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為樂
【摘要】發(fā)展性評價在習作評價課上,通過評價標準分層化、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主體多元化,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評價習作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評價習作能力,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發(fā)展性評價;興趣;活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作文修改的評價不僅要注意考察學生修改作文內(nèi)容的情況,而且要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要引導通過學生的自改與互改,取長補短,促進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寫作水平?!斑\用發(fā)展性評價提高學生評價習作能力的研究”符合新課標的理念,它對于教師來說是個全新的課題。開展發(fā)展性評價的實踐與探索,猶如撲面而來的一縷春風,令人心曠神怡。它全新的理念,充滿教育藝術的創(chuàng)意和鮮明的時代特點,使我們步入了習作評價的新天地,學生興趣盎然,習作評價課充滿生命的活力。在評價中,我們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教給方法,促使良好評價習慣的養(yǎng)成
“方法是行動的指南?!币雽W生養(yǎng)成正確、良好的評價習作習慣,首先要教給他們方法,引起興趣。每次指導學生完成習作后,教師先將全班學生的習作細細看一遍,然后從中挑選出較好的和較差的兩篇具有代表性的習作作為評價課上的展示文章。由于課堂上評價的時間有限,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細讀選出的習作,在課堂上評價也不會深入,學生參與也不會積極。因此,評價課前,教師先把本單元選出的習作和不同層次學生的評價標準,印發(fā)給每位學生,讓學生先預習。
課上,引導學生懂得評價修改的步驟:1.學生通讀全文,找出好詞佳句品讀或其它寫得好的(如題目、過渡)欣賞。2.再讀全文,看看習作題目與內(nèi)容是否一致,有沒有按一定順序寫,主題是否明確,文章是否有所要表達的思想傾向,重點是否突出,詳略是否得當。3.三讀全文,看看遣詞造句是否恰當,是否準確、生動、形象,標點、修辭、表現(xiàn)手法是否運用恰當?shù)取_呍u邊寫眉批,最后從優(yōu)缺點方面總結。4.學生先在小組內(nèi)評價,小組長綜合組內(nèi)意見接著在班上評價。5.最后請被評價者在聽了同學評價意見后,從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兩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想,這其實是有意識指導學生寫習作反思。例文評改完后,讓學生按上面的步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評價修改習作,教師在各個小組間巡視指導。這樣,通過不斷的訓練,學生掌握習作評價、修改的方法,良好的評價習作的習慣已經(jīng)養(yǎng)成。寫完習作后自覺修改的學生由參加課題實驗前的15%提高到了現(xiàn)在的80%。
二、評價標準分層化,有利于不同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傳統(tǒng)的作文評價標準單一,教師按同一個標準評價每篇習作,這樣忽視了學生的差異,很容易造成對后進學生的傷害。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每個學生在認知水平、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發(fā)展?jié)撃艿确矫娲嬖诓町?,制訂好不同層次學生評價作文的標準,讓學生通過評價得到鼓勵,同時找到差距,知道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要改進,這樣才能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寫作水平上得到提高和發(fā)展。因此,筆者接手實驗班時,首先做好學生習作水平的摸底,將全班學生按不同的寫作水平進行分層,區(qū)分類別,并與學生一起制訂每一個層次學生在一個學期習作達到的目標,在習作評價時分別按照不同的要求進行有針對性地評價。例如,第九冊第七單元的習作《我學會了? ? ?》的評價標準。
不同層次學生評價標準:
A類:把學會這項本領的經(jīng)過寫具體,文章條理清晰,層次清楚,語句通順連貫并富有文采,主題明確,重點突出,選材新穎,能充分表達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嘗試的酸、甜、苦、辣的真實感受。
B類:把學會這項本領的經(jīng)過寫具體,文章條理清晰,層次清楚,語句通順連貫,語言生動,主題明確,重點突出,能充分表達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嘗試的酸、甜、苦、辣的真實感受。
C類:文章條理清晰,層次清楚,語句通順,主題明確,能把學會這項本領的經(jīng)過寫清楚,能表達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嘗試的酸、甜、苦、辣的真實感受。
D類:文章能按一定的順序,寫出學會這項本領的經(jīng)過,能表達一定的真情實感。
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按不同的標準評價,每個學生在評價中都得到肯定,得到鼓勵,讓學生體會到“跳一跳就能摘到蘋果”的滋味,學生有興趣學,并積極參與,習作水平普遍有效提高。
三、評價主體多元化,方式多樣化,有效激發(fā)學習興趣
過去,評價學生的習作基本上是教師一人說了算,教師把習作發(fā)下來,學生也不會很認真去研讀教師的評語,沒有從教師的評語中反思自己習作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僅僅看一看分數(shù)就放進書包里?,F(xiàn)在,習作評價由單向轉為多向,建立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教師評價的制度,方式上既有口頭評價又有書面評價。每次評價課上,每人手上都有一份不同層次的評價標準,先讓學生根據(jù)本人的類別對照評價標準自評自改。
學生自評后,接著采用小組合作評價。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率,也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有關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小學生由于受年齡、思維水平的限制,在認識能力上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他們對自己的行為包括自己的文章,自我評價的能力較差,但對別人的行為包括別人的文章,卻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毛病。根據(jù)這一特點,在評價習作中,組織學生在學習小組中相互傳閱習作,互讀互評,并填寫好評價表。評價表:
開始,筆者有意識地讓后進生與優(yōu)生一組互評,讓后進生從優(yōu)生的習作中學習寫作方法,發(fā)現(xiàn)自己寫作中的不足。通過兩年多的試驗,從開始修改稿只有幾個錯別字的修改,到現(xiàn)在有部分學生會眉批、尾批,還評得比較客觀準確。盡管還有部分學生還不會正確地評價同學的習作,有時甚至還評錯了同學的句子、詞語、字、標點,但他們?nèi)巳藚⑴c,并從小組合作中享受了樂趣,從而提高了與別人合作相處的能力,提高了習作評價的能力。
學生掌握了評價作文的方法步驟,又有了小組互評的經(jīng)驗,接著根據(jù)同學、教師的評價,對照評價標準,再次細讀習作,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習作中的問題進行自評自改就容易得多了。如,小霞寫的《偉大的母愛——讀〈荔枝〉有感》,她整篇文章基本能按讀后感的要求詳寫自己的感受,但習作過渡不自然,事情不完整,個別詞語使用不當。通過對照習作要求和同學、教師的意見,她找出自己習作中的缺點,修改后的習作比原來好多了。通過這樣的自評、小組評、教師評、最后自己評的訓練,學生已養(yǎng)成良好的評價習慣,習作評價的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四、設立展示平臺,營造評價氛圍
新課程倡導發(fā)展性評價。發(fā)展性評價以促進人的發(fā)展為宗旨,它不僅具有選拔、篩選功能,更具有反饋調節(jié)、展示激勵、反思總結、記錄成長、積極導向的功能。為了使評價產(chǎn)生良好的效益,使學生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的調動,教師營造濃濃的評價氛圍,以此激發(fā)學生參與評價的欲望。
小學生好勝心、自尊心都很強,有著強烈的自我表現(xiàn)欲望,教師正好可以利用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來激發(fā)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鋪設一個盡情展示才華的大舞臺,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處處為學生創(chuàng)設展示的平臺,鼓勵學生隨時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使他們樂學、會學,不斷產(chǎn)生成就感。首先,每次評改作文前,每組學生先把本組在本次習作中收集的好詞好句在組內(nèi)欣賞,然后在班內(nèi)共同品讀;對于習作的“弱勢群體”要特別照顧,讓組員盡可能地找出他們相對好的句子、詞語進行品評鼓勵。其次,在教室的板報欄上開辟作文園地,讓學生們隨時可以把自己的得意之作,自己欣賞的話在作文園地展示,與同學交流欣賞。鼓勵學生向學校紅領巾廣播站、報社、雜志社投稿。
通過兩年多的試驗,學生課堂上主動發(fā)言的人數(shù)由9%提高到82%,課堂上出現(xiàn)了生機勃勃的現(xiàn)象。另外,學生為了得到同學、教師的肯定、表揚,自覺看課外書,積累好詞佳句的人數(shù)由20%增加到95%。學生積極參加各種作文競賽,全班共有15人次獲得區(qū)、市、省級的獎項。
在今后的習作評價課中,只要我們堅持運用發(fā)展性評價的原則,評價標準分層化、評價方式多樣化、評價主體多元化,學生評價的興趣會更高,不同層次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一定能得到發(fā)展,習作評價課必定能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1]宋斌.探究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學習[J].文淵(中學版), 2018(12):217.
[3]陳炎芬.課內(nèi)打基礎,課外求發(fā)展[J].語文課內(nèi)外,2019(35).
[4]武蕓.改變評價形式,營造和諧課堂[J].考試周刊,201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