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兆敏
(福建師范大學協(xié)和學院 文化產業(yè)系,福建 福州 350117)
體育訓練,指的是借助多種體育方式,結合衛(wèi)生措施與空氣、水、陽光等自然力,將身心娛樂、體質強化、保持健康、身體發(fā)展當作目標的一項身體活動訓練.隨著我國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大幅提升,人們提高了對體育訓練的重視程度,積極通過多種體育訓練方法強健體魄、促進身體健康.然而,訓練者在體育訓練時或多或少會遇到運動損傷的問題,給身體造成了較大的負擔,因此,需要及時找出導致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并實施針對性的恢復策略.本文對運動損傷的原因及恢復策略進行研究,以降低運動損傷帶來的不利影響,提升體育訓練綜合水平.
1.1.1 訓練負荷高
大量體育訓練研究表明,如果體育訓練的運動強度高、運動量大,就會導致訓練者出現(xiàn)肌肉損傷[1].訓練負荷過高,訓練者身體機能會受到影響,甚至會降低原有的身體素質,引起肌體疲勞,過度使用自身肌肉也增加了肌肉損傷的可能.
1.1.2 生理性變化
長期進行體育訓練能夠使訓練者肌肉體積變大,但同時也降低了肌肉周邊筋膜彈性;當肌肉運動時,血管面積急速擴張,使血液在肌肉中的流量加速,進一步增大了肌肉的體積,導致肌肉組織缺氧、細胞內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從而產生乳酸;體液順著毛細血管深入后造成肌肉水腫,肌肉的間隔壓力大幅增加,對血液在肌肉中的順暢循環(huán)產生制約;間隔內肌使骨膜受到牽引進而引發(fā)各種炎癥,使訓練者出現(xiàn)疼痛感.
1.2.1 違背解剖生理學原理
進行體育訓練時,如果違背解剖生理學原理,那么便有可能發(fā)生運動損傷.在體育訓練中人體肩周肌腱與其他組織的相互擠壓、摩擦,會使局部組織變得薄弱,一旦受到過多的外力作用,訓練者的運動損傷風險便會增加.
1.2.2 人體機能或心理狀態(tài)不佳
如果人體機能或心理狀態(tài)不佳,那么體育訓練時便容易發(fā)生運動損傷.當訓練者未集中精力、身體不協(xié)調、動作不準確、肌肉疲勞、受傷初愈、休息不夠、睡眠不足時,運動損傷出現(xiàn)的幾率便會大大增加.與此同時,運動損傷的發(fā)生還與訓練者的心理狀態(tài)相關聯(lián),若在情緒不高、心情低落的情況下進行體育訓練,就會增加運動損傷的幾率.除此之外,訓練者對體育訓練的猶豫心理及膽怯心理都可能導致運動損傷.
1.2.3 準備工作不到位
充分、有效的準備工作是確保體育訓練安全的前提和基礎.體育訓練準備工作能夠使訓練者的中樞神經(jīng)受到刺激而保持在興奮狀態(tài)中,讓身體系統(tǒng)的活動能力有效提高,幫助訓練者從正?;顒訝顟B(tài)轉變成緊張活動狀態(tài)[2].如果準備工作不到位,那么訓練者的身體器官、中樞神經(jīng)便難以協(xié)調統(tǒng)一,體育訓練時肌肉容易出現(xiàn)伸展不佳、彈性弱、力量小等情況,進而發(fā)生運動損傷.
發(fā)生運動損傷后,訓練者可利用中藥進行治療和養(yǎng)護.中藥具備療效顯著、價格經(jīng)濟、治標治本等特點,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中藥恢復法治療運動損傷分為內治藥劑法和外治藥劑法兩種.內治藥劑主要有丸藥、內丹等,外治藥劑主要有外敷藥、膏藥等.在具體治療過程中,需要根據(jù)運動損傷部位的具體狀況、損傷程度合理選取中藥制劑,并且做好止痛處理和消炎處理,加快訓練者運動損傷恢復速度,幫助其更快地回到正常狀態(tài).
運動恢復法主要是對訓練者進行康復訓練.當訓練者發(fā)生運動損傷時,利用康復訓練可以維持其正常的心腦血管功能,防止肌肉萎縮,避免關節(jié)出現(xiàn)不良變化[3].從恢復原理來看,運動恢復法是通過鍛煉和運動來改變肌原蛋白當前含量,使肌肉的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對血清睪酮作出優(yōu)化和調整,幫助運動損傷部位快速、有效地恢復.
一般來說,針對不同的運動損傷應采取不同的康復訓練強度.若訓練者出現(xiàn)急性肌肉拉傷,那么應對其進行小強度的康復訓練,幫助運動損傷部位逐漸恢復.如果康復訓練強度過大,肌肉將會產生適應性變化,肌肉的伸長量、極限長度等改變,即使恢復至健康狀態(tài),但是由于驟然增加肌肉剛度彈性,降低肌肉原有彈性,會導致二次運動損傷的風險更大.
不同的康復訓練方法也可以發(fā)揮不同的運動損傷恢復效果.采用牽張訓練能夠使訓練者拉傷的肌肉盡快恢復;采用跑臺訓練能夠控制內部收縮力,避免肌肉拉傷部位過于收縮而不利于身體恢復.需要注意的是,損傷初期應避免過量運動,原因是過量運動將會使運動損傷恢復效果大打折扣,應盡可能將大部分康復訓練內容安排到損傷后期進行,從而使訓練者的運動能力盡快恢復.
運動損傷物理恢復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安全性與實用性,是一種有效的、快速的損傷恢復方式.在各種物理恢復治療方法中,效果最顯著的方法是冷療法[4].作為使用頻率最多的運動損傷物理恢復法之一,冷療法能夠快速降低局部皮膚當前的溫度,收縮局部皮膚毛細血管,有效控制出血量,降低中樞神經(jīng)的敏感程度,從而起到緩解疼痛、止血和消炎等功效.使用冷療法后,應適當包扎運動損傷處,將受傷的肢體抬高,避免該受傷部位二次出血.現(xiàn)階段,冷療法、熱療法都是醫(yī)學領域的物理療法.一般情況下,應將冷療法用于運動損傷恢復,但是部分情況下適合采用熱療法,比如修復運動損傷部位的組織采用紅外線照射法,幫助訓練者從運動損傷中恢復過來.
體育訓練過程中,如發(fā)生運動損傷,訓練者可通過按摩法來治療和恢復,該方法對人體沒有副作用,能夠加快運動損傷組織的恢復速度[5].我國很早以前便有借助按摩法對疾病進行治療的先例.要想正確使用按摩恢復法,必須對身體生理結構有系統(tǒng)的了解,熟悉不同穴位.按摩恢復法對于治療軟組織損傷具有顯著的療效,損傷部位恢復速度較快.整體來看,該恢復方法具有可行性和便利性,適合各個群體學習和使用.按摩恢復法具有一定的方法要求和手法要求,只有按摩到位才能夠幫助損傷部分盡快恢復.
總而言之,研究運動損傷的恢復途徑具有重要的意義.相關人員應對當前體育訓練的概況有一個全面了解,找出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通過合理選擇中藥恢復、運動恢復、物理恢復、按摩恢復等方法治療運動損傷,使訓練者盡快恢復身體健康,將運動損傷帶來的不利影響大幅降低,提升體育訓練綜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