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進一步強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展素質教育”。如何實現(xiàn)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如何發(fā)展學生素養(yǎng)?如何實現(xiàn)全課程、全過程、全員育人?象賢中學以馮金洪校長為核心的學校領導,經過多次分析研討,形成以下統(tǒng)一認識。一是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要實現(xiàn)全員、全課程、全方位育人,實現(xiàn)“立德樹人,素養(yǎng)落地”的任務,必須從課堂入手;二是德育不僅僅是思政課、班會課老師的事,而應是全體老師的責任,要有大思政意識,從課程思政入手;三是素養(yǎng)的核心是思維,發(fā)展素養(yǎng)要加強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四是課程思政不能僅停留在學科滲透或是要求學科中有思政意識,那不夠入腦入心,且有生搬硬套強拉硬扯之嫌。要讓課程思政與學科思維有機融合,在學科思維的培養(yǎng)過程中,自然融入課程思政,才能保證自然、真實、有效。
一、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象賢中學在思維型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引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及方法論為指導原則,以中國高考評價體系為實踐指南,構建了課程思政與學科思維融合發(fā)展的課堂教學方式(簡稱“兩思”課堂),推動學校育人質量的穩(wěn)步提升,同時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促進學校發(fā)展。學校自從2019年開始,有序重點開展了相應研究及工作。
(1)課程思政概念的拓展。課程思政不僅是思想品德教育,更多的表現(xiàn)為一種課程觀。課程思政致力于發(fā)揮全部課程的育人功能,發(fā)揮全體教師在課程教學中的育人責任,挖掘全部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同向同行,形成“堅持立德樹人,著力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育人目標。這個目標可以認為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校教育中的具體目標體現(xiàn),即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因此,課程思政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觀點來看,可以認為就是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這也正好與高考評價體系的核心價值指標體系不謀而和。
(2)課程思政與學科思維融合。課程思政從哲學的觀點來看,就是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這也正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價值所在。學科思維,可以認為是基于學科來表達對世界觀的認知,是對世界基本規(guī)律和邏輯的認識,這些認識對學科教育有著普遍的指導意義。同時,隨著學科思維品質的提升,也會進一步促進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形成,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據此,哲學和教育的關系可以理解為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作為理論的哲學來源于實踐,包括教育實踐活動,但哲學一旦形成后又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在教育實踐活動中,若能從哲學的角度來思考,會對我們的教育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課程思政與學科思維會是一個很好的融合方式。
(3)緊扣課堂關鍵要素,全學科推進課程思政、學科思維融合發(fā)展。抓住課堂核心要素(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評價)深入研究,形成兩思課堂的主要特征、結構。如對于教學目標,凸顯課程思政與學科思維融合發(fā)展,形成課堂價值觀;對于教學內容,強調育人價值分析,單元整體分析以及思政素材分析,形成課堂知識的情境觀、網絡觀及辯證觀;對于教學策略,以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驅動、任務探究、交流反思、應用遷移等多種方式,促進深刻理解型、問題探究型、交流反思型等課堂教學觀的理解;以課堂評價量表、教學管理要求的變化、學生思政及思維的增值評價等多種評價形式來引領教師,逐步認識”教師是學生學習的高層引領者;師生探究是學科本質的合作開發(fā)者;師生是課堂發(fā)展的共同設計者”等課堂師生觀的形成。
二、“兩思”課堂研究取得的成果
“兩思”課堂在思維型課堂教學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引入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觀及方法論為指導原則,融課程思政與學科思維(課程思政、學科思維簡稱“兩思”)培養(yǎng)為一體,是引領學科教學走向學科教育,有序推進立德樹人的價值引領與必備知識、關鍵能力、核心素養(yǎng)的融合,形成了全員、全課程、全方位協(xié)同育人的大思政立體育人體系的課堂教學方式。
“兩思”課堂以“思維型課堂”理論為教學指引、以高考評價體系及課程標準為實踐指南,緊扣目標、內容、策略、評價等課堂核心要素,借助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驅動、任務探究、交流反思、應用遷移等操作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獨立判斷,形成較強的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并在反思的基礎上形成內心的信念,明確生活目標和人生方向,從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兩思”課堂是實現(xiàn)課程思政與學科思維融合發(fā)展的課堂教學策略;是關于核心價值、思維方式、行為模式相互轉化提升的課堂教學理念;是凸顯全員、全課程、全方位的學校育人方式。
兩思課堂研究至今已經有2年多的時間,取得了一些成果,具體如下:
(1)“兩思”課堂內容結構圖(見表1)
(2)“兩思”課堂教學結構圖(見表2)
(3)“兩思”課堂教學評價量表(見表3)
4.效果與反思
象賢中學“兩思課堂”融課程思政及學科思維為一體,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問題驅動、任務探究、交流反思、應用遷移等策略,同心同行,有序推進立德樹人的價值引領與必備知識、關鍵能力、核心素養(yǎng)的融合,形成了全員、全課程、全方位協(xié)同育人的大思政理念——立于德,行于思。
“兩思”課堂在研究及實踐過程中,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學校的育人氛圍的有很大程度的促進,全學科課程大思政理念的引導下,同學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逐漸統(tǒng)一,已基本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
(1)引領教師認識學科育人價值。理解學科本質、學科精神,發(fā)展學科思維,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引領學科育人。
(2)引領教師重新認識課程目標、課堂目標。重新定位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思考教學策略,避免過度關注分數的功利化取向;認識到去認知過程、去情境化實質上就是去掉了學生思維成長和思想方法形成的過程及經歷。
(3)落實全課程、全員、全方位育人。所有課程都具有立德樹人的價值觀教育意蘊,不同類型課程有不同的價值蘊含、思維方法、學科規(guī)律。協(xié)同推進,提升育人成效。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學會重點課題“‘兩思’課堂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TLX1202020008】
責任編輯 ? ?徐國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