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燕
(重慶市云陽江口中學校 重慶云陽 404506)
現階段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雖然小組討論模式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范圍較廣,但對其閱讀教學效果的分析,其中仍存在一些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因此,初中語文老師要對小組討論模式的運用進行客觀分析,在充分發(fā)揮其教學優(yōu)勢的同時,對其不足進行規(guī)避,只有這樣才可以開展真正服務于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下面將針對小組討論模式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這一主題進行具體分析。
早期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總處于被動閱讀狀態(tài),這將會影響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思考和個性解讀,難以讓學生從優(yōu)秀閱讀文章中汲取營養(yǎng),使閱讀教學缺失了原本的意義。將小組討論模式用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則可以改變此種閱讀教學現狀,讓學生由被動閱讀向主動閱讀轉變,并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產生新的想法,并在小組討論中深化閱讀的主題,提高學生的整體閱讀效果[1]。
傳統(tǒng)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學習僅靠個人,缺乏合作學習的機會,所以大部分學生都不具有合作學習的意識,這將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和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在運用小組討論模式教學的過程中,需要組內各成員共同合作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在具體合作中,小組以同一個目標努力思考、發(fā)表觀點,不僅能讓學生相互汲取他人的優(yōu)勢,彌補自身的不足,還能夠促使學生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的提高,讓學生形成合作學習的意識。
目前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雖然小組討論模式開始被廣泛應用,但在具體實施中,很多老師受教學任務和教學時間的影響,所設定的小組討論活動,總是無法給學生預留充分的獨立思考時間,出現了組內直接圍繞老師提出問題討論的情況,由于時間過于倉促,討論的結果并不理想。部分老師為了避免此問題的出現,進行了大量的暗示與引導,但從結果分析,很多學生仍無法與老師的教學節(jié)奏保持一致[2],小組討論實際效果不理想,最終會影響整體的閱讀教學效果。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小組討論模式的運用過程中,組內的討論是核心環(huán)節(jié),小組內成員的分工是否合理,直接會影響小組內的合作效果?,F階段很多老師在運用小組討論模式的過程中,老師對于組內成員的分工理解不夠全面,在小組討論中也未進行針對性的引導,使組內成員都不知道自己扮演著怎樣的角色,這是組內未實現真正討論的重要原因,最終使討論結果受到影響。
小組討論的最終目的是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服務,所以,在小組討論中,只有學生對討論問題有明確的觀點后,在展開小組討論,才可以讓組內成員的不同觀點得到碰撞,從而探討出最為最佳的觀點。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老師在提出小組討論問題后,不要著急讓小組進行討論,而是要求學生們先進行獨立思考,而獨立思考的時間需要有明確的規(guī)定。老師要在課前備課的過程中,對討論問題的難易程度、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思考能力等進行準確把握,設定出滿足學生實際情況的思考時間。學生們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如果問題有一定難度,老師要給予學生們一些啟發(fā)和引導。同時,為了給學生們營造良好的獨立思考空間,老師要做好把控課堂秩序的工作,以保障其思考的實效性,為接下來高質量的小組討論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組討論的過程中,通常人數控制在4-6人之間,所以只有每個人都有自己明確的分工,才可以保障小組討論有序推進,得出有效的討論觀點,提高討論的質量。因此,老師在分組完成后,要讓各小組明確小組成員有不同的角色,如記錄者、監(jiān)督者、整理者、發(fā)言者等,要引導各小組通過對每個人優(yōu)點的了解,向其設定不同的角色,在明確分工的基礎上合作,并要學生明確初成立小組后,組員之間有一個磨合期,要讓其互相幫助和包容等。另外,小組分工不是一直不變的,要以輪換制的方式進行,以便于每一位成員都有擔任不同組內角色的機會,讓其得到全面的鍛煉[3]。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小組討論模式的過程中,為了解決組內各成員出現的各說各的問題,讓組員之間相互啟發(fā)、辯論、質疑等,圍繞一個問題進行深層次的討論,要求老師對學生們的合作進行指導。比如:小組討論中他人在發(fā)言的過程中,要主動傾聽與思考,將自己得出的觀點和他人進行對比,明確其中的不足,并探究不同的原因是會什么,以此來對問題形成一個更完整的認知,這將能為高質量的討論提供有利基礎。
綜上所述,小組討論模式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在全面提升閱讀教學質量方面的作用突出。老師要對小組討論模式的內涵進行把握,從閱讀教學中小組討論模式的實施現狀,提出針對性的優(yōu)化之策,提高學生小組討論的能力,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