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麗銀,蔡瑞婷,陳嘉麗,劉亞楠,廖秋怡,李 莉
(東莞市中醫(yī)院 廣東東莞 523000)
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所引起的局部腦功能障礙,具有發(fā)病率、病死率、致殘率、復發(fā)率高等特點,多見于50歲及以上的人群,以腦功能障礙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如面癱、肢體無力、言語困難等[1]。隨著我國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大多數(shù)腦卒中患者治愈率較高,但依然有部分患者在治療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伴有反應遲鈍、記憶力差、定向力下降等現(xiàn)象,延長其康復所需時間,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及工作[2]。對腦卒中后合并認知障礙患者開展有效的護理干預尤為重要。張進英[3]研究指出,將新型綜合康復護理項目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能有效緩解其認知功能障礙,并降低焦慮與抑郁程度,對減少疾病復發(fā)具有重要意義。2018年2月1日~2020年2月1日,我們將74例腦卒中合并認知障礙患者給予整體護理干預配合人文關懷,效果滿意?,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同期就診的137例腦卒中合并認知障礙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符合腦卒中合并認知障礙相關診斷標準[4],且各項生命體征平穩(wěn)者;②視覺、聽覺、讀寫等功能正常者;③能夠配合認知功能、心理狀態(tài)等相關測評者;④患者及家屬同意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除腦血管疾病外引起的認知功能障礙者;②伴有惡性腫瘤或嚴重傳染病者;③依從性差或不配合工作者;④長期濫用藥物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74例和對照組63例。觀察組男38例、女36例,年齡50~78(66.76±12.53)歲;體質量指數(shù)(BMI)20~25(22.46±1.87);受教育年限5~15(10.15±3.47)年;卒中部位:左側33例,右側21例,兩側20例。對照組男34例、女29例,年齡52~80(66.89±12.61)歲;BMI 21~26(23.17±2.12);受教育年限5~15(10.15±3.47)年;卒中部位:左側28例,右側18例,兩側1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整體護理干預,具體內(nèi)容如下。①確定康復原則:主要以現(xiàn)代護理理論為指導中心,恢復認知功能為目標,確定康復鍛煉原則,為患者提供整體的個性化優(yōu)質護理。②入院評估:在患者入院前進行入院評估,包括病情資料、病史、心理狀態(tài)、生活質量等,搜集需要解決的護理問題;定期進行關于腦卒中合并認知障礙的健康教育,通過講座、視頻、幻燈片等形式,如臨床表現(xiàn)、危害性、并發(fā)癥等,以提高患者疾病知識掌握度與治療依從性。③制訂護理計劃:以患者感到舒適及安全為原則,進行個體化康復鍛煉如認知功能訓練,通過數(shù)字圖片、填圖畫、拼圖游戲、聽語指圖等形式,以此訓練患者身體協(xié)調能力,提高患者分辨記憶能力,每次持續(xù)30 min,2次/d,根據(jù)患者興趣喜好確定具體鍛煉方案,增加康復主動性;通過指導患者換衣、如廁、刷牙洗臉等日常動作,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習慣,并配合粘貼標記鞏固患者記憶,每次訓練40 min,3~4次/d,必要時給予保護措施,減少患者受傷機會;通過家屬陪同參與,共同掌握康復鍛煉內(nèi)容及方法,對指導患者日常訓練具有積極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康復鍛煉需循序漸進,避免高強度鍛煉,以免加重病情。④護理評估:在結束后,搜集患者護理前后具體情況與預期目標對整個護理過程進行評價,并從患者及家屬得到相應的反饋,確定患者要求是否達到標準,以此完善干預措施,提高護理質量。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配合人文關懷,具體內(nèi)容如下。①建立人文關懷小組:給予腦卒中合并認知障礙相關知識及如何進行人文關懷等培訓,積極主動與患者或家屬進行溝通交流,以了解其心理、生活等方面的需求,并借助以往成功案例消除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建立更強的自信心,提高護理依從性。②保持病房環(huán)境干燥清潔:定時通風換氣,調節(jié)室內(nèi)適合溫度,并告知家屬使用隔簾保護患者隱私;依據(jù)患者性格愛好、體質等放置小物件、照片,緩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并制訂健康合適的飲食計劃,補充機體營養(yǎng),提高免疫力,促進恢復。③定期查房:由管床護士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進一步了解患者心理狀況,在查房結束后,對患者及家屬的配合表示感謝,并根據(jù)患者需求制訂具體目標及措施,盡量滿足其生理及心理需求;告知臥床患者家屬關于床上便器的使用方法,并協(xié)助患者盡早下床活動,避免壓力性損傷發(fā)生;對肢體腫脹酸痛患者給予輕柔、緩慢的按摩,從而緩解疼痛;對護理效果不佳患者及時給予關懷與鼓勵,使其保持足夠的信心;對護理效果較好者給予適當表揚,并囑其繼續(xù)保持。④人文關懷護理評估:由查房人員組織討論,針對查房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家屬建議,提出改善措施,加以完善。連續(xù)干預2個月。
1.3 評價指標 ①認知功能:在干預前、干預后1、2個月,采用簡易精神狀態(tài)量表(MMSE)[5]評估兩組認知功能,其中定向力10分、記憶力3分、注意力和計算力5分、回憶能力3分、語言能力9分,最高得分30分,27~30分為正常,<27分為認知功能障礙。②心理狀態(tài):采用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6]及漢密頓焦慮量表(HAMA)[7]評估兩組干預前、干預后1、2個月心理狀態(tài),采用0~4分的5級評分法,其中HAMD評分<8分為正常,8~20分為可能抑郁,21~35分為抑郁,>35分為嚴重抑郁。HAMA總評分≥29分為嚴重焦慮,21~28分為明顯焦慮,14~20分為焦慮,7~13分為可能焦慮,<7分為無焦慮癥狀。③生活質量:采用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SS-QOL)[8]評估兩組干預前、干預后1、2個月生活質量,包括精力、家庭角色、語言、活動、情緒、個性、自理能力、社會角色、思維、上肢功能、視力、工作(勞動)12個方面,使用5級評分法,總分196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④護理滿意度:采用自擬問卷評估兩組患者對本次護理滿意度,包括護理環(huán)境、醫(yī)護人員專業(yè)性、護理效果3個方面,各維度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對應維度滿意度越高。
2.1 兩組干預前后MMSE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MMSE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干預前后HAMD、HAMA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HAMD、HAMA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前后SS-QOL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SS-QOL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分,
腦卒中是臨床上較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在治愈后依然有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語言、認知、記憶、生活等功能障礙,其中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率較高,但目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發(fā)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無具體特效藥物治療,因此,必須通過有效護理模式來改善患者認知障礙程度,進而促進康復[8]。本研究采用的整體護理模式主要以患者為中心,以現(xiàn)代護理觀念為指導,以護理內(nèi)容為框架,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護理模式,除重點關注患者病情外,還需加強健康教育,在提高患者依從性的同時給予個性化康復鍛煉,不僅使護理內(nèi)容更加全面,還能增強患者身體抵抗力,對改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9]。大部分腦卒中合并認知障礙患者伴有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配合意識較低,可能會影響護理工作正常進行,因此,如何給予更加人性化的全面護理模式已成為臨床研究的重要方向。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MMSE、SS-QOL評分均優(yōu)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1);干預后,兩組HAMD、HAMA評分均低于干預前(P<0.05),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P<0.01),表明將整體護理干預配合人文關懷應用在腦卒中合并認知障礙患者中,在改善認知功能、心理狀態(tài)及生活質量等方面優(yōu)于單純整體護理模式,可能原因是通過健康教育、入院評估、康復鍛煉的整體護理模式,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度及依從性,樹立治療信心,進而實施康復鍛煉,提高患者免疫力;而配合人文關懷主要著重與患者及家屬進行積極交流,在明確了解心理及生活需求后,根據(jù)性格、愛好維持住院病房環(huán)境,并給予患者喜愛的物件,盡量滿足其生理及心理需求,從而有效緩解心理狀態(tài)[10-11];另外,通過成功案例強化患者自信心,同時在患者及家屬同意后,由管床護士定期查房進行溝通交流,不僅有助于醫(yī)護人員及時了解患者焦慮、緊張等負性情緒,還能根據(jù)具體情況給予適當?shù)年P懷、鼓勵及表揚,使患者保持足夠的信心[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1),表明將整體護理干預配合人文關懷應用于腦卒中合并認知障礙患者中,更能契合患者要求,不僅能滿足其生活、心理、功能鍛煉等各方面的需求,還能通過積極的溝通交流,增強患者安全感,鞏固護患感情;另外,針對問題及家屬建議則提出完善的干預措施,對提高護理滿意度也具有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將整體護理干預聯(lián)合人文關懷應用于腦卒中合并認知障礙患者中,不僅能改善患者認知功能,而且能緩解其抑郁、焦慮情緒,從而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