚往來。鎖口壇不僅是向?qū)Ψ奖磉_尊重的物質(zhì)載體,也是雙方確立自我價值的介質(zhì)。
鎖口酒壇是較為隆重的節(jié)日才能用到的酒壇,平時壇口封鎖,不輕易啟用。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則使用更加小巧方便的小酒壺(如圖3)。小酒壺容量不大,適合一人獨酌或兩人對飲。器型大致相同又有細微區(qū)別,均有系或者有壺把,便于取用,細頸鼓腹,大多有注水口,也有直接將壺嘴做成注水口的,大多無蓋。小酒壺形體較小,較酒壇來說制作難度不大,形制也沒有約束,所以樣式繁多,樸素或華麗,全看窯工和使用者的偏好。有的簡單樸實,沒有釉水和花紋,有的上全釉,有的上半釉,或不上釉而用化妝土代替,有的在表面用水花手法簡練地繪制花草紋樣,也會刻畫出繁復的幾何紋和卷草紋作為裝飾,還有的制作精致的模具注漿成型,花卉呈浮雕立體狀。
圖3
在變化多端的酒壺中,一款歪把凹底小酒壺設計獨特(如圖3右下):壺呈半球形,中心前移,小盤口,壺把連接盤口和半球的壺身,把手似有點歪,因此叫“歪把酒壺”。它的壺底向內(nèi)凹陷,這樣的設計可以提高柴草燃燒的效率,便于聚攏火焰,溫酒時可以減少燃料的使用。聽窯工說,一根盈尺的玉米秸稈便可溫一小壺酒,在物資短缺的年代,這種設計可謂精巧實用,體現(xiàn)著勞動者的智慧和勤儉生活的美德。
管窯裝酒的壇子和酒壺有規(guī)定的計量作用,規(guī)格嚴格統(tǒng)一,給酒的銷售和購買帶來方便。有四十斤、二十斤、十斤不同規(guī)格的酒壇子包裝,也有一斤裝、半斤裝和四兩裝的酒壺,這也是民間土陶酒器計量功能的體現(xiàn)。
民間土陶為民間所用,地主豪紳要用,漁人農(nóng)夫也要用。人們做活時可能身處田間地頭,也可能在湖澤深處無法歸家,因此壺罐的便攜就顯得非常重要,四系壺便應運而生(如圖4)。窯工針對便攜需要,在壺肩上設計了四個系紐,可在紐中穿繩形成系帶,提在手中或掛在扁擔上。以前農(nóng)人在田里做活,農(nóng)忙時中午沒有時間回家,家人就在家中做好飯菜,再把酒裝在四系壺中,肩挑手提帶到田里。唐白居易詩《觀刈麥》中的“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鮮明地體現(xiàn)了繁忙的田間活動。
圖4
四系壺除了四個系紐之外,壺身和壺嘴的設計也非常巧妙。壺身多鼓腹,類似圓球的形狀,這個設計可以裝更多的酒,也可以使器腹上的裝飾紋樣顯得更加飽滿。壺口在四個系紐的中央,壺內(nèi)的酒液晃動時,細細的壺保護酒液不會灑出來。壺嘴較為短小,高度不過壺嘴,寬度不過壺身,這樣可以減少壺嘴被碰壞的風險。壺嘴設計在肩部,位置較高,既可以減少酒液灑出,也方便倒酒。
“美食不如美器”,古人重視酒器的設計與裝飾,在實用的基礎(chǔ)上讓人享受美感和情趣。湖北酒器上裝飾的紋樣有花鳥魚蟲、動物人物,還有吉語和警句,內(nèi)容龐雜,大都淺白直露,且頗多俗語,鄉(xiāng)土氣息濃烈。有的詞句詼諧有趣,故而深受百姓的喜愛。特別是“八仙酒壇”和“十八學士酒壇”場面壯闊、意蘊深刻。
湖北的酒壇大多裝飾“八仙”,因此在湖北酒壇也稱“八仙壇”。八仙題材的由來已久,它的產(chǎn)生與道教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他們分別是呂洞賓、何仙姑、張果老、韓湘子、曹國舅、漢鐘離、藍采和、鐵拐李。八仙人物被賦予凡人大眾的社會行為特征和心理特征,這些流落江湖的民間傳奇人物,個個神通廣大,武藝高強,他們愛打抱不平,劫富濟貧,為民除害。在中國神話故事《東游記》中,記錄很多他們助人幫善、懲惡鋤奸的事跡,盡管這些被“草根”民眾杜撰出來的“草根”神仙,游戲人生,桀驁不馴,但在封建社會民不聊生的狀況下,他們疾惡如仇、行俠仗義的精神和平等意識,填平了千百年來橫亙在圣賢與凡夫俗子之間的天塹,被后人世代傳頌,因而備受民眾歡迎。人們塑造的八仙雖然是神仙,但他們親切,有人性,并為民祈求風調(diào)雨順、豐衣足食、生活幸福。這些最質(zhì)樸的理想和美好愿望迎合了老百姓的基本愿望和需求,因此他們感覺和“八仙”沒有距離感,并把“八仙”當作保家平安的守護神?!鞍讼伞豹毦叩臉酚^與自信,洋溢的幸福與吉祥,給生活在苦難中的人們以生存的希望和生活的信念,這正是“八仙”的魅力所在。因而他們的形象常常被湖北土陶裝飾在器物上,成為湖北馬口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
明清時期,隨著湖北土陶的蓬勃發(fā)展,八仙題材經(jīng)過長期的演變形成一套相對穩(wěn)定的八仙圖式,最終成為鎖口酒壇的代表性紋樣??逃邪讼蓤D案的鎖口酒壇多成對出現(xiàn),每個壇子的腹部分為四個部分,多為方形開窗,以豎線分割,中央位置以剔地刻花的方式刻繪人物,在人物和開窗邊界中間繪制繁復的云紋作為裝飾,構(gòu)圖飽滿,人物刻畫或精致寫實,衣袂飄飄,神姿生動;或比例夸張,頭大身小,寥寥數(shù)筆,形神兼?zhèn)?。“八仙壇作為酒壇,用作貯酒,其造型豐肩矗立,上大下小,有梅瓶的神韻,短頸廣口又不同于梅瓶,顯得更加大方有力,于淳樸厚拙中挺立秀穎。造型集雄渾、壯闊、秀美于一體?!保ā都磳⑾诺奈拿鳌罚?/p>
圖5和圖6所示的八仙壇為此類貯酒器中的精品。
圖5所示八仙壇為馬口窯早期(明中期至清中期)所作。平肩,略鼓腹,整體渾圓飽滿,上大下小,鼓腹的設計可以裝更多的酒。腹部上方轉(zhuǎn)角處裝飾一圈拍印紋,作為肩部和腹部的分隔。壇腹均勻四開光,每個開光內(nèi)部的四個角都有窗格狀的卷云紋樣。開光中間繪制人物,器足處繪有一圈蓮瓣紋。圖示的八仙人物為曹國舅,他并不是常見的道士打扮,而是身著官服,腰系玉帶,手持玉板。人物一手高舉著蓮花,一手托著玉板于胸前,腰間玉帶別著象征道士身份的拂塵,腳踏祥云,衣袂飄飄,神情瀟灑豪放,神采飛揚,似立于云端之上振臂高歌。人物整體刻畫得十分出色,身份特征鮮明,神情刻畫細膩,有著強烈的感染力。
圖6所示八仙壇為馬口窯中期(清中晚期、民國初)所作。整體器型比較接近長方形,壇腹直立,至壇底收縮成器足。此壇沒有圖1渾圓飽滿,但更加挺拔精神,豐神俊朗。這是馬口窯在不同時期形成的器型特征。肩部向下裝飾一圈拍印紋和一圈云紋,壇腹同樣是四開光,繪制四位仙人,開光上方兩個角內(nèi)裝飾窗格狀的卷云紋樣,下方兩個角無裝飾,開光下方裝飾了一圈卷草紋,器足同為蓮瓣紋。圖6八仙壇上所示的人物也是曹國舅,動態(tài)較為拘謹,沒有圖5中的人物瀟灑豪放,人物周身也沒有烘托情景的景物,但人物面部神情刻畫得非常成功,面留長須,眉眼彎彎,面帶笑容,給人和藹可親、喜氣洋洋的感覺。
圖5
圖6
八仙壇多為成對出現(xiàn),有成雙成對的美意,八仙寓意長壽吉祥,是對婚嫁新人表達祝福的最好贈禮。這同樣體現(xiàn)了人民大眾對和諧美滿生活的渴望,展現(xiàn)了人民樸素的審美傾向。
圖7和圖8為漢川系馬口所產(chǎn)的十八學士鎖口壇,此壇長頸豐肩,自肩部向下逐漸收束,至底部收成器足,足徑與口徑相當,整體曲線圓潤流暢??拷i部有一圈回紋,肩部裝飾有卷草花紋,肩部和腹部交界處裝飾一圈卷云紋作為肩腹部的分隔,腹部無開光,整體刻畫了9個身著官服、騎著高頭大馬的人物。人物和馬匹的神態(tài)身姿各有不同,有的昂首挺胸,自信滿滿,有的回首作交談狀,人物神情愉悅。在人物周圍刻滿繁花作為襯托,整體氛圍熱烈和諧。足部飾有蓮瓣紋,在蓮瓣紋和腹部紋樣之間又有回紋作為分隔。整體器型在厚重中不乏靈秀,裝飾構(gòu)圖飽滿有層次。
圖7
圖8
“十八學士”又稱“秦府十八學士”,是唐太宗李世民為了鞏固江山,招納的一批能夠輔佐其治理天下的能人志士。在器表裝飾十八學士騎馬游行的場景,表達了人們希望后世兒孫能夠出人頭地,像十八學士一樣具有文韜武略的才能,也從側(cè)面反映了楚地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教育。
人們在創(chuàng)造酒器的物質(zhì)文化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璀璨的精神文化。飲酒可助文人騷客詩興大發(fā),助畫家書家潑墨淋漓,飲酒可以釋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壓抑的情感,這些情感多種多樣,在土陶的裝飾文字中都有體現(xiàn)。
“李白斗酒詩百篇”,這句詩贊美了詩仙、酒仙李白的豪邁和才情,體現(xiàn)了百姓對他的崇敬之情?,F(xiàn)實生活中興致所至時要飲酒助興,遇到挫折時要借酒消愁。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華民族克制、內(nèi)斂、守禮的民族性格。因此,生活中遇到不如意時常常壓抑自己的情緒,飲酒所產(chǎn)生的迷醉感可使人暫時沖破禮教束縛,擺脫世俗說教,排解煩惱、釋放豪放灑脫的本能。圖9 是一個提梁酒壺,兩個開光里刻著:“三杯通大道,一醉改(解)千愁?!逼渲小叭ù蟮馈背鲎岳畎椎摹对孪陋氉谩菲涠?,“一醉解千愁”出自吳澄的《木蘭花慢·再用》,窯工將兩句詞巧妙地放在同一個酒壺上,筆體隨意不拘一格,氣勢豪邁,給人狂放不羈的感覺。窯工誤將“解”寫成了“改”,是因為在湖北方言中,“解”讀“改”音,也體現(xiàn)出強烈的地域特色。
圖9
除了愁苦,生活中還有許多的無奈。圖10圓鼓的酒壇,花草覆蓋的器型中,以四開光題寫了一首詩:“琴棋書畫詩酒花,當年朝朝不離他,于今七事都改變,柴米油鹽醬醋茶?!痹娎锔锌窇浀氖窃?jīng)的風花雪月詩酒花的生活,流露的是喪失浪漫情趣回歸柴米油鹽生活的無奈。由此可以看出“酒”在生活中的作用,對于文人士大夫吟詩作畫可能是助興的佳釀,對于市井百姓可能是借酒消愁的良藥。人生起伏跌宕,情感復雜交織,質(zhì)樸的陶罐上通過文字書畫予以淺吟低唱,靜思觀看真是樸實自然,意蘊綿長。
圖10
飲酒講究適量。素有“法飲宜舒,放飲宜雅,病飲宜小,愁飲宜醉;春飲宜庭,夏飲宜郊,秋飲宜舟,冬飲宜室,夜飲宜月”的說法。在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環(huán)境要配以不同的飲酒方式,此時飲酒就不單單是一種“飲”的生理活動,而是在固定情境中借飲酒達到似醉非醉的迷醉境界,尋求靈與肉、自然與人的和諧統(tǒng)一。
酒能助興,但飲酒過量也能令人喪失心智,酗酒是人們所不提倡的。這一點也同樣體現(xiàn)在湖北民間土陶中。圖11所示的四系酒壺上寫道:“酒乃癲狂之樂,迎賓接客是他,三杯醉得眼昏花,不之(知)長幼呼罵,醉了不之(知)早晚,拖尼(泥)帶水歸家,勸君日后少貪?!边@篇題文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出發(fā),細數(shù)了過量飲酒之后的丑態(tài),特意將文字刻在酒壺上,以求時時勸誡人們飲酒要適量,語言質(zhì)樸且有韻律,朗朗上口。
圖11
酒壇之上的文字內(nèi)容龐雜,其中還有很多具有廣告性質(zhì)的詞句,如“壇利(里)黃白酒,開壇十里香”“壹壇酣酢,美味高酒”“狀元紅”“清香高酒”等,大都是宣傳壇內(nèi)美酒醇香味美,還有題店家名號如“王泰記寶號”“山西汾酒”的酒壇,應該是為釀酒作坊專門定制的。
酒——蘊含著深厚的文化意蘊,自誕生之初便對我國的歷史、文學、繪畫、宗教、民風民俗、社會心理等各個領(lǐng)域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而酒器從先秦時期威嚴神秘的青銅酒器,到兩漢瑰麗的漆器酒器,隨著瓷器的普及逐漸深入平民階層的生活中。唐代酒器的華麗富貴,宋代酒器的風韻雅致,元代金銀酒器的異域風采,至明清時期,酒器隨著瓷器的繁榮發(fā)展而異彩紛呈。酒文化的變遷推動著酒器的演變,酒器反過來又影響酒文化的發(fā)展,兩者相互滲透,走進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給人們的生活增添了無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