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鍵華 韓術巖
摘要:隨著各高校的不斷擴招,地域差異、貧富差距等方面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許多來自貧困山區(qū)的大學生,為了能夠順利完成學業(yè),選擇通過社會、學校等途徑申請資金補助?;诖耍疚膹男聲r期大學生資助工作的角度出發(fā),對新時期大學生資助工作中面臨的大學生資助認知不準確、缺乏奮斗精神及感恩意識等困境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對新時期大學生資助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的有效策略進行探究,旨在為高校開展新時期大學生資助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資助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2018年4月,國家教育部發(fā)文《做好新形勢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實踐與思考》,文章中重點強調(diào)“不允許出現(xiàn)任何一個學生因家庭經(jīng)濟困難而失去學習機會的情況”。然而當前高校資助體系只在一定層面上改善了家庭困難學生的物質(zhì)需求,對受資學生的精神發(fā)展卻缺少關注。因此,對新時期大學生資助工作面臨的困境進行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對新時期大學生的資助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的有效策略進行深度探究,是一項建設性的研究問題。
1.新時期大學生資助工作面臨的困境
1.1大學生資助認知不準確
根據(jù)有關資料顯示,在高校中存在部分大學生缺乏正確的資助認知。例如,部分受資學生認為,因為家庭經(jīng)濟情況進行資助金申請,會被周圍同學所嘲笑,拿了資助金便會低人一等,因此在校園生活學習中缺乏底氣,進而產(chǎn)生較重的心理負擔。其次,還有部分家境并非困難的大學生,對資助政策認識不足,并在金錢利益的驅(qū)使下,也進行了貧困生補助申請,并通過各種方式獲取到了領取資助金的資格,從而導致真正有資助需要的學生領取不到資助金。
1.2受資學生缺乏正確的奮斗精神
根據(jù)有關調(diào)查報道顯示,當前高校中家境困難的大學生在所有在校大學生中的占比為20%。同時,國家為大學生進行資助金補助的力度,也在逐年遞增。但是,國家資助政策的加大卻導致部分大學生失去了正確的奮斗精神。部分大學生收取到資助金后,將其花費在改善自身的生活條件上,例如,請朋友出去吃大餐、去ktv唱歌等,或者拿資助金去購買電子設備或者進行游戲充值,較少大學生真正把資助金合理利用在自身的學習和生活中?;谝陨显颍糠执髮W生在收取到資助金后,感受到不勞而獲的甜頭,把心思花費在如何獲取資助金上,缺乏大學生該有的奮斗精神。
1.3受資學生感恩意識匱乏
部分受資學生認為,因為自己家庭經(jīng)濟困難而去向國家、社會、政府或者學校進行資助金申請,是件理所應當?shù)氖虑椤R虼?,部分受資學生對國家免費給予的資助金沒有抱有感恩之情,并且對資助體系產(chǎn)生依賴心理。新時期大學生對拿取的資助金沒有建立正確的感恩情懷,往往不利于大學生良好品質(zhì)的形成,從而與資助金育人目標背道而馳。
2.新時期大學生資助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結合的有效策略
2.1幫助受資學生樹立正確的資助認知觀念
在對新時期大學進行資助工作時,高校不僅要把好受資學生篩選的關口,還需要加強對受資學生的心理教育,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時代大學生資助工作中的滲透。一方面,高校需要重視對受資學生的篩選工作,把好資格審查等每一道篩選關口,保證資助金真正使用在有需要的貧困大學生身上。另一方面,在受資學生收取到資助金后,高??梢园才庞兴枷胝谓逃龑I(yè)背景的教師,對其進行思想教育,引導受資學生正確看待現(xiàn)實,并積極展望未來,使其明白資助政策的育人意義。
2.2幫助受資學生建立正確的奮斗精神
部分受資大學生在收取到資助金后,感受到了不勞而獲的甜頭,從而失去了努力奮斗的良好品質(zhì),這與國家出臺資助政策的目標背道而馳。因此,高校應重視對受資學生的奮斗精神的建立。一方面,高??梢栽诖髮W生進行資助金申請時,安排這部分大學生參加思想政治教育講座,在講座中滲透新時期大學生努力奮斗的重要意義,從而促進學生對奮斗精神的體悟。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以受資學生為對象,組織創(chuàng)業(yè)主題相關的競賽,幫助受資學生在創(chuàng)業(yè)實踐中砥礪奮斗精神,培養(yǎng)其建立學習靠自己、生活靠自己、事業(yè)靠自己的意識自覺性。
2.3加強對受資學生的感恩教育
中國有句古話,叫“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對此,當前高校應重視對受資大學生的感恩教育,幫助受資學生建立正確的感恩情懷。首先,高??梢酝ㄟ^與受資學生進行一對一交談的方式,在談話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從而促使受資學生對資助金的含義有更深的理解。其次,高校還可以在校內(nèi)開展道德模范演講活動,借以榜樣演講來激發(fā)受資學生的感恩情懷,從而促使受資學生更加珍視每一份資助金。最后,高??梢酝ㄟ^校報、校內(nèi)廣播等渠道,分享受資學生關于受資感悟的文章,從而引起受資學生對于資助政策及受資金的思考。例如,2021年11月,在網(wǎng)絡走紅的一篇來自清華貧困生的帖子,便在網(wǎng)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許多人通過這篇帖子,深深感受到中國優(yōu)秀高校生刻在骨子里的感恩。通過以上方式,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在新時期大學生資助工作中,能幫助受資學生建立真正的感情情懷,從而帶著這份情懷,更好的奮發(fā)圖強、努力上進。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高校而言,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需要重視對受資學生的正確受資認知、奮斗精神及感恩意識的建立,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學生資助工作中的滲透,從而為社會輸送更多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張瑋.論大學生資助教育中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J].智庫時代,2020(01):87-88.
[2]李梅.高校資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徑[J].韶關學院學報,2020,41(02):14-18.
[3]呂柏鋒,王蘭文,展領,賴鳳.提升大學生資助育人實效的重要性與必要性[J].人才資源開發(fā),2020(19):24-25.
課題項目:大學生資助體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
第一作者:朱鍵華(1989年12月),女,漢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學歷:本科,職稱: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作者:韓術巖(1981年12月),男,漢族,江西省南昌市人,學歷:本科,職稱: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