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瑤 付丹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膽囊炎患者接受循證護理對疼痛程度及生存質量的影響。方法:從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治療的慢性膽囊炎患者中隨機選擇80例作為研究對象,平均分組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0例采用一般護理,觀察組40例采用循證護理。對比兩組慢性膽囊炎患者護理后的疼痛程度和生存質量。結果:護理后,觀察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觀察組生存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慢性膽囊炎患者接受循證護理,能夠在緩解疼痛的同時提升患者生存質量,強化臨床護理質量。
關鍵詞:慢性膽囊炎;循證護理;痛苦度;生存質量
循證護理模式是在科學依據的基礎上結合臨床經驗,為患者實施全面、優(yōu)質的護理干預,減少慢性膽囊炎復發(fā)率的同時,幫助患者盡快康復,減輕痛苦,提高生存質量[1]。本研究將循證護理應用于慢性膽囊炎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分析其對痛苦度及生存質量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治療的慢性膽囊炎患者中隨機選擇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就診時間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按照平均分組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23~60歲,平均年齡(46.3±3.8)歲。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5~65歲,平均年齡(50.3±3.7)歲。兩組慢性膽囊炎患者一般資料納入軟件SPSS20.0系統(tǒng)發(fā)現(xiàn),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40例慢性膽囊炎患者接受一般護理。觀察組40例患者接受循證護理。(1)組建循證護理小組,制定護理計劃:由護士長帶領護理人員組成循證護理小組,以“痛苦感受”“臨床癥狀”“生存質量”“慢性膽囊炎”作為關鍵字,查閱相關資料,選取需要的資料進行整合,結合患者病情狀況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法。本研究循證問題包括:導致切口疼痛的主要原因、影響患者康復的因素,并進行深入分析。(2)疼痛護理:術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現(xiàn)不同程度疼痛。若患者痛感較輕,可以通過看電視、聽音樂、聊天等方式轉移注意力;若患者痛感較重,則在醫(yī)生的指導下使用適量止痛藥。(3)心理護理:在治療期間為慢性膽囊炎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適時鼓勵和安慰。手術后密切監(jiān)測患者體征變化,引導患者進行呼吸運動。
1.3 觀察指標
利用VAS量表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總分10分,分數(shù)越低,痛苦越輕;利用SF-36量表對患者生存質量評估,總分10分,分數(shù)越高,生存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shù)據均納入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對比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s)表示,行t檢驗。當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后,觀察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痛苦評分,觀察組生存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生存質量評分(P<0.05)。見表1。
3討論
慢性膽囊炎具有病情遷延難愈、復發(fā)率高等特點,對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極大的影響。循證護理是在科學理念的基礎上開展護理服務,更具有科學性、合理性的優(yōu)點。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與一般護理相比,循證護理更加重視患者的心理疏導、并發(fā)癥預防和疼痛護理,根據不同循證問題,制定出個體化的護理方案,最大程度上滿足慢性膽囊炎患者的各項需求,有效減輕患者疼痛,提升生存質量。循證護理不僅有助于患者康復,也在很大程度上督促了護理人員時刻提升自身專業(yè)能力,糾正工作態(tài)度,提高責任心。
綜上所述,慢性膽囊炎患者接受循證護理后,能夠在緩解疼痛的同時,促進患者生存質量提升,強化臨床護理質量,值得積極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燕,朱紅江.循證護理用于慢性膽囊炎護理中對患者痛苦度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心理月刊,2020,15(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