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思楠
關鍵詞:交互理念;紅色文化;包裝設計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與內涵,因此,對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的設計與開發(fā)給予了政策鼓勵與技術支持。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fā)布《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 年)的意見》明確提出,紅色精神的文化元素和價值內涵具有無限的市場開發(fā)性,有利于促進文化消費[1]。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然而作為產品外觀重要載體的包裝設計卻遭到了忽視。優(yōu)秀的包裝設計不但對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的推銷具有促進作用,還有利于輸出紅色文化,傳播紅色精神。
1 相關概念解析
1.1 交互理念概述
“交互”這個詞語泛指個體與自然界之間一切事物的相互配合。無論是人與物、人與人、物與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均可以理解為交互,關注以人為本的用戶需求是交互系統(tǒng)設計的目標。智能時代的特征就是交互,例如當下人們使用的手機,通過肢體的接觸屏幕,屏幕收到人的需求,緊接著再將信息反饋給人,實現人與手機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互動、溝通、反饋”就是一種交互,手機也就是交互設計的一種。基于交互理念的包裝是交互設計的一個新的分支,越來越依賴于藝術設計、工程技術、媒體藝術、心理學等不同學科之間的交叉與融合。隨著新時代的發(fā)展,當前可以把交互式理念包裝設計理解為:便于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使用的包裝,易于人們與包裝的產品進行直接或間接的信息交流過程,致力于滿足消費者的期望。”
1.2 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概述
紅色文化體現在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方面:革命遺物、遺址等含有紀念性的紅色遺存物屬于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表現在非物質性價值層面,例如長征精神、紅船精神或者地域性的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其核心要義是對文化內容進行創(chuàng)意性轉化。顧名思義,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是以紅色文化為核心,經過轉化,構建富有創(chuàng)意性的表達方式,借助現代化手段開發(fā)的具有精神內涵的產品設計。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作為紅色文化的載體,真正做到了“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tǒng)發(fā)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 的使命。對紅色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也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2 交互理念下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包裝設計意義
在當前的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包裝設計中,一方面存在形式同質化的現象。從外看,視覺美學設計基本功不扎實,各類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的包裝設計“長相”越來越類似,沒有特色。顏色大多以紅色為主色調,圖案繁雜且與內在產品毫無聯系,千篇一律的標簽式貼圖極易造成審美疲勞。要想解決以上問題,就必須思考視覺如何結合紅色文化,傳達產品的內在情感,通過設計連接美學空間。從內看,不同地域必然有著不同的文化烙印,紅色人物、紅色事跡、紅色故事、紅色精神等所彰顯的文化內涵也自然不同。當前產品的包裝均有明顯的相似度,南北地區(qū)在產品及包裝上大同小異,紅色文化內涵傳達只體現出“紅色”,未能表達出地域特色,文化元素隱含的更深層次的革命精神也未在產品及包裝上得以彰顯[2]。另一方面琳瑯滿目的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種類繁多,包裝的定位多數依附于產品的定位,僅僅作為封閉產品的容器,缺乏人本意識,忽略了消費者的情感體驗。隨著消費者對個性化的日益追求,可以將消費者的愛好和行為與包裝設計的創(chuàng)意與趣味相結合,為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量身定制包裝,才能使包裝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它的作用。這里所指的定位,即滿足消費者的個性需要,市場中所有的產品及包裝都是為消費者服務的,因此消費者的需求就是設計的目標。對于紅色旅游產業(yè)的發(fā)展,政府已經非常重視,加快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的開發(fā)與設計的同時,卻不小心忽視了產品包裝的重要性。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設計與包裝設計的水平懸殊巨大,包裝粗略簡單,僅起到保護產品、運輸方便的基本作用。產品包裝傳遞的信息與內在產品南轅北轍,有些產品甚至無包裝,各類別產品包裝千篇一律,沒有創(chuàng)新,高度雷同。受此影響,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的包裝很難與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忽略了消費者的情感體驗,缺乏人本意識,使大量產品無法進入市場流通。
基于交互理念的包裝設計與傳統(tǒng)包裝設計存在一定的區(qū)別,首先是設計屬性的不同,傳統(tǒng)的包裝設計只需滿足產品保護、容納、運輸等基本層面的需求,而交互理念包裝設計的出發(fā)點是滿足傳統(tǒng)包裝的基本層時充分觀察用戶的行為方式,研究用戶與包裝交互的行為關系,注重用戶的情感體驗。其次是包裝功能的不同,伴隨科技的進步,交互包裝應順應時代的發(fā)展,除了基礎的使用功能外,還應優(yōu)化包裝的數字信息化功能,通過與用戶的電子設備交互,滿足用戶的情感體驗。隨著消費者日益對個性追求的狂熱,精準捕獲消費者的需求,在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包裝設計中引入交互理念,將消費者的愛好和行為與包裝設計的創(chuàng)意與趣味進行結合,有益于樹立產品個性,傳播紅色文化。
3 交互理念下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包裝設計的思路
3.1 動態(tài)感知的情感包裝
“動態(tài)感知”顧名思義是由感覺和知覺兩個層面共同參與完成的一種互動過程。感覺是用戶通過直覺的判斷,完成的一種心理感知。知覺需要用戶借助感官接觸包裝,通過刺激物作用對事物進行解釋的過程。感覺與知覺都是一種感官體驗,前者指眼睛、耳朵、鼻子、舌頭、皮膚。知覺則是對事物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的體驗過程。通過感覺和知覺的參與來完成用戶與包裝的互動過程,促進兩者的感情交流[3]。
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承載的思考與內涵也是情感化的,具有一定的文化特殊性,這要求包裝設計師在設計包裝時不可忽略包裝的行為需求與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被賦予的情感需求的一致性。從另一個角度說,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的包裝應與產品融為一體,同樣被賦予產品的定義,既要具備文化的承載屬性,又要具備商品的價值屬性,這樣才能架起用戶、產品與文化之間的橋梁。如中共一大紀念館攜手光明乳業(yè)聯名出品的可以吃的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新青年雪糕”,原型就是人們十分熟悉的奇形娃娃雪糕,如今搖身一變成為傳承紅色力量的“新青年雪糕”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視覺上,靈感來自于“新青年”雜志的一個設計,包裝上印刷著紅色力量,心向光明,雪人帶著時代的五星軍帽,紅色與藍色的碰撞加上大字報的排版讓用戶仿佛穿越回過往的時代。雪糕將原來的咖啡色禮帽換成紅色軍帽,將原來的巧克力味改為香草味加草莓味,味覺上呼應紅色含義。巧妙的是,吃完后會驚喜的發(fā)現,雪糕桿上雕刻著對當代青年的寄語,七句寄語對應著新時代的七種新青年精神,這種動態(tài)感知的交互行為,就像薛定諤的貓,只有完成最后互動的一瞬間才會知道答案,這就是盲盒的魅力,不確定性的刺激會加強重復決策,完成文化承載屬性的同時大大提高產品銷量,“新青年雪糕”在順應新時代青年消費習慣的前提下,注重情感設計,不斷為新青年精神注入新的時代力量,如圖1 所示。
3.2 智能時代的體驗包裝
智能時代的特征就是交互。隨著人工智能、數字技術走進了人們的日常之中,智能手機變成生活的必需品,越來越多的用戶愿意為具有智能屬性的包裝買單,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條形碼或圖形等,將復雜或未知的信息,經過智能化分析展示出來。智能化指示標簽可以辨別食品的品質;活性包裝技術具有控溫殺菌的作用;OR 二維碼技術可以追溯產品信息和來源,引導用戶與包裝的互動行為;RFID 射頻功能可以定位查詢、監(jiān)察產品及防偽功能;AR 增強現實功能可以增加包裝的趣味性,使用戶達到超現實的觀感體驗[4]。
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及其包裝應推陳出新,“視覺”和“文化”的同質化問題是目前亟待解決的。智能時代的到來,標志著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的包裝應趨向于當代的審美取向,新技術不但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還能更好地體現紅色文化的歷史底蘊。中共一大文化創(chuàng)意店出品的最具科技感的“樹德里1921”AR 礦泉水,將AI+AR 技術與紅色文化巧妙的結合,瓶裝水的AR 文化創(chuàng)意互動體驗,是全球WebAR 方面取得的技術突破,用戶使用電子設備掃描瓶身的二維碼,通過人機交互便可以看到一段寄附在瓶身上的紅色文化視頻,建立與虛擬世界的橋梁,穿梭回到1921 年了解中國共產黨誕生,如圖2、圖3 所示。虛擬結合是“樹德里”1921 礦泉水最大的技術亮點,它給用戶帶來一種歷史的沉淀感,隨時隨地的身臨其境的學習黨史,這款礦泉水包裝設計更貼合新時代的審美。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要走的更遠,更應該注意表現形式和用戶體驗的重要性。中國一大會址位于樹德里,在選用文化符號時突出了當地特色,避免了與其他各地文化同質化的現象。近千項展陳利用數字化與紅色文化進行碰撞,以短視頻或H5 的形式讓文物自己說話,不同時間掃描二維碼,會跳出不同的紅色小故事,讓中共一大紀念館館藏成為真正能“帶得走的紅色文化符號”,視覺上礦泉水包裝利用AR 技術實現了與用戶在虛擬世界的互動,使用戶在購買產品時自然的接受紅色文化,既發(fā)揮了包裝的教育作用,又激發(fā)了愛國精神。
3.3 二次使用的功能包裝
綠色設計已經是當代設計發(fā)展的趨勢。設計中應盡量減少產品啟用后,直接作為廢棄物處理或是回收,盡可能降低環(huán)境污染和能源消耗。交互包裝的功能特點是使包裝完成它基本的開啟屬性后,通過用戶的行為參與其中,使其功能延展,創(chuàng)造包裝獲得二次使用的生命,賦予包裝新的功能價值,用戶通過與包裝的交互行為,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
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是傳播紅色文化元素的重要載體,包裝作為產品流通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技術手段,應在綠色設計的前提下,以環(huán)保性為目的,以互動參與為手段,充分考慮用戶的參與度和交互體驗感,實現包裝功能的二次利用,延長包裝的生命周期,擴展包裝的使用功能,使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發(fā)揮其文化價值,真正做到物盡其用[5]。2021 年星巴克月餅禮盒在視覺設計上,選用了清新典雅的花卉圖案,整體設計簡潔大方,如圖4、圖5 所示。星巴克通過最大化的使用100% 再生聚酯(RPET)纖維和環(huán)保概念材料,在吃完月餅后,只需簡單的幾個步驟,“星奕”禮盒就可變?yōu)槲募占{盒和電腦墊高架,“星情”禮盒變成物品收納盒和手機支架,“星悅”禮盒變成抽屜收納盒和天然擴音器。三款月餅禮盒經過創(chuàng)新設計賦予包裝二次使用的功能,解決了節(jié)日禮盒大而華麗,百無一用,只有棄之的缺陷,真正做到物盡其用。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包裝設計更加適用于這種設計理念,設計師可以對產品包裝的基本功能埋下伏筆,在設計過程中融入再利用的理念,創(chuàng)造二次生命的價值。產品開啟包裝后經過用戶的二次參與,賦予包裝新的日常使用功能,因此,要充分考慮二次使用形態(tài)的視覺體驗,可以是紅色經典語錄或紅色故事插畫等,使紅色精神延續(xù)在生活中的每一天,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和精神需求,為環(huán)保事業(yè)貢獻力量的同時把紅色基因更好、更久地傳承下去。
4 結語
交互理念下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包裝設計強調以用戶的情感體驗為設計原則,在包裝設計中引入交互理念,能夠降低當下市場包裝形式同質化、功能單一化等多種問題。紅色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團體為之奮斗。隨著智能時代的到來,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產品包裝設計應貼合時代背景,改變設計思路,注重用戶的情感體驗和互動需求,優(yōu)化現有包裝的二次使用功能,設計出用戶自主參與,具有文化性、綠色性、實用性、趣味性的紅色文化創(chuàng)意包裝。有利于喚起用戶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促進紅色文化精神內涵的有效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