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萍
(江蘇省蘇州市張家港市鳳凰鎮(zhèn)恬莊小學 江蘇蘇州 215600)
導學式教學在小學課堂中的應用,能有效推動學生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素養(yǎng)的提升。導學式教學的核心在于“引導”,而不是傳統意義教學中的“灌輸”,那么導學式教學的概念的是什么呢?
導學式教學是一種學生通過教師設計的學案,進行自學、合作學習以及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的策略和方法。和傳統教學手段不同,在導學式教學不同形式中,教師不再僅是引導者、組織者,也是其中的參與者,通過和學生間互動行為,從而實現學生能力的提升和品質的培養(yǎng)。導學式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學會運用科學、高效的方法完成自學任務[1]。導學式教學在應用過程中,可以分成兩個層次進行研究。第一層,“導”:要求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導入英語重難點知識,還要導入學生興趣和學習方法,從而幫助學生做好英語“基本功”;第二層,“學”:何謂學?看書、學習是學,而有方法的學,同樣也是學,因此,“學”既是學會,也是會學。只有兩個層次實現有機結合,學生的口語能力、寫作思想、口語思維才能夠得到長遠發(fā)展。
導學式教學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之上的一種教學手段。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種在特定背景下,借助一切力量實現自我突破的過程。所以,在小學英語課堂中落實導學式教學法,要求教師扮演好幫助者、引導者的角色,同時,還要通過互動行為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指導凸顯指導者的角色,學生只需要扮演好學習者、建構者的角色即可。導學式教學法在提升學生思維能力方面的主要依據有生本主義、行為主義、認知主義等多個方面的主義為支撐,從而快速完善小學生英語思維中的空白,實現能力的提升和飛躍。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非常注重學生“聽”的能力,只有“聽懂”,才能夠提升“說讀寫”等能力。但是,很多小學生在學習英語課程的時候,常常不會按照教師的要求去“聽”,即便有的學生會“聽”,其行為也并不是積極的、主動的[2]。原因在于小學聽力內容沒有吸引力,無法調動小學生“聽”的興趣和熱情,同時,教師在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通常都會忽略“聽”的教授,從而破壞了思維土壤,為后續(xù)知識的學習埋下了隱患。在小學英語中應用“導學式教學法”的時候,可以借助一些聽力游戲,激發(fā)學生參與聽力練習的熱情,從而深耕思維之土,打好英語思維基礎。
例如,五年級Unit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一節(jié)中的sound time環(huán)節(jié),需要學生利用自己能力,聽聽英語對話中有多少帶有字母“C”的單詞。如果是單一的去聽,小學生會很快失去興趣,因此,教師可以以“我是大耳朵圖圖”的游戲方式,引導學生專心去聽,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聽力水平,為學生英語思維的初步形成打好基礎。
說,是學習一門語言的捷徑之一。通過大量的“說”,不僅可以改變學習者的發(fā)音,還可以幫助學習者掌握該門語言的表達思維,從而對語言形成全新的認識。高年段學生,在聲帶、口型方面都已經趨于成熟,因此,在語言講述方面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不過,教師在訓練學生口語能力時,通常都只會要求學生完成課上對話即可,這種的做法會大大降低學生“說”的頻率和時長,因此,很難讓學生在“說”的過程中形成英語思維[3]。而在導學式教學法中,教師需要轉變思想,嘗試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讓學生模仿人物對話、學唱英文歌曲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語言思維,在學生心中埋下一顆英語思維的種子,遇到陽光、雨露便可以生根發(fā)芽。
例如,五年級Unit2A new student這節(jié)課程,單元題目是一個新同學,由此可見本單元需要學生進行一定的口語練習——說。從小學生特點考慮,直接說的難度較大,因此,教師可以將口語練習內容制成動畫片,并且在“說”的過程中,適當地將英語發(fā)音特點夸張化,這樣能有效調動學生“說”的興趣。如“Hi,Yang Ling”這句聊天的開始句,可以用“波浪式”的發(fā)音方式,讓學生感到“說”的樂趣,從而更加愿意在課堂中、生活中去“說”英語,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思維。
英語閱讀模塊,通常出現在兩個地方,一個地方是教材文章中,一個地方是英語試卷中。小學生在日常練習閱讀理解、上下文填空的時候,能夠快速準確找出答案,但是,一旦放到考試中、課外讀物中,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能力下降[4]。原因在于,這兩種閱讀方式過于單一、簡短,無法達到閱讀能力提升的效果,難以讓學生對英語文章中的單詞、信息進行有效轉化和理解。所以,想要實現思維之苗的生長,需要結合高年段學生的特點,適度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而課外讀物的選擇可以結合教材展開,這樣不僅可以深化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還可以調動學生的知識吸收動力,全面推動學生閱讀思維的發(fā)展。
例如六年級Unit6An interesting country這節(jié)課程,六年級的學生在閱讀方面的能力,已經相對的較為健全,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英語文章,如“At home,Liu Tao is reading about Australia”這一篇短文,講述是澳大利亞一些趣事,學生在閱讀前,教師可以將文章中涉及到景點、動物制成一段介紹澳大利亞的視頻,學生在完成觀看后,再去進行獨立閱讀,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英語閱讀的習慣,全面提升英語邏輯思維。
在日常英文寫作中,小學生雖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但讓學生擺脫教材進行英文寫作時,大部分小學生就會變得“無處下筆”。這是因為在日常英文寫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一味地對教材中的文章進行仿寫以及對單詞的替換導致的,這種寫作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學會英文寫作,但是,無法做到英文創(chuàng)作,長此以往,會成為學生英語思維、寫作思維路上的絆腳石。因此,在通過導學式教學法提升學生思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背誦一些簡短、經典的英文作品,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同時,布置英文日記作業(yè),并告訴學生寫英文日記的目的,不要求字數過多,但是必須完成,通過一積累一練習的方式,能夠快速讓學生思維之花盛開。
例如,五年級Unit3Our animal friends這個單元,講述的是動物朋友。對小學生來講,普遍都喜歡各種小動物,有的學生的動物朋友是小雞,有的學生的動物朋友是小貓。因此,教師可以布置一篇“我和動物朋友的日?!弊鳂I(yè),讓學生每天記錄一下自己和動物朋友之間發(fā)生的事情。而在完成這個作業(yè)的時候,需要用到很多單詞,但是,學生的單詞儲量并不豐富,因此,可以讓學生結合本單元的文章內容,盡可能多用單元文章中的知識、單詞,從而降低寫作的難度,實現詞匯的積累,提升學生的英語思維。
學生英語思維的形成,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形成都是建立在音標、單詞的初步識讀基礎之上[5]。因此,在通過導學式教學法提升學生思維水平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打好學生的根基,注重學生對英語音標、單詞的訓練和掌握,如通過編寫順口溜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對單詞的記憶和背誦等,從而達到強壯思維根系的目的。
例如Unit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后單詞的學習,教師可以改變傳統單詞記憶的方式,通過順口溜的方式,幫助小學生進行記憶,能夠有效解放學生思維,感受到英語知識學習的趣味性和生動性,進一步強化學生英語基礎。如“小熊小熊是bear,bear、bear,b-e-a-r;大森林,綠油油,森林森林是forest,forest、forest,f-o-r-e-s-t”。通過順口溜的方式,能夠提高學生記憶單詞的頻率,極大程度上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起到了引導的作用。
成功的教學,不是學生本領的增長,而是學生思維、思想的喚醒。小學生,雖然基礎能力薄弱,但是,仍舊是獨立的學習個體,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學生動態(tài),尊重學生思想。在落實導學式教學法的時候,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角度,引導學生思想,幫助學生打開英語思維,強化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思維茁壯成長。
思維能力的提升,既需要學生擁有較強的關聯能力,又需要學生擁有超強的記憶能力。還是以Unit1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課后單詞為例,學生需要記憶的單詞有:bear、forest、house、soup、room、hard、soft等單詞,教師可以通過關聯法,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思維和拓展思維,完善英語知識體系的搭建。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的生詞有bear、forest、house、soup、room、hard、soft等,那么,如何才能夠快速記憶呢?
學生A:多寫、多讀!
教師:這種方式,你們喜歡嗎?
學生B:不是很喜歡
教師: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嘗試一種全新思維記憶方式,森林用英語怎么說?
學生A:forest!F-o-r-e-s-t.
教師:森林里面有什么?
學生A:forest里面有熊bear,b-e-a-r.
教師:bear住在一個大房子里,房子怎么讀?
學生B:house!大房子。
……
通過這種關聯思維的培養(yǎng),可以拓寬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熱情。同時,學生在以后使用英語詞匯的時候,可以快速找到某個單詞以及相關的單詞,從而提升口語能力和寫作能力。
總之,英語知識的學習和應用,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才能順利完成對英語知識的掌握和記憶。小學生的思維較為薄弱,無法通過自身思維完成英語知識的積累,而導學式教學法能夠快速提升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維、思想的發(fā)展,從而生成英語應用、學習和記憶思維,實現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