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雯婷
摘? 要:合唱是音樂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它有助于陶冶人的情操,減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從而展現出強大的音樂文化魅力。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有效落實,對學生團隊合唱能力和音樂審美能力的提高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良好的班級合唱往往能夠加強班級整體的凝聚力和創(chuàng)新力,在體現素質教育以生為本理念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情操,促進他們合唱能力的增強。因此,小學音樂教師需要正視音樂教學現狀及合唱教學開展的意義,靈活運用多樣教學策略來激發(fā)音樂課堂活力,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審美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30-0155-02
【Abstract】Chorus is an important form of music culture. It helps to cultivate people's sentiment and reduce the sense of distance between people,so as to show a strong charm of music culture.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choru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music classroom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team chorus ability and music aesthetic ability. Good class chorus can often strengthen the overall cohes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class,reflect the student-oriented concept of quality education,cultivate students' artistic sentiment and promote the enhancement of their chorus ability. Therefore,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ers need to face up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sic teaching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horus teaching,flexibly use various teaching strategies to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music classroom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music literacy and aesthetic literac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usic;Class chorus;Teaching strategy
在小學音樂教材中所收錄的各類型音樂作品都包含著豐富的人文教育價值,無論是作品本身所富有的情感和表達的思想,亦或是部分作品背后所蘊藏的背景文化,這些都值得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細細揣摩。而隨著合唱教學的價值充分凸顯,小學音樂教師愈發(fā)認識到合唱活動對學生音樂素養(yǎng)提升所起到的積極影響,當學生能夠在班級合唱中處理好與同學之間的關系,逐步追求多聲音的協和美感時,他們足以在自己音樂思想的啟蒙階段實現最大程度的進步。為此,小學音樂教師需要結合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新課改的新要求,有創(chuàng)造性的利用音樂教材來帶領學生共同踏入合唱天地,讓他們真正感受到合唱的魅力之處,從而熱愛上音樂這門課程,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合唱學習中。
1. 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開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合唱基礎較弱
在小學音樂合唱中,絕大部分都是以班級為主體,要求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但實際上,由于小學生尚未積累到豐富的合唱經驗,這讓他們在嘗試進行相互配合的過程中出現了較為明顯的差異性。如音色不同、聲部不同和音量不同等,這些都是小學生現有能力所無法進行優(yōu)化和調整的。這樣一來,學生極為容易在合唱中產生心理上的壓力。
(2)教師合唱意識不強
在新課程改革提出教學創(chuàng)新要求的背景下,音樂合唱教學的開展也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但就目前來看,許多小學音樂教師都缺乏豐富的合唱教學經驗,也缺乏明確的合唱教學意識,只是在音樂課堂中一昧沿用著傳統(tǒng)合唱教學方法。同時,即便是部分小學音樂教師組織開展了合唱教學活動,但是他們不能很好地運用學校所配備的教學設備,也沒有依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來科學選擇合唱歌曲,這一問題的出現在無形中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也成為了制約音樂教學發(fā)展的“絆腳石”。
(3)師生課堂互動不強
高質量的合唱教學活動不僅需要生生之間的默契配合,而且離不開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但就教學觀察結果來看,目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師生鮮少進行交流互動。部分教師缺乏互動的意識,而學生也喪失了討論的主動性。這不僅讓師生關系顯得愈發(fā)疏遠,教師不能及時的幫助學生解決合唱學習中的問題,也無法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合唱教學的本質目的,降低了教學效率。
2.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提高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1)創(chuàng)設鑒賞情境,使學生善于傾聽
伏爾泰曾說過“耳朵是通向心靈的道路”,對于學習音樂的人而言,只有擁有一對會傾聽的耳朵和發(fā)現美的眼睛,才能從心底感悟到音樂的魅力和美好,從而真正愛上音樂這門藝術。而在小學音樂課程中,樂曲鑒賞作為教學內容的最基礎部分,直接影響著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養(yǎng)成,也是學生實現合唱能力發(fā)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在開展合唱教學時,小學音樂教師應當把善于傾聽作為一切活動開展的前提條件,利用多媒體設備豐富的視聽元素來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把音樂作品的魅力充分表現出來,讓學生在欣賞音樂時感知其中所蘊含的獨特美感,從而實現音樂表現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
例如,在教學《嗯嗨呀》一課時,這首朝鮮族民歌的歌曲旋律優(yōu)美,自然流暢,富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當學生在聆聽這首民族歌曲時,往往能夠透過其中的節(jié)奏感受到勞動人民勤勞樂觀的性格。因此,筆者會根據這首歌曲來創(chuàng)設鑒賞情境,一邊播放這首民族歌曲,一邊在多媒體設備上播放朝鮮民族跳長鼓舞的視頻片段,鼓勵學生討論:這是什么民族的舞蹈?你們是怎么看出來的?再引出朝鮮族被稱為“白衣民族”的緣由,讓學生透過視頻感受到歌曲中的情緒和意境。此外,筆者還會利用多媒體設備引入朝鮮民歌《道拉基》《阿里郎》等歌曲,結合畫面來引導學生進行聆聽,使他們可以更為深刻的體驗到朝鮮民歌“安旦長短”的韻律,透過畫面認識到歌曲中所表現的愉快熱鬧的勞動場面。同時,筆者還會引導學生關注歌曲高亢且富有感染力的聲音,讓學生明白勞動歌曲鮮明的演唱特點,再設計問題來與學生展互動:“如果用合唱的演唱形式來表現其中愉快勞動的情緒,我們應該如何進行演唱呢?”此時,學生與教師展開了密切的交流,有的說配以舞蹈動作,也有的說要唱的整齊有力。在這個音樂鑒賞情境中,學生能夠在聆聽歌曲旋律和情緒的過程中體驗到朝鮮民歌的魅力,這不僅讓他們學習到了朝鮮族音樂的獨特風格,也營造出了輕松愉悅的合唱氛圍。
(2)關注技巧指導,使學生把握方法
俄羅斯有句這樣的諺語“巧干能捕雄獅,蠻干難捉蟋蟀”,這句話所蘊含的道理是做事情需要講究方法和技巧。同樣的,在音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良好的方法技巧是教師所能給予學生打開音樂大門的金鑰匙,只有讓他們從根本上把握基本的音樂表現方法,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提升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缺乏豐富的合唱學習經驗,這就意味著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合唱教學時需要把技巧指導作為重點,著眼于加強對學生合唱基本技能的訓練,促進他們合唱能力的提高。
在開展合唱教學時,小學音樂教師能夠發(fā)現學生經常會表現出聲音不飽滿、吐字不清晰、聲音線條混亂和和聲渾濁等問題,這些都會導致合唱活動在整體方面表現的不夠協調統(tǒng)一。那么,筆者在進行合唱技巧指導時,會從強化基本技能訓練入手。
(3)組織小組活動,使學生激發(fā)熱情
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多數都是以班級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訓練指導,而每個學生作為這個整體的一部分,都肩負著自己的責任。但是,由于班級內的學生人數較多,若是一味的要求他們進行全班的合唱訓練,往往較難達到預期的效果。那么,小學音樂教師應當正確意識到劃分合唱小組的重要性,將學生科學合理的劃分在適合他們能力發(fā)展的小組中,在組織開展小組合唱比賽,激發(fā)起他們的競爭意識。
在組織小組活動之前,筆者會重視做好對學生科學合理的分組工作,依據“同組異質”和“異組同質”的重要原則來將不同的學生合理劃分在適合他們能力發(fā)展的小組中。在分組的同時,筆者會對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觀察,分析出他們之間存在的差異。如有的學生音樂基礎較為良好,筆者會將一些對合唱活動缺乏熱情的同學與他分為一組。而有的學生演唱能力較弱,筆者便會把他們與合唱能力突出的學生分在一起。隨后,筆者會組織開展合作訓練活動,給每個小組分配同類型的訓練歌曲,如A小組的是《中國,中國,鮮紅的太陽永不落》,B小組的是《大中國》,C小組的是《團結就是力量》,鼓勵他們在小組內共同合作開展訓練。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會根據每個小組間的差異來做好相應的指導工作,幫助他們準確找出合唱過程中的不足,及時地加以改進。在每個小組完成相應的合作訓練后,筆者會組織開展小組合作比賽,選出表現最好的小組,明確指出他們的優(yōu)勢,鼓勵學生加以學習。這樣一來,學生們都能對合作比賽保持高昂的熱情,進而實現合唱能力的提高。
(4)重視因材施教,使學生發(fā)揮優(yōu)勢
由于小學生之間存在音樂基礎、合唱經驗和演唱能力等方面的差異,他們在合唱活動中必然會表現出不一樣的情況。這就要求小學音樂教師充分考慮這些問題,積極落實素質教育因材施教的要求,先分析每個學生的音樂特點,再有意識的做好對合唱歌曲的選擇工作,以此來適應他們個體的優(yōu)勢,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合唱中挖掘到自身閃光點,逐步提升合唱自信。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合唱曲目《紅蜻蜓》時,為了讓學生對歌曲形成更為深刻的情感認知,筆者會引導學生聆聽歌曲,初步感受歌曲內容和演唱形式,把握其運用合唱來表現出的優(yōu)美深情的情緒。隨后,筆者會進行一個簡單的小游戲,目的是考查每個學生對音樂聲部和拍子的把握:再次聆聽歌曲,聽到高聲部時舉起右手,聽到低聲部時舉起左手,兩個聲部時舉起雙手。此時,有的學生能夠準確判斷高低聲部,也有的學生混淆不清。那么,筆者會及時記錄好每個學生的表現情況,再引導他們進行低聲部和高聲部的練習活動,根據他們的音色、節(jié)奏和音調來分析出他們在合唱中的優(yōu)勢和特點。這樣,筆者便可以因材施教的給他們分配需要演唱的歌曲片段,如音準和音色較好的學生負責低聲部,而氣息較足的學生可以唱高聲部。在這樣一種因人制宜的均衡搭配下,學生既能準確把握自身特點,逐步發(fā)揮出自身優(yōu)勢,也能促進合唱活動效果的提升。
3. 結語
總之,有效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在極大程度上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使他們在互幫互助的過程中感知更多的藝術美感,實現藝術素養(yǎng)的提升。小學音樂教師應當結合新課改的具體要求來靈活調整合唱教學形式和內容,積極做好學生合唱活動的指導工作,通過增強合唱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和實踐性,逐步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促進他們良好音樂素養(yǎng)的形成。
參考文獻
[1]鄭建清.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策略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04).
[2]董菲菲.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實踐研究[J].新教育時代·學生版,2020(11).
[3]石莉麗.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教學實踐探討[J].當代家庭教育,2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