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銘
(遼寧省丹東市中等職業(yè)技術專業(yè)學校 遼寧丹東 118000)
素質教育是我國的基本教育理念,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就是美術教育,在學生的學習成長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因此,在中職美術教學中進行綜合實踐活動,利用實際生活中的資源進行美術課程教學,能夠打造高效、高質量的教學課堂,提升中職美術教學質量。
中職學校的教學條件和教學設施較高等學校差,這就意味著中職學校的學生美術學習條件相對較差。因此,中職學校推進和打造高效美術課堂,學校和教師需要在實際發(fā)展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調動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的積極性,設計有趣的課堂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設計有趣的課堂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真正形成高效的美術課堂,提升中職美術教學水平和質量[2]。
在中職院校中,美術只是很多專業(yè)中的一門基礎課程,很多教師和學生都認為美術學習的意義不大,對美術學科并沒有非常重視。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沒有對學生提出有效的要求,甚至一些教師采取放養(yǎng)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美術課上自由活動。這種教學形式不但不能讓學生學習到知識,而且會降低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甚至喪失求知欲。這樣的美術課堂教學質量是非常低的。
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在中職美術教學中,很多教師不能明確教學內容和形式,在課堂上往往是講了很多理論基礎知識,枯燥的知識灌輸讓學生感到無味,也沒有體會到美術學習的核心,找不到學習美術的樂趣,最終對美術學科失去興趣。
美術是一門基礎課程,中職學校已經確定了美術課程的基礎地位,但受傳統(tǒng)思想影響,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真正意義沒有正確的認知,在美術課堂上學習并不積極,甚至毫無興致。很多學生的學習精力有限,自然對美術學科沒有興趣多投入精力。在惡性循環(huán)下,大多數學生在中職院校無法深刻領會到美術教學的核心意義,更別提引起重視,多投入精力去學習和鉆研美術了。
以往的美術教學中,往往是教師讓學生自己欣賞美術教材中的作品,講授的美術知識也很少,只是進行籠統(tǒng)的學習,學生對美術的了解不夠深刻生動,造成很多學生對美術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非常低,課堂參與度不高,學習興趣難以調動,導致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不高。因此,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提供相關知識資料,展示相關藝術作品,讓學生多了解和接觸美術作品,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學生真正了解到美術作品的藝術魅力,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美術學習中[3]。信息時代的進步,多媒體教室逐漸走進學校,中職學??梢岳枚嗝襟w設備和資源進行課堂上的美術作品講解,對一些基礎知識進行圖片和視頻的解析,讓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學素材上,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通過多媒體教學資源接觸到更多更加經典的美術作品,了解藝術背后作者的情感表達,讓學生真正了解美術學科的魅力和內涵,從而真正接受和尊重這一學科。也可以合理進行教學計劃,將課堂搬到戶外,充分利用學校周邊的風景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對素材的實地觀察,包括野外的風景臨摹、城市街景的鑒賞等,通過對實際生活的觀察,增加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使美術創(chuàng)作更加貼合實際,創(chuàng)作出更有藝術魅力的作品。
美術是藝術表現的一種形式,學習美術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藝術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過程,在中職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對學生的感知進行適當的刺激,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fā)揮,引導學生將自我所見所聞進行大腦儲備,作為日后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源。中職學生正處于生活認知的重要階段,在美術教學中引導學生增加實踐活動的經驗儲備,增加日常生活的創(chuàng)作素材儲備,可為今后的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更好的靈感。中職學校有自己的特色和優(yōu)勢,教師可以適當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帶領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從真實的風景中學習美術知識,這樣能使學生更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4]。例如,學習顏色時,可以帶領學生去戶外,在大自然的風景中找到各種顏色讓學生去感受,不同的顏色也能讓學生真切看到各種顏色在實際生活中的體現,對腦顏色和藝術都產生深刻的印象,為以后的創(chuàng)作積累靈感。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力,針對色彩的運用和配色進行創(chuàng)作,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藝術作品。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既能夠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質量,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藝術修養(yǎng)的同時,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師可通過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積極鼓勵學生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和內心的真實感受體現到畫紙上,這也是美術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師可以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實地觀察后,組織學生進行主題美術作品展示,讓學生通過美術繪畫展現自己心中的作品,然后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展評,使學生能從多個視角去看待事物,從而開闊學生的創(chuàng)作視野。當然,教師對學生作品的評價要以表揚為主,多看學生的優(yōu)勢,發(fā)現學生的獨特角度,提出表揚,促進學生盡情發(fā)揮的積極性,對于作品中的不足和不恰當也要明確指出,以便學生改進,更加完善。例如,帶領學生開展一次“我眼中的風景”為主題的作品展,讓學生表現出自己心目中的風景特色,學生會創(chuàng)作各種視角下的風景,有的是全景圖;有的是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朵花,一棵草,一棵樹,以點帶面地描繪出當時的景色環(huán)境;有的是一條小溪中的石頭,通過水流在石頭上的潤色,體現河水的湍流不息。不同人的眼里會有不同的風景。學生通過這樣的作品展可以盡情展現自己的視角,發(fā)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融入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對景色感知及觀景時的心情都可以表達到作品中,再通過其他同學的作品來感受不同角度的藝術效果,不同的感受,相互交流和討論,從而提高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和技巧。
中職學校的教學設施可能并不是十分高端,但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環(huán)境對學生開展教學,教師可以在春天帶領學生去春游、踏青,看山野間的風景,看大自然的美麗,這樣真實而美好的事物素材是美術創(chuàng)作的靈感源泉,是設備無法真實提供的。因此,在注重美術教育的教學方針下,教師應充分利用身邊的有效資源進行教學,實踐活動是非常好的選擇。美術的學習和創(chuàng)作,都需要創(chuàng)作者擁有素材,這些素材的來源大多是實際生活,中職學校的優(yōu)勢在于,學生年紀較長,有著一定的自控能力,可以有組織地來到野外感受大自然的饋贈,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藝術素材的積累也是生動深刻的,真切有趣的,學生的創(chuàng)作作品也會是非常有藝術感的[5]。教師可以根據課程計劃進行適當的實踐活動。例如,學習“風的魅力”時,通過以往美術繪畫技術知識的積累,在學習這一課程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實踐活動——“感受風”,帶領學生在繁華的街市感受一下嘈雜的環(huán)境中的風,帶領學生感受校園中上課時安靜環(huán)境下的風,感受河邊的風,山頂的風,草地的風,通過這些實際的感受,讓學生更好地感悟解風的魅力,以及使其思考風對他們來說是什么樣子的,這樣的實踐活動能夠提升學生的內心感知能力,對很多事物的理解角度會有不同,會生成豐富的想象力,可以創(chuàng)作出生動而有趣的藝術作品,會讓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風的感覺,最終創(chuàng)作出自己的作品。這樣的實踐活動不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最終提高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水平。
在中職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適當的教學引導,作品展的開展以及創(chuàng)作靈感的積累,都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教學設施情況、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定,最終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美術創(chuàng)作水平,打下良好的美術繪畫基礎。通過教學方法的提升,規(guī)避鄉(xiāng)鎮(zhèn)學校的一些不足,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學生,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為學生未來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