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君
摘要:“問題鏈”教學是一種有智慧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它有助于教學知識的有序化、系統(tǒng)化,是教師引導學生將零散的知識點逐步構建形成相互關聯(lián)的知識系統(tǒng)的有效途徑。而“問題鏈”教學中,問題的設計是關鍵,有效問題的設計要符合有亮度、有角度、有適度、有梯度、有廣度的基本原則,這樣設計出來的有效問題才能靈活有趣、指向明確、難易適當、邏輯嚴密、拓展思維,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推動學生的持續(xù)學習,從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促使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自然落地。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問題鏈”教學;有效問題設計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7-332
比利時著名教育學家羅日葉說過 ; “問題就是一個障礙、一個有待完成的任務、一些有待聯(lián)結的信息。 ”而所謂“問題鏈”即是以“歷史問題”為主要教學線索,立足于課本內容,深入探索其內在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以及思維邏輯關系,從而把這些知識點梳理、整合、提煉、升華、設計成“鏈式結構”,形成一組或幾組帶有緊密邏輯性的“問題鏈” ,“問題鏈式教學模式”也就是教師為實現(xiàn)一定的教學目標,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產(chǎn)生的困惑,將教材知識轉換成為層次鮮明、具有系統(tǒng)性的一連串的課堂提問,在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的師生互動中把疑問和目標像鎖鏈一樣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那么在“問題鏈教學模式”中如何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學情和學習進度,設置有效問題就成為指導歷史學習、達成歷史教學任務和目標的關鍵了。
那么如何設計出主次鮮明、層層遞進、難易適中同時又符合學生探究心理的有效“問題鏈”,即既能夠迅速引發(fā)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本文進行了一些探索,希望能為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改革做一些嘗試。
我認為“問題鏈”教學中有效問題的設計應遵循以下五個原則:
一是要有“亮度”,即“問題鏈”中有效問題的設計要靈活有趣。如果“問題鏈”教學中教師照本宣科提出教材中的已有問題,學生依據(jù)教材回答,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漸漸失去學習的熱情,教學的有效性就會大打折扣。在導入環(huán)節(jié)的問題設計中可以廣泛的利用影視視頻、圖片、音樂、時事新聞報道、動漫、歷史紀錄片等作為載體,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設置學生感興趣且喜聞樂見的問題,使學生眼前一“亮”,迅速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愿望,這樣就會形成有趣、活潑、生動的課堂氛圍,迅速的融入課堂中來。
二是要有“角度”,即“問題鏈”中有效問題的設計要指向明確。有效問題的設置要有針對性,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有效問題時,找準問題的切入點,要在知識點的關鍵處提問,圍繞“核心問題”,衍生一系列相關問題,構成一個指向明確、思路清晰、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問題鏈” ,這種“問題鏈”能夠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思路,打通學生的學習思路,大到舉綱提要統(tǒng)率全篇,小到也能解決某個問題。有效問題的設計要清晰、簡明、扼要,能將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思維的發(fā)展上,從而激發(fā)出學生的主體意識,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學習活動。
三是要有 “適度”,即“問題鏈”中有效問題的設計要難易適當。在把握角度的基礎上,有效問題的設置,既要著眼于教學目標和學科素養(yǎng),也要立足于學情分析,充分認識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結構和認知水平。難易度適當?shù)膯栴}會讓學生的思維處在一個較活躍的狀態(tài),需要思維作出 “質的跳躍” ,通過“問題鏈”中有效問題的設置為學生搭建一個合適的臺階,讓學生的思維經(jīng)歷思考、發(fā)現(xiàn)的過程,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這樣不僅能極大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鼓足學生的學習動力,也能使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探索和發(fā)現(xiàn)。在有效問題的設置上,層層設問,難易適中,水到渠成的讓學生得出結論,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chǎn)生一種學有所用、學有所得的成就感,從而成為問題解決的主體。
四是要有“梯度”,即“問題鏈”中有效問題的設計要邏輯嚴密。
問題鏈中的問題應該環(huán)環(huán)相扣 ,以“鏈”為思路和線索,學生可以摸著“鏈”達到學習目標,只有這樣才能顯出“鏈”的特性。在“問題鏈”的有效問題設計上,盡可能選擇那些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點,并按課程的邏輯順序排列,依照學生的認知程序和生活經(jīng)驗循序漸進,形成“問題鏈”,問題之間的關聯(lián)度要邏輯緊密,又要有一定的梯度,大問題小切口,從深度解讀文本再到整體提升,再到提煉主題,最后拓展延伸,整體演進形成開放互動的教學過程。使學生的思維由表及里、層層深入,以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效問題的設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自然的從世界過渡到中國,對于一些有深度的問題,給予一定的提示,使學生在逐步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chǎn)生濃厚的探究欲望,從而推動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探究。
五是要有“廣度”,即“問題鏈”中有效問題的設計要拓展思維,要有啟發(fā)性。愛因斯坦說 “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币环矫嬗行栴}的設計要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設計提問內容要能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空間,要注重“留白” ,即不要局限學生單純?yōu)槟硞€問題的解決而探究,而是要讓學生在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新問題,引發(fā)新思考,從而激發(fā)學生從定向思維向發(fā)散思維飛躍,并能在質疑、提問中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另一方面還要適當設計一些多思維指向、多思維途徑、多思維結果的問題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使學生能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思考。 “問題鏈”中有效問題的設計從點到線,從線到面,從定向到開放,讓學生發(fā)散思維,多角度、多途徑的去思考、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
從以上“問題鏈”教學中設計的“問題鏈”可以看出,教師通過依托教學目標和學科素養(yǎng),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學情和學習進程,深入挖掘歷史課本知識,輔以大量各種類型的材料,遵循五個基本原則設計有效問題,并形成一條生動有趣、指向明確、難易適當、邏輯嚴密、拓展思維的問題鏈,在內容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在目標上步步深入。對于學生而言,“問題鏈”教學中有效問題的設置能夠快速增加學生對歷史知識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活躍學生的學習思維,從而鍛煉學生歷史知識的整合、重建、遷移和實用的能力,幫助學生將零散的知識點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對教師而言,“問題鏈”教學中有效問題的設置也是教與學之間的連接通道,利用問題鏈進行教學,可以使學生將所要學習的知識,在問題提出的過程中傳遞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接收問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反饋問題,從而實現(xiàn)知識的傳遞,并且在這個過程中能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質疑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充分顯示了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這也有利于形成生動、有趣、開放、高效的歷史課堂。
參考文獻
[1]何國盛.“問題鏈”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6
[2]黃牧航 《歷史教學與學業(yè)評價》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5年。
[3]方美玲《歷史知識分類和歷史教學本質》 [J] .課程?教材?教法 2008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