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明忠 魏春梅
(1.吉林省磐石市松山鎮(zhèn)政務服務中心農經服務站,吉林 磐石 132300;2.吉林省磐石市煙筒山鎮(zhèn)綜合服務中心,吉林 磐石 132300)
我國人民對于靈芝的認識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如我國三千多年的周朝《列子》當中便有靈芝相關內容記載,東漢末年《神農本草經》收錄的365種中藥當中,有上中下品之分,靈芝便位于120多種上品中藥當中,并位居人參之上。另外,還將靈芝菌分為紫芝、赤芝、青芝、黑芝、黃芝、白芝等幾類,并對不同種類靈芝分布及其藥用價值進行相應論述。
在我國的歷史發(fā)展進程當中,人們還常常將靈芝看作是長生不老的仙草與寓意吉祥安寧的瑞草,關于靈芝還有很多民間傳說,被人們代代傳頌,不同時代的醫(yī)者與藥師針對靈芝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
當前,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目前已經有160種成分在靈芝當中分離出來,其中包含25種成分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還有15種人體必需的成分組成。靈芝能夠有效增強人體免疫力,清除氧自由基,改善新陳代謝,還具有祛痰、平喘之功效,對心血管系統(tǒng)也非常有益,還能鎮(zhèn)靜、鎮(zhèn)痛,對人體內分泌具有較好的調節(jié)作用,抗逆、抗放射,增強人體免疫力,解毒保肝等。另外,對靈芝開展藥理學研究發(fā)現,雖然靈芝不針對人體某一器官發(fā)揮療效,但可以整體層面保證機體正?;?,無任何毒副作用。
我國在2000年版《中國藥典》當中,將靈芝作為法定中藥材。衛(wèi)生部在2001年,在保健食品真菌菌種名單當中,將靈芝歸為其中。
靈芝科包括184種,我國目前主要包括104種,主要在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分布,而且溫帶地區(qū)也有分布,就我國的分布情況來看,北方與南方相比相對較少,同時東南部分布較多,西北地區(qū)分布較少。近年來,隨著市場對靈芝需求量的快速增長,提高靈芝栽培技術水平更加凸顯出其重要性,基于此,下文結合實踐,對靈芝高品質栽培技術進行分析研究,希望能為有關人士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靈芝的菌絲為多細胞絲狀物,萌發(fā)的孢子促進一次菌絲也就是單核菌絲的形成,但非常的纖細,抗逆性不良,無節(jié)食,相互接觸的單核菌絲,彼此細胞配合之后促進雙核菌的形成,粗壯而且潔白,具有很強的生命力。在靈芝生產種植實際運用的生產種、原種和母種都是這些二次菌絲,即雙核菌絲。
靈芝的雙核菌絲形成子實體,一年生的子實體有柄,木栓質,并有半圓形的菌蓋,為2~30cm直徑大小與0.5~2.5cm的厚度,幼嫩階段顏色主要為淡黃色,成熟的子實體有的為紅褐色,有的為紅色。菌蓋表面皺紋呈輻射狀或者同心環(huán)帶,邊緣鈍,菌管為淡褐色,有著近似圓形的管口,每mm2分部4~5個,有著中實的菌柄,多為偏生,有3-21cm長,和菌蓋顏色相同。
靈芝生長過程當中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特別是物理因素、生物化學因素都會造成影響。下面主要對影響靈芝生長發(fā)育的理化因素進行分析,如營養(yǎng)、溫度、水分、空氣、光照、酸堿度等。
1.2.1 營養(yǎng)。靈芝屬于木腐生菌,凡是含有蛋白質、各種糖類和淀粉以及木質素和半纖維素、纖維素等有機物質,如農作物秸稈、棉籽皮、木屑以及麩皮、谷殼等,在合理的配置加工下,便可當作靈芝培育的基質,碳素、氮素、礦物質和維生素是靈芝生長過程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營養(yǎng)物質。
碳素養(yǎng)分:靈芝無法對氧化碳和純碳有效利用,而還原狀的有機碳能夠被靈芝所利用,還有纖維素、半纖維素以及木質素與糖類和淀粉等。谷殼、棉籽皮、木屑、秸稈是主要的栽培主料。
氮素養(yǎng)分:還原狀的有機氮能夠被靈芝所利用,同時還能利用尿素氨基酸以及蛋白質等。但是一些栽培主料當中存在的氮元素常常無法保證靈芝生長發(fā)育,因此可以將玉米粉、米糠、麩皮以及餅粉等添加其中,確保栽培主料當中有著充足的含氮量。
靈芝菌絲生長過程當中對于碳素、氮素利用吸收比例在20~22:1;形成子實體的階段為33:1。
礦質養(yǎng)分:自然界中有著非常豐富的礦質元素,靈芝在生長過程當中,主要需要28種礦質元素,需求量較大的元素主要為鉀、鎂、鈣、磷等元素。
維生素:靈芝生長過程當中還必須煙酸、肌醇、生物素以及維生素B1、B2等,靈芝可以自主合成很多很多維生素,然而對于維生素B1、B2合成能力相對較弱,這就需要將這兩種維生素合理的添加到培養(yǎng)料當中,保證靈芝生長需求,如米糠和麩皮等。
1.2.2 溫度。靈芝屬于高溫型的真菌,在5~36℃的范圍內靈芝菌絲都能生長,同時靈芝還屬于恒溫型真菌,菌絲與子實體在生長過程當中有著類似的溫度需求,最佳生長溫度在24~27℃,超過32℃會對菌絲生長帶來不良影響,而溫度下降至20℃也會對菌絲生長帶來不良影響。
1.2.3 水分和濕度。培養(yǎng)靈芝過程當中,為了確保菌絲健康生長,應當確保培養(yǎng)料達到65%左右的含水量,同時充分考慮培養(yǎng)料的松緊度,如果主料選擇木屑的應當達到60%左右的含水量,選用的主料為甘蔗渣應當達到70%的含水量。同時,空氣濕度也會對菌絲生長產生較大影響,所以空氣相對濕度應當控制在65%左右。而子實體生長階段應當達到85%左右的空氣相對濕度,當空氣濕度下降至60%以下,子實體此時便停止生長,而長時間在95%的相對濕度條件下,也會對靈芝生長帶來不利影響,不僅會增加病害,而且還會導致各種雜菌生長。
1.2.4 空氣。菌絲生長過程當中培養(yǎng)料應當達到1%~3%的二氧化碳含量,這對菌絲長時間保持由嫩狀態(tài)非常有利,避免細胞出現纖維化。同時二氧化碳在較高的濃度條件下,也會抑制菌絲的呼吸,對其生長帶來不良影響過高的二氧化碳濃度與過低的二氧化氮濃度都會導致菌絲出現快速老化。
生長發(fā)育過程當中的子實體極好氣,形成子實體的這段時間,保持0.1%~0.3%的二氧化碳濃度最為適宜,如果濃度超過0.3%,無法有效形成菌蕾。開片時的子實體應當保持在0.03%~0.1%的二氧化碳濃度,如果濃度大于0.1%時,會對子實體的開片帶來不良影響,導致蓋小、柄長。當濃度在0.3%以上時,常常出現鹿角狀的子實體。
1.2.5 光照。無光條件下靈芝的菌絲也能生長,而且伴隨光照強度的逐漸增強,菌絲體生長速度也會逐漸減慢。形成子實體階段及其生長發(fā)育階段和形成擔孢子階段都需要一定的光照,如發(fā)育子實體階段,達到1000~2000勒克斯光照強度最佳。
1.2.6 酸堿度。若酸性的條件更利于靈芝的生長,PH值在3.5~7.5之間,菌絲都可以生長,特別是PH值在5.5-6.5酸堿度最為適宜,小于4.5或者超過7.0,會對菌絲生長帶來不良影響,導致其生長稀疏、緩慢。靈芝生長階段會將一些酸性的物質釋放出來,降低基質當中的PH值,如果PH值下降至3.5 時,此時菌絲便停止生長。
培養(yǎng)料在滅菌之前應當確保PH值在7.0~7.5之間,并將酸堿緩沖劑合理的添加其中,以免后期階段培養(yǎng)料過酸,并將和適量的礦質元素加入其中。
結合靈芝生長環(huán)境需求以及當地自然條件,對栽培場所科學選擇,并保證栽培時間的合理性,這樣才能達到高產、優(yōu)質。
栽培靈芝過程當中可以運用溫室大棚進行栽培,也可在室內進行栽培,還可在林地或者使外陰棚進行栽培。
25~28℃的溫度條件利于靈芝子實體的生長,春季進行靈芝栽培過程當中,栽培場所應當達到22℃以上,便可開始排袋、開袋出芝。運用溫室栽培靈芝的排袋出芝時間安排在5月中上旬,林地栽培的,開袋埋土出芝時間可以選擇在6月中上旬,在排袋、開袋時間上向前推45天左右,便是菌袋制作的最佳時間,再向前推37天左右,便是生產種的制作時間,再向前推27天左右便是原種制作的時間,再向前推17天左右便是母種制作的時間。具體生產實踐過程當中,還應當結合靈芝種植生產量的多少以及發(fā)菌條件,將制作時間充分留足。
3.1.1 培養(yǎng)基配方
3.1.1.1 馬 鈴 薯 200g、 葡 萄 糖 20g、 瓊 脂 20g、 水1000ml。
3.1.1.2 馬鈴薯 200g、蔗糖 20g、KH 2 PO 4 2g,MgSO 4 0.5g、維生素 B120 毫克、瓊脂 20g、水 1000ml。
3.1.1.3 馬 鈴 薯 100g、 麩 皮 100 克、 蔗 糖 20g、KH2 PO41g、MgSO40.5g、瓊脂 20g、水 1000ml。
3.1.2 培養(yǎng)基配制和分裝試管應注意的問題
3.1.2.1 馬鈴薯要去皮、挖除芽,麩皮要新鮮,各種成分稱量要準確,配制過程中葡萄糖要最后加入,配好后要定容自然 PH。
3.1.2.2 分裝試管時,培養(yǎng)基不能沾在試管口及管口附近。
3.1.3 滅菌和擺放斜面。高壓蒸汽滅菌121℃(0.107MPa)30分鐘。注意放干冷空氣要徹底。出鍋擺斜面冷卻。
3.1.4 無菌接種、恒溫培養(yǎng)。按常規(guī)無菌操作接種。于25~28℃遮光、培菌。注意待菌絲接近長滿斜面時,停止培菌,保留較嫩的母種斜面,在轉接時菌絲體易切割。
3.2.1 培養(yǎng)基配方
3.2.1.1 根據80%和17%配置棉籽皮與麩皮,并根據1%的比例配制石膏、石灰以及糖。
3.2.1.2 根據77%和15%的比例配置木屑以及麩皮,并聯合應用補的玉米面,和1%的石灰、糖和石膏等。
3.2.1.3 按照40%比例配置棉籽皮與木屑,并根據12%加入麩皮,根據5%加入玉米面,并根據1%加入石灰、石膏和糖。培養(yǎng)料應當達到63%左右的含水量,滅菌之前PH當達到7.0~7.5。
3.2.2 及時快速的裝袋裝瓶,避免培養(yǎng)料變酸。
3.2.3 滅菌。滅菌過程當中,通過蒸汽進行滅菌,溫度應當達到127℃(0.14~0.15MPa),滅菌時間為2.5小時。將冷空氣放干,常溫條件下進行滅菌,時間為12小時,并悶12小時。一開始供汽時要快要猛,持續(xù)穩(wěn)定供汽,結合料袋的大小及其數量,還有排袋方式科學控制滅菌時間。
3.2.4 出鍋后的料袋冷卻到28℃以后,嚴格根據無菌操作進行接種,1支母種可以進行5~6瓶原種接種,1瓶原種能夠進行30袋生產種接種。
3.2.5 根據27℃分度條件進行培菌,并控制在65%的相對濕度,合理通風換氣,并將遮光工作充分做好,確保袋的透氣性,避免鼠害蟲害帶來的危害,原種為25天的菌齡,生產種為30天菌齡。
首先對菌室空間嚴格的開展消毒工作,同時進行殺蟲,之后開展菌袋發(fā)菌工作,培養(yǎng)室應當達到24~26℃的空間溫度,空氣應當達到65%左右的相對濕度,并進行遮光處理,生日之后通小風。當10日之后當袋的兩頭料面被菌絲封住之后,對空間進行全面消毒,之后開展翻袋并扎眼,完成扎眼后在進行排袋,同時將散熱工作充分做好,室內溫度應當控制在23℃左右,并伴隨菌絲量的不斷增長,要十分合理控制,增加通風量,確保菌絲在25~28℃的溫度條件下生長,確??諝庑迈r,必要時可以開展二次扎眼工作,也可將菌袋兩頭的扎口解開,菌袋在30日左右菌絲便可長滿。
在溫室出芝管理過程當中,把溫室清理干凈,全面開展空間消毒,并將殺蟲工作充分落到實處,根據1m寬度,進行一行磚排放,南北方向設置其走向。
菌袋菌絲發(fā)滿之后,在磚上橫排,每行設置六七層高,之后將袋口繩解開,并將袋口拉松,確保留有1cm左右的孔口,保持27℃的溫度條件,85%左右的相對濕度,并確保1000~2000lux光照強度,空氣新鮮。
形成的白色菌蕾長出袋口,不斷展開,逐步形成菌蓋呈現半圓形狀,逐漸長大。菌蓋邊緣部位呈現白色改變,之后成熟的部分不斷變?yōu)樽睾稚^賞價值很高。
林地出芝管理,要將具有較好郁閉度的沙壤林地作畦,并進行靈芝菌袋脫袋,在畦中立排菌柱,覆蓋2~3cm厚的土,將水澆足,打拱、罩膜。并將通風口留在膜底邊與兩頭,定期地進行噴水,確保合適的濕潤度。形成芝蕾之后并長出土層逐漸地開始生長,并長出菌蓋,呈圓形狀。
在靈芝生長過程當中,當邊緣部位白色的生長圈消失之后,呈現棕褐色的芝蓋,并大量釋放孢子,芝體成熟之后不再長大,應當再進行十天培養(yǎng),保證芝體堅硬,并對包子粉進行采收。采收過程當中,用剪刀剪下靈芝柄的基部,并晾干,完成產生后空間繼續(xù)保濕,三日之后,減下芝柄的部位會有白色愈合組織長滿,并不斷長大,最終形成小于第一潮芝的子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