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總結出了很多寶貴的精神,紅巖精神就是其中一種。紅巖精神不僅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信念,更是寶貴的精神財富。隨著我國社會進入新時代,紅巖精神激勵著大學生踏著前輩的足跡走在民族復興的大道上,將紅巖精神資源引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紅巖精神;思想道德修養(yǎng);法治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44-0038-03
作者簡介:袁林(1987—),女,碩士,重慶三峽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紅巖精神與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長征精神一樣,是中國共產黨留給黨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一種特殊的紅色文化,對人們的工作生活都有著不言而喻的激勵作用,是我們不斷強大自己的精神食糧[1]。雖然紅巖精神與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長征精神等紅色革命精神相比,影響并不廣泛,但從其對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的作用來看,其價值與井岡山精神等并無太大差別,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習的意義非凡。本文從紅巖精神的內涵入手,分析當前高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將紅巖精神資源引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的路徑。
一、紅巖精神的內涵
紅巖精神是以周恩來同志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南方局在抗戰(zhàn)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孕育而來的革命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為了救亡圖存和追求人民解放和民族獨立而進行艱苦卓絕斗爭的精神寫照。紅巖精神不僅集中體現(xiàn)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信念,更集中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人偉大的革命正氣和人格力量,這一精神在世人面前呈現(xiàn)出偉大的愛國主義、英雄主義和集體主義的精神內涵,是永不過時的寶貴精神。當前,我國社會已經步入新時代,在新時代背景下,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紅巖精神也體現(xiàn)出更多的創(chuàng)新性,并進一步散發(fā)出時代的光芒。而在新時代背景下,當代大學生肩負著振興中華民族的偉大事業(yè),只有不斷學習紅色革命精神,以紅巖精神等紅色革命精神武裝自己的頭腦,才能不負時代、不負祖國和人民,更好地投身到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當中來[2]。
二、高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對于大多數高校而言,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一直在開展,但在開展的過程中面臨較多困境,存在較多問題,這些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高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的實際效果,具體問題如下:
(一)重視程度不夠
高校對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一直以來,各大高校都在開展形式各異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相關課程,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就目前而言,大多數高校對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一是思想上不夠重視。多數高校及教師只是簡單地將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當成普通課程,并沒有真正認識到這一課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的高校和教師甚至對這一課程敷衍了事,形式主義現(xiàn)象較嚴重。二是資金投入不夠重視。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是一門重要的必修課,需要一定資金投入,改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提高教學的質量,但很多高校并沒有將資金投入到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當中,即使有投入,也只是杯水車薪。三是實踐教學不夠重視。在高校,一般都是由輔導員組織開展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但輔導員因各種工作纏身,工作量非常大,往往對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不夠重視,只是走過場式地進行開展[3]。
(二)教學模式和內容缺乏創(chuàng)新
高校對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的教學模式比較單一。當前的高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中,大多仍然采用理論說教為主的教育方式,學生缺乏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吸收程度低,教學實際效果不明顯。而且高校往往對同一學院同一年級學生集中開展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這就導致有的學生可能會趁機逃課;有的學生會遇到聽不清老師講課聲音的情況;還有的學生甚至會遇到去晚了沒有座位的尷尬情境。此外,很多高校的教學內容多年來一成不變,沒有將與時俱進更新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的教學內容相融合,從而使得教學與時代脫鉤[4]。
(三)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
大學生對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課程的學習興趣不夠高。當前,高校的各種必修課和選修課種類繁多,尤其是一些選修課,深受廣大學生喜愛。而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這些選修課不僅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式也比較老舊,這使得大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比較低,很多大學生只是為了獲取課程學分才硬著頭皮去上課,學習效果自然十分不理想。此外,由于網絡科技十分發(fā)達,很多大學生沉迷網絡,不能靜下心來學習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課程這一“枯燥”內容,他們更愿意將時間用在網絡上[5]。
三、紅巖精神資源引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的路徑
高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課程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實際教學效果。為了改善這一局面,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將紅巖精神資源引入高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課程的路徑,具體如下:
(一)加大重視程度
要不斷加大對紅巖精神資源引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的重視程度。一直以來,由于高校、教師及大學生自身的不重視,很多高校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流于形式,而對于紅巖精神資源引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更加不重視。因此,必須加大重視程度。從高校方面來講,高校要重視將紅巖精神資源引入到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課堂中來,重視紅色革命精神,并同等教授給大學生。而且要重視對該課程的開設和投入,尤其是要加大對該課程的資金投入,改善該課程開設所需的師資力量和教學設施。從教師方面來講,高校教師是將紅巖精神資源傳授給大學生的直接踐行者,與大學生學習該課程的效果有著直接關系,因此教師必須根據自身能力和學生接受情況認真進行授課,絕不能敷衍了事,走過場、走形式,要以一個“過來人”的姿態(tài)將紅巖精神面對面地傳授給每一位大學生。從大學生方面來講,大學生是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未來主力軍,而紅巖精神等紅色革命精神是前輩們留給大學生用以富國強民,助力民族復興的偉大精神,所以每位大學生都要認識到學習紅巖精神資源的重要性,端正自身思想態(tài)度,踏踏實實地學習紅巖精神,以使自己真正成為國之棟梁[6]。
(二)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與內容
要不斷創(chuàng)新紅巖精神資源引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內容。教育模式和教學的內容與教育效果密切相關,好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內容能夠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從教育模式來看,高校和教師必須改掉以單調宣講為主的教育模式,通過多樣的教育模式開展教學。例如,可以開展豐富的實踐教學活動,讓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親身體會紅巖精神,從而更加理解紅巖精神的內涵;再如,可組織“我心中的紅巖精神”主題演講、主題辯論賽等,激發(fā)大學生自發(fā)學習紅巖精神的動力和信心,從而使紅巖精神在大學生的內心深處扎根;還可以組織大學生觀看《烈火中永生》《紅巖》《江姐》等弘揚紅巖精神的影視作品,使大學生更直觀地體會和領悟紅巖精神。從教育的內容方面來看,高校教師要適時更新教育內容,紅巖精神是前輩們留下來的精神財富,但這并不意味著其教學的內容一成不變,在當前的新時代下,紅巖精神已經不斷傳承和發(fā)揚光大,呈現(xiàn)出更加具有時代特征的紅巖精神內容,因此在教學內容上,學校和教師也應不斷創(chuàng)新,引入更加具有時代特征的“新的紅巖精神”,從而使廣大學生更加愿意學習,更容易吸收[7-10]。
(三)引導激發(fā)學生興趣
要不斷引導激發(fā)大學生學習紅巖精神的興趣。當前很多大學生不喜歡學習、不重視學習包括紅巖精神在內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課程,這是正常而又不正常的,正常是因為這類課程相比其他課程更加枯燥乏味,不正常是因為該課程是大學生思想精神的塑造課程,不可或缺。正因為如此,高校和教師要不斷引導和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每位大學生能夠真正領悟到紅巖精神的精髓。引導激發(fā)大學生學習紅巖精神興趣的方法有很多,除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教育內容外,還可以在學校的官網上開設紅巖精神專欄,將紅巖精神的知識點以更加簡略的方式呈現(xiàn)在網絡上,以更加適應當代大學生使用網絡的習慣和快速閱讀學習的心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激發(fā)大學生學習紅巖精神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高校和教師可根據自身擅長的教育方式和在校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創(chuàng)新調整方式[11]。
(四)加強監(jiān)督與考核
要不斷加強對大學生學習紅巖精神引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課程的監(jiān)督與考核。大學生雖然大都成年,但其心理和生理并未完全成熟,在學習紅巖精神的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思想不集中、不重視,行動上自由散漫、遲到早退等現(xiàn)象,這時候就需要高校和教師加強對大學生的監(jiān)督與考核,以外力的形式督促其學習,而不至于荒廢學習。具體而言,一是高校應專門成立大學生學習督導小組,不定期對大學生的課堂學習進行監(jiān)督,尤其是要監(jiān)督大學生學習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的課程,督促大學生認真學習包括紅巖精神在內的所有內容。二是高校要加強對大學生學習成效的考核,一般而言,高校和教師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課程結束后,都會對大學生的學習成效進行考核,但是很多高校和教師的考核過于簡單和形式化,很多大學生并不將考核當一回事,因為考核結果并不影響學生獲取學分。因此,高校和教師要注重對大學生學習成效的考核,不僅要在課程當中進行臨時性、經常性考核,更要在課程結束后進行嚴肅的閉卷考核,如果考核不過關,可采取不予學分和重修等方式進行處理,從而有效督促大學生自覺學習紅巖精神在內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課程[12]。
四、結語
紅巖精神是老一輩中國共產黨人、無產階級革命家、革命先烈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我們當代大學生必須進行學習并傳承和弘揚的偉大精神。當前,我國高校將紅巖精神資源引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必須盡快采取諸如加大重視程度、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與內容、引導激發(fā)學生興趣、加強監(jiān)督與考核等措施進行有效解決。大學生是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的接班人,而包括紅巖精神在內的所有紅色革命精神是高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治教學中促進大學生成為更加優(yōu)秀的接班人的“助推器”,因此必須加大引入力度,使廣大學生成為更加合格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周勇. 紅巖精神研究綜述[J]. 探索,2019(02):145-153+194.
[2] 沈紅梅. 新時代下紅巖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 理論觀察,2020(01):41-43.
[3] 王瓊瑩,李正超. 紅巖精神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中的融入[J]. 西部素質教育,2020,6(02):4.
[4] 馮景山. 探索新形勢下紅巖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J]. 甘肅科技,2020,36(02):70-71.
[5] 李峰,馬簫. 紅巖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 科技風,2019(24):54-55.
[6] 王暉,邱華宇.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實驗班的教學理念、模式、方法和趨向——以北京大學為例[J].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11):128-131.
[7] 陶倩,趙國慶.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問題解析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探析[J]. 思想教育研究,2018(09):72-76.
[8] 張媛媛,崔亞珍. 高校思政課參與式教學的探索——以“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為例[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3):39-41.
[9] 林玉美. 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教學的實踐特性[J]. 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7(06):132-134.
[10] 金紹榮,吳玲玲,劉子鋆. 紅巖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及其實現(xiàn)路徑[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5(07):28-29.
[11] 馬靜,劉玉標. 論紅巖精神與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J]. 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108-112.
[12] 張帆. 紅巖精神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實踐路徑[J]. 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4):32-37.
(薦稿人:李昕昕,長沙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