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愛平
摘 要:美術教學是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審美教育在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民間美術資源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內容豐富、種類繁多,是美術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美術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將民間美術資源融入到美術課堂教學中,不但有助于提升美術課堂教學效果,還有助于促進民間藝術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文章從民間美術資源的特點入手,對民間美術資源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意義、應用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民間美術資源;小學美術;審美教育;美術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4-0095-03
202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美育納入督導評估和考核體系,從“軟任務”成為“硬指標”。擁有考級證書的藝術特長生在高考中可享受加分政策。美術課程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美術教學是小學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并非是單純的繪畫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是一種文化的學習,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欣賞能力等重要任務。民間藝術作為我國傳統(tǒng)民間文化的載體,是民族審美觀的體現(xiàn),在文化教育、德育、審美教育中的作用是無法替代的。教師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合理地融入民間美術資源,不僅能擴大學生美術學習范圍,提升學生審美意識及美術學習效果,還可以實現(xiàn)傳承和弘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目標。
一、民間美術資源的特點
民間美術資源是廣大勞動人民以樸素的審美觀念,根據(jù)自身生存的實際需要,就地取材,自行設計和制作,并為自身所享用的產(chǎn)物。從集市廟會上千姿百態(tài)的泥塑玩具,到歲時節(jié)令上艷麗奪目的年畫、剪紙窗花……這些元素豐富和滋潤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1.程式性特點
程式性為民間美術資源的重要特點之一,是民間美術資源的一項重要創(chuàng)作方式。我國民間藝術源遠流長,具有千百年的歷史積淀,在長久的發(fā)展中積累了大量的程式技法。例如,民間剪紙藝術,方形需要如同上好的瓷磚,對稱整齊,圓形需要如同中秋的圓月,圓潤飽滿,并且剪紙時需要嚴格遵循先繁后簡、先主后次、先里后外的原則,以確保剪紙切口完好、工整,以此保證剪紙藝術品的觀賞性。
2.綜合性特點
民間美術資源種類繁多,涉及的內容十分廣泛,這就使民間美術創(chuàng)作流程更為復雜、煩瑣,同時也使民間美術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和傳承的難度更高。教師在進行民間美術資源開發(fā)和利用時,應充分考慮民間美術資源的綜合性、豐富性,不可局限于某個領域,而應從多方面去繼承和發(fā)展。
3.創(chuàng)新性特點
民間藝術是隨著時代發(fā)展而不斷變化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民間手工藝者在進行民間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時,會不斷融入新的元素,從而為自己的作品注入新的活力,這就使民間美術資源具有明顯的創(chuàng)新性。
4.情感性特點
優(yōu)秀的民間美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不僅需要創(chuàng)作者不斷地沉淀和創(chuàng)新,更需要創(chuàng)作者在作品中融入自身的情感。只有這樣才能創(chuàng)作出有靈魂的、更具魅力的作品,才能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達到最佳的欣賞效果。
二、民間美術資源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民間美術是勞動人民在生產(chǎn)生活中形成的藝術文化,是我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淀,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其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表現(xiàn)形式,具有獨特的生活魅力。民間美術資源是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應用在美術教學中對民間美術的傳承和發(fā)展意義重大。
1.提升美術課堂的豐富性、趣味性
民間美術資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將其應用到美術課堂教學中可以打破傳統(tǒng)美術教學形式的局限性,以多樣化的教學內容來提升美術課堂的豐富性、趣味性,從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深入到美術學習中來,有效提升美術教學效果。
2.豐富美術課程的教學資源
民間美術資源不但內容豐富,而且形象生動,益于學生理解和學習,將其融入到美術課堂教學中,可以豐富教學資源,便于教師為學生傳授美術知識。
3.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很多民間美術作品都具有簡潔大方、色彩鮮明等特征,很容易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對學生有很好的審美啟蒙作用,可以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同時,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4.增強文化自信
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非常強烈,教師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有效地融入民間美術資源不僅可以提高美術課堂的豐富性和多元性,提升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在民間美術的熏陶下對民間藝術形成初步了解和感知,以此促進學生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發(fā)揚,增強文化自信。
三、民間美術資源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激趣——以民間美術資源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
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提升教學效果。在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在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思維能力的基礎上,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以豐富的民間美術資源為內容,通過文字、圖片、視頻、音頻、動畫等方式創(chuàng)設美術教學環(huán)境,促使學生充分調動聽覺、視覺等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美術學習中來,從而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思考和欣賞美術作品,全面提升審美能力。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一年級美術上冊“會動的小紙人”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利用民間美術資源中的“皮影戲”來開展教學活動。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以為學生提前準備一小段“皮影戲”表演,以生動、直觀的方式為課堂教學營造濃厚的藝術氛圍,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果條件不具備,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段皮影動畫,以此營造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在學生觀看完“皮影戲”后,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展示“皮影戲”中“皮影人物”的民間剪紙作品圖片,并引導學生對其進行細致觀察。然后,教師要通過分步講解、親自動手示范等方式教會學生剪紙的一般方法,以此讓學生掌握剪紙要領。最后,教師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嘗試動手裁剪。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在觀察欣賞及動手裁剪“皮影人物”的過程中,不但領略到我國傳統(tǒng)民間美術文化的魅力,還能逐漸提高審美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為深入學習美術知識奠定基礎。
2.感悟——以民間美術資源引導學生欣賞,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
讓學生具備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的能力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美術知識、美術技能,還要加強對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的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合理融入民間美術資源,不僅可以提升美術課堂的豐富性,提高美術學科的魅力,還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欣賞到更多的美術作品,感受到多樣化的美,以此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的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三年級美術下冊“水墨游戲”一課時,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先為學生展示幾幅水墨畫,然后為學生講解水墨畫的相關理論知識,最后讓學生進行臨摹練習。這樣的教學方式很容易束縛學生的思維,限制學生的眼界,對學生鑒賞能力的提高有限。要想改變這種狀況,有效提升本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將目光轉移到民間美術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上。我國民間美術資源中蘊含著豐富的水墨畫內容,如“以山水畫裝飾的屏風”“以花鳥畫裝飾的瓷器”“以水墨人物畫裝飾的扇面”等包含著水墨畫元素的民間藝術作品,以及《尋隱者不遇》《秋風吹下紅雨來》《梅花月影圖》等水墨畫作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這些民間美術作品,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資源,還可以為學生營造出“水墨畫”的學習情境,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另外,教師在為學生展示這些民間美術作品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將其與他們學過的相關詩句進行融合,通過“詩畫相配”的方式強化學生對水墨畫的理解,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水墨畫的世界,體悟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蘊,以此讓學生欣賞不同類型、不同形式的水墨畫作品,開闊學生的眼界,有效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在學生對水墨畫有一定的了解和感悟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美術技巧和理論知識,從繪畫筆法、光影明暗、墨色應用、表現(xiàn)技巧、構圖特點等角度對水墨畫作品進行鑒賞,并嘗試動手臨摹自己喜歡的水墨畫作品,促使學生在臨摹中對繪畫技巧、繪畫方法等進行強化,對水墨畫的魅力進行深入感知,對民間美術資源的藝術美進行體悟,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3.體驗——以民間美術資源開展多元美術活動,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教學要注重學生個性差異和潛能開發(fā),要引導學生自主參與教學過程,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這些能力的有效方法就是重視學生課堂參與性,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fā)揮主體作用?!币虼嗽趯嶋H教學中,教師要在充分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基礎上,合理運用民間美術資源,以多樣化的美術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讓學生通過美術活動和動手實踐深刻感受到美術課程的魅力,并自覺參與到美術學習中,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小學二年級美術上冊“有趣的彩泥”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入民間泥人制作美術資源,如天津“泥人張”的泥塑作品等方式,讓學生欣賞到各種各樣的“泥人作品”,對彩泥制作產(chǎn)生興趣,并形成自身獨特的審美感受,以此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fā)后,教師再教給學生一些簡單實用的泥塑技巧,并引導學生嘗試利用彩泥來制作一些自己喜歡的物品或人物。在實際教學中,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民間美術資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愿意積極參與到美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大膽地創(chuàng)造,積極地思考,以此促進學生對美術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有效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利用民間美術資源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小組成員的共同討論、思維碰撞中,獲得更多靈感,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另外,在學生完成彩泥作品制作后,教師可以將學生的作品發(fā)到各小組,讓學生進行近距離欣賞,暢談自己對每幅作品的感受,并評選出最受大家歡迎的作品。通過教師點評、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彩泥作品進行品鑒,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幫助學生將審美能力內化為自身的美術能力及素養(yǎng)。
四、結語
總而言之,民間美術資源內容豐富、種類繁多,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在美術教學中巧妙地融入民間美術資源不僅可以豐富美術課堂形式、擴展美術教學內容,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促使學生對美術學科形成多元化的認知,進一步調動學生對美術的熱愛之情,從而在提升美術教學質量的同時,實現(xiàn)對民間美術文化的傳承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徐涼玉.民間美術資源融入小學美術教學探析[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7(08).
[2]張婭琦.聊城民間美術資源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開發(fā)與利用[D].聊城大學,2016.
[3]雷婷媛.平遙民間美術課程資源在小學教學中的傳承與實踐[D].杭州師范大學,2016.
[4]劉大慶.民間美術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5]程瑞.當?shù)孛耖g美術資源進入小學美術課堂的可行性分析[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2(S1).
[6]彭瑤.民族地區(qū)小學民間美術課程資源開發(fā)的理論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06.
[7]林珊.民間傳統(tǒng)工藝走進小學美術課堂教學探索——以《讓剪影動起來》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1(02).
[8]葉米婭,車偉艷.蠶桑文化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開發(fā)與實施研究[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12).
On the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Folk
Art Resources in Art Teaching
Tang Aiping
(Longy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000, China)
Abstract: Art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way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esthetic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que, beauty and labor. Folk art resources ar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e working people, they are rich in content and diverse, they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art resources. Art teachers creatively integrate folk art resources into art classroom teaching, which not only helps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art classroom teaching, but also helps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folk art culture. Start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art resourc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folk art resources in art teaching.
Key words: folk art resources; primary school art; aesthetic education; art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