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晶
[摘? ? ? ? ? ?要]? 當前,課程思政已成為教育的必然趨勢,以落實立德樹人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從樹立課程觀意識、創(chuàng)新課程開發(fā)、重構考試評價三個方面對課程思政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踐進行探索,并活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三因”理念,形成具有中職語文教學特色的教學案例。
[關? ? 鍵? ?詞]? 課程思政;中職語文;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2)04-0148-03
學校教育中的立德樹人是一項系統(tǒng)化工程,需要各學科共同承擔。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fā)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1]。那么,由誰來守渠、種田呢?那必然是千千萬萬的一線教師。
作為中職語文教師該如何從語文學科視角來思考支撐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呢?
一、樹立課程觀意識
首先,教師作為課程的實施者,必須清楚地意識到課程思政既不是一門新的課程,又不是簡單地“用膠水”將語文課與思政課黏合在一起。課程思政中的“思”這個字,它的本義指的就是用頭腦思考,用心靈感受。可見,課程思政是一種基于人本主義的情意教育課程觀,即強調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內隱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2]。
明確了課程思政是一種課程觀,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在最新的《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3]中再次強調了語文課程的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tǒng)一”,傳承了中國文學教育“文以載道”“文道統(tǒng)一”的傳統(tǒng)。
語文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擁有天然的“親緣性”[4],語文教材為學生提供了具體可觀的文本,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以扎根的土壤。如國規(guī)版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語文》(基礎模塊)中收錄了《沁園春·長沙》《雨巷》《致橡樹》《我愛你,中國》《天路》等五首詩詞,以詩歌的形式,分別展示了革命的壯志豪情、革命的迷茫徘徊、革命的破舊立新、革命的豐碩成果,這讓學生明白黨的奮斗過程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布滿荊棘、充滿艱辛。而以戰(zhàn)爭為背景所創(chuàng)作的小說《荷花淀》《百合花》,用詩化的語言、細膩的描寫,生動地展現(xiàn)了不被殘酷戰(zhàn)爭所掩埋的美好人性,且分別成功地刻畫了兩位女性形象——水生嫂和新媳婦,從側面反映了黨的奮斗歷程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參與,我們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還有《與妻書》中的林覺民、《“探界者”鐘揚(節(jié)選)》中的鐘揚、《國家的兒子(節(jié)選)》中的羅陽,雖然他們身處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崗位,但是他們都展現(xiàn)了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不畏挑戰(zhàn)、不懼犧牲的革命精神。此外,《雨巷》《荷塘月色》兩篇文章雖然作者不同、文體不同,但都展現(xiàn)了愛國知識分子面對大革命失敗、國家動蕩的迷茫與彷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自覺地意識到個人命運與黨和國家的命運是密切相關的。中職生作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應自覺關照國家發(fā)展,參與國家建設。正是這一獨特的優(yōu)勢,為在中職語文課程中推行“課程思政”的課程觀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
二、創(chuàng)新課程開發(fā)
在開發(fā)中職語文課程的思政功能時,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充分遵循情意教育原則,即“融情”“共情”“用情”,切不可將思想政治教育生硬地塞入中職語文課程教學中。那么,如何創(chuàng)新課程開發(fā),筆者活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5]的“三因”理念,開展教學實踐。
(一)因事而化,古為今用植情懷
“因事而化”,主要是指以事為據實施教化活動。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為例,本文是一篇先秦散文,時代較為久遠,中職學生在閱讀理解上有一定的障礙。同時,本文是先賢論志,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不論是子路治理千乘之國“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或是冉有“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還是公西華“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愿為小相焉”,抑或曾晳的“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四子的志向雖各不相同,但均體現(xiàn)了儒家出世入世兼濟天下的情懷和勇于擔當的精神。
如何激活晦澀文字背后的思政元素,拉近學生與文言文之間的距離?筆者在開展本文教學的時候,巧妙融入當下時事,將特殊時期涌現(xiàn)出來的逆行者們的“志”與四子之“志”進行對比,厚植家國情懷,禮贊最美逆行者,讓學生領悟到不論是沖鋒在前的醫(yī)護人員,還是默默奉獻的平凡志愿者,他們的志向與孔子及其弟子“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生志向是一致的。用今人視角重新關照閱讀《論語》,讓學生體驗《論語》穿越千年的生命力。既關注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又實現(xiàn)德育的滲透,落實課程思政。
(二)因時而進,抓準時機敘孝道
“因時而進”,主要指抓住教育良機適時引導。2021年的新生們大多是獨自來校報道的,初次離開父母的他們,多少有些迷茫與彷徨。此時,我們可以將老舍《我的母親》作為新生的第一堂課。
在上《我的母親》時,讓新生們反復誦讀“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里是安定的”“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yǎng)的。我之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等這些句子。讀后讓他們結合自身實際談談對這些句子的理解,學生總會聯(lián)想到自己的母親。在誦讀中融入情感,引發(fā)共鳴,激發(fā)學生的感恩之心。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比單純的說教有力量的多。
自由雖可貴,親情價更高。中職新生們剛離開家,就猶如放飛的鳥兒,對校園生活充滿了期待與憧憬。但此時的他們羽翼未豐,常因父母不在身邊,缺乏管束而產生思想上的松懈,進而觸碰校規(guī)校紀的“高壓線”。通過語文課堂的情感熏陶,讓他們領悟到父母的辛勞與不易,雖然自己不在父母身邊,但是能安心學業(yè),積極向上,恪守校規(guī)校紀,也是一種行孝的表現(xiàn)。
(三)因勢而新,專業(yè)嵌入話勞動
“因勢而新”,主要是指教學理念的大膽創(chuàng)新,破除思維定式和學科本位,創(chuàng)新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以汪曾祺的《金大力》為例,文中的主人公是一名瓦匠頭兒,那么瓦匠頭兒的職業(yè)標準是什么呢?學生在閱讀中很快就能找到“年高望重”“手藝好,有絕活”“會講話,有口才”“人緣好”這四條是瓦匠頭兒的職業(yè)標準??墒牵鸫罅s拙于手藝、拙于言辭,唯一符合的只有人緣好。就是這樣的一個金大力,卻有大單生意,他的攬活法寶是什么?
摒棄傳統(tǒng)的教師“一人談”,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筆者在給建筑專業(yè)的學生分析《金大力》中的人物形象時,采用專業(yè)嵌入的閱讀策略,創(chuàng)設職業(yè)生活情境,設置典型任務,創(chuàng)造性地引入施工現(xiàn)場的6S管理規(guī)范標準,即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yǎng)、安全。以此標準,讓學生分別從雇主、同行、伙計三個視角,給金大力評分,有理有據地評價人物。
站在雇主的角度,學生們發(fā)現(xiàn)金大力“傍晚收工時,總是最后一個走。他要各處看看,看看今天的進度、質量,也看看有沒有留下火星。”由此,可以看出金大力做事非常細心且負責,能及時排除施工時候存在的安全隱患,是雇主需要的人才。站在同行的角度,學生們發(fā)現(xiàn)金大力雖然不能熟練使用瓦刀、抿子這些瓦匠們每天使用的工具,但是他卻甘心做和灰、和泥的小工活。辛勤勞動,是同行的學習榜樣。站在伙計的角度,金大力甘愿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頂著烈日“提起兩把極大的紫砂壺”,拿自家的茶葉,灌滿水招呼伙計們喝,給伙計們營造了一個舒適、團結的環(huán)境,是伙計們的“好頭兒”。
學生們在賞析評價金大力的過程中,既強化了專業(yè)知識,又能由人到己,將金大力這個人物作為一面鏡子,對照自己日常實訓實踐是否符合6S標準,逐步形成規(guī)范的習慣,改變原來不合規(guī)的行為,守規(guī)范、強素養(yǎng)的意識逐漸加強,自然融入勞動安全、勞動習慣、勞動品質等勞動素養(yǎng)教育。
2018年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把德智體美的提法改為德智體美勞,即增加了勞動教育,突出強調了勞動教育的意義和價值。2020年7月教育部頒布的《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6]中指出在職業(yè)院校推行勞動教育有利于培育學生不斷探索、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愛崗敬業(yè)的勞動態(tài)度,能幫助學生體認勞動不分貴賤,任何職業(yè)都很光榮,都能出彩。
勞動教育已經成為中職教育中重要的一項,而在中職語文教材中還有著像金大力一樣具有鮮活生命力的勞動人物,需要我們一線教師“用心”發(fā)現(xiàn),“用新”推廣。
三、重構考試評價
《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中明確指出:“學業(yè)考試是衡量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水平的重要方式”“學業(yè)考試要發(fā)揮對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育教學改革的導向作用”[7]??梢姡瑢W業(yè)水平考試是考核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考試評價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首先,我們要關注的就是考試評價的測評工具——試題。以近三年福建省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學科考試的作文試題為例(如表1所示),不難發(fā)現(xiàn)這幾年的寫作試題在命制過程中符合課標所規(guī)定的考試命題原則——思想性原則,即“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盵8]
試題命制有其一定的規(guī)則,而規(guī)則背后則是考試評價的目的,即要選拔什么樣的人才。一個個寫作試題猶如一項項寫作任務,而設置什么樣的寫作任務,折射出我們期待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有什么樣的反應,形成什么類型的作文成果,展現(xiàn)怎樣的品質。
學生完成寫作任務的情況如何,則需要借助考試大綱的寫作評價標準來進行判斷。但遺憾的是在2021年修訂版的《福建省中等職業(yè)學校學業(yè)水平考試語文科考試大綱》[9]中關涉思政導向的作文評價標準,僅只有8個字——“感情真摯,思想健康”,略顯單薄空泛?,F(xiàn)有標準中的評分觀察點主要是內容翔實、表達流暢、書寫規(guī)范,更傾向于測試學生是否系統(tǒng)掌握語文學科知識。
在未來,能否具化、細化、強化考試評價標準中關涉立德樹人的評分觀察點,將測試評價的目的調整為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是值得我們教師一起努力的。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學習要“富于情感”“精于思想”“工于表達”,并最終關涉“正當地做人”[10]。
四、結語
任何的課程教學改革都不是一勞永逸的,改革在當下,成效在未來。中職語文教師還需要以新站位和新要求持續(xù)推進中職語文“課程思政”教育改革。語文浸潤,讓課程思政有溫情、有回味;思政引領,讓中職語文課堂有氣節(jié)、有氣魄!
參考文獻:
[1][5]張爍.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01).
[2]于黔勛.專業(yè)發(fā)展:從確立課程意識開始[J].江蘇教育,2016(20):1.
[3][7][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EB/OL].(2020-02-14)[2021-10-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002/t20200226_424148.html.
[4]潘莉萍.思政教育融入中職語文教學的意識與策略[J].職業(yè)技術教育,2021,42(2):69-73.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EB/OL].(2020-07-09)[2021-10-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 200715_472808.html.
[9]福建省教育廳.福建省中等職業(yè)學校學業(yè)水平考試大綱(修訂)[EB/OL].(2021-03-19)[2021-10-15].http://jyt.fujian.gov.cn/wsbs/xzzx/202103/t20210319_5552 080.htm.
[10]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34.
編輯 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