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肖銅
一、教學任務分析
(一)課程標準依據(jù)
本課對應的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版2020年修訂)》模塊4“哲學與文化”的內容要求:“1.4描述世界是普遍聯(lián)系、永恒運動的,領會全面地、發(fā)展地看問題的意義,學會運用矛盾分析法觀察和處理問題?!闭n程教學標準中的教學提示:可結合走進新時代的中國所發(fā)生的歷史性變革,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討論這一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當前的工作提出了什么新要求。
(二)教材內容分析
從知識結構來說,本綜合探究是對第一、二、三課所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學習本綜合探究可以使學生對唯物辯證法的知識了解得更系統(tǒng)、更全面;從教育功能來說,本綜合探究引導學生在明確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根本觀點及其分歧的基礎上,認識到唯物辯證法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而自覺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堅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學會用聯(lián)系、發(fā)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反對用孤立、靜止、片面的觀點看問題。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了第一單元的內容之后,明確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掌握了辯證唯物主義的唯物論和辯證法的觀點;具備了從實際出發(fā),運用“兩點論”“重點論”原理分析具體問題的能力;能夠描述世界是普遍聯(lián)系、永恒運動的,領會全面地、發(fā)展地看問題的意義,運用矛盾分析法觀察和處理問題。
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一)教學目標
通過課前實踐活動和課堂小組合作探究,明確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增強辯證思維能力,正確運用辯證法思想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領會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正確價值取向和道德定力,自覺投身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
(二)教學重難點
1.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之間的根本對立;
2.唯物辯證法對現(xiàn)實生活的指導意義。
(三)課前準備
1.將學生分為兩個學習小組,分別代表政府、企業(yè),模擬醫(yī)保談判過程。
2.搜集各方面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所做努力的實例。
3.完成任務單上相關材料的學習。
三、教學過程
(一)總議題:堅持唯物辯證法 反對形而上學
導入新課:醫(yī)保談判的原因。
(二)議題一:唯物辯證 ?醫(yī)保談判止紛爭
1.播放學生模擬醫(yī)保談判視頻
(設計意圖:以模擬醫(yī)保談判活動為載體,以課本知識為背景,幫助學生感受與體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現(xiàn)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將學科內容與社會活動相結合,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于社會生活和學生活動的主題之中,激發(fā)學生課堂積極性。)
2.談判過程雙方代表是如何考慮的?
醫(yī)保代表:闡述進入醫(yī)保目錄的步驟,醫(yī)保談判組的準備及目前遇到的困難;
企業(yè)代表:“以價換量”進入醫(yī)?!俺壥袌觥?凸顯臨床價值,企業(yè)最大的難點是在“價”與“量”中找到一個關乎成本的平衡點,同時也要在社會責任上拿出最大的誠意,最大程度地讓出利潤。
老百姓:看病難,吃藥貴。(結合電影《我不是藥神》片段)
3.請用唯物辯證法對上述三方觀點進行評析
國家:“每一個小群體都不該被放棄”(整體和部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
企業(yè):(質變和量變)(聯(lián)系的觀點)(矛盾的觀點)
老百姓:(聯(lián)系的觀點)(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開放的辨析式學習探究中,理性地面對不同觀點,在矛盾沖突中深化理解、提高認識,自覺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
4.如何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協(xié)調政府、企業(yè)、老百姓三者之間的關系?
國家:出臺多項政策,提高審評效率;加大政策支持;
企業(yè):增強創(chuàng)新研發(fā)實力,減少企業(yè)成本;
(設計意圖:通過對案例的討論,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學生與理論之間的距離,使哲學原理成為學生“可知可感”的內容,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論,培養(yǎng)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議題二:對立統(tǒng)一 ?美好生活齊努力
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
1.社會矛盾的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
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作出新的理論概括,根本出發(fā)點是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好在發(fā)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在發(fā)展中補齊民生短板,者力解決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這毫無疑問將使人民群眾普遍受益,從各個方面得到好處。
2.我們?yōu)闈M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已經做了哪些努力? (結合實例論證觀點)
(1)黨的領導(五位一體)--聯(lián)系的觀點
(2)政府的職能
(3)個人奮斗
我們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chuàng)性的。但是也要清醒看到,我們還存在許多不足,也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zhàn)。具體包括發(fā)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chuàng)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任重道遠;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城鄉(xiāng)區(qū)域發(fā)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社會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等。
3.上述成就與不足體現(xiàn)了什么哲學原理?
矛盾的主次方面與事物發(fā)展的方向是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懈奮斗!
(設計意圖:將學科內容與社會生活相結合,引發(fā)學生的深度思考,鍛煉學生總結概括的能力,通過自己的探究,堅定理想信念,擁護黨的領導,增強政治認同感,喚起青年學生建設祖國的使命擔當。)
四、課后作業(yè)
順境和逆境是每個人在前進道路上遇到的兩種境遇,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逆境和順境。以此為話題,寫一篇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