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潤
當周圍有人發(fā)生意外,如溺水、心臟病發(fā)作等,實施心肺復蘇技術對挽救對方生命具有重要作用。
什么是心肺復蘇
臨床醫(yī)學上,心肺復蘇是一項常用的急救技能,多用于一些心跳、呼吸驟停的患者,能夠讓其恢復正常的心、肺功能,在挽救生命的同時,最大程度降低疾病對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F(xiàn)場對患者開展心肺復蘇主要包括3方面內(nèi)容,分別是暢通呼吸道、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心肺復蘇是一項基礎的生命支持技能,不需要使用相關設備,普通人群經(jīng)過一定訓練也可以掌握。
為什么每個人都應該掌握心肺復蘇技能
根據(jù)全國心臟中心的數(shù)據(jù),每年我國有54.4萬人因心源性猝死而死亡。特別是在心跳、呼吸停止的情況下,搶救的黃金時間只有4~6 min,而心跳停止則會造成以秒計算的一些嚴重后果。例如,心跳停止3 s,患者會感覺黑朦;5~10 s,會昏迷過去;15~30 s,身體開始抽搐;45 s,出現(xiàn)瞳孔放大現(xiàn)象;60 s,逐漸停止自主呼吸;4 min,開始有腦水腫;6 min,腦細胞開始衰竭;10 min,腦細胞發(fā)生不可挽回的損傷,并進入“植物狀態(tài)”,即“腦死亡”。
有人以為,心肺復蘇是醫(yī)生必須要具備的技能。但事實上,心跳、呼吸停止的那一剎那才是最危急的。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出現(xiàn)心臟驟停的患者往往難以及時獲得醫(yī)療救援,而時間就是生命,能不能搶救過來,就要看患者周圍的人是否有能力進行急救,及時開展心肺復蘇。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在傷者心跳、呼吸停止后4 min內(nèi)實施心肺復蘇技能,6 min后送往醫(yī)院進行急救,其搶救成功率超過40%;心臟驟停4 min內(nèi)開展心肺復蘇,但是10 min后才送往醫(yī)院接受高級的生命支持,搶救的成功率只有1%;如果是在現(xiàn)場進行心肺復蘇,心臟驟停已經(jīng)6~8 min,無論什么時候送往醫(yī)院,都會失去搶救機會。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的數(shù)據(jù)顯示,緊急送往醫(yī)院的心臟驟?;颊咧?,實施現(xiàn)場心肺復蘇的不到3%,其余的都是撥打“120”后,盲目等待,耽誤了搶救時間,使得很多本來可以挽救生命的患者最終死亡。因此,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必須普及急救知識,熟練掌握急救技能,為提高搶救成功率奠定基礎。
如何做心肺復蘇
心肺復蘇的方法
關于心肺復蘇,大范圍修改操作流程是在2010年,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公布了最新的心肺復蘇(CPR)指南。所以,本文對心肺復蘇技能的簡單普及,也是在這個版本上進行的。
專業(yè)醫(yī)生采用的心肺復蘇技能,也叫五環(huán)生存鏈。首先,需要對患者是否心跳、呼吸驟停進行及時判斷,并給予心肺復蘇;其次,要盡早對患者行心肺復蘇急救,做好胸外按壓;再次,需要做好快速除顫工作,根據(jù)患者的相關情況,給予相應的高級生命支持;最后,給予患者綜合的心臟驟停后治療以挽救生命。
經(jīng)過一定的培訓,普通人也可以掌握心肺復蘇技能。所以,接下來簡單介紹一下普通人如何使用心肺復蘇技能。為了能夠更好地讓大家理解,說一下簡化版的流程。
首先,要確定患者的心跳和呼吸是否停止,即看他有沒有反應,動脈是不是還在跳動??梢該u動患者雙肩,大聲呼叫,如果沒有任何反應,那就檢查一下頸動脈。用食指和中指并攏,放在氣管左右約兩指腹處,單側觸摸至胸鎖乳突肌內(nèi)側邊緣的凹陷。檢測一下是否有跳動,如果沒有就立即開展心肺復蘇。
心肺復蘇的順序
在開展心肺復蘇時,一定要嚴格按照CAB的順序進行。其中,A(airway)是指保持呼吸順暢;B(breathing)是指口對口人工呼吸;C(circulation)是指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環(huán)。
A:保持呼吸順暢
暈厥患者經(jīng)常會因為舌頭向后移動而阻塞氣管,因此進行心肺復蘇的第一步就是使呼吸道通暢。急救人員將一只手放在患者額部,用另外一只手托起后頸或下巴,以保證呼吸暢通。對于有頸部損傷的患者,可以只托起下巴,不把頭向后仰;如果懷疑可能有氣管異物,則從患者的后背環(huán)抱,雙手放在其上腹部,并用力、突擊性地擠壓。
B:口對口人工呼吸
施救者抬起患者頭部和下巴的情況下,用一只手捏住其鼻子(或嘴唇),深深地吸一口氣,將一股氣流快速地吹入口腔里(或鼻孔),再將鼻孔(或嘴唇)放松,重復5 s,直至恢復正常呼吸。每一次吹氣之間的間隔為1.5 s,期間施救者必須進行一次深呼吸,保證能夠繼續(xù)進行人工呼吸,直到有專門的急救人員趕到。
C: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環(huán)
檢查頸動脈最簡單、最可靠的方法確認心臟是否跳動。搶救時,施救人員可以用兩根手指輕輕按壓患者的氣管和頸部的肌肉,持續(xù)10 s。若患者心臟驟停,施救人員可迅速于胸骨下1/3交界處和雙乳頭與前正中線交界處進行按壓,按壓深度至少5 cm,每分鐘100~120次,并觀察患者是否恢復心跳。如果一次不成功,可多次重復。如果心臟還不能跳動,可以用胸外按壓,讓心臟和大血管的血液流動,以維持心臟、腦等主要器官的最低供血需求。
如何確定胸外心臟按壓部位?用左手中指和食指找到肋骨的下緣,然后把右手掌側放在患者胸骨的三分之一處;左手置于胸骨之上,左手大拇指與右手指相鄰,讓左手掌的底部放在劍突部位;右手放在左手上,十指交叉或伸展;通過手根向下按壓,手指要抬離胸腔。具體的按壓方法是:急救人員將手臂置于患者的胸部正中,雙肘關節(jié)伸直,以上半身的重量垂直向下壓迫(對于中等體重的成年人,下壓的深度應該在5 cm以上);然后快速放松,解除壓力,使胸廓恢復正常。有規(guī)律地重復,每次按下和放松時間差不多,每分鐘按100次以上。如果僅有一名急救人員為患者實施心肺復蘇,胸外心臟按壓時應該以30次為間隔,輪流進行2次人工呼吸。如果有兩名急救人員為患者實施心肺復蘇,可一人做胸部按壓,另一人做心肺復蘇,兩個人同時數(shù)1、2、3,分別進行30次心肺復蘇,口對口或者鼻做2次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