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如果說語文教學像一個‘瓶子’的話,識字教學就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起點,是低年級語文教師必須要完成的教學任務。在平日的教學中,我也嘗試著采用多種不同的方式讓孩子真正受益。做法有以下幾點:
一、課堂激活,引發(fā)興趣
課堂識字也被列入低年級課堂的重難點之一。要想讓孩子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認識漢字,也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在課堂上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激發(fā)識字興趣,讓學生從中享受到識字的樂趣。
(一)游戲帶入課堂
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我經常用到的游戲有以下幾種:
1.找朋友
低年級的孩子善動,比如找朋友等話題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在學習‘放’這個字時,我拿著‘學’這個卡片,問“誰和我做朋友?”拿著‘學’生字卡片的學生馬上站起來說“我是‘學’,我和你做朋友?!睂W生從而認識的漢字。
2.猜字謎
這個游戲也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他們內心往往有一種好奇感,不管怎樣我都要把謎底揭開,印象深刻,不容易遺忘。比如在教學晴天的‘晴’這個字,我讓學生小組交流遍一個字謎,有的學生這樣編的“太陽照在青草地上”,其他學生很快就可以從要學的字中找出這個‘晴’字。通過這種猜字謎的方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
3.貼樹皮
這個游戲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我在黑板上畫上一棵大樹,樹干上寫著拼音,請學生把寫有生字的小卡片貼上去,他們爭先恐后,躍躍欲試。
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二)培養(yǎng)小老師
低年級學生比較單純,我一般會采用小老師的方法調動他們識字的熱情。
在教“?!边@個字時,我只將這個字出示出來,并沒有告訴他們怎樣記住這個字,而是簡單的說:“我想請哪位小老師給咱們大家出個好主意,讓大家把這個字記住?!?/p>
——這是一個左右結構的字,左邊是一個“米”,右邊是一個“立”,米粒的“粒”,大家跟我讀,米粒的‘粒’。
——我要用“認半邊”的識字方法幫助大家記住這個字,這個字的讀音是‘?!钟疫叺摹ⅰ值淖x音。
看,這么多小老師都說出了各種不同的方法,有很容易的就達到了識字教學的目的。
(三)多媒體激趣
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如學習象形字,可以采用由實物圖到象形字,以逐漸演變的動畫形式出現。例如:在教學竹子的‘竹’時,我先出示竹子立在風中,接著演變成象形字‘竹’。富有動感餓生動有趣的畫面,學生頓時產生神秘感,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識字教學。
(四)給字配動作
在漢字當中,有很多都跟咱們平時的動作密切相關,象學習‘摸’‘洗’‘拍’這些字時,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動作,引導學生識字。在教‘拍’這個生字時:很多學生都把這個字念成‘白’,也難怪,他們在學習新字的時候,往往會用‘認半邊’的方法來拼讀。我輕輕的拍了一下坐在前面的學生,接著我問他們,“老師剛才做了一個什么動作?”“拍了他一下”。對,這個字就念‘拍’,“你知道為什么是提手旁嗎?”學生答:“因為老師是用手拍的”。你輕輕拍一下你的同學,順便把這個字讀出來。這時候,學生的積極性是很高的,從而達到了識字的目的。
二、提供展示舞臺,在生活中識字
語文是母語教學,學習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我們要把識字教學放在生活的大環(huán)境中。如在“語文園地”中鼓勵學生認姓氏、牌匾字,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識記身邊的漢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頂”。我們還注意培養(yǎng)學生時時、處處用語文的意識,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教師要以此為契機,在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具備一定的識字能力,有強烈的識字愿望時,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我是通過以下幾種方法讓學生在生活中識記漢字的。
(一)校內識字
在信息技術發(fā)達的今天,我們學校每個教室的里面都有幾塊‘看板’,上面的漢字各個漂亮鮮明,怎能不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呢!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源,讓學生輕松愉快的識字。一抬頭學生們就會看到教室熟悉的警示語,這是不是認識漢字的一種有效途徑呢?而且我們的少年宮活動樓里也隨處可見漂亮的書法字體。“你最喜歡哪一句名言?”利用課前幾分鐘的時間,學生會興趣盎然的慷慨而談。不僅認識了身邊的漢字,而且也積累了語言。
(二)校外識字
一次,一個孩子自豪地告訴我:“老師,這個字是不是牛奶的‘奶’字?‘你怎么知道的?’我每天都喝一袋奶,上面寫的,所以我認識了。”這件事給我了一個啟發(fā),為何不讓他們利用逛超市,吃零食等娛樂活動認識食品包裝袋上面的字。實踐證明我的做法還是很有效的。每個周的周末,他們自豪的展示著自己的勞動成果,有一種成功的喜悅。
(三)識字日記
低年級兒童對圖畫比較感興趣,我總是想辦法讓學生搜集的漢字以‘日記’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剪一幅西瓜的圖片,接著底下又配上西瓜兩個字,通過實物,容納感學生掌握了這兩個字;有的學生把看過的報紙上面漂亮的字體簡下來做成了‘識字日記’;還有的把包裝袋上的字剪下來,自己配上美麗的圖畫。每個月月底我總要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識字日記’展覽,讓學生相互參觀、相互學習,從而認識了更多的字。
課外閱讀,溫故而知新
漢字掌握以后,要常讀常用,防止回生,而防止回生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強課外閱讀。課外閱讀能提高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擴大詞匯量,擴大知識面,有利于素質的培養(yǎng)。而且學生在閱讀的同時,會不斷學到新的字詞,鞏固舊的知識,是溫故知新的好方法。為了保證學生有足夠的閱讀材料,做到人人有書讀,時時有書看,我在班級中成立一個小小圖書角,學生把家中各種課外讀物集中在一起,互相閱讀。比如:《十萬個為什么》、《格林童話》、《一千零一夜》、《爸爸的童年故事》……,一個月會定期更換一次圖書。通過閱讀他們可以學會多少漢字呢?難道不比我們在課堂上一個字一個字的知道效果要好嗎?
盡管我的識字教學才剛剛起步,但是教學實踐證明,兒童具有極大的學習潛能,只要教師引導得當,通過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興趣,相信識字教學的面貌會大為改觀。我會與我的學生在新課改的理念下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