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隨著新課標的修訂,新的統(tǒng)編教材得到了更為廣泛的使用,統(tǒng)編教材采用了單元教學的結構方式,這就使得單元整體教學成為廣大一線教師比較關注的話題。筆者以為,面對這種新的教學形式,教師要對教材進行全面整體的分析,充分把握教材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之間的關聯(lián),立足于整體,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統(tǒng)編教材分為必修上、下冊、選擇性必修上、中、下冊以及選修部分,結構清晰,內容豐富。經過一輪的教學實踐,筆者覺得統(tǒng)編教材單元教學具備以下特征。
首先,單元教學目標具有整體性。可以說,整體性是統(tǒng)編教材單元教學最突出、最本質的特點。統(tǒng)編教材無論是必修還是選修都是由若干個獨立單元構成,而每一個單元又是一個獨立的整體。在一個單元里,將結構相近、內容相似的文章組合在一起。例如統(tǒng)編教材的必修上冊,從整體上說,整冊教材在選文上有小說、詩歌、散文,也有新聞通訊等實用文體等。教材由八個單元組成,每個單元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整體。比如第一單元,整體任務是感受人文主題——青春飛揚。單元選文包括五首詩歌、兩篇小說,都突出表現了“青春”主題。圍繞這一主題,無論是“以天下為己任”的青春,還是“改造舊時代、創(chuàng)造新時代”的青春,還是改革開放初期淳樸的青春,它們從整體上展現了不同時代年輕人的青春魅力和青春追求。
其次,統(tǒng)編教材單元之間有不可忽視的比較性。從范圍來看,既有單元和單元的比較,又有單元中的單篇比較,如結構、文體、內容、表達方式等。因此,教師要與學生一起深入鉆研教材,努力挖掘選文的教學價值。必修上冊第一單元選文有詩歌,有小說;有的側重于抒情言志,有的側重寫景敘事。這些選文文體不同、側重點不同,但卻緊扣單元教學任務,即圍繞文學閱讀與寫作這一任務群展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用群文閱讀的方式展開教學,對于其中的詩歌作品,我們可以比較其中意象的選取、意象各自的特點,為什么要選擇這個意象?而兩篇小說中“百合花”“香雪”這樣的標題,給人一種詩歌的意境,再加上象征手法的運用,更賦予了意象特殊的含意。盡管文體、內容不同,但表現出青春情懷卻是同樣的感人肺腑。
最后,單元教學的階段性。所謂階段性,是指在規(guī)定的課時內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一個單元中的同類作品,知識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放到一起更有助于集中突破。在講解的時候,教師要抓住其中的重難點,以突出單元整體目標。因為單元的整體教學目標呈現出系統(tǒng)性,且前后單元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前后單元也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所以對于整冊教材,不能隨意調換教學順序,應該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完成每個單元、每個階段的教學任務,這不僅有助于學生對于單元知識的學習,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對于知識的思考。
單元整體教學并非新名詞,單元通常連接著課時與課程,屬于開發(fā)課程的基礎。課程通常有科目、單元目標、講讀自讀課程、課時四個單位。新課標將語文課程分成必修、選擇性必修及選修三大類。因此,單元則是位于三類課程以下與具體課時以上的層級。新教材、新課標實施前,教材單元更多被認為和課程意義具有一致性,但是,隨著學習任務群的提出,凸顯了單元的問題。
統(tǒng)編教材強調人文主題和學習任務群。就人文主題來說,教學目標定位在落實人文教育,培養(yǎng)過程落實任務群的學習上,且二者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統(tǒng)編教材單元篇與篇、課與課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依據課程層級安排,新教材需注重必修、選修的課程層級,更加強調任務群學習。由此可知,單元整體教學通常是學習任務群。如必修上冊的第二單元,必修下冊的第三、第五單元,依據文本分別與學習任務群中的教學所給出的新聞、知識性讀物、社會交往等相關內容相對應。
單元整體教學與單篇教學是相對而言的。在統(tǒng)編教材的單元教學中,一節(jié)課的教學可能要涉及許多文本。例如,教師可以將《黨費》與《荷花淀》進行聯(lián)讀教學設計,研習活動可以以黨史教育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據此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下:第一,由兩篇課文篩選出2-3 個表現革命斗爭的情節(jié),說明選擇理由;第二,以表演微話劇為依托,設計主人公形象,品味作品所凸顯的革命精神;第三,小組選取作品片段開展微話劇表演活動,并設計表演海報。因此,單元整體教學要以單篇作品教學為基礎,開展群文閱讀,教師要立足于單元整體教學目標,積極開展單元整體教學,以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統(tǒng)編語文教材更強調單元整體教學,力求在任務群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最后形成核心素養(yǎng)。因此,在統(tǒng)編教材的單元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了解單元的整體構成,明確單元組合的目的,了解單元學習目標,讓學生對單元整體教學有一個整體的認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能心中有數。其次,教師要教育學生重視單元內容的預習,指導學生立足于單元整體開展閱讀,做好單元學習的準備。再次,在單元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單元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同類文本的閱讀學習方法,使學生通過單元學習,掌握該類文本的閱讀賞析方法,并有效拓展延伸到其他課外文本的閱讀中去,從而形成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1)選文的典型性。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單元的選文,發(fā)掘選文中的相同點與不同點,歸納總結出比較典型的閱讀學習方法,使學生掌握相關的語文知識,以形成語文知識體系;(2)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自學方法及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與訓練。(3)教師要努力構建積極有效的評價體系,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成果進行檢測,并從學生的反饋中了解學生的真實學習狀態(tài),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改進自己的教學。例如統(tǒng)編教材每冊一共四個單元,如必修一的“閱讀鑒賞”部分,教師要關注各個單元的教學側重點,本冊教材單元分別有現代新詩、寫人記事的散文、古代記敘文以及新聞報告。在必修、選擇性必修五本教材中,第一、二、三冊的教材中都有著獨立的詩歌單元,體現了詩歌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重要地位,通過單元整體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充分認知詩歌的特點,而且還能經過詩歌單元的整體學習,陶冶情操,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教學目的。
綜上所述,開展高中語文單元整體化教學,既要與高中語文新課程的要求相符合,又要適應統(tǒng)編教材的編排特點,才能不斷提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與水平。與此同時,高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也要努力順應世界教育的發(fā)展潮流和方向,語文教師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要努力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單元整體教學的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