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清香,熊 霞
高職教育教學模式探討——以數(shù)控專業(yè)課程為例
曹清香1,熊霞2
(湖南生物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6)
針對目前我國職業(yè)院校課程教學模式比較單一,學生厭學情緒比較嚴重的現(xiàn)象,制定了四種教學模式,找出各教學模式的優(yōu)缺點,將其運用到最合適的教學場合。研究結果表明:采用先講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不理想;采用邊講邊練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項目式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較好;采用先實踐后講授理論的教學模式,對科技含量較高的課程不合適,對實踐操作比較簡單的課程能獲得較好的效果;采用以團隊形式完成任務基本靠自學的項目式教學模式,對課程教學不合適,但對指導畢業(yè)設計效果較好。
教學模式;理論;實踐;厭學
我國高職教育經(jīng)過20多年的發(fā)展與改革,已取得輝煌成就,教學方式不再只有傳統(tǒng)的黑板式教學,通過借鑒德國、美國等發(fā)達國家的職教理念,正逐漸形成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我國高職教育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理念還比較落后,教學方法還比較單一。大部分教師還是習慣于先理論后實踐,采用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教學過程單一、死板。教學內容空洞、不能結合工程實際、單純講授書本知識,使學習過程枯燥乏味。授課時,教師滿堂灌,手把手教知識點;學生被動學,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興趣不濃,學習不主動,厭學情緒嚴重,造成學生上課不聽課、睡覺、玩手機現(xiàn)象普遍。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能力,培養(yǎng)出既有理論又能實踐的應用型技能人才,是目前各職業(yè)院校急需解決的問題。
針對部分數(shù)控專業(yè)的學生學習效果不佳的情況,在數(shù)控銑削編程與加工課程教學中設計了先講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模式、邊講邊練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項目式教學模式、先實踐后講授理論的教學模式、以團隊形式完成任務基本靠自學的四種項目式教學模式,并展開了實踐。通過實踐找出各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缺點,將其運用到最合適的場合,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到課率、聽課率,改善厭學現(xiàn)象,提高教學質量。
先講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模式是我國高等教育最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也是目前我國本科教育主要采用的模式。經(jīng)過幾十年的實踐檢驗,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分布在各行各業(yè)的高知人才。經(jīng)實踐發(fā)現(xiàn),進行理論課程教學時,理論基礎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學習效果較好;對理論基礎差、學習能力弱的學生采用這種教學模式,效果不佳,學生上課玩手機、睡覺現(xiàn)象嚴重。因為理論基礎好、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能相對輕松地聽懂學會復雜的理論知識,所以學習積極性高。理論課教學效果差,會直接影響后面實訓課的教學效果。本科院校的學生理論基礎好,學習能力較強,適合采用這種教學方式,而職業(yè)院校的學生普遍理論基礎差、學習能力不強,采用這種模式上課,教學效果不佳。
采用這種教學模式,是把教室搬到實訓工廠,將教學內容分為若干個項目,以完成項目任務為教學目標,講授完項目知識點后就到數(shù)控機床上動手練習,把理論知識立馬應用到實踐中,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在實踐中得到應用,也在實踐中提高感性認識。這樣可以避免空洞、枯燥、乏味的純理論教學。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減少學生逃課和上課時睡覺、玩手機的現(xiàn)象,使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認真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
先實踐后理論的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是先通過實踐增強學生感性認識,為更好地理解后續(xù)的理論課知識點提供幫助。在講授數(shù)控銑削編程與加工課程中的數(shù)控機床坐標系與對刀建立加工坐標系這一節(jié)內容時,采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了教學實踐。授課時,教師先不講授理論,直接帶學生到實訓工廠了解數(shù)控機床坐標系,并演示數(shù)控銑床對刀建立加工坐標系的操作過程。學生觀看教師的一系列操作后,一臉懵懂,一頭霧水。機床顯示屏上顯示有“絕對坐標”、“相對坐標”、“機械坐標”三種,教師操作機床建立的又是“加工坐標”,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實際操作更無從談起。同理,學生如果沒有學會數(shù)控編程理論知識,就不會編寫零件的數(shù)控加工程序,更無法操作數(shù)控加床加工零件。由此可見,對科技含量較高的課程,實踐離不開理論的指導,沒有理論就開展不了實踐。此時采用這種教學模式明顯不合適。而針對有些課程,如普通機床加工等實踐操作比較簡單的課程,可以先開展機加工實習后上理論課,能發(fā)揮先實踐后理論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采用以團隊形式完成任務基本靠自學的項目式教學模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在數(shù)控銑削編程與加工課堂上,針對內輪廓銑削加工與編程這一節(jié)內容,采用了這種教學模式組織教學。具體做法如下:①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5人),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完成學習任務;②布置學習任務,要求學生先自學內輪廓銑削工藝與編程基礎知識,然后編寫如圖1所示零件凸凹模的內輪廓粗銑與精銑的加工程序;③要求完成任務的時間為2堂課(即4學時);④要求每組遞交一份內輪廓粗銑與精銑的數(shù)控加工程序;⑤對每組遞交的程序進行評價打分。
教學實踐結果:只有一組學生遞交了加工程序且程序的評價得分不高,其他幾組沒有完成任務。經(jīng)了解,完不成任務的原因有:①時間太短;②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生沒能看懂書上的知識點;③在看不懂書上知識點的情況下,沒有及時尋找同組同學討論,沒有得到其他同學的幫助。經(jīng)過多次類似的教學實踐,都沒有取得好的效果。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對理論基礎薄弱、自學能力較差的職業(yè)院校學生不太合適。
圖1 凸凹模
教研組在指導2020年數(shù)控專業(yè)畢業(yè)生的畢業(yè)設計時,也采用了這種教學模式。把學生分成若干組,將優(yōu)、中、差學生均勻分配到各組,并給同組學生布置各不相同的畢業(yè)設計任務。教師重點指導每組學生中的優(yōu)等生,抓好標桿,樹立榜樣,引導其他學生向榜樣學習。同時,讓榜樣學生充當教師的助手去指導協(xié)調本組的其他同學,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上交畢業(yè)設計資料。這樣組織教學,使每組學生中的優(yōu)等生起到了指導和協(xié)調作用,讓組中成員通過互相幫助、互相討論增強團隊協(xié)作意識。教學實踐表明,以團隊形式完成任務基本靠自學的項目式教學模式在畢業(yè)設計指導中發(fā)揮了很好的作用。由于畢業(yè)設計的時間有2個多月,因此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再學習,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互動、討論和交流。對參與過上面四種教學模式教學試點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四種教學模式問卷調查
教學實踐表明,在職業(yè)院校中,采用先講授理論后實踐的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教學效果不理想;采用邊講邊練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項目式教學模式組織教學,教學效果較好;先實踐后講授理論的教學模式,不合適科技含量較高的課程教學,適用于實踐操作比較簡單的課程教學;以團隊形式完成任務基本靠自學的項目式教學模式,不合適課程教學,適用于指導畢業(yè)設計。
[1] 曹清香.巴伐利亞州霍夫應用技術大學提供的學習資料[Z].德國:2014:10-11.
[2] 志群.趙志群提供的《德國職業(yè)教育概況》講座資料[Z].長沙:2014.8.
[3] 李霞,李婧.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高校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J].學習月刊,2010(6):47-48.
[4] 何龍劍.關于高職院校數(shù)控實驗室建設的思考:以湖南生物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教學考試,2017.14.
[5] 張立志,黃曉穎.基于創(chuàng)造力結構理論的工科高校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探究[J].教育與職業(yè),2014(36):170-172.
[6] 葉邦彥劉建萍,張承忠,等.面向數(shù)控技術課程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0,20(11):140-143.
[7] 李紅英.《數(shù)控加工工藝學》教學探討[J].裝備制造技術,2010(6):213-214.
[8] 葉邦彥,劉建萍,張承忠,等.面向數(shù)控技術課程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0,20(11):140-143.
[9] 張震宇,周克寧,鄭玉珍,等.借鑒德國課程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專業(yè)能力:以單片機原理及應用課程為例[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13,25(1):67-71.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aking Numerical Control Specialized Course as an example
CAO Qingxiang1, XIONG Xia2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llege, Hunan Biological and Electromechanical Polytechnic, Changsha, hunan 410126, China)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single education mode and severe learning-weariness mind in our country’s vocational colleges, four teaching models have been formulated to find ou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ach teaching model and apply them to the most suitable teaching occas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eaching effect is not ideal if the teaching model is used to teach theory first and then practice. The teaching model that combines theory and practice while teaching is adopted, and the teaching effect is better. The teaching model that adopts practice first and then teaches theory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courses with highe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ntent, and the courses with simpler practical operations can achieve better results. The teaching model that relies on self-study to complete tasks in a team is not suitable for course teaching but has a better effect on guiding graduation design.
teaching model; theory; practice; weariness of learning
G712
A
2096–8736(2021)03–0060–04
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18C1492)
曹清香(1966-),女,湖南湘鄉(xiāng)人,碩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機械設計與制造和職業(yè)教育。
責任編輯:陽湘暉
英文編輯:唐琦軍