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葉
眾所周知,編程是一項復雜的事情,但圖形化編程誕生后,小學生也能輕松編程。傳統(tǒng)教學課型簡單,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少,教師可將圖形化編程作品與教學結合,制作教學所需的動畫或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從教學實踐出發(fā),闡述圖形化編程的特點及其在小學教學中的作用。
一、圖形化編程的特點
興趣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促使學生追求知識,探索科學的奧妙。圖形化編程相對于傳統(tǒng)的純字符界面的代碼編程平臺,更適合小學生學習。圖形化編程的突出特點,是將一條條字符命令變成圖形 ,使用者通過拖拽、搭建圖形命令即可制作小故事、小游戲或小應用。當前的圖形化編程軟件支持越來越多的硬件設施,只要將開源硬件類設施連接所編程序,就可以實現(xiàn)交互功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二、圖形化編程在“學”中的作用
“編程思維”即“解決問題—找出方法”的思維過程。通過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每個小問題被單獨檢視、思考,搜索解決方案。理清解決思路后,設計步驟,執(zhí)行程序,解決問題。
目前,圖形化編程類軟件越來越多,而且這些程序的設計均包含數(shù)學、語文、科學、英語等多學科知識。圖形化編程所要涉及的知識量相當龐大,學生無法完全掌握如此多內容,只有親身實踐,持續(xù)積累知識并加深對其的理解,進而不斷創(chuàng)新,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從中收獲樂趣。而且圖形化編程軟件大多有對應的硬件支持,特別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對培養(yǎng)其思考模式、綜合素養(yǎng)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
三、圖形化編程在“教”中的作用
近年來,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大多數(shù)學校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巨大力量,大力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如今的信息技術課程已成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程,并在基礎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圖形化編程作為信息技術中的一部分,不僅可以作為教學內容而存在,還可以憑借其強大功能協(xié)助教學,根據(jù)各學科的特點需要,制作相關動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總之,圖形化編程是一門新興的課程內容,內容豐富,功能多樣,不但容易上手操作,而且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學到更多的學科知識。同時,這也要求信息技術教師要掌握多學科知識,不斷思考、探索、研究和總結,持續(xù)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注意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