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丹
(蘇州市吳中區(qū)尹山湖實驗小學 江蘇蘇州 215100)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已經(jīng)不局限于學生的成績,語言表達能力是學生與人交往的第一印象,以及學生表達自身所學知識的重要方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意義重大。在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培養(yǎng)中,由于應試教育觀念深入人心,造成學校在教學培養(yǎng)過程中只重視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忽略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導致學生無法通過學校學習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阻礙學生的全面成長。而在新時代的學校教學中,重視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探究新策略,將教學實踐與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學習效率。
對于課堂知識講解而言,如何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興趣,是每一位老師所需要面對的重要難題,教師應活化課堂氛圍,充分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有話敢說”。
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實踐中,老師常常保持著一種較為嚴肅的面孔,讓學生對老師充滿敬畏感,存在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敢于表現(xiàn)自身的對于知識的理解與看法,學習課堂始終保持著一種較為沉寂的狀態(tài),長此以往學生極易喪失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在新時代語文教學實踐中,老師需要對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課堂進行思考,轉變傳統(tǒng)落后的教育觀念,建立與學生“伙伴式”的學習關系,在課堂上老師、同學一同對知識進行分析,同時為學生提供較為廣闊的交流學習平臺,鼓勵學生分享自身的專業(yè)學習思維,從而有效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進行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效率[1]。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只有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夠真正實現(xiàn)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提高。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需要借助信息技術、圖片、視頻、案例等素材,為傳統(tǒng)語文課堂注入新活力,同時老師需要將課堂知識與新型教學素材相聯(lián)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語文課堂,并勇于表達,從而讓學生能夠進行更加高效的語文知識學習,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聲音》的教學中,語文老師可以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轉變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觀念,為學生將現(xiàn)如今的多種教學資源進行整合,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模仿大自然的聲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構建生動、輕松的語文學習課堂,在課堂上以朋友的角色為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有效教學,讓學生敢于在課堂表達自己的見解,從而對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進行有效培養(yǎng)。
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多數(shù)語文知識與生活實踐聯(lián)系較為緊密,但是部分學生難以形成自身的語文學習情境。為此,老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高效的語文教學情境,讓學生“有話可說”。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重視觀察生活中的情境,同時需要重視將其與課本教學內(nèi)容相結合,進行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老師在課堂上重視引導學生利用情境分析語文問題,同時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養(yǎng)成良好的情境分析能力,并且可以在課堂上勇于表達自身的見解,從而幫助學生通過交流更深入地理解語文情境,激發(fā)學生深入學習語文知識的欲望,實現(xiàn)更加高效的語文學科知識教學。
在語文課堂情境教學中,部分學生無法進行情境分析,對此,老師應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引導問題,逐步引導學生提高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在備課階段,老師需要依據(jù)課堂教學內(nèi)容,引導學生思考相關情境問題,并且需要對每個問題設置不同的答案,充分滿足不同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需求。在課堂上,老師借助情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知識學習興趣,同時向學生提問,要求學生根據(jù)學習狀況進行回答,從而在提高學生語文知識學習效率的同時,有效培養(yǎng)學生更加完善的語言表達能力[2]。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通過圖畫、視頻等材料的整合,為學生構建出西沙群島美麗風景的教學情境,并按照對學生的培養(yǎng)需要,為學生進行語文情境的有效引導,鼓勵學生通過情境建立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課堂上表達自身對西沙群島相關知識的理解,并且能夠積極參與課堂交流,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分析能力。
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上,部分老師占據(jù)整個課堂教學,學生只能被動接受老師的知識講解,而很難通過自身的思維進行學習,在新時代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生預留空間,讓學生能夠“有話能說”。
對于語文學科教學而言,教材是教育部門設置的教學大綱,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依據(jù)語文教材為學生設置話題,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需要首先加強對課本的理解,并充分結合多種新型的教學觀念,為學生設置自主探究課題。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成為若干的學科學習小組,對所設置的課題進行探究學習,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交流,鍛煉自身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3]。
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課本上的基礎知識,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夠大膽進行表達。在實際的語文學科教學中,老師需要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分別對教學方法進行調(diào)整,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同時,老師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學生提供課后答疑服務,對每一個學生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引導,鼓勵學生與老師表達自身的學習見解,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4]。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童年的水墨畫》的教學中,老師可以依據(jù)與學生的日常交流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將學生劃分為若干的學習探究小組,老師將水墨畫相關知識作為學習課題,要求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老師所布置的目標,并且能夠在這一過程中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知識分析方法及表達智慧,老師也需要為學生提供課堂展示平臺,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有效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積極性,實現(xiàn)更加高效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進行語文學科的有效變革,符合新時代學生綜合培養(yǎng)的需要,語言表達能力是學生的一項重要基本能力,從語文課堂教學策略出發(fā)為學生構建高效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學科能力。在實際的語文教學培養(yǎng)過程中,老師需要始終牢記以學生為教學核心的重要理念,為學生打造高效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學課堂,老師需要轉變傳統(tǒng)落后的語文教學觀念,為學生構建高效的語文教學情境,同時為學生預留學習空間,從而實現(xiàn)更加高效的語文知識教學,為學生日后的學習探究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