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作文;實踐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1-116-03
【本文著錄格式】李楊瑩.生活化教學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課外語文,2022,21(01):116-118.
小學階段打好基礎,對后期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而在當前的情況下,想讓學生寫出富有新意、充滿感情的作文,首先需要掙脫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把生活化教學融入小學的語文課堂中,讓學生聯系生活,從生活中發(fā)現更多更好的素材,充分挖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力,引發(fā)學生對一些人、事、物,有自己的感悟,并通過自己的語言,通過寫作文的方式表達出來,讓學生真正喜歡上寫作文,這樣,學生才能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閃光點,并運用到作文中,讓作文內容更加出彩,寫出真正高質量、有內涵的作文,以達到小學作文教學的目的。
一、目前小學作文的教學現狀
目前,社會科技不斷發(fā)展進步,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新的工具,但是部分教師仍然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難以轉變教學觀念,導致教育觀念存在一些滯后性。很多小學教師習慣給出題目后,讓學生看一些范文,希望學生可以通過范文學到正確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并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但是這種方法是不適用小學生的。小學生接觸的事物還太少,沒有形成自己的思維,他們無法區(qū)別清抄和參考,這也就導致了小學生寫出的作文千篇一律,每個學生寫出的作文都差不多,很難看到讓人眼前一亮的作文。此外,這種方式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和組織文字語言的能力,因為學生潛意識里就會覺得,只有照著范文寫,教師才會覺得是好作文。在這個學習作文的初期階段,教師一定要適當地加強引導,不能讓學生有錯誤認知。這樣就好比給學生畫了一個框,學生怎么寫,都在這個框架中,很難有突破。
還有一些教師喜歡讓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自己寫的好作文,這種方式可以讓其他的學生學習寫作經驗,對自己的作文進行改進,但同時,教師也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讓學生誤解,學生就會覺得,作文只要這樣寫,教師就會認可。所以很多教師發(fā)現,學生朗讀了優(yōu)秀的作文后,下次就會有很多學生寫出的作文和這篇作文差不多,小學生又把握不好分寸,導致不同的題目都強行往優(yōu)秀作文上靠,反倒沒有達到正面的效果,很容易出現“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情況,寫出的作文不倫不類。例如,教師在某次作文中,夸獎了一個同學“青翠欲滴”這個詞語用得好,那么教師就會發(fā)現,在下次的作文中,很多學生都會在作文中加上“青翠欲滴”,即使這個詞語和作文內容完全不沾邊。因為學生覺得,既然別人用這個詞語被教師夸獎了,那么自己也用上這個詞語,也會得到教師的夸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此類問題,在夸獎學生為學生樹立自信心的同時,也要讓學生明白,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用法。
此外,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太過于追求分數,一切都為了分數服務,反而背離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初衷。這也就導致了一些小學生寫出的作文完全脫離了實際生活,為了盲目追求高分而瞎編亂造,學生自身的寫作思路和思維并沒有得到發(fā)展,寫作文就變得越來越困難,學生把寫作文當作一個難題,失去寫作興趣和信心。但是其實,由于小學生的生活閱歷較少,作文都離不開日常的生活,因此要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發(fā)現素材,并學會用自己的文字體現在作文中。例如,作文題目是記一次春游,學生就需要結合真實的日常生活,只有真正經歷了春游,學生在寫作文時,才會有東西可寫,寫出的作文才會更加真實,讓人覺得耳目一新。如果學生完全都沒有經歷過春游,那么在寫這篇作文時,就會陷入迷茫,下筆時就會不自覺地去照抄作文書中的內容,或者干脆胡編亂造。
二、生活化教學方式的意義
生活化教學方式是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單一性,生活化教學更加多元化,它更加貼近學生的個性,也更能實現作文教學的目的,以下幾個方面為生活化教學的意義介紹。
(一)解決學生寫作難的現狀
不管學生以后有怎樣的人生,在各行各業(yè)都離不開文字和語言,因此,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重點在于讓學生形成自己的寫作思維、獨立的寫作習慣。而生活化教學方式的重點在于“生活”。為了解決目前小學作文的現狀,就需要真正地把生活和教學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豐富的素材,適當地對學生加以引導,讓學生養(yǎng)成習慣,學會自己在生活中感悟,找到素材,讓作文成為學生記錄日常生活、寫下人生感悟的工具,而不是為了寫作文而寫作文,讓小學作文教學流于表面和形式。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喜歡上寫作文,能夠解決遇到的作文難題,寫出真正優(yōu)秀的好作文。
(二)豐富教學的內容
不管對學生還是教師來說,課本上的內容畢竟是有限的,而日常的生活不一樣,生活是豐富多彩的,能給學生帶來課本之外的知識。生活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一些生活中的人和事物,引導學生多去觀察、多去思考,從而豐富寫出的作文內容。例如,作文題目是“一個讓人敬佩的人”,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去觀察日常生活中不同行業(yè)的人們,包括地里耕種的農民伯伯、風雨無阻的環(huán)衛(wèi)叔叔、烈日下工作的交警,以及辛勤工作的園丁等。這樣,學生在寫作文時,可以從自己的感悟入手,寫出飽含深意的作文。
(三)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
不管學習什么,興趣才是最好的教師,當然小學作文的教學也是如此。只有讓學生產生興趣,真正喜歡上寫作文,把寫作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學生才愿意去學習,并通過文字寫出來。而生活化教學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因為這樣的方式更能拉近和學生的距離,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比起一成不變的灌輸式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生活化教學的優(yōu)勢顯而易見。
三、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
與原本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生活化教學實際的教學效果是非常好的。但是就目前而言,生活化教學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作用仍然不明顯。雖然一些學校已經認識到了生活化教學的有益之處,但是出于各種原因影響,實施的進度并不理想。因此,想要真正把生活化教學落實下去,也需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對教學模式加以改進,并在日常的實施中,不斷總結與思考,優(yōu)化教學方案,給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一)教學結合生活,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
在小學作文的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生活,生活是學生寫作文的基礎,也是作文素材的主要來源。把生活中的人和事作為作文的題材是一種很好的方式。與學生抄寫優(yōu)秀的好詞好句相比,大量做題目以及傳授他們并不能理解的寫作技巧,與生活結合,記錄生活中的人和事則更容易被學生接受,也不會讓學生覺得沒什么可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定期把生活中的人或事作為題目,讓學生進行作文寫作,可以引導學生多去觀察,并寫進自己的作文中。比如,作文題目是“我的媽媽”,就可以讓學生多觀察自己的媽媽,切入點不做限制,可以寫一些媽媽和自己之間的故事,或者媽媽的特點等,每個人的媽媽都各不相同,這樣也能避免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全都是千篇一律。對一些天馬行空的想象和一些表達的不當,教師也不要急著全盤否定,畢竟愛幻想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如果壓制了孩子的天性,不僅會打擊學生寫作的信心,也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的影響。表達不當是在學生寫作初期難免遇到的問題,這個時期的學生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都不是很成熟,需要教師耐心地引導,避免由于不當的處理方式導致學生產生抵觸甚至懼怕寫作文的心理。
(二)從學生的興趣入手
想要讓注意力容易被吸引的小學生乖乖地接受枯燥知識的灌輸是很難的,小學生由于年紀小,并不具備主動學習的能力,需要有一些技巧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因此,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就更為重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多進行觀察,先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在進行作文命題時,也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而興趣都是學生心里真正喜歡的事情,這樣也就避免了學生在寫作文時,覺得沒有什么可寫的情況。例如,作文題目可以定為“我的興趣”或者“我喜歡的”,讓學生針對自己的興趣寫一篇作文。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學生會有更大的熱情,更容易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感受,這樣,寫出的作文也會更加真實和生動。
(三)進行一些讀書交流活動,增加知識儲備
除了讓學生多看多觀察,還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多讀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比起枯燥的課本,學生對課外讀物的接受程度會更高,在選擇課外讀物時,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富有趣味的、深意的故事給學生閱讀,提高學生對讀書的興趣,引導學生多看一些課外讀物。在閱讀這些課外讀物的同時,學生也能從中學到一些人生道理,積累自身的知識儲備,除此之外也會從中學習到一些表達方式,并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在教師課堂教學中,還可以舉行一些讀書交流活動,讓學生把自己讀過的課外讀物與同學們分享,這樣也會提升班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從而提升作文質量。例如,學生讀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那么,在進行相關作文的寫作時,自然就會想到自己讀過的內容,并把自己的感悟寫入作文中,豐富作文內容,同時,也會提升作文的內涵和深度,讓學生寫出的作文不再空洞,流于表面。
(四)重視日常的寫作練習
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寫作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地培養(yǎng)。教師也應當轉變自己的觀念和想法,做好長期的準備,重視日常的寫作練習,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寫作習慣,提升學生在作文中的表達和語言組織能力,并正確地進行運用。而在目前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往往會忽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意義,只為了分數和考試而努力,實際上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和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作文是不利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重視在日常學習中的寫作練習。例如,可以引導學生寫日記,但是不強制規(guī)定寫作量,讓學生記錄每天發(fā)生的新鮮事物,或者寫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感悟,幫助學生學會組織語言,用正確的方式去表達,提高文學素養(yǎng)。在這期間,教師也要有所反饋,抱著鼓勵的態(tài)度給予學生評語,從各個角度對學生進行引導,把寫作融入學生的日常教學,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的語言文字,寫出真正優(yōu)秀的好作文。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作文的教學雖然是學生寫作的開始,但是也是后續(xù)學習知識的基礎,在小學時期奠定堅實的基礎,對形成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以及對學生的成長發(fā)育有著深遠的影響。為了能更好地讓學生學會寫作,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重視生活化教學,生活化教學更貼合現在社會發(fā)展的實際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更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幫助學生提升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徑。在生活化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也應當不斷豐富自身的閱歷,提升自身知識水平,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之路,找到真正適用于當代學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升,以便達到作文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楊青.生活化教學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J].作文成功之路,2021(15).
[2]朱應芳.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實踐[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1(3).
[3]劉錄文.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21(9).
作者簡介:李楊瑩,1977年生,山東濟南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