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星
(浙江省衢州第二中等專業(yè)學校 浙江衢州 324100)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將教育目標的“四育”提升到“五育”,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本文從“三全育人”的視域出發(fā),探析中職學校勞動教育的路徑,旨在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勞動、尊重并熱愛勞動成果。
美國哈佛大學的學者在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跟蹤研究后,得出一個結論:愛干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干家務的孩子相比,失業(yè)率為1:15,犯罪率為1:10,離婚率與心理患病率也有顯著差別??梢钥闯觯瑓⒓觿趧硬粌H是孩子為父母分憂的權宜之計,更重要的是它關系到孩子今后的就業(yè)成才和生活幸福。由此可以看出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但現今我國中職學生的勞動教育處在薄弱甚至缺失的狀態(tài),勞動教育呈現邊緣化、功利化及片面化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國家對勞動教育方面總體投入低,無科學的管理,無法滿足相應的資源需求;新時代條件的改善減少了學生自主參與勞動的機會,同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隨之出現,成為消磨人的勞動意志,滋生消極勞動情緒的幕后推手;“重知識輕實踐”的教育評價體系以及父母的寵溺使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勞動教育弱化再弱化?!叭恕崩砟钪荚谂まD傳統勞動教育的逆勢,要求提高對勞動教育的重視,加大勞動教育的投入,轉變勞動教育方式,創(chuàng)新勞動教育評價模式,上下一體,各方聯動,形成全員參與、全方位覆蓋、全過程滲透的勞動教育體系。
2015年修訂的《教育法》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應該具備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品質。社會主義事業(yè)是勞動者的事業(yè),需要勞動者的智慧和汗水去創(chuàng)造。作為新時期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學生肩負著歷史與時代使命,因此,必須豐富學生的勞動經驗,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學生懂得收獲的來之不易,使學生在與社會的接觸中感受國家發(fā)展變化的動態(tài),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
社會層面:信息化、工業(yè)化的飛速發(fā)展給生產生活帶來了越來越多的便利,人們的勞動精神和奮斗意識逐漸減弱。學校層面:學校缺乏完善的勞動教育隊伍、缺乏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缺乏嚴謹的勞動教育考核標準。家庭層面:許多家庭忽視對孩子的勞動教育,父母替孩子包攬一切,穿衣、吃飯、整理書包等,學生缺乏必要的勞動鍛煉,所以無法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素養(yǎng),缺乏責任與擔當。學生層面:部分學生秉承拿來主義思想,缺乏勞動意識及艱苦奮斗的精神,不能充分意識到勞動教育對自身成長、成才所具備的意義和價值。
目前,多數學校的勞動教育仍處于“兼職”狀態(tài),課程建構、評價制度體系不完善,無專門的任教團隊與有效的管理機制,勞動教育基本流于形式。要么有勞無育,將學生出勤率作為勞動教育考核與評價的主要標準,忽略了教育的過程與本質。要么有育無勞,由于缺少勞動場所,以理論灌輸教育為主,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真正的勞動教育,是有勞有育的,否則培養(yǎng)出來的人不能算是全面發(fā)展的人。
由于學校缺乏勞動教育具體可行的教學規(guī)劃,多數勞動教育還是以清潔教室寢室、廁所樓道包干區(qū)衛(wèi)生為主,缺乏與時俱進、多措并舉的教育路徑。此外,周末志愿服務、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中,學校缺少引導,導致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不足。
在實施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國家、社會、學校及家庭應履行相應的角色職責。育人先育己,立己再育人。國家應從思想、政策、資金上給予導向與支持,并協調規(guī)劃社會實踐活動方向,確定高度與深度。社會應利用自身豐富多樣的資源,為學生建立相應的實踐基地、提供多樣的實踐機會,讓更多的學生都能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學校應做好宣傳造勢,倡導熱愛勞動新風尚,用創(chuàng)新、接地氣的語言與行動讓學生在勞動過程中懂得與人相處、感悟人生大道理;用榜樣的力量傳遞積極向上、熱愛勞動、獨立自強的正能量;同時,做好制度的規(guī)劃與實施,完善總結與評價。家庭應給予學生支持與關懷,在安全教育到位的情況下,放手讓學生去鍛煉、提升。同時,學生是勞動教育的主體,應調整對勞動的態(tài)度,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參與活動,讓自己真正有所收獲。
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勞動教育的全過程。首先,學校要成立專項工作小組,確定充實有意義的活動主題,并制訂詳細的細則。在組織形式上,可以采取與選修課程相結合的方式、志愿活動的方式、假期實踐活動的方式,由學生自主選擇。高一初期,可開設生活勞動技能講堂、折被子大賽等,引導學生樹立勞動光榮觀念,強化德技并修意識,幫助學生盡快融入校園生活與班級團隊生活。中期,可廣泛開設與專業(yè)相結合的勞動學科課程,將理論與實踐相聯系,展現勞動教育的顯性技能培養(yǎng)功能,讓學生在過程中親身體驗勞動的繁瑣與艱辛,將德育與思想教育相融合,展現勞動教育的隱性教育功能,培養(yǎng)學生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的意識,以及吃苦耐勞的毅力,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后期,對于即將就業(yè)的學生,應注重勞動教育與就業(yè)實踐相結合,組織各類崗前培訓、安全宣傳及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勞動修養(yǎng),使他們成為具備社會責任感的“全面發(fā)展的人”。對于每一階段的勞動教育,學校都應定期檢查,及時跟進,對完結勞動項目進行總結評價,可以宣講、比賽、報告會等多種形式進行,敦促勞動人員總結經驗,提煉成果。
充分利用教育平臺及教學資源,通過各教育主體多方配合,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勞動教育,將校內生活和社會生活相結合,將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多層次、多維度提高實踐效果,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勞動教育體系和模式。首先,勞動教育的施教主體是學校,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只有三個維度協同配合,才能真正加強學生對勞動精神的認識,促進學生勞動實踐技能的養(yǎng)成。其次,要充分發(fā)揮學校勞動教育主陣地作用,除采用課堂講授、專題講座、文化培育等傳統形式開展勞動教育外,還可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拓展勞動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勞動教育的質量。再者,可以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利用各大實踐基地、實訓室等場所,開展互動式、體驗式勞動教學、勞動服務和勞動競賽,立足本職,讓學生體驗到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增強學生對工匠精神、勞模精神的認可,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知行合一等優(yōu)秀品德及責任擔當意識。最后,學校和教師要做好社會勞動實踐資源的開發(fā),正確引導學生參加各類公益性勞動,使學生在公益活動中提高勞動素質和思想認識,進而服務社會、報效國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樹立勞動光榮的觀念,自己的事自己做,他人的事幫著做,公益的事爭著做,通過勞動播種希望、收獲果實,也通過勞動磨煉意志、鍛煉自己?!毕M聲r代的勞動教育能在“三全育人”的模式下碩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